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doc_第1页
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doc_第2页
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doc_第3页
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doc_第4页
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0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方案导读: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第十章 扩建年产5000吨豆制品加工项目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第一节一、编制依据总论编制依据和原则1、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6)15 号。2、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2009 年 5 月 18 日。3、 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燃料油质量检验报告单中石化抚顺石 油化工研究院 2009 年 5 月 9 日。二、编制原则 1、遵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源政策的总体指导思想:资源综合 利用、增加能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充分依托 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物质基础,充分利用 NA 县糖 厂现有的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最大限度节省建设投资,提高建设速度。3、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技术及设备,确保装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经 济上的合理性和操作上的可靠性。4、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实现集中监视和先进过程控制、协调 操作参数、提高工艺装置和辅助设施的自动化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提高 经济效益。5、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及主管部门制定的环保、职业安全卫生和消防 的有关规定、规程和标准。6、设备及材料的选用应考虑含硫原料的腐蚀问题; 7、年开工时数: 8400 小时。2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节一、项目背景 1、建设单位概况项目背景、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大集团)成立于 1987 年 10 月, 主要经营批发和零售成品油, 具有商务部批准的燃料油进口资质和配额 (详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9 年,第 13 号,商务部办公厅,2009 年 3 月 18 日) 。总固定资产 3.25 亿元 (含下属企业) , 流动资金 7000 万元。现有 CCXD 和石家庄金河两个成品油储备库,两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共直属 51 个加油站,供应 2100 个加油站网点。现有员工 413 人,其中大中专毕业 生占职工总数的 75%,与石化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 50%,具有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 8 人,中级技术职称的 12 人。2、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1993 年起已成为净进口 原油国。2008 年我国进口原油 1.2 亿多吨,进口成品油已达 3788 万吨,今 年的增长会更加迅速。近几年我国进口增长迅速的石油产品还有燃料油, 在 2007 年,燃料油进口大幅增长了 44.2%,达 2378 万吨,当年全国燃料油 表观消费量创纪录地超过 4300 万吨。2008 年,进口增长 21,达 2877 万 吨,表观消费量达到 5477 万吨。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增加的进口燃料油, 大都流入了拥有催化裂化装置和焦化装置的地方石化企业,作为原料生产 化工原料和成品油。新大集团使用进口燃料油作原料建设综合利用项目,生产化工原料并 副产成品油。工艺技术成熟,原料有来源,产品有市场,有较高的经济效 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新大集团有进口燃料油资质和配额,又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时, 进行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可以发展 壮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在竞争中位于不败之地,同时还可以为地方的经济3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经过多方咨询论证和实地考察,综合铁路运输能力、 可占地等现有条件和综合考虑企业的合理经济规模等因素,认为建设规模 为年综合利用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方案可行。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号召,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 建设。