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_第1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_第2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_第3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_第4页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课程(PDF 53页).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朱德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月 6 月 国内图书分类号 F406 国际图书分类号 338 4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硕 士 研 究 生 朱德鹏 导师 张德群 副教授 申请学位级别 管理学硕士 学 科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所 在 单 位 管理学院 答 辩 日 期 2008 年 6 月 授予学位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 Classified Index F406 U D C 338 4 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 Degree in Management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andidate ZHU Depeng Supervisor Prof ZHANG Dequn 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 Master of Management Specialty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ffili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Date of Defence June 2008 Degree Conferring Institutio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摘要 项目管理作为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的一个分支 在我国其理论研究 正处在一个不断学习借鉴和不断扩充完善的阶段 这其中 项目管理知识体 系的构建 对于促进项目管理学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对于有效指导项目型 企业的实践操作 对于培养一批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 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三个不同的项目管理协会推行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研究了这三个项目管 理协会的发展历程及其知识体系和认证体系的发展历程 接着对以上三个项 目管理知识体系作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它们的指导思想 体系结构 知识领域和知识要素的具体比较和分析 突出了它们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 通过对以上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PMBOK 的比较研究 对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PMBOK 提出了一些改进建 议 最后一章首先结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建筑业中的实际应用 构建了一 个适用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框架模型 接着 具体分析了在我国 建立及推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CPMBOK 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项目管理 知识体系 比较研究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as a branch of th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 its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especially compared with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like U S who has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discipline of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discipline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plays a crucial role to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to guide effectively the practices of project oriented enterprises in using this management method and to bring up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project management personnel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ree different PMBOKs implemented by three different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s PMI APM and IPMA and their respective courses of development Then this paper made in depth research and comparison on the above PMBOKs It analyzed their structures knowledge areas and knowledge elements in a detailed way It highlighted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mphases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above three PMBOKs and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PMBOK this paper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 PMBOK Finall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use of PMBOK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it conceived a body of knowledge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n it analyzed the major problems of building up and popularizing a Chines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CPMBOK and proposed some re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omparative