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院(系)名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名称旅游管理年 级2007级学生姓名逯付荣学 号2007210139指导教师姓名谢双玉 论文选题类型非师范类应用研究填表时间: 2011年 2 月 20 日填 表 说 明1本科生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结束之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工作。2本表由学生在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指导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中开题指导并修改后填写。指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小组在学生填写后,应在本表相应栏目里填写确认性意见。本表最后由院(系)盖章备案保存。3学生应执行本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作实质性改变。学生须在所在院(系)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4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要求请参阅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和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5论文选题类型分为四类即:师范类专业研究;师范类教育研究;非师范类基础研究;非师范类应用研究。 6本表由教务处统一印制发放。学生可用蓝色或黑色水笔认真填写,做到填写整洁、正确,也可用电子表格填写,该表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拟选题目目的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以湖北咸宁为例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 选题依据我国是一个温泉大国,温泉旅游也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地发展起来,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开始重视生活品质和健康状态,温泉旅游成为很多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首选,温泉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主题得到了迅速发展。伴随着温泉旅游的发展,有关温泉旅游的相关研究工作在我国也方兴未艾。但通过对温泉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回顾与研究发现,当前关于温泉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温泉旅游开发、温泉旅游地规划与建设、温泉旅游发展策略、国内外温泉旅游的比较研究、温泉旅游经营与管理和温泉旅游文化与旅游体验等几个问题的探究.陈曦,黄远水. 国内温泉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研究,2009(6):31-35,而对于温泉旅游的影响方面并未有学者做相关探讨。温泉旅游对于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温泉旅游资源的循环利用、温泉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及其环境影响、温泉度假区与乡村社区的协调发展都影响着温泉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而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目标,而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发展旅游所带来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因为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影响的直接承受者,他们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逐渐成为影响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温泉旅游结合起来,立足于已有文献,研究和分析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基础,并针对温泉旅游这一旅游主题,构建出目的地居民对于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并对其加以评价,最后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当地居民的感知进行分析,了解当前温泉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为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1) 理论意义丰富了温泉旅游研究的内容,已有文献对于温泉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泉旅游开发、温泉旅游经营管理与温泉旅游地规划方面,而本文则侧重于温泉旅游地及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通过调查当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来研究温泉旅游的影响。另一方面,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海滨旅游、社区旅游等方面,但对于温泉旅游这一主题并未有相关研究。(2) 实践意义本文站在当地居民的角度考虑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重视温泉旅游的开发的同时,对温泉旅游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对温泉旅游地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 选题的研究现状2.1 选题的研究现状2.1.1 国内外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现状(1) 国外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现状国外对温泉旅游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温泉旅游发展比较发达的西欧、北美、亚洲的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欧美学者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是温泉旅游的发展历程、各国的发展现状以及18 世纪末期以来温泉旅游衰落的原因等等。日本学者则对本国温泉旅游地的类型、特点、客源市场及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研究。 总的来看,国外学者多从外部宏观层面探讨温泉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而较少从微观层面系统分析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内部条件 . 樊小兰,刘住.国内外温泉旅游比较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3):75-76。(2) 国内关于温泉旅游的研究现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显著增长,以及我国温泉旅游的蓬勃发展,进入21 世纪,我国的温泉旅游研究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理论框架入手对我国温泉旅游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指出了温泉旅游发展的方向。以“温泉”与“旅游”为题名在中国期刊网上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2001 至2011 年间我国发表的论文进行检索,共查到与温泉旅游相关的论文920篇。本文归纳总结了其中30篇重点文献。经分析,这些学者主要研究了温泉旅游的以下四个方面:温泉旅游开发(其中包括温泉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现状和未来趋势研究、开发的影响因素以及开发中的问题等方面)、温泉旅游地规划与建设、温泉文化、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分析见表1。