2、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充足可靠的原料保证。新大集团具有商务部批 准的燃料油进口资质和配额(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9 年, 第 13 号,商务部办公厅,2009 年 3 月 18 日) ;新大集团和俄罗斯米科莉特 商务有限公司已于 2009 年 3 月 27 日在俄罗斯安卡尔市签订长期合作意向 书,俄方保证每年向 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M-40 燃料油 300 万吨以 上。3、符合地方政府规划发展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大集团 150 万吨 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位于 JL 省 NA 县。国家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给予 JL 省很多税收和货款的优惠政策,NA 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政 策,积极支持本项目的实施。新大集团前期已作了作了大量工作,该项目 的用地规划,符合 NA 县城镇规划要求,NA 县城市建设办公室已同意该项 目的选址方案,用水、用电有可靠的保证。详见 NA 县的有关文件。4、新大集团成立近十八年来通过科学的管理,已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 的职工队伍和各级各类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员,为该公司持续发展奠定 了人才基础。5、畅通的销售渠道 新大集团现有 CCXD 和石家庄金河两个成品油储备库,两个高速公路服 务区,51 个加油站,供应 2100 个加油站网点,该项目实施后完全可以通过 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三、所生产的产品项目建设的目的4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建设解决了新大集团发展的瓶颈,使其从单一的燃料油进口、 成品油批发转化为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化工原料及成品油批发一体化, 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节一、工艺装置项目范围表 1-3-1 工艺装置组成 单位,万吨/年序号 1 2 3 4 5 装置名称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 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制氢装置 气体分馏装置 硫磺回收装置 规模 150 50 8000m3n/h 40 1.2二、为装置配套所需的公用工程及储运系统。1、储运 表 1-3-2序号 1 2 3 4 5 6 7 8 储罐名称 原料罐 m3 汽油原料罐 m3 柴油原料罐 m3 液化石油气罐 m3 精丙烯罐 m3 油浆罐 m3 装车鹤位 火炬 罐型 个数容积 拱顶 320040 内浮顶 210000 拱顶 210000 球罐 62004 球罐 32004 拱顶 21000 汽车 12 个,火车 56 个 DN500,高 80 米2、给排水 表 1-3-4序号 1 2 项目名称 循环水冷却塔 污水处理场 主要工程量 32004 m3/h 200 m3/h3、电气 表 1-3-5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10/0.4KV 变电室 10KV 配电室 0.4KV 配电间 主要工程量 2座 3座 3间4、辅助生产系统5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1-3-6序号 1 2 3 项目名称 动力站 除盐水站 空压站 主要工程量 235 中压燃油燃气锅炉,1 台 8000KW 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 120t/h 3 380m n/min 螺杆空压机第四节 研究结果一、主要经济评价数据指标 表 1-4-1 主要经济评价数据指标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项目名称 基本数据 总投资 建设投资 建设期利息 流动资金 销售收入(生产期平均) 生产成本(生产期平均) 其中:折旧 销售税金及附加(生产期平均) 利润总额(生产期平均) 所得税 所得税后利润 经济评价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资本金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税率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 借款偿还期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万元/年 数 额(人民币) 135525 96808 5461 33256 546730 467942 6480 35677 43110 14226 28884 备注 万元 万元 年 年 年25.81 34.24 100395 174617 111.60 31.81 58.13 5.54 4.29 4.00含建设期 含建设期 含建设期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可以看出,本项目总投资 135525 万元,其 中建设投资 96808 万元,项目投产后年增销售收入 546730 万元,年均利润 总额 43110 万元,年均所得税 14226 万元,年均税后利润 28884 万元,所 得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 25.81%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为 5.54 年。从测算结果看,其经济效益均明显高于行业基准值,说明本项目在经 济上均是可行的。二、研究结果6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采用的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方案,技术上先进、可靠。