research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 1 章 绪论 1 1 1 课题背景 1 1 2 国内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动态 2 1 2 1 国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 2 1 2 2 国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 3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1 4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第 2 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5 2 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5 2 1 1 PMBOK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5 2 1 2 PMP认证体系 7 2 2 英国项目管理协会APM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8 2 2 1 APM PMBOK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8 2 2 2 APM的认证体系 11 2 3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11 2 3 1 ICB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11 2 3 2 IPMA的认证体系 12 2 4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13 2 5 本章小结 14 第 3 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15 3 1 国外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之间的比较研究 15 3 1 1 指导思想的比较 15 3 1 2 形成背景及过程的比较 16 3 1 3 知识领域与相关知识要素的比较 17 3 2 对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 PMBOK的研究 20 3 2 1 C PMBOK与其它三个PMBOK的比较研究 20 3 2 2 对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 PMBOK的理解与再认识 24 3 2 3 对于完善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几点思考 26 I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本章小结 29 第 4 章 PMBOK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30 4 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建 30 4 1 1 建设工程项目的特点分析及其管理要求 30 4 1 2 C PMBOK与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的比较研究 31 4 1 3 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素及管理过程分析 33 4 1 4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模型的构建 36 4 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 CPMBOK的推广及应用 38 4 2 1 C CPMBOK在我国建立与推广的主要问题分析 38 4 2 2 加强C CPMBOK在我国推广与应用的措施及建议 39 4 3 本章小结 40 结论 41 参考文献 42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45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45 致谢 46 IV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第1章 绪论章 绪论 1 1 课题背景课题背景 就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而言 虽然各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正在不断完善 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企业单位项目管理水平落后 知识体系陈旧甚至没有建立起 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结果不仅没有达到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最优配置 和利用 还极大浪费了有限的社会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 传统的 运作型 活动日益呈现出 项目化 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长期性组织 如企业 政府部门等 采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来管理各项任务 项目管 理知识体系作为项目管理学科的基础研究 一直受到各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重视 和关注 各国也都在努力建立一套既能适应项目管理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又能 反映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 也是最先建立的 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MI 建立 的 项 目 管 理 知 识 体 系 简 称 为 PMBOK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它的第一版 76 版 是由 200 多名国际项目管理专家历经四年 才完成的 集合了国际项目管理界精英的观点 避免了一家之言的片面性 而 更为科学的是 每隔数年 来自于世界各地的项目管理精英会重新审查更新 PMBOK 的内容 使它始终保持权威的地位 因此 对于当前我国项目管理知 识体系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近几年 我国项目投资规模巨大 项目管理实践如火如荼的展开 因此 现在来回顾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PMBOK 的发展历程 评价我国项目 管理知识体系发挥的作用 分析 C PMBOK 的特点 总结 C PMBOK 改进的方 向是非常有意义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国内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动态国内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动态 1 2 1 国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国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是从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 经验总结 学术交流和培训 的专业学会 是当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的项目管理学术研究组织之一 其出版 的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PMBOK 