表1 国内温泉旅游相关研究分类重点作者题目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结论温泉旅游开发开发模式王华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根据温泉地区位、旅游功能和露天温泉风格的差异,对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分析黄静波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以郴州市为例概念描述案例分析按温泉资源特色、旅游功能、自然及人文环境、区位、市场等提出了4种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开发现状及未来趋势王艳平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中国温泉利用演化过程和南、北及内陆温泉观光利用的实态特征,温泉观光开发资本的地域特性,力图从时间空间二维尺度展示中国温泉观光利用实态的分布王冠贤保继刚温泉旅游地域性及空间竞争分析案例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 对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作了阐述王艳平辽东半岛温泉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格局定性评价分类研究辽东半岛温泉地利用的现状评价, 并探讨其类型的差异以及未来的发展布局张玲广东温泉旅游发展趋势研究定性分析指出广东温泉旅游的发展趋势:温泉旅游度假地、会议旅游接待地、温泉饭店影响因素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经验研究个案研究实地调查提出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是温泉资源综合素质、自然和人文景观环境、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温泉旅游文化特色、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王艳平温泉旅游基本构件研究定性分析指出温泉旅游的基本构件,如泉源、温泉聚落、共有汤、温泉寺院等对象,对这些对象进行文化挖掘和组合,以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和温泉旅游开发的文化含量。王艳平温泉旅游真实性研究文献分析定性分析指出崇拜、疗养、休闲养生和诚实展示是温泉真实性所在,主张各个温泉地应结合自身特点,建设拥有历史真实和(或) 发展真实、经营真实、具有自我个性的温泉文化。问题研究王艳平我国温泉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描述定性分析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多层次的对策性论述,如何建设“公益性”成分、关注开发资本结构问题温泉旅游地规划与建设旅游地规划罗谦 傅红 陈红四川地区温泉旅游度假地开发的问题与对策概念描述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四川地区温泉旅游度假地,分析其旅游开发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冯威,王波,张丹丹温泉旅游地的发展态势分析构筑休闲型的温泉度假空间案例分析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温泉旅游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构筑休闲型的温泉度假空间,并以云南温泉旅游为例提出了发展思路。旅游地管理梁江川陈南江广东省高档温泉度假区游客利益细分研究抽样调查因子分析探讨了温泉游客的利益取向,将游客划分为“公务享受型”“亲朋情感型”“康体保健型”3 类利益细分市场,总结出其特征,并提出针对性营销温泉旅游文化刘丽华温泉文化与福州旅游开发概念描述案例分析定性分析分析温泉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总结出福州温泉文化的特征, 并从温泉开发模式和温泉文化等角度提出福州温泉旅游开发的对策。毛飞峰中国温泉文化发展变迁史文献研究详细解说了温泉文化发展的变化史:膜拜时期、药用时期、疗养时期和休闲时期毛丽娅温泉文化与四川省温泉旅游产品特色的开发概念描述定性分析主张挖掘温泉景观、生命和沐浴文化等,以文化指导产品开发,提升产品特色和竞争力。 郑利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探析概念性描述界定了温泉旅游文化的概念,分析了温泉旅游文化四个层面的内涵。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徐勇黄欣温泉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俭汤温泉为例容量测算定性分析以温泉出水量为依据测算俭汤温泉的最大环境容量, 采用面积法测算游人容量, 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温泉规划开发所需床位及服务人员数尹晔河源市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调查与评述案例研究对自然环境状况、经济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对该项目建设中和建设后产生的污染物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张明我国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案例分析系统分析从管理、产品开发、跨区域发展和资源保护等方面构建了较系统的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模式。2.12 国内外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现状作为旅游社会学的重要内容,旅游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外旅游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发现,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内容主要侧重在以下四个方面: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类型及各类型之间的关系,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因素,基于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相关理论解释等。国外学者较多的运用了数学方法和模型研究等定量研究的方法,尤其是结构方程模型在测度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上得到了较多的运用,推动了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的进程。 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类型方面,主要的研究分类为居民对旅游经济影响的感知,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环境影响的感知。表2 旅游地居民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感知的内容经济影响社会文化影响环境影响正面感知收入和税收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商业和投资机会增加社区自豪感;种族和文化认同感;休闲和游憩机会增加;文化交流和学习;社区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社区文化多元化社区形象提高,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修建负面感知外汇漏损;生活成本增加;物资与服务短缺文化商品化;社区生活紧张;赌博、酗酒、犯罪等现象增多;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交通拥挤;破坏野生动物生存栖息环境;噪音、空气、垃圾等污染增加(资料来源 赵玉宗等.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5(4): 85- 92) 在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学者探讨了不同社区间以及同一社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群体间影响感知的差异,研究发现,居民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居住时间或社区归属感、社区经济和个人经济的旅游依赖度以及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等内外因素均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产生了影响。 在基于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方面,国外学者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社区居民进行了划分。具体的划分结果见表3。 