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资源【摘要】本文特别强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流转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任何资产,无论多么庞大,都是可以流转的,通过股票市场就是主要的流转方式。因此,将产权固定在什么制上,并不是很恰当的。国有制经济只适合于计划经济,但不适合于市场经济。如果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办法让国有企业获得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独立的经营管理权,则又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想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办法在保持企业产权的国有属性的情况下,让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而生存与发展,也不是很恰当的办法。出路只有一条:通过股份制而将所有非公益性的国企产权转制出去,变成民有民营的企业。 【关键词】国有企业,民有民营,股份制,产权改制,产权流转,公正的平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国民经济命脉, 一 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是目前争论得最多的问题,特别是郎咸平炮轰格林柯尔的顾稚军及顾稚军因相关问题被拘之后,更加热闹非常。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基本取向的国企改制,是中央的决策,并非单纯是某些经济学家的主张所为,因此,所出现的问题并不能完全算在所谓主流经济学家的头上。中央决定对国企抓大放小已经充分说明: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外,所有国企全部都要改制,由国有转为民有,变成民有民营经济成分。而到现在,中央甚至连大型国企也想进行产权改制了,通过资产上市、股份出让的方式,银行、石化、电信等等几乎所有领域的大型企业转制为社会化所有、社会化经营,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将股权占有量升上滑下则可。比如如果中国银行上市,而政府又愿意将自己对中国银行的股分占有量降低到50%或更低的程度,则中国银行就不再是中国政府属下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国有企业了;但情况也可以反过来,政府在股市上收购中国银行股分达到50%以上,则企业重新回到政府手上而重新变成国有企业。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日本小泉政府提出议案要将被称之为世界巨无霸的日本邮政公社股分化,首先由政府持有100%的股分,然后打算在10年间将这些股分全部出售,最终使原属于日本政府经营的纯公益性的日本邮政公社完全民有民营化。这个事例无论本身是否合理,是对是错,至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任何资产,无论多么庞大,都是可以流转的,通过股票市场就是主要的流转方式。因此,将产权固定在什么制上,并不是很恰当的。 有人甚至对国家(政府)主办与拥有公司企业提出质疑。如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最近刊登题为当前改革的聚焦点:政府的双重身份与双重功能的文章,指出政府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与双重功能问题: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府不仅只是政治实体,而且还受国家委托履行经济实体的职能,拥有大批国有企业。国家所有制企业,实际是政府所有制企业。政府一身兼有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两重身份,同时履行两种不同职能,使得政府既不能成为真正的公共服务者,也不能成为国有资产的有效的所有者。并且进一步指出,国企改革的重点应是政府本身的定位与职能问题,关键在于解决政府一身兼有双重身份与双重职能。只有把作为经济实体的身份与职能从政府身上分离出去,政府才能充分履行政治实体的身份与职能,成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问题在于,如果政府不能再以经济实体的身份与职能,去经营管理国有企业,完全放开让国企自行经营又担心内部人控制问题,那么这些国企到底何去何从?出路只有一条:通过股份制而将所有非公益性的国企产权转制出去,变成民有民营的企业。政府只办那些被介定为公益性的非盈利性企业,这些企业不能赚取利润,必要时要牺牲自身利益而维护公益产品的低价格。比如如果石化行业的企业(如中石油公司、中石化公司)被介定为政府所有,那么它不能再通过出售石油类产品而赚取利润,它存在的目的是要维护石油产品的低价格,由此引起的亏损由政府补贴(对于当今世界石油价格迅速上涨的局面,这个问题显得非常重大)。这才体现出企业的公益性质,否则,如果它变成以盈利为目的,那么它就不应再由政府主办,应由民间通过市场竞争来主办。 产权通过股权形式的这些动作,使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并非是一个很确切真实的问题,因为我们并不能将生产资料局限于某个制之下,从而形成公有制(实际上是国有制)与私有制之分。复杂社会之中生产资料的各种混合体制,已经是最常见的事实,因为它最适合于社会经济的运动发展。一个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积累等等有形无形的资产,它们并非只局限于某种所有制之下,比如只局限于国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人所有制等;而是充分流转的。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并不仅仅是消费品市场的经济形态,而且包括生产要素的市场经济如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等。这些市场形态的存在已经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公司企业中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都是不固定的,都是充分流转的;这种按经营优势原则通过等价交换流转于各个所有人之手的所有权充分流转,是市场经济所必然产生的现实。市场经济通过竞争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司企业产权的充分流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比如甲人有一企业但他却对之经营不善,另外,乙人善于经营这个企业,于是,乙人想收购甲人的企业,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就不应受原先框定的所有制的约束,而实现产权流转。 