揭示了项目管理的基本规律 收集并阐明了项目管理领 域那些已经被普遍接受的实践 工具和技术 已经成为项目管理人士培训的必 修教材 1 它把项目分割成五大项目管理过程组 项目启动 项目策划 项目 实施 项目控制和项目收尾 和九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项目综合管理 项目 范围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费用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 理 项目沟通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 英国的项目管理协会APM 它是除了PMI以外影响最大的国家项目管理专 业协会 其知识体系为APMBOK 该体系不仅被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 采用 也成为德国 法国 瑞士等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 2 与 PMBOK侧重考察项目执行的过程和成果相比 APMBOK认为 判断项目管理 是否成功 更重要的是能否使项目的客户满意 因此 为了成功地实施项目管 理 仅对PMBOK Guide提出的九大因素进行管理是不够的 管理项目的能力同 样重要 甚至更为重要 3 APMBOK不只单纯关注项目管理的技术问题 它已 经把项目管理融入到企业运营活动中 4 通过对 117 家公司的调查 APMBOK 将其知识要素归纳为包括项目概述 战略 控制 技术 商业 组织和人员七 大类 这样 就可以在战略层面上对项目进行管理 并开始强调人的因素在项 目管理中的作用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创建于 1965 年 最早是一个在国际项目领域 的项目经理之间交流各自经验的论坛 现在已经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国际化的主 要促进者 1967 年 IPMA在维也纳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会议 项目管理从 那时起即作为一门学科而不断发展 IPMA的成员主要是各个国家的项目管理 协会 到目前为止已有 40 多个成员组织 这些国家的组织用他们自己的语言 服务于本国项目管理的专业要求 IPMA则以广泛接受的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提 供有关项目管理需求的国际层次的服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IPMA提供了大 量的产品和服务 包括研究与发展 培训和教育 标准化和证书制以及有广泛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出版物支撑的会议 学习班和研讨会等 其知识体系被称为国际项目管理专 业资质基准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 简称为ICB 是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在 1996 年基于英 法 德 瑞四国项目管理专业人员认证标准的基 础上 提出的国际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基准 2006 年推出的ICB3 0 从技 术范畴 行为范畴以及环境范畴三大范畴中挑选出 46 个项目管理能力要素 来阐明在项目中从事计划和控制工作对项目管理专家的能力要求 5 1 2 2 国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国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研究现状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PMBOK 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1993 年 是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 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PMRC 发 起并组织实施的 PMRC 成立于 1991 年 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 1996 年加入 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成 为唯一代表中国的 IPMA 成员国组织 面对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迅速发展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 跨行业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PMRC 意识到自身责任 的重大 由 PMRC 常务副主任钱福培教授牵头的课题组于 1993 年向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 并于 1994 年获准正式开始了 我国项目管理 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项目的研究工作 1997 年第三届全国项目管理学 术交流会上 钱福培教授作了题为 研究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提高我国项 目管理专业人员水平 的主题报告 并在会上公布了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框架 随后 课题组成员与国内外项目管理专家就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框架 方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 PMRC 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起草 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并于 2001 年 7 月正式公开出版了中国项目管理知 识体系 即 C PMBOK2001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PMBOK 是由中国 双法 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PMRC 发起并组织实 施的 2006 年 10 月推出第 2 版 C PMBOK主要是以项目生命期为基本线索 展开的 从项目及项目管理的概念入手 按照项目开发的四个阶段 即概念阶 段 开发阶段 实施阶段及收尾阶段 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其相 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考虑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共性知识及其所涉及的方 法工具 6 它基本沿用了PMBOK模块化的组织形式 对各大知识领域的主要 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说明 7 8 3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是各个应用领域中的项目管理专家和项目研究人员集 体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由于其高度的概括性 以及其放之四海皆准的指导 作用 往往给人以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的错觉 例如 工作分解结构 WBS 已经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项目管理工具 被各个项目管理团队广泛采用 工作 分解结构确定了项目整个范围 把项目工作分成较小和更便于管理的多项工 作 并将其有条理地组织在一起 每下降一个层次意味着对项目工作更详尽的 说明 直到工作分解结构的最底层 工作细目水平 