流程上合理、 灵活。并符合环保、安全卫生及消防的规范要求。2、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充分考虑了新大集团的具体情况,又采用了 新技术,实现了少投入、多产出的目标。3、项目实施后,可以按综合利用硫含量达 0.98%的燃料油 150 万吨/ 年,主要产品精丙稀 11.28 万吨/年,液化气 21.14 万吨/年;副产汽油产品 量 58.91 万吨/年, 质量满足 GB17930 要求; 副产柴油产品量 34.70 万吨/年, 质量满足 GB252-2004 要求。由上述结果看出,新大集团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是 可行的。7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章一、原料燃料油市场 1、国际市场市场分析发达国家的燃料油消费量自 1973 年以后有显著下降, 自 2004 年以来, 世界燃料油需求量年均下降 1400 万吨,北美下降速度最快,多余的部分都 流入了亚洲市场。前苏联地区连续 5 年实现经济增长,其主要是依靠能源 工业的拉动。其中俄罗斯年产原油达 3.7 亿吨,年产燃料油近亿吨,因此 燃料油供应量近年来有较大的过剩,出口量达 4200 余万吨之多,并主要也 都销往亚太地区。另外,中东拉美和非洲每年都分别有 2004 万吨至 2200 万吨的对外供货量。致使亚洲新加坡石油市场的燃料油供货量供过于求。2008 年全世界燃料油过剩量 6400 多万吨。今年预计全世界燃料油的总产量 约为 6.41 亿吨,总的需求量则是 5.68 亿吨,剩余量 0.73 亿吨。世界燃料 油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国家为了补充能源紧缺,将进口燃料油的配 额变成记帐。新大集团充分利用国家批准的进口燃料油资质,已与俄罗斯 燃料油供应商签订了 20 年的供应合同,每年向新大集团供应 300 万吨燃料 油;希腊燃料油供应商正与新大集团协商,每年可供应 150 万吨燃料油。该项目原料资源有充足保证。2、国内市场 据海关统计,2008 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 1.2 亿吨,增长 34.8%,进口 成品油 3788 万吨,比上一年度增长 34.1%。2008 年,全国消费燃料油 5200 万吨,其中进口燃料油 3200 万吨。我国近年来进口的燃料油主要来自俄罗斯和新加坡国际石油市场,占 进口量的 87左右。专家分析认为,近年来我国呈现出重化工业加快发展 之势,这将使 2010 年前燃料油需求有所增长;2010 年后,随着西气东输等 项目的逐步建成投产,国内燃料油需求将呈现相对稳定继而缓慢走低之势。8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以说国内也将会有更多的燃料油进入加工领域。另外,国内已有很多企 业,几年来进口燃料油走出了成功的 路子,如国家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 司,每年要进口 1500 万吨燃料油,还有山东益佳海业公司每年进口燃料油 200-300 万吨。这些企业已与新大集团达成供应燃料油意向。3 燃料油的价格优势 燃料油和原油是目前我国石油及其产品中市场化程度很高的两个品 种,流通价格完全由国际石油市场调节,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基本接 轨。目前国内大庆原油每吨达到 3920 元,与新大集团现已签订的进口燃料 油相比每吨价差高达 1370 元。从近几年的国内市场看,进口燃料油每吨价 格比原油低 1000 到 1300 元。所以说新大集团年 150 吨燃料油综合利用项 目,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二、丙烯产品市场情况 1、生产情况 目前,我国丙烯的生产企业有 60 多家,其中大部分为炼油厂丙烯 生产企业,乙烯蒸汽裂解生产丙烯的厂家相对较少,但生产规模普遍较炼 厂丙烯生产企业大。我国丙烯生产企业基本建有下游配套生产装置,商品 量很少。2007 年我国丙烯的生产能力约为 687 万吨, 产量达到 593.23 万吨, 比 2006 年的 544.47 万吨增长 8.96%。2、消费情况 近年来,由于丙烯下游产品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丙烯需求 量的快速增长。1995 年,我国丙烯的表观消费量只有 210.12 万吨,2004 年增加到 498.85 万吨, 2007 年我国表观消费量突破 600 万吨, 达到 615.8 万吨, 1998-2007 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2.9%。2007 年,我国丙烯下游衍生物消费的丙烯,其中大部分用于生产聚丙 烯,还有部分用于生产丙烯腈、环氧丙烷等其他化工产品。其中,聚丙烯9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消耗丙烯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 74.8%;丙烯腈是丙烯的第二大衍生物, 丙烯腈消费丙烯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 10.6%; 环氧丙烷是丙烯的第三大 衍生物,消耗丙烯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 5.9%;丁醇和辛醇也是丙烯的主 要衍生物之一,消耗丙烯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 6.9%;用于生产其它化 工产品如苯酚、丙酮和丙烯酸等方面的丙烯消费约占全国丙烯总消费量的 1.8%。和世界市场一样, 近年来我国丙烯的发展速度也逐渐超过了乙烯。2004 年,我国丙烯需求量首次超过乙烯,达到 499 万吨,之后一直保持在乙烯 之上。1995-2007 年,丙烯的产量、进口量和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 14.1%、23.0%和 14.4%,较期间乙烯的年均增长率分别增长了 1.7、1.4 和 2.0 个百分点,预计这一发展趋势在短期内还会持续。下游需求的强劲增长使我国丙烯供需缺口扩大, 进口量逐年增加。2004 年中国丙烯的进口量首次突破 10 万吨大关,达到 16.87 万吨,比 1999 年 的 9.63 万吨增长 75.18%。2006 年 30 万吨。2007 年为 22.60 万吨。