在居民旅游感知的相关理论解释方面,国外学者从早期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旅游发展周期理论到20世纪90 年代引入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丰富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代表性的理论如表4。表3 基于旅游感知和态度的居民类型划分研究者案例地时间居民类型Davis 美国佛罗里达州1988热爱者(Lovers) 、憎恨者(Haters) 、谨慎的支持者( Cautious romantics) 、中立者( Inbetweeners) 、理性爱好者(Loveem for a reason)艾温斯(Evans)新西兰1993热情者(Lovers) 、憎恨者(Haters) 、克制者(Controlled people) 、自利者(Selfish people)瑞恩(Ryan) 等英国贝克韦尔镇1994热情支持者( Enthusiast ) 、稍微恼怒者( Somewhat irritated) 、中立者(Middle of the roaders)麦俊格尔(Madrigal)美国塞多纳英国约克角1995热爱者(Lovers) 、憎恨者(Haters) 、现实主义者(Realists)弗雷德莱恩(Fredline等澳大利亚黄金海岸2000热爱者(Lovers) 、憎恨者(Haters) 、矛盾的支持者(Ambivalent Sup2porters) 、现实主义者(Realists) 、特殊关注者(Concerned For a reason)维沃尔(Weaver) 澳大利亚博里萨山2001支持者( Supporters) 、反对者(Op2ponents) 、中立者(Neutrals)威廉(Williams) 新西兰2001热爱者(Lovers) 、愤恨者(Cynics) 、中立者( Taxpayers) 、漠不关心者( Innocents)(资料来源 赵玉宗等.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5(4): 85- 92)表4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的代表性理论主要理论代表人物研究时间主要内容社会交换理论J . AP1992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一种计算得失的理性行为,都是为了追求最大利益的满足。社会表征理论P.L. Pearce1996作为一种产生于日常生活的常识性知识,应该被同一组织群体内部的所有成员所共同拥有并成为群体成员信息交流的基础。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和态度可能会受到来自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直接经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G.V.Doxey ;R.W.Butler1975 ;1980旅游地的演化要经历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衰落或复兴6 个阶段,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同旅游地的发展程度存在联系,与其给社区带来的消极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影响呈负相关关系。社会承载力理论R.W.Lawson1998居民在旅游发展初期阶段的支持态度随着社区达到一定的可接受限度及承载力峰值后,将出现降低和反对的倾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T. Renata2000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乃至态度是依据其在满足自身需求中的重要性进行组织和排序,而且随着需求层次的升高,居民感知以及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资料来源 赵玉宗等. 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05(4): 85- 92) (2)国内关于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现状由于国内关于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许多研究都是建立在国外学者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引进了国外关于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实际作出了一些个案研究。主要研究成果见表5,这些成果为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表5 国内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相关研究研究内容作者题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感知类型王宪礼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居民进行调查, 从犯罪率、生活水平、文化、不满情绪等方面检测了居民对旅游正负面影响感知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问卷调查访谈研究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影响因素分析谌永生等. 主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研究 以敦煌市为例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文章以敦煌市为例进行了主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并验证了居民感知会随着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演变而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征。宣国富 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实证研究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居民群体划分黄洁吴赞科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研究个案研究聚类分析通过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聚类分析, 划分出3类人:倾乐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现实主义者苏勤林炳耀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 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比较研究划分出4 种类型: 矛盾的支持者、淡漠的支持者、热情的支持者、理性的支持者黄玉理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与感知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分析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划分出3种类型的居民:热情支持者、理性支持者、中立者理论研究应天煜浅议社会表象理论在旅游学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分析对社会心理学中新兴的“ 社会表象理论” 砂以及近年来国外学术界将该理论引入旅游学研究的基本情况作简单的介绍和评述李有根等居民对旅游影响的知觉定性分析构造模型认为应将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纳入旅游心理学研究体系, 并对居民旅游影响知觉的概念、特征、意义进行深入理解和解释。刘赵平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分析实证研究详细探讨了关于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社会交换理论, 并将该社会交换过程模型用野三坡旅游发展来证实检测张文, 等评述AP 的旅游影响评估尺度定性分析详细地介绍了AP评估尺度的研究方法和推导过程,并采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尺度进行了测试,并对该尺度的适用性进行了评述2.2 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作出了不少研究,涉及到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和居民群体聚类等多方面,从旅游社会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对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研究,研究方法也从概念性描述到运用数学方法构造模型,使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越来越科学完善。