因此,中国国企改制的核心问题并非所有制之争,并非公有制、私有制之争,而是国有产权改制过程中的公正性问题,因为,产权流转需要一个公正的平台。国有产权原属于全民所有,但由于法制不健全,导致改制过程中腐败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使国企改制出售过程中全体公民感受到严重的利益丧失,从而引起对改制的不满,引起对郎咸平炮轰顾稚军事件的高度关注,再加上意识形态上的私有化情结,否定改制的呼声日高。因此,政府必须创造一个公正的平台,以让国企产权改制得以公正实施;更普遍地说,让所有社会资产都得以充分流转,使所有资产都被配置于最优位置、最有效用的经济环节上。这是政府必须向全社会提供的一个基本的制度化的经济服务。这种公正的平台首先要使国企产权改制、国有企业出售获得等价交换的条件,否则,国企将会被贱卖,全体公民就会感受到利益丧失,就会反对对国有经济进行彻底改革。郎咸平对国企改制的炮轰就是反映这种存在于民意之中的意识形态的一个事件,因此很容易得到众多民众(包括许多左倾学者)的响应。但问题并不在于郎咸平所指责的国企改制,而在于改制过程中的不公正,政府未能提供公正的平台以让国有产权出售过程中得到等价交换。当然经过郎顾事件及其它问题的研究后,政府已经大大加强了建立公正的平台的工作,比如暂时不容许国企管理层收购原国企,就是一个公正平台还未建立起来时的杜绝非公正行为(自卖自买行为)的措施。二 当今,公有制的主要体现形式仍然是国有制,也就是国有制经济。虽然新出现的观点主张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但这只是一个发展方向,它仍没有达到对国有制取而代之的程度。回顾国有经济的历史我们并不难发现,国有经济是一种只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但却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经济,已经使政府(及政府的银行)背负沉重的债务并且再也难以承担,所谓吃光财政吃银行,吃光银行吃股市正是这种债务问题的真实写照,现在股市也已吃光,因此不得不转制了。因此,一方面,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使国有经济陷于困境,国企纷纷破产,只有哪些对市场具有垄断特权的国企才能生存(今年出炉的中国500强企业中,前15名绝大多数是垄断型国企,其利润占到了这500强企业的50以上)。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存在使计划经济残余难以清除,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完全建立。我们知道,一个企业(无论国企还是私企)内部并不采取市场的办法来运行,而是采取行政指令的办法来调动其中的各个生产要素,使企业运行下去。如何运行?直接由企业产权所有人指挥,或者授权于他的经理人指挥。而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所有国企实际上就是一个庞大企业的各个车间,这个庞大企业由政府部门(它代表全体公民行使公有制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通过指令性计划加以指挥运行,这种情况与今天每个企业内部通过行政指令而运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差别,因此按其所有制来说是合理的。但这种将企业内部的指令性管理方式升级到一个巨大国家层面上,使国家所有经济都按一个企业内部的方式运行,就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这种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源的行政指令性配置的失效,二是经济缺乏活力。为了既保持经济的国有地位,又使经济获得更好资源配置与更有效的活力,人们就想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办法,满以为这个办法可以让国有经济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体制。但从理论上并不难预料,让国有经济的经营权游离于其所有权之外,必定很容易产生经营管理者对国有经济的腐败性侵蚀,因为,按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办法,国企经营者(那怕他们是政府委任的人员)在他们的具体工作中具有难以监督制约的权力,从而使他们非常容易出现随便浪费、容易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实际上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如所谓审计风暴正是因此而出。国家审计局每年对国有大型企业甚至国家部委进行审计,都程度不同地出现经营者不负责任、失职问题,甚至腐败犯罪问题。因此,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并非科学的可取的办法,政企分离所带来的问题,比如所谓内部人控制及由此所引起的贪污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与政企合一所产生的问题同样令人烦恼。 相反,如果是民有企业,则企业产权所有者会时刻对其授权的经理人进行具体监察,必要时自己亲自经营管理企业,亲自作出经营管理的具体决策,决不会让企业出现任何背离产权所有人意志的事情。因此,在单一产权的民有企业中,所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是毫无意义的,在此,所有权随时授权于任何人对企业的经营权,也随时将权力收回;这并非这两个权力的分离,而是同一个权力的一个延伸出来的方面。经营权是所有权的一个体现形式,它并非可以游离于所有权之外而自行其是。比如,某公司老板将公司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交由某个人代理;这种情况不应理解成是这个代理人有经营管理权,相反,应该理解成是老板对自己公司进行经营管理的一个方式,即老板设置一个经理人这件事情只是公司产权人对自己公司的经营管理方式的体现,而不是什么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正象公司法中所说:公司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股东的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所体现的正是他们对自己公司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尽管这个权利是通过某些经理层而实施与实现的。 因此,既然是国有资产,国家部门就完全有权进行经营管理,完全有权实施国有国营,而不是什么国有民营。