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令第32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于2002年3月18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局长:郑筱萸二二年四月十七日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保证中药材质量,促进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制订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含植物、动物药)的全过程。第三条 生产企业应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二章 产地生态环境第四条 生产企业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第五条 中药材产地的环境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空气应符合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应符合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灌溉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第六条 药用动物养殖企业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及与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第三章 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七条 对养殖、栽培或野生采集的药用动植物,应准确鉴定其物种,包括亚种、变种或品种,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第八条 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实行检验和检疫制度以保证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防止伪劣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交易与传播。第九条 应按动物习性进行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动物机体和精神损伤。引种动物必须严格检疫,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第十条 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第四章 栽培与养殖管理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一条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种植规程。第十二条 根据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物种生长发育的需要有限度地使用化学肥料。第十三条 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禁止施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第十四条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需水规律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第十五条 根据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采取打顶、摘蕾、整枝修剪、覆盖遮荫等栽培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提高药材产量,保持质量稳定。第十六条 药用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如必须施用农药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第二节 药用动物养殖管理第十七条 根据药用动物生存环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相应的养殖方式和方法,制定相应的养殖规程和管理制度。第十八条 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适时适量地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不得添加激素、类激素等添加剂。饲料及添加剂应无污染。第十九条 药用动物养殖应视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确定给水的时间及次数。草食动物应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多汁的饲料补充水分。第二十条 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固定场所及必要的安全设施。第二十一条 养殖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建立消毒制度,并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加强对进入养殖场所人员的管理。第二十二条 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定期接种疫苗。第二十三条 合理划分养殖区,对群饲药用动物要有适当密度。发现患病动物,应及时隔离。传染病患动物应处死,火化或深埋。第二十四条 根据养殖计划和育种需要,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适时周转。第二十五条 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第五章 采收与初加工第二十六条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动植物的采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应有计划地进行野生抚育、轮采与封育,以利生物的繁衍与资源的更新。第二十七条 根据产品质量及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等因素确定适宜的采收时间(包括采收期、采收年限)和方法。第二十八条 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清洁、无污染,存放在无虫鼠害和禽畜的干燥场所。第二十九条 采收及初加工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第三十条 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迅速干燥,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第三十一条 鲜用药材可采用冷藏、砂藏、罐贮、生物保鲜等适宜的保鲜方法,尽可能不使用保鲜剂和防腐剂。如必须使用时,应符合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有关规定。第三十二条 加工场地应清洁、通风,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鼠、虫及禽畜的设施。第三十三条 地道药材应按传统方法进行加工。如有改动,应提供充分试验数据,不得影响药材质量。第六章 包装、运输与贮藏第三十四条 包装前应检查并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应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并有批包装记录,其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批号、重量、包装工号、包装日期等。第三十五条 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是清洁、干燥、无污染、无破损,并符合药材质量要求。第三十六条 在每件药材包装上,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批号、包装日期、生产单位,并附有质量合格的标志。