2008 年 1-9 月份进口量为 15.76 万吨,同比增长 4.1%。此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丙烯下游衍生物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国内 丙烯原料供应不足,还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丙 烯衍生产品。2007 年, 这些下游衍生物净进口折合丙烯的消费量达到约 521 万吨。所以,丙烯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丙烯及其衍生物的进口量逐年上升。3、市场预测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聚丙烯依然是丙烯最大的衍生物,其消耗的丙烯 占丙烯总需求量的比例今后还将进一步提高。为了满足腈纶装置以及 ABS 树脂生产的需求,我国还将继续扩大丙烯腈生产能力,其对丙烯的消费量 仍将在丙烯消费结构中保持较高的比例。此外,随着聚醚、苯酚、丙酮需 求的不断增长,环氧丙烷及丙酮的需求量增长速度略快于其他丙烯衍生物,10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消费的丙烯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将会持续提高。随着我国大型乙烯生产装置的建成及现有乙烯生产装置的挖潜改造工 作完成,预计到 2009 年我国乙烯装置联产丙烯的生产能力增加约 140 万吨 /年,合计乙烯装置联产丙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470 万吨/年;同期,炼 厂丙烯的产出也在逐渐提高。预计 2009 年,我国丙烯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 818 万吨/年,预计当年产量可达 713 万吨。2009-2010 年,我国将新增大 型乙烯生产装置 2-3 套,同时炼厂生产能力还将继续扩大,这将增加丙烯 的产出。2009-2010 年,我国丙烯装置的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5.7%, 预计 2010 年,乙烯联产丙烯的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722 万吨/年,丙烯总生 产能力将达到 1080 万吨/年,当年产量可达 928 万吨。同期,下游装置对丙烯的需求量年均增长速度将达到 5.8%。预计 2009 年中国丙烯的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792 万吨,2010 年将达到 1049 万吨, 2009-2010 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 5.8%。从当量需求来看, 丙烯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2009-2010 年,丙烯当量需求的年均增长率将达 到 7.6%,超过丙烯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预计到 2010 年,我国对丙烯的当 量需求将达到 1905 万吨,供需缺口将达到 825 万吨。我国丙烯开发利用前 景广阔。该项目投产后所产的 11.28 万吨精丙烯完全可以在国内市场中消化掉, 同时企业下一步可向高附加值的化工领域延伸,会获得更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液化气市场 1、供需现状 我国生产的液化气有 95%以上来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的炼油 厂,少量产于油气田。近年来,随着进口液化气接收设施的快速建设、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液化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 年我国液化气的表观消费量超过 150 万吨,国内产量满足不了需求,进口 液化气的数量增加很快,约占总消费量的 40%,见表 2-1-1。11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表 2-1-1 我国液化气供需状况(万吨) 年份 1998 1999 2004 2005 2006 产量 680.1 761.3 923.5 1065.3 1190.1 进口量 476.6 554.2 481.7 489.6 626.0 出口量 50.2 7.6 1.6 222.3 237.8 总消费量 1106.5 1307.9 1403.6 1332.7 1578.4液化气是我国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能源产品,市场价格基本放开,因 此国内市场液化气的价格基本与国际市场同步。2、需求预测 尽管近年来我国液化气有较大的发展,但人均液化气消费仍然较低, 2004 年年全国人均为 11.1kg,较美国、日本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随着 经济的发展我国未来液化气消费增长潜力较大,预计 2009 年人均消费 16.5kg,需要液化气 2150 万吨。我国大中城市居民燃气覆盖率已经趋于饱 和,2004 年城市居民燃气覆盖率已达到 1.8 亿,未来我国液化气消费的增 长点将会转移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该项目投产后所产液化气 21.14 万吨, 完全可以在周边地区销售出去。四、硫磺市场 世界硫磺的年产量为 4000 万吨左右,贸易量约为 1500 万吨1600 万 吨,贸易量占产量的 40%左右,因此硫磺价格随贸易量的波动将十分敏感。2004 年我国硫磺消费量为 270 万吨,生产量 40 万吨,根据产需平衡需 要,每年尚需要进口硫磺 230 万吨左右。预计 2009 年,国内的硫磺需求量 为 460 万吨,产量 160 万吨,根据产需平衡,每年尚需要进口硫磺 300 万 吨左右, 进口硫磺占世界贸易量的 20%25%,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硫磺进口国家。未来我国硫磺新增加的产量主要来自国内含硫原油加工企业,2004 年 国内的含硫原油加工能力已达 3000 万吨/年,预计“十五”末,将达到 6000 万吨/年能力,“十五”末可生产硫磺 70 万吨左右。