为政以德 学案.doc_第1页
为政以德 学案.doc_第2页
为政以德 学案.doc_第3页
为政以德 学案.doc_第4页
为政以德 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为政以德学案黄岩中学李胜奇老师整理一、基本要求1、背诵篇章: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必、用、社稷、相、国、家、年、劝。3、理解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共、道、齐等。4、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二、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学习选读之前,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文章及资料。1选读教材的“前言”。 2附录一孔子年谱。3附录二朱自清四书。 4读本中林语堂翻译 史记孔子世家。5读本金景芳孔子思想述略三、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譬如( ) 冉有( ) 千乘之国( ) 颛臾( ) 社稷( )虎兕( ) 柙( ) 椟( ) 近于费( ) 盍 ( )偃 ( )南宫适( )羿( ) 奡(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通 ,释作 。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通 ,释作 。道千乘之国: 通 ,释作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富之: 足食,足兵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如杀无道 以杀有道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举善而教不能 于斯三者何先4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为 政为政以德、子为政 为政以德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道之以政何以伐为 足后世必为子孙忧 足食,足兵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年饥,用不足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必 相必不得已而去 则将焉用彼相矣后世必为子孙忧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是 过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是社稷之臣也 且尔言过矣是谁之过与 是谁之过与5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民免而无耻: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既来之,则安之:6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为政以德: ,译:道之以政: ,译:齐之以刑: ,译:使民以时: ,译:临之以庄: ,译:既富矣,又何加焉 : ,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译:无乃尔是过与: ,译:7固定句式(翻译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年饥,用不足,如之何?8其他重点字词(解释)齐之以刑 有耻且格子适卫 冉有仆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是社稷之臣也陈力就列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年饥,用不足 草上之风,必偃使民敬、忠以劝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9背诵自测子曰:“为政以德, , 。”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子曰:“ ,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 。四、思考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2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结合现实写一段话,谈谈你对这一名句的体会。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五、课外延伸1阅读读本第一课为政以德。2理清孔子学说中的几个概念。仁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是“仁”。“仁者爱人”,“仁”即“爱人”。和墨子无等差的“兼爱”不同,孔子的仁爱是有差异的爱,这种差异源自于人的血缘天性和财富权利不平衡的社会现实。“克己复礼为仁”、“亲亲为仁”、“孝悌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仁、“己所有欲,勿施于人”为仁、“恭、宽、信、敏、慧”为仁、“刚、毅、木、讷近仁”、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为仁如此种种的仁正是仁在现实的差异性呈现。在不同的人事关系中,仁都有它的具体规定性,这种在现实中的具体规定了的仁即“德”,孔子的仁是一个涵盖最大现实包罗众德的最高概念。“好仁者,无以尚之”,如果一个人能称得上仁,那就是完美无缺的人。德周朝人提出的“德”是“处事得宜”、“揖让、重视文治、不尚暴力”的意思。“包括敬天、孝祖、保民三项内容,运用在政治上即是要求明察和宽厚”。孔子把政治理解为安定社会的社会秩序,把德作为形成有序社会的各种最佳处事原则和方法。德即有序,有序即最好的政治,而最好的政治在孔子看来就是社会的安定有序。德的最大化即仁的最大化,也是社会的最有序最安定化。德在现实中的具体形式就是“礼”,礼是仁德在具体事务上的执行力,表现为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遵循了礼,也就符合了德,趋向了仁。礼“礼”并非“礼节”、“礼貌”那么简单。礼的本质是异,即差异。用来显示社会中贫富、等级、天性等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和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绝对不可混淆这样就形成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上下尊卑关系,人人必须遵守,不得有所逾越;如果大家都遵守礼,那么这个社会的运行就非常有秩序了。如果违背了礼,就是“僭越”。但是礼并非徒具行为的外表,仁德是它的内涵,如果符合仁而违背了礼,也依然是仁者。另外,只强调差异的社会是没有发展的可持续性的,于是孔子在强调“礼”的同时也强调“乐”的修养。乐“乐”就是音乐,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被孔子赋予调和各种差异的社会功能。音乐在保健个体的情绪健康之外,还可以激起现实差异社会中人们共同的情感共鸣,在精神上使人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和谐愉悦之感,从而缓和遵循“礼”所突出的人与人之间的现实差异感,特别是财富和权力的差异造成的心理失衡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有了乐的调和,人们就不会埋怨;有了礼的规范,人们就不会相争,社会从此可以得以长治久安。