如果国家部门未能经营好国有资产,分离出所谓的经营权于民营又容易出现不负责任、贪污腐败、化公为私的问题,那么,国家只好放弃对国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了。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这就是当今政府致力要做的国企产权改制的事情。在此应该指出的是,国家放弃对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等于国有资产的流失,只要产权流转过程是公正的,等价交换的,那么,通过这种产权转制,国家仍掌握着相等价值的国有资产,对这些资产,国家可以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用于清偿历史欠债(如安置国企老职工的欠债),可以用于形成更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三 有一个观点是:国家将大部分国有企业产权转制出去,但仍需掌握关键行业的关键国企,因为国家要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实际上,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考究。因为,以什么方式掌控国民经济命脉,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同结果。一般来说,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要害部门与基础性行业进行垄断专营(独资或控股)。比如银行、石化、电力、电信、交通、重要矿产资源、重要设备制造行业等是国家需要掌控的国民经济要害部门与基础行业,因为掌握它们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国民经济;而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在形式上就是由政府对这些部门与行业进行行政垄断性的经营,不容许民间资本、境外资本进入相关行业。但这种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的方式就存在很大问题,因为对基础行业与关键部门进行行政垄断性经营,从而使这些行业有效供给减少,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非常之大。比如近期汽油、柴油等缺乏,就有许多人指责是政府对石化行业垄断经营的结果,因为垄断经营尽管价格可能受到控制,但供给积极性会比竞争经营差很多,从而在市场需求增大时容易造成短缺。银行业也是一个典型的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并且负有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交付的重任。国家严格控制银行业不容许民间资本进入,消灭了所有个人钱庄,于是造成金融有效供给不足,融资困难,民营经济很难得到银行资金支持。不过由于有需求,许多民营企业也能够从社会上获得一定的融资,从而使民营经济在如此艰难困境中顽强生存与发展。 从这一点来看,国家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并不有利于国民经济,相反,开放这些命脉性行业与部门,让不同所有制资本参与经营,能够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政府垄断经营重要行业并非一无是处,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现在中国市场上石化产品的价格是倒挂的,购进价比最终产品价要高。因为汽油、柴油等石化类最终产品的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那么,为了维持产品的低价格,政府只好花钱补贴在这些受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业产品上。反过来说,正因为政府高度垄断了石化市场,才使得政府有效地对之进行亏损补贴,从而使石化产品的价格上涨不至于过高到严重损害国民经济的地步。 不过,一切垄断经营,特别是对基础行业的垄断经营,无论来自政府还是来自私人,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如果没有更适当的方式,更合理的目的,国家没有必要去掌控国民经济命脉。应该更大胆地解放思想,更大胆地开放市场,因为只有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发展至新的程度,否则,国民经济会因为瓶颈的制约而难以再上新的台阶。更多相关文档职工治理为主是我国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成功的唯一途径 (12424字)关于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理论的研究 (6533字)试谈矛盾分析方法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不应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应用 (8436字)试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 (6589字)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 (4333字)国企出路在于建立利益共享分配机制 (7927字)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企业并购整合系统分析 (6887字)企业治理结构的共时多样性与历时多样性 (9132字)国企改革:困惑、反思与转向以经济法为视角的分析 (4201字)从博弈的角度看企业兼并与战略联盟 (4499字) 本站资料来于互联网,我们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有信息存在侵权行请Email我们,我们会即时删除!收藏到书签里: Email: 站长统计 过程。所有制改革论者的股份制改造本身,忽视了从以国有股份为主向以私有股份为主的转化过程需要一个长期过渡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又没有放弃“提拔制”,而这一过程中机构投资者的建立更需要时间。就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和国有股份公司无法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问题雪上加霜。所以,用股份制改造国企的改革方法在我国就注定了它不会有成功的结局。所有制改革论者还把国有企业改革长期无法成功的原因归咎于“产权不清”和“所用者缺位”的所谓产权问题,认为是改革难以过关的根源。但从本文的分析很容易可以看出,“提拔制”才是产生国企改革种种严重弊端的根源,而不是所谓产权问题。 所谓产权问题的观点在日本和德国治理模式经验面前也不攻自破。