第三十七条 易破碎的药材应使用坚固的箱盒包装;毒性、麻醉性、贵细药材应使用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第三十八条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并应有防潮措施。第三十九条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必要时安装空调及除湿设备,并具有防鼠、虫、禽畜的措施。地面应整洁、无缝隙、易清洁。药材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防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并定期检查。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第七章 质量管理第四十条 生产企业应设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应配备与药材生产规模、品种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第四十一条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一)负责环境监测、卫生管理;(二)负责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药材的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三)负责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四)负责制订和管理质量文件,并对生产、包装、检验等各种原始记录进行管理。第四十二条 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药材国家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应至少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及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第四十三条 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章。检验报告应存档。第四十四条 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第八章 人员和设备第四十五条 生产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应有药学或农学、畜牧学等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生产实践经验。第四十六条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药材质量管理经验。第四十七条 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均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经生产技术、安全及卫生学知识培训。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栽培技术,特别是农药的施用及防护技术;从事养殖的人员应熟悉养殖技术。第四十八条 从事加工、包装、检验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或外伤性疾病等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材的工作。生产企业应配备专人负责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第四十九条 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的有关人员应定期培训与考核。第五十条 中药材产地应设厕所或盥洗室,排出物不应对环境及产品造成污染。第五十一条 生产企业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第九章 文件管理第五十二条 生产企业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标准操作规程。第五十三条 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必要时可附照片或图象。记录应包括:(一)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的来源;(二)生产技术与过程:1药用植物播种的时间、数量及面积;育苗、移栽以及肥料的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中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莠剂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2药用动物养殖日志、周转计划、选配种记录、产仔或产卵记录、病例病志、死亡报告书、死亡登记表、检免疫统计表、饲料配合表、饲料消耗记录、谱系登记表、后裔鉴定表等。3药用部分的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和加工、干燥、干燥减重、运输、贮藏等。4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的记录等。5药材的质量评价:药材性状及各项检测的记录。第五十四条 所有原始记录、生产计划及执行情况、合同及协议书等均应存档,至少保存5年。档案资料应有专人保管。第十章 附 则第五十五条 本规范所用术语:(一)中药材 指药用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初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二)中药材生产企业 指具有一定规模、按一定程序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或动物养殖、药材初加工、包装、储存等生产过程的单位。(三)最大持续产量 即不危害生态环境,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四)地道药材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五)种子、菌种和繁殖材料 植物(含菌物)可供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细胞等,菌物的菌丝、子实体等;动物的种物、仔、卵等。(六)病虫害综合防治 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农业的、化学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生态手段,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目的。(七)半野生药用动植物 指野生或逸为野生的药用动植物辅以适当人工抚育和中耕、除草、施肥或喂料等管理的动植物种群。第五十六条 本规范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七条 本规范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征求意见第三稿)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试行)(征求意见第三稿)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保证中药材质量符合标准,以满足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制订本规范。第二条 本规范是中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中药材生产基地(集约经营的基地、商品药材基地、制药原料药材基地等)中药材(含植物药及动物药)生产的全过程。第三条 本规范的实施应对中药标准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起促进作用,并对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各项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起指导作用。