另外,在温泉旅游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从温泉资源研究、温泉开发与营销研究等方面对温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逐渐关注到温泉理论与文化研究,对于温泉旅游的开发模式、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旅游地规划与管理都作出了相应的研究,对于温泉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有力的贡献。但是在大多数的研究都倾向于温泉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时候,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以及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现有的研究在以下问题上还有待深入研究:(1)尚没有针对温泉旅游的影响进行研究,没有明确温泉旅游的兴起和开发对于旅游者、当地居民、政府和企业等对象造成的影响,使得温泉旅游的开发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对其影响进行研究,以便了解目前温泉旅游的影响程度,了解目温泉旅游涉及到的对象对温泉旅游的态度,以便针对性的发展温泉旅游。(2)目前的温泉旅游研究都是站在温泉旅游开发的角度上去思考温泉旅游的发展,而未站在温泉旅游资源保护的角度去思考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避免研究成果中主观随意性太强,缺乏说服力。3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3.1 主要内容本文是对温泉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进行实证研究,以此分析温泉旅游的影响。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居民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假说,并试图构建居民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指标体系,然后以湖北咸宁温泉旅游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并提出此研究结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假说的建立。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理论的实证检验。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3.2 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步: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应用分析。(1)理论研究阶段:主要是进行文献的检索、阅读、总结和分析。通过文献分析,了解研究现状,并形成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2)实证研究阶段:主要是进行实地调查,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这一阶段,将主要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数据整理和分析,得出咸宁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3)应用分析阶段:主要是对实证研究阶段得到的结果与温泉旅游发展相结合,分析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如何影响温泉旅游的发展,并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正面感知,良好规避负面感知。这阶段主要是提出居民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文献分析法通过文献检索、图书资料查阅,了解温泉旅游的研究现状,并重点了解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研究,吸取其成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对本研究有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为后期的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 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旅游地居民,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访谈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调查温泉旅游地居民基本背景,它包括居民的人口学特征和居民旅游业相关性; 第二部分为问卷主体部分,温泉旅游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它包括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居民对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和居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 第三部分是旅游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发展的态度。(3) 定量分析法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处理过程中,主要运用软件Spss和Excel进行分析,注重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使研究更加具有现实依据和合理性。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展开。研究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资料收集:研究现状和实证分析地的温泉旅游现状文献研究:建立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理论和指标体系一理论研究二.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并作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咸宁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结果三应用分析当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温泉旅游发展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正面感知,良好规避负面感知指导检验图1 研究流程图3.3 论文提纲内容摘要关 键 词 AbstractKey words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一)研究现状(二)研究现状述评三、目的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分析(一)温泉旅游影响的维度和机理(二)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维度和机理(三)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测度指标体系四、目的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分析(一)研究区概况及温泉旅游发展现状(二)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三)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调查结果五、目的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研究成果的应用(一)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的实际意义(二)温泉旅游发展的建议六、结论与讨论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致 谢4 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4.1 研究的创新点本文将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关于居民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假说。(2)选取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3)侧重于温泉旅游地及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方面,通过调查当地居民对温泉旅游影响的感知来研究温泉旅游的影响。