日本公司在董事会实际不发生制约作用的情况下,靠雇员治理就非常有效。日本公司的董事会传统上只起向股东报告企业经营状况的中间媒介,对管理层没有制约和约束作用,董事会只是管理层的“影子”。按照所有制改革论者的逻辑,这也应是所谓的“所用者缺位”。但日本公司靠雇员治理却非常有效,治理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也在私有制公司中引入高达1/2和2/3的雇员选举监督治理机制,德国的公司治理也特别有效,战后建立并管理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按着所有制改革论者的逻辑,德国的雇员治理对应于私人股东同样也可以说是所谓的“所用者缺位”。但日本和德国在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都避免了美国式的总执行长年薪天文数字似的高于雇员平均年薪的现象。由日本和德国的经验证明,“所用者缺位”的所谓产权问题是无稽之谈,根本不成为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法,首先是要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公司治理的民主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建立,从上面的分析和对比看,因为我国国有企业缺少美国和英国公司起初的私有股东合伙的经营过程,股份制改造方法就有实行二十年仍无法利用股东建立起有效治理结构的不彰结果;政府管理部门的“提拔制”又是产生所有问题的症结根源;显然只剩下依靠职工来建立选举监督机制这条应该走而始终没走的路了。而日本和德国却提供了靠雇员治理的非常成功经验。显然我国走依靠职工为主建立起有效的选举监督机制才是最容易实现的国企改革方式,也应该是最捷径的方法。所有其他方法都是舍近求远的方法。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因为没有采用这种方法,也就一直没有取得成功。 所有制改革论者的股份制改造方法和近年实行的改制方法,显然是本末倒置的方法,其结果当然有如隔靴搔痒,文不对题,对国企改革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其结果是更加快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产生大量的犯罪,如贾春旺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数据所列。 (七)建议 建议完善公司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股份公司内部,对应于国有资产比例部分,由企业的职工通过选举产生职工监事组成职工监事会。再由职工监事会选举对应于国有资产部分的董事会成员。同时尊重私人股东和机构股东权益,由他们组成私人机构股东大会,选举其有效代表比例的监事会成员,其监事会选举他们有效代表比例的董事会成员。因为持有股票的私人股东比较分散,实际参加股东大会的代表股份比例通常较低,低于10%,更有甚者一些公司股东大会流通股股东参与率接近零(9)。他们比例对应的监事会成员应由职工选举来补缺,理由是为了建立起有效的选举机制,防止因私人股东缺位其对应比例的监事会成员无法选出,使得监事会和董事会法定人数出现空缺。即用职工代替选举来弥补散户股东不积极参与股东大会选举所造成的机制欠缺。 这种制度类似于德国的“二元制”制度。形式上也类似于我国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二元制”制度。但我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受制于“提拔”制,故成为了管理层的傀儡,不应采用。 这种制度要能使由若干比例职工签名自发地组建选举委员会,由选举委员会负责选举事宜。特别强调的是制度上要使职工能依法自发的组建选举委员会,这样就可避免上级主管政府部门的权力干预,才有可能真正地实现政企分开。董事要设立资格条件,譬如什么学历,什么经历,财务董事,人事董事,审计董事等。选举监事会组成各种监事委员会等。董事可以有一定比例是独立董事。董事不同时兼任监事职责等。 类似这里建议的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因为国有企业是我国原来的基础,职工以主人翁地位参与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是我国经济历史的渊源和历史背景。职工为国家建设曾经忘我的工作过,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著名劳模。职工治理机制的建立也顺应这样的一个历史渊源。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结构与美国式的私人合伙有限公司的历史背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历史背景。所有制改革论者的股份制改造企业和改制措施在企业没有建立起职工选举监督的治理机制之前应该彻底抛弃。建立起职工选举监督的治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设备贷款抵押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信息安全审计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返聘高级工程师劳动合同规范
- 2025版金融机构信用贷款合同范本:信用体系建设协议
- 2025版便利店连锁经营管理权转让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环保地毯采购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第三方支付担保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KTV智慧音响系统采购及转让合同
- 2025年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承包合同补充协议书范本
- 林地租赁2025年度合同书范本
- 氧化钨化学计量比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规律
- 口腔诊所污水管理制度
- DZ/T 0275.5-2015岩矿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矿石光片鉴定
- T/ZGZS 0909-2023退役光伏组件梯次利用通用规范
- 村庄环境整治协议书
- 《中国恶性肿瘤整合诊治指南-直肠癌(2024版)》解读课件
- 2025-2031年中国鲜牛奶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智能工厂安全防护
- 2025护士招聘笔试题目及答案
- 胶带销售面试题及答案
- 二维ZnIn2S4及其异质结材料的水热合成以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