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是为了构建项目管理学科的体系框 架 为我国项目管理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我国项目管理的 实践应用提供指南 它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推广和实践 必将有助于提高我 国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 有助于规范建筑企业的业务流程 有助于提高企 业在国内及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也能加快我国建筑市场同国际建筑 市场的快速接轨 让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建筑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工程承 包的队伍中去 1 4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论文首先选取当前最具影响力的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美国项目管理 协会的 PMBOK 英国项目管理协会的 APMBOK 和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 ICB 作为深入研究的对象 接着将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历程以及与之相关的 认证体系的发展状况 接着 本论文将对这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 通过对 它们的指导思想 体系结构 知识领域和知识要素的具体比较和分析 突出了 它们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 然后 通过它们与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PMBOK 的比较研究 尝试提出对于改进和完善 C PMBOK 的一些建议 本论文的最后一章 将主要研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建筑业中的推广与应 用 前一部分将探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模型构建 后一部分将具体 分析在我国建立及推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 CPMBOK 存在的主要问 题接着 并就加强 C CPMBOK 在我国推广与应用 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议 4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第2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2 1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PMI 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2 1 1 PMBOK 的发展及体系分析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成立于 1969 年 PMI是全球领先的项目管理行业的倡导者 它创造性地 制定了行业标准 并正在构筑不断扩展的专业知识体系 让项目管理从业人员 成为各自所在组织不断变革 创新发展的推动力量 PMI目前拥有来自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23 万多名会员 该协会正积极地为业界树立标准 从 事科学研究 传播专业知识 促进行业发展 并拓展职业前景 此外它还提供 教育和认证服务 促进会员间的交流沟通和商机拓展 9 1976 年 PMI提出了制定项目管理标准的设想 经过十年的努力 于 1987 年推出了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简称PMBOK 目前PMBOK已经成为全 球公认的标准 多数项目管理的研究机构都把它作为项目管理资格认证考试的 基础 并始终保持其权威的地位 国际标准化组织以PMBOK为框架 制定了 ISO1006 标准 PMI推出的PMP 项目管理专业人员 资格认证考试也成为全球 唯一通过ISO9001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考试 10 PMI也因此成为一个全球性的 项目管理知识与智囊中心 以及全球项目管理的权威机构 PMI 早在 70 年 代 末 就 率 先 提 出 了 项 目 管 理 的 知 识 体 系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简称为PMBOK 它的第一版是由PMI组织了 200 多名世界各国项目管理专家历经四年才完成 可谓集世界项目管理界精英 之大成 避免了一家之言的片面性 而更为科学的是每隔数年 来自于世界各 地的项目管理精英会重新审查更新PMBOK 的内容 使它始终保持最权威的地 位 这也是PMBOK在项目管理领域始终保持着基础性文件这一重要地位的原 因之所在 11 60 70 年代 从事项目管理的人们都是在实践方面进行总结 1976 年的一 次会议上 有人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 能否把这些具有共性的实践经验进行 总结 并形成 标准 作为一个议题 与会的人们会后深入地进行思考 研 究 1981 年 PMI组委会批准了这个项目 组成了Matthew H Parry为主席的 10 人小组进行开发 1983 年该小组发表了第一份报告 这个报告中将项目管 5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理的基本内容划分为 6 个领域 即 范围管理 成本管理 时间管理 质量管 理 人力资源管理和沟通管理 这些成了PMI的项目管理专业化基础内容 1984 年PMI组委会批准了第二个关于进一步开发项目管理标准的项目 组成了 R Max Wideman为主席的 20 人小组进行再开发 在标准的内容方面 提出要 增加 3 个部分 项目管理的框架 风险管理 合同 采购管理 12 1987 年该小 组发表了研究报告 题目是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此后的几年 广泛地讨论 和征询了关于PMI的主要的标准文件的形式 内容和结构的意见 有 10000 多 个PMI的成员和 20 多个其他的专业组织做出了贡献 13 1996 年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指南 出版 此文件取代了 1987 年出版的项目管理协会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 文件 在这版 知识体系指南中 才正式把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 即 范围管理 时 间管理 成本管理 质量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沟通管理 采购管理 风险管 理和综合管理 在说明知识领域时 将其划分为 37 个项目管理过程 每个过 程都按照依据 工具与技术及成果的顺序进行说明 依据和成果都是文件 例 如 范围说明书 或者可以用文字记载的事项 例如 活动的依赖关系 工 具与技术指应用于依据创造结果的机制 14 这种说明方式不仅强调了各个知识 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个过程的结果可能是另一个过程的依据 而且使整个 知识体系的组织结构更加灵活 稳妥 有利于当知识与做法改变时添加新过 程 重新安排过程间的顺序 将过程进行分解或者在过程内部添加文字说明 过程的识别也成为了其他标准的核心 例如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标准 ISO9000 系列 就是以识别经营流程为基础的 15 2000 年出版的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指南 第二版 对 1996 年版作了部分修改 1 整个指南加强了同组织战略的联系 2 正式承认 了项目办公室的地位与作用 