中庸服务于政治理想,孔子的哲学也是一种道德的哲学,西方哲学大师黑格尔明确指出孔子的哲学不是思辨的哲学,而是道德的哲学。“孔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企图回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孔子的中庸之道即是“处事得宜”的意思,在方法论上它“具有统率诸德的靖普遍作用”。试想普天下任何一件人事的处理都恰到好处,即意味着达到了完美的仁德之境,所以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六、课外作业完成作业本P1P7为政以德学案参考答案一、基本要求1、背诵篇章:2.1、2.3、13.6章和16.1章“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2、重点掌握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必(表假设,如果)、用(费用,用度)、社稷(国家)、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文中是比喻)、国(诸侯的封地)、家(大夫的封地)、年(收成)、劝(努力)。3、理解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共(通“拱”,环绕,环抱)、道(通“导”,训导)、齐(整治,整顿)等。4、理解下列词语与现代意义的区别:民免而无耻;节用爱人;祸起萧墙;分崩离析;鸣鼓攻之;既来之,则安之。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譬如(p ) 冉有(rn ) 千乘之国(shng) 颛臾(znny ) 社稷(j )虎兕(s ) 柙( xi ) 椟( d) 近于费(b ) 盍 (h )偃 (yn )南宫适(ku )羿(y ) 奡(o )2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 通 拱 ,释作 环绕,环抱 。道之以政道之以德: 道 通 导 ,释作 训导 。道千乘之国: 道 通 导 ,释作 治理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富之: 使动用法 使富裕 足食,足兵 使动用法 使充足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动用法 使来 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 使安定如杀无道 动词作名词 没有道德的人 以杀有道 动词作名词 有道德的人君子之德风 名词作动词 好比风 小人之德草 名词作动词 好比草举善而教不能 形容词作名词 优秀的人于斯三者何先 形容词活动用动词,把放在前面,先做4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为 政为政以德、子为政 动词 治理 为政以德 名词,国政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作为 道之以政 名词,法制,禁令何以伐为 句末表反问语气词 足后世必为子孙忧 动词 成为 足食,足兵使动用法, 使充足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介词,替 年饥,用不足 充足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介词,给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富足必 相必不得已而去 表假设,如果 则将焉用彼相矣 扶着盲人走路的人。后世必为子孙忧 一定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辅佐是 过无乃尔是过与 助词,表示宾语提前。 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是社稷之臣也 代词这 且尔言过矣 错误是谁之过与 代词,这 是谁之过与 过错5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民免而无耻:无耻:古义,由于没有教化,百姓没有羞耻心,不懂得羞耻;今义,不顾羞耻,卑劣,品行差。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古义,指发动战争,事,指战争,祭祀等军国大事;今义,有事情,事,通常指一般的事情。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当作。今义,认为。既来之,则安之:古义:在文中有使动性,即“使他们来了,就要好好安顿他们”。 今义:既然来了,就应安下心来。6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为政以德: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译略。道之以政: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译略。齐之以刑: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译略。使民以时: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译略。临之以庄:介宾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译略。既富矣,又何加焉 :宾语前置,何加,即“加何” ,译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宾语前置句,孰与,即“与孰”,译略。无乃尔是过与: 宾语前置句,尔是过,即“过尔” ,译略7固定句式(翻译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无乃尔是过与?表示推测语气,译为“恐怕吧”何以伐为?文言中的固定句式,表示反问,译为“为什么要呢?”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译为“对怎么办”8其他重点字词(解释)齐之以刑 动词,整治,整顿 有耻且格 动词至,来。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子适卫 动词,到 冉有仆 动词,驾驶马车,赶车敬事而信 做事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节用而爱人 费用,用度使民以时 役使 是社稷之臣也 国家陈力就列 陈列,施展 担任 职务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诸侯的封地;大夫的封地非吾徒也 同一类的人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批判,指责年饥,用不足 收成 草上之风,必偃 加;仆,倒伏。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化使民敬、忠以劝 努力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亲身从事耕种9背诵自测(略)三、综合探究1阅读论语中的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答:以德治国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答: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