第四条 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调控野生药材的采集强度,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环境生态,走持续利用的道路。第二章 产地环境生态第五条 生产基地应按中药材产地适宜性优化原则选定,因地制宜,合理优化布局,并应重视“地道药材”的地理学和“原产地”概念。第六条 生产基地应选择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的地区。周围不得有污染源,环境生态质量:空气环境执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灌溉水质执行“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二级标准;药用动物饮用水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第七条 地上部分入药的植物,其生产基地应远离交通干道或周围设有防护林带等。第八条 药用动物养殖基地除应满足动物种群对生态因子的需求外,还应满足与之生活、繁殖等相适应的条件。第三章 种质和繁殖材料第九条 对栽培(饲养) 的或野生采集的药用植(动)物, 应准确鉴定其物种(种、亚种、变种或品种), 记录其中文名及学名(拉丁名)。第十条 对生产用种子(仔)(包括药用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菌种以及药用动物种仔)必须认真加以科学鉴定,确定物种和来源。第十一条 为保证种子质量和防止病虫害及杂草的传播,种子生产及贮运过程中应实行种子检验及检疫制度;根据不同植物种子的特性,规定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严防伪劣及过时种子的交易与传播。第十二条 药用动物的引种及驯化应在对动物的习性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捕捉和运输时应避免对动物的机体和精神损伤;引种动物必须进行严格检疫,并应作一定时间的隔离、观察。第十三条 鼓励加强中药材良种选育(配种)工作,建立地道药材良种基地,新品种应通过相应机构的审核认证。鼓励引进国外药用动植物优良种质,积极开展引种、驯化工作。第四章 栽培与饲养管理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管理第十四条 根据不同种类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确定栽培适宜区域,制定优质、丰产、稳产操作规程。第十五条 根据各类药用植物的营养特点及土壤的供肥能力,确定施肥种类、时间和数量。施用肥料的种类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法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土壤施肥和叶面追肥相结合。逐步研制与推广“药材生产专用肥料”。第十六条 允许施用经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如厩 肥、堆肥等。禁止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及医院垃圾和粪便。第十七条 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的需水规律,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适时、合理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通气条件。第十八条 根据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和不同的药用部位,加强田间管理,或及时打顶、或摘蕾、或整枝修剪、或覆盖遮阴等农艺措施,调控植株生长发育,以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第十九条 药用植物病虫害应采取综合防治策略,尽量少施或不施农药,必要时,应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以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保证中药安全、有效及保护生态环境,不准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第二节 药用动物饲养管理第二十条 根据不同种类药用动物的习性,制定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精心饲养,尽量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求。第二十一条 根据不同种类药用动物生境、食性、行为特点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等,确定相应的饲养方式和方法,制订一定周期的饲养管理制度。第二十二条 根据药用动物的季节活动、昼夜活动规律及不同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科学配制饲料,应适时、适量的补充精料、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必要的添加剂,并定时、定量投喂。第二十三条 根据药用动物栖息、行为等特性,建造具有一定空间的箱、笼、网、池、塘、圈、栅、舍等固定场所及必要的防逃设施。第二十四条 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建立定期消毒制度;选用适当消毒剂对动物的生活场所、设备等进行定期消毒;对工作人员或外来人员也要进行卫生学管理。第二十五条 药用动物的疫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定期接种疫苗。第二十六条 要严格划分饲养区,合理布局;群饲药用动物要掌握适当密度;养殖人员要细心检查,发现患病动物,应立即隔离;普通病患,可隔离饲养;传染病患应立即处死火化或深埋。第二十七条 根据生产发展规划,结合育种,确定动物群的组成与结构,制订适当的周转计划。第二十八条 药用动物饲养中,应固定给水的时间及次数,应视季节、气温、通气等情况适当调整;草食动物应尽可能通过多食青绿多汁的饲料补充水分。第二十九条 禁止将中毒、感染疫病的药用动物加工成中药材。第五章 采收与初加工第三十条 野生或半野生药用植(动)物的采集应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应有计划的进行轮采与封育,以利生物的繁衍与资源的更新。第三十一条 濒危及重要药用动、植物的采集应遵守国家及国际有关法规。第三十二条 根据动、植物单位面积产量(或动物养殖数量)及产品质量(外观性状和内在成分积累等),并参考传统采收经验、季节变换等因素确定适宜采收期。第三十三条 采收机械、器具应保持洁净、无污染,存放于干燥、无虫鼠害和禽畜的场所以避免二次污染。采收过程中应尽量排除非药用部分及异物,特别是杂草及有毒物质的混入,剔除破损、腐烂变质的部分。第三十四条 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分级及加工(如修治、蒸煮等),应迅速干燥(晒干、晾干、冻干、真空干燥、微波、远红外等),并控制温度和湿度,尽量使有效成分不受破坏。干燥器械必须干净、 无污染, 并严格按规程操作。第三十五条 鲜用药材可采用各种保鲜方法(冷藏、砂藏、罐贮、生物保鲜等),最好不加保鲜剂和防腐剂,如果必须加入,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第三十六条 加工场地应清洁、通风,具备遮阳、防雨设施,也应具有防鼠、鸟、虫及家禽(畜)的设备。第三十七条 地道药材的特别加工方法应得到继承,如有改动,应有充分试验数据证实,并经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第六章 包装、运输与贮藏第三十八条 包装前应再次检查、清除劣质品及异物,包装器材(袋、盒、箱、罐等)应是无污染的、新的或清洗干净、干燥、无破损的,包装应有批包装记录,内容有:品名(药材名)、批号、规格、重量、产地、工号、日期。第三十九条 易破碎的药材应装在坚固的箱盒内;剧毒、麻醉、珍贵药材应特殊包装,并应贴上相应的标记,加封。第四十条 药材批量运输时,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混装;运载容器应具有较好的通气性,以保持干燥,遇阴雨天应严密防潮。第四十一条 药材仓库应通风、干燥、避光,最好有空调及除湿设备,地面为混凝土或可冲洗的地面,并具有防鼠、防虫设施;药材包装应存放在货架上,与墙壁保持足够距离,并定期抽查,防止虫蛀、霉变、腐烂、泛油等现象发生;在应用传统贮藏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选用现代贮藏保管新技术、新设备,如冷冻气调、辐照法及国家食品、粮食仓贮法中允许的药剂消毒。