3 增加了项目整体管理 费用管理和沟通管理 的篇幅 详细论述了实现价值管理 4 改写了项目风险管理 由过去的 4 个 过程增加到了 6 个过程 即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识别 定性风险分析 定量风 险分析 风险应对规划 以及风险监控 5 增加了一个表示 39 个项目管理过 程同 5 个项目管理组和 9 个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关系图 6 还增加了若干个 工具和技术 16 2004 年出版的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PMBOK 指南 第三版是目前 最新的版本 与前一版相比 又有了较大的改进 1 第三版添加了 7 个过 程 改了 13 个过程的名称 删除了 2 个过程 过程总数最终增加了 5 个 2 取消了 辅助过程 和 核心过程 这两个术语 目的是保证各项目管理过程 6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组内的所有过程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3 第三章全部重写 增加了篇幅 将 重点放在项目管理过程组与知识领域内的各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 第 3 章改为 单个项目管理过程 并纳入第 2 部分 即 项目管理标准 第 3 章经全面 修改后 成为管理单一项目的标准 阐明了 5 个必要的项目管理过程组及其包 含的各个过程 2 1 2 PMP 认证体系认证体系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的PMP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资格认 证之所以能在如此广的行业和地域范围内被迅速认可 首先是项目管理本身的 重要性和实用性决定的 其次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该项认证体系本身的科学性 17 PMI 的专业认证作为对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重要证明而在全世 界范围内被各种组织广泛地承认与接受 PMI 的认证体系可以为职业发展提供 一个结构性的方法 既有助于项目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提高 也有助于个人职业生 涯的发展 为了达到 PMI 认证体系的所有要求 必须满足由 PMI 规定的所有 的教育与工作经验方面的要求 并需通过严格的考试来证明对项目管理方面的 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 有效的水平 PMI是世界上首家为其个人认证体系获得ISO 17024 认证的专业项目管理 协会 ISO 17024 认证包括对考试开发和维护以及用于保证持续质量的质量管 理体系方面的严格要求 雇佣持有由PMI颁发的PMP认证的个人的公司或组织 可以把ISO 17024 认证作为是在项目管理方面能力和才能合格的保证 考虑获 得PMP认证的专业人士可以完全放心 PMI的认证体系已经得到全球商业界的 认可 是认证机构的国际标准 PMI对其所有的各种认证均采用相同的开发 维护和质量管理体系 18 PMI 认证已经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 目前共有 218 000 多位 PMP 认证 合格人员 遍布 160 多个国家 获得 ISO 17024 认证进一步巩固了 PMP 作为 全球最通用项目管理认证的地位 PMI 为从业者们提供了从入门级到高级管理人员的很多种认证 1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MP R 该认证于 1984 年推出 获 得认证的项目经理能向其雇主 客户和同事们展现出其具有圆满完成一个项目 的项目管理知识 经验和技能 2 Certified Associate in Project Management CAPM R 该认证针对的是 7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团队成员 入门级项目经理以及合格本科生和研究生 对他们在项目团队 中的表现进行认证 3 Progra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gMPSM 该认证针对领导多个项 目管理和确保一个项目最终成功的专业人士 4 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 OPM3 R ProductSuite 对能帮助公司或组织从 OPM3 R 中获取更大价值的人士提供培 训 工具和认证 PMI专业认证同时面向PMI成员和非成员 在计划 项目和组合管理方面 拥有公认的很高的教育 知识和经验水平 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在其所有的认证中 PMI都使用相同的开发 维护和质量管理体系 19 2 2 英国项目管理协会英国项目管理协会 APM 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2 2 1 APM PMBOK 的发展及体系分析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英国项目协会 APM The Associated for Project Management 认为 PMBOK Guide 没有完全反映出项目管理应具备的知识 因此于 20 世纪 90 年 代开始着手于本国评审方法的研究 并制定出明显区别于 PMI 的知识体系 简称 APMBOK APMBOK 首版发行于 1992 年 此年 7 月改版 1994 年再次 更新改版 第 3 版于 1996 年 1 月出版 1996 年版的 APMBOK 有 4 项核心职 能组成 项目 组织与人员 技术与过程及公共管理 见图 2 1 每项职能依 次由 6 13 项职能要点组成 第 3 版达到了 40 项 每一项知识要素都包括定 义 不同级别的知识和经验例子以及参考书目 8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管理组织与人员技术与过程公共管理 图 2 1 1995 年版 APMBOK 的 4 项核心职能组成 此可清楚地看出APMBOK不只单纯关注项目管理技术问题 他已经把 项目 要 内容 由 管理融入到企业运营活动中 并且将战略因素放在首位 这样 便可在战 略层面上进行项目的选择 并开始强调人的因素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20 2000 年出版了APMBOK第四版 2000 年版 见表 2 1 新版本的主 来自于曼彻斯特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项目管理研究中心承担的一个研究项 目 该项目与英国项目管理协会共同主持 是在Professor Peter Morris的领导下 完成的 这项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实践进行了独立的 调查研究 而这些知识是许多行业中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认为必需的 这部实 用性文献 不仅陈述了项目管理学科所包含的广泛的知识 而且特别强调了项 目管理者行为特征的重要性 21 他总结出八个在项目管理中被认为重要的个人 性格特点 项目成功 失败的标准 集成系统与程序 系统管理组织设计工作定义操作 技术 大型项目管理控制与协调 沟通 计划 进度 管理 市场营销 单个项目管理 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环境 领导估算财务 授权成本控制信息技术 项目战略管理团队建设绩效评估法律程序 项目评估冲突管理 谈判 风险管理 挣值管理 质量 安全 人力资源开发变动控制行业关系 完工后评价启动 9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态度 一种能够鼓励沟通 调动积极性和促进合作的开放 积极的 能 做 能够找出明智的 有效的 直接的 低风险的 简洁的解决方 案的 意识 一种个人总是对新的观点 实践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思想 特 别是 应项目 出资者 项目环 境和 决方 