(4)站在当地居民的角度考虑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保护这一特别的地质资源。4.2 研究重点(1)阅读文献,提出居民温泉旅游影响感知的理论假说并构建指标体系。(2)实地调查。根据指标体系制作问卷,对温泉旅游目的地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4.3 研究难点(1)需要亲自到温泉旅游地,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需要建构居民温泉旅游感知的指标体系,运用相关的量表,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一系列的分析。5 研究进程安排第一阶段(2011.22011.3):收集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充分的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关注最新的研究动态。对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明确后续步骤。第二阶段(2011.3.12011.3.31):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设计调查问卷,并经过试调查后对问卷进行修改,形成正式调查问卷。第三阶段(2011.4.12011.4.5):发放问卷,并在与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完成访谈记录。第四阶段(2011.4.62011.4.10):对问卷的信息数据收集、录入和整理,运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绘制相关表格,总结得出结论,完成实证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讨论部分的写作。第五阶段(2011.4.112011.4.15):交指导老师审阅批改后,继续查阅资料,完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第六阶段(2011.4.162011.4.20): 再交指导老师审阅,修改论文并定稿。6 主要参考文献1Deborah Wightman,Geoffrey Wall.The Spa Experience at Radium Hot Spring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5( 3):39一51.2John Towner.What is tourisms history?J.Tourism Management, 1995(5) :3943.3 AnthonyV.Benedetto,Larry.E.Milllkan.World survey of mineral water and spas一mineral Water and spas in the United StatesJ.Clinics in Dermatology,1996 (14):50-55.4Hirak Behari Routhetal.Balneology,Mineral water,and Spa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 .Clinies in Dermatology,1996(14):77一81.5JohnW.Lund.Balneological Use of Themal and Mineral waters in the U.S.A.JGeothermics,1996(l):103一147.6陈曦,黄远水.国内温泉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研究,2009(6):31-357樊小兰,刘住.国内外温泉旅游比较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8(3):75-768 王华,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技,2005(3) : 109-1129王艳平,山村顺次.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J.地理科学,2002 (1) :102 - 10910王冠贤,保继刚.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83 - 8711王艳平.辽东半岛温泉旅游现状与发展战略格局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3.12张玲.广东温泉旅游发展趋势研究J.江苏商论,2006(1):115-11613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旅游学刊,2004(5):51-5514王艳平.温泉旅游基本构件研究.旅游学刊,2006(10):60-6215王艳平.温泉旅游真实性研究.旅游学刊,2006(1):59-6316王艳平.我国温泉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6):74-7717罗谦等.四川地区温泉旅游度假地开发的问题与对策.软科学,2004(2):62-6518冯威等.温泉旅游地的发展态势分析构筑休闲型的温泉度假空间. Journal of Yunnan Finance & Economics University,2003(5):20-2219梁江川,陈南江.广东省高档温泉度假区游客利益细分研究.旅游学刊,2006(5):68-7420刘丽华,林良章.温泉文化与福州旅游开发.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28-2921毛飞峰.中国温泉文化发展变迁史.中国旅游报,2007年1月29日第016版22毛丽娅.温泉文化与四川省温泉旅游产品特色的开发.四川地质学报,2005(1):31-3523郑利.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探析 J .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08(2): 152 - 156.24徐勇,黄欣.温泉旅游规划中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俭汤温泉为例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373-377.25尹晔.河源市温泉度假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调查与评述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1,19-2126张明.我国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27赵玉宗.国外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和态度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5,(4): 85- 9228王宪礼等.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旅游的社会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1999(2): 65- 7029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30谌永生等.主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研究以敦煌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66-7131宣国富等.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海南省海口市及三亚市实证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范本汇编
- 2025年吉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合同签订仪式举行
- 服装公司生产合同范本
- 空调系统合同范本
- 水稻品种终止合同范本
- 2025鞋类品牌加盟合同
- 劳务派遣合同范本个人
- 材料采购欠款合同范本
- 渣土车辆购买合同范本
- 地产保险合同范本
- 2025年秋招:新媒体运营笔试题目及答案
- 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输电运维班)
- 感染性休克的护理诊断与措施
- 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大单元教材分析)教学课件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英语全册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食材配送 售后服务方案
- 安全操作规程修订要求
- 2025年四川绵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盾构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2022年咸阳经开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