第七章 质量管理第四十二条 生产基地应设有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监控,并应配备一定数量与药材生产规模、品质检验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场所、仪器和设备。第四十三条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环境监测、卫生管理、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及药材的检验;制订企业(基地)的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企业(基地)的文件管理;负责各种原始记录(如生产记录、包装记录、检验记录)的管理。第四十四条 药材包装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对每批药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局)颁中药材标准或经审核批准的中药材标准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药材性状与鉴别、杂质、水分、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或标准提取物)、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重金属限度及微生物限度检查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第四十五条 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签章,质量检验部门负责人签字。检验报告应存档。第四十六条 不合格的中药材不得出场和销售。第八章 人员和设备第四十七条 药材生产基地应有受过一定教育,经过培训,并富有经验而有能力履行赋予的职责的药学、农学、畜牧学(或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负责全面工作。第四十八条 所有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人员都应具有基本的中药学、农学或畜牧学常识,并接受生产技术教育、安全教育及卫生学教育;从事田间工作的人员应懂得培植技术,特别是农药的施用及防护;从事养殖的人员应懂得饲养技术;从事加工、包装、检验人员应通过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皮肤病或外伤性疾病等不得参加工作;劳动时应着劳动服或工作服(帽)及手套等。第四十九条 质量管理人员应有中专以上水平,工作认真负责,操作正规,严守法纪;对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本规范要求,定期培训与考核。第五十条 药材生产基地应配备医务人员及必要的医疗设备,负责医疗、救护、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检查。第五十一条 药材生产基地应设有可冲洗的厕所或盥洗室。第五十二条 药材生产基地应拥有可进行产品真伪优劣检验的定点单位,以保证正常的检测工作的需要;对生产和检验用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的要求,有明显的状态标志,并定期校验。第九章 文件管理第五十三条 生产基地应有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第五十四条 每种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均应详细记录,包括种子、种物和种仔的来源、生产技术与过程:药用植物的播种(时间、量及面积)、育苗、移栽、肥料(种类、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法)、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莠剂的种类、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药用动物养殖日志、周转计划、选配种记录、产仔(卵)记录、病例病志、死亡报告书、死亡登记表、检免疫统计表、饲料配合表、饲料消耗记录、谱系登记表、后裔鉴定表等。药用部分采收(采收时间、采收量、鲜重)、加工、干燥、产量(干燥减重)、运输、贮藏等;气象资料及小气候的记录等;药材的品质评价:药材性状及各项检测的结果。所有原始材料必须存档。各项记录最好附照片或图象。第五十五条 所有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合同、协议书等均应存档;档案资料应有专人保管,所有档案至少保存5年。第十章 附 则第五十六条 本规范所用术语:(一)中药材 是指药用植物、动物的药用部分采收后经产地加工形成的原料药材。(二)中药材生产基地 是指具有一定规模、按一定程序进行药用植物栽培或动物饲养、药材加工、包装、储运等过程的企业单位或集体。(三)最大持续产量原则 即不危害环境生态,可持续生产(采收)的最大产量。(四)地道药材 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货真质优的中药材,如川(黄)连、怀地黄等。(五)种子、菌种及繁殖材料 植物可供繁殖用的器官、组织、细胞,菌物的菌丝、子实体等;动物是指种物(仔)、卵等繁殖材料。(六)新品种 包括人工培育出的新品种、转基因动植物品种及由境外引进的、我国未曾药用过的物种或种以下等级(变种、变型或品种等)。(七)病虫害综合防治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的原则,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因地制宜,合理运用生物的、农业的、化学的方法及其它有效生态手段,把病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目的。(八)农家肥料 是指农民就地取材、积制,就地使用的各种肥料。(九)中药材专用肥料 经过试验而研制出的可对某些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药用部分及有效物质的增长有促进作用的肥料。(十) 半野生药用植(动)物 是指野生或逸为野生的药用植(动)物辅以适当人工抚育和管理(如中耕、除草、施肥或喂料)的植(动)物种群。第五十六条 本规范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七条 本规范自2001年月日起试行。实施GAP的必要性与可能性、GAP起草原则及GAP专家组名单实施GAP的必要性与可能性、GAP起草原则及GAP专家组名单实施GAP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更广泛的走向世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中药标准化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中药标准化包括药材标准化、饮片标准化和中成药标准化。其中中药材标准化是基础,没有中药材的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饮片及中成药的标准化。而中药材的标准化有赖于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因为药材是通过一定的生产过程而形成的。药用动植物的不同种质、不同环境生态,不同栽培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合同模板
- 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协议3篇
- 集体耕地承包合同2篇
- 瑞吉氏染色课件
- 安全方面的培训课题课件
- 理财和养老课件
- 理想华莱课件教学
- 店面升级装修工程方案(3篇)
- 电厂氨水改造工程方案(3篇)
- 球磨机培训课件
- DeepSeek-AI大模型赋能制造企业采购流程体系优化总体规划方案
- 一年级上册全部单词表
- 普洱茶考试题及答案
- 小区物业监控管理制度
- 肿瘤血液科化疗药物使用专题方案
- T/CECS 10128-2021不锈钢二次供水水箱
- 露营股份合作协议书
- 酒店物件赔偿协议书
- 职业技能考评员培训课件
- 2025年第十届“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含答案)
- 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