案的 计后 开放的态度 种达到目标的 强烈 目管理知识体系版本 1996 年版 比较 第四版有以下变动 1 成 战略 战略 控员管理 控员管理 的态度 常识 一种 能力 例如保证 90 正确率按时完成任务要比保证 100 正确率延迟完成 任务好 开放的 对项目管理涉及的不同学科同样重视的观念 适应性 一种为了避免思想或行为僵化 为了适 在项目上工作的人员的需求 确保项目成功而采取地灵活的倾向 创造能力 一种通过自己或鼓励项目组其他成员发现创新的策略和解 能力 一种能够发现运用完全不同的资源达到项目目标的方法的能力 谨慎的风险承受者 一种能够识别和理解风险 但不会采取不明智的或不 果的风险措施对待风险的毅力和能力 公平 一种尊重所有人员个人价值的公平 承诺 一种确保项目成功 顾主满意 团队工作的承诺 一 倾向 与先前项 功项目标准的更加严格的定义 2 价值管理从价值工程中分离出来 由 于价值管理属于战略性范畴而价值工程主要属于技术或结构工程范畴 3 技 术部分中新增了除价值工程 价值估算和结构管理 先前与变更控制合并在一 起 部分之外的其他所有内容 4 提出了采购的更好的定义 5 对策划和管 理生命周期的更好的概括 6 组织结构之外另加了组织中人员的职责 表 2 1 APMBOK 第四版 2000 年版 的框架结构 制 制 技术 技术 商业 商业 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 人人 项目成功标准 与 容和 阶 本 制 执 理 理 管 理 理 例 销售 识 后 源管 战略 项目 管 理计划 价值管理 风险管理 质量管理 健康 安全 环境 工作内 范围管理 时间安排 段划分 资源管理 预算和成 管理 变更控 挣值管理 信息管理 设 计 行 和 移 交 管理 需求管 估算 技术管 价值工程 建 模 与 测 试 配 置 系 统 管 商 业 案 商 务 事 项 市场与 资金管理 采购 法律意 生命周期设 计与管理 机会研究 研发和开发 执行 交工 项目 评估总结 组织结构 组织角色 有效沟通 团队管理 领导力 冲突协调 谈判 人力资 理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2 APM 的认证体系的认证体系 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的四级认证体系 其认证 MA Level C 广泛经验的人员 2 3 际项目管理协会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2 3 1 ICB 的发展及体系分析的发展及体系分析 ent Association IPMA 年 是国际上成立最早 影响最广的项目管理国际组织 IPMA 是 一个 协会 IPMA 在全球推行的四级项目管理专业资质 认证 APM 的认证体系效仿国 内容包括 初级认证 Introductory Certificate 面向任何希望理解项目管理基本原理 的人员 APMP 针对有两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 相当于 IPMA Level D Practitioner Qualification 针对有三年以上项目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 相当 于 IP 认证项目经理 Certificated Project Manager 主要面向在复杂的 涉及到 多学科的项目中具有 项目风险管理认证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Certificates 主要面向风险 评估方面的项目或项目群管理者 国国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 始创于 1965 包括美 英 德 法等四十多个成员国的国际性组织 其成员国代表都是 各国最具权威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申请批准后加入的 这些成员在各自特殊的 文化背景下推动着不同类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发展 使得 IPMA 实现了真正意 义上的项目管理国际化 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PMP 就是国际项目管理 体系的总称 IPMP 认证的基准是 IPMA 建立的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基准 IPMA Competence Baseline ICB ICB 自 1992 年提出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 修改和完善 1999 年 ICB2 0 版正式发布 在得到全球四十多个国家应用的基 础上 2006 年正式发布了 ICB3 0 ICB3 0 在ICB2 0 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改进 特别在项目经理的能力要素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评估的量化标准上更具有可操作性 保证了IPMP认证在任何地方都是有效 的 理认证的主要差别在于特别强调了对项目管理专 经验 个人素质 这是IPMA对能力的基本定义 23 协 议 进行 IPMP 认证考核的标准 工作内容 目组合中个人以及团体 这也是一个认证体系在不同国家保持一致性的坚实基础 22 一个被认可的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者也应该能够在其他的公司 分支组织和国家进行成功的管 理 这也是IPMA一直致力于全球通用项目管理认证开发的基本目标和出发 点 IPMA四级认证体系就是建立在四十多个会员国组织认证的基础上 他要 求尊重各国文化差异 并在其认证的每个级别中增加了反映各国特色部分和反 映国家间文化差异的内容 2 3 2 IPMA 的认证体系的认证体系 IPMP认证与其他项目管 业人员能力的认证 能力 知识 从国家项目管理组织参与的情况看 IPMP认证是国际上唯一一个由会员 国专业组织共同参与 共同开发的项目管理专业认证 因此在国际上很强的代 表性和广泛的国际性 24 众多的大型国际企业集团纷纷将这一证书作为其项目 管理人员招聘和考核的主要因素之一 IPMP除了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之外 其突出的特色是有系统 完善的认证标准 并将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能力水平 分为认证的特技项目经理 认证的高级项目经理 认证的项目经理和认证的助 理项目管理四个等级 适应了不同层次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认证需求 25 在IPMA的大家庭中成员共同努力开发和维护一个通用的卓越标准 大多 数协会的会员国都与IPMA签订了全球项目管理四级证书体系的认定与推广 并且从事多级别的项目管理认证计划 26 IPMP在各个会员国的认证工 作 由各国加入IPMA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负责进行 IPMA在考核和评估 其成员国建立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BOK 及基于ICB建立的国家能力基准 National Competence Baseline NCB 的基础上 授权该国项目管理组织进行 其四级证书体系的认证与推广工作 中国 双法 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PMRC 作为IPMA的成员国组织 在IPMA的授权下全权负责IPMP在中国境 内的考试 认证与推广工作 在中国 NCB3 0 C NCB 建立的过程中 PMRC 完全接纳了 ICB3 0 的要 求 这一基准将作为在中国境内 在 C NCB3 0 中 包括 3 个相关能力要素的模块 20 个技术能力要素 涉及专业人员从事项目管理所进行的 15 个行为能力要素 涉及管理项目 大型项目 项 12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间 2 4 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分析 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PMBOK 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1993 年 是由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 究会 管理研究委员会 PMRC 发起并组织实 施的 的人际关系 11 个环境能力要素 涉及项目管理与项目环境 尤其是长期性组织间的交 互作用 对于每个能力要素 都要进行知识和经验的评估 采用了从 0 没有能 力 到 10 最好的专家 的分值度量方法 中中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hinese Pr 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 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PMRC 发 起并组织实施的 PMRC 成立于 1991 年 挂靠在西北工业大学 1996 年加入 了国际项目管理协会 IPMA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成 为唯一代表中国的 IPMA 成员国组织 面对国际项目管理专业化的迅速发展 作为我国唯一的全国性 跨行业的项目管理专业组织 PMRC 意识到自身责任 的重大 由 PMRC 常务副主任钱福培教授牵头的课题组于 1993 年向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 并于 1994 年获准正式开始了 我国项目管理 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项目的研究工作 1997 年第三届全国项目管理学 术交流会上 钱福培教授作了题为 研究我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提高我国项 目管理专业人员水平 的主题报告 并在会上公布了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框架 随后 课题组成员与国内外项目管理专家就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框架 方案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在此基础上 PMRC 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起草 我国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并于 2001 年 7 月作为正式公开出版了中国项目管 理知识体系 即 C PMBOK2001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C PMBOK 是由中国 双法 项目 2006 年 10 月推出第 2 版 C PMBOK 主要是以项目生命期为基本线索 展开的 从项目及项目管理的概念入手 按照项目开发的四个阶段 即概念阶 段 开发阶段 实施阶段及收尾阶段 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及其相 应的知识内容 同时考虑到项目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共性知识及其所涉及的方 法工具 它基本沿用了 PMBOK 模块化的组织形式 对各大知识领域的主要内 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说明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C PMBOK2006 在前一版 C PMBOK2001 的基础上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主要 变化 1 明确了项目管理学科的定位 界定了项目管理学科的范畴 重新构建 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框架 f Projects 拓展到面向长期性组织的 项目化 管理 块组织方面 增加了以项目管理职能 领域充 便于跨阶段或不 分阶 2 5 章小结章小结 个小节对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英国项目管理协会以及国际项 目管理协会的发展历程 以及它们各自出版的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PM 2 拓展了项目管理的外延 从面向一次性任务的管理 即所谓的 项目 的管理 MOP Management o MBP Management by Projects 项目管理已上升为一种面向对象 Object oriented 的变化管理方法论 3 提出了组织项目化管理的体系框架及主要内容 4 在 项目的管理 层面的知识模 为另一条线索 一方面可作为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的补 段的知识模块的有序组织 另一方面也便于与国际接轨 建立与国际上普 遍认可的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的对应关系 5 增加了 MOP 层面各阶段 各领域的概述模块 以反映相关知识模块之 间的关系 提高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本本 本章首先用三 BOK APM BOK ICB 的演变过程 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 和深入的分析 最后用第 4 小节分析了中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诞生与发展 以及 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即 C PMBOK 的诞生和发展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 析 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却充分借鉴了以上三个项 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 特别是 PMBOK 的九大职能领域和项目生命期理论 已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 与国际项目管理实践相接轨的项目管理知识体 系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第3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章 主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比较研究 3 1 国外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之间的比较研究国外三个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之间的比较研究 3 1 1 指导思想的比较指导思想的比较 PMBOK Guide认为项目管理的实质是 按时 按成本 按范围完成项目的 目标 在这种任务导向思想的指导下 它围绕不同的知识领域组织业务流 程 形成一个由集成 范围 时间 成本 资源 质量 风险 沟通和采购九 大知识体系模块构成模型 27 这种观点只关注了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 却忽视 了项目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另一个关键要素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8 基于 此 PMI的项目管理职业人员 PMP 资格认证主要采取多选题的考试方式来 考核申请者对各个项目管理模块知识的掌握 但是这样的考试方式不能够充分 反映申请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另外 PMI清楚地表明PMBOK Guide的作用是成 为指导所有项目经理工作的核心 这有别于其它专业协会的观点 他们通常认 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只是对项目所有内容的一个指南 29 APMBOK认为 判断项目管理是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