12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各个行业发展,预计 2010 年我国对硫磺的需求量将达到 450 万吨 /年,国内生产满足不了需求,缺口较大,需要大量进口硫磺。该项目投产后所产的 1.14 万吨/年硫磺完全可以在国内市场中消化掉。五、成品油(汽油、柴油)市场 1、国内市场现状 我国的成品油供应由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组成。2008 年全国成品油生 产量为 15200 万吨,进口 3800 万吨,同期用于生产成品油的原油进口量已 达 1.2 亿吨,成品油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今年 14 月份含进口在内的原油净 增资源量为 9889 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 4.1%,增幅回落 10.8%。由于石油资 源供应增势减弱,资源的增长明显小于需求的增长,使市场供应紧张局面难 以在短期内解决。2. 国内市场预测 中国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阶段,GDP 将以 7%的速度持续 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短期内 难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汽车工业将加快发展,成品油消费将难以迅速增 长,按照 2008 年的成品油生产量,预测 2010 年国内将缺少成品油 4600 万吨, 其中柴油的缺口将扩大到 3300 万吨。未来所增长的需求量,一是靠综合利 用开发,二是靠进口。3、省内市场状况 2008 年,JL 省内 5 家炼厂成品油的生产能力为 550 万吨,其中,中石 油所属企业生产能力为 510 万吨,地炼企业生产 40 万吨。这些成品油由中国 石油集团统一调拨平衡,每年留在 JL 省内的销售量为 200 万吨左右。2008 年 JL 省共消费成品油 260 万吨。其中,中石油 JL 省公司及中石 油直供企业销售量为 200 万吨;中石油以外的批发企业销售量为 60 万吨, 这 60 万吨成品油基本上是从 JL 省外采购的。4、自有销售能力 新大集团所属的两个成品油批发企业 , 都具有国家商务部颁发的成品 油批发许可证书,一个坐落在长春,一个坐落在石家庄,在 JL 省和河北省有 直属加油站 51 个,还有 2100 多个签有常年供应合同的销售网点和加油站。13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CCXD 油库每年批发销售成品油 1520 万吨,石家庄金河油库每年批发销 售成品油 5070 万吨。两个批发企业每年的销售资源都非常紧张,若能满 足资源,销量还可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该项目生产的汽油 58.91 万吨、柴油 34.70 万吨,全部可以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14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章第一节一、生产规模总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原料种类及性质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年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其生产 工艺流程见附图 1。新建工艺装置组成及规模见表 3-1-1。表 3-1-1 序号 1 2 3 4 5 装置名称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 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制氢 气体分馏装置 硫磺回收装置 规模 150 万吨/年 50 万吨/年 8000m3n/h 40 万吨/年 1.2 万吨/年二、原料及性质 根据新大集团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的安排,生产原料为进口燃 料油,年需要量 150 万吨。原料性质见表 3-1-2。表 3-1-2 项 目 残碳 密度(20,) 粘度(80,) 硫 金属含量 Fe Ni Cu V Na 减压馏程 IP 10% 30% 50% 70% EP 燃料油性质 单位 % 3 kg/m 2 mm /s % Ppm 原 料 5.06 942.9 34.48 0.98 7.71 16.79 0.01 16.88 3.70 281.6 366.3 425.9 471.7 534.8 536.615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二节一、编制原则总工艺流程1、 生产工艺路线采用催化裂化装置+柴油加氢精制+气体分馏短流程生 产工艺路线。2、回收全部酸性气作硫磺回收装置原料。二、生产方案选择 从新大集团进口燃料油的合同分析,进口的燃料油,其性质基本适合 作催化裂化原料,故采用燃料油直接进催化裂化装置加工工艺。燃料油进 催化裂化装置加工,其产品干气、液化石油气去硫磺回收装置经脱硫,干 气一部分作制氢装置原料,剩余部分作全厂燃料;液化石油气进气体分馏 装置经分离后精丙烯外供或为二期聚丙烯装置提供原料,其余组分混合液 化石油气外供;汽油去硫磺回收装置经脱硫后外供;柴油去柴油加氢精制 装置经加氢精制后外供。第三节一、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及质量表 3-3-1 产品结构 项 一.原料 1.进口燃料油 合计 二.产品 1.精丙烯 2.液化气 3.汽油 4.柴油 5.硫磺 6.油浆 三.主要指标 1.综合商品率 2.轻油收率 目单位 万吨/年 原料及产品数量 现状 150.00 150.00 11.28 21.14 58.91 34.70 1.14 4.50 89.66% 62.41%16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 、 车用汽油、柴油质量指标 我国车用汽油、柴油质量指标见表 3-3-2、表 3-3-3.表 3-3-2 车用汽油部分质量指标 项目 90 号 研究法辛烷值 抗暴指数 硫含量,%(m/m) 苯含量,%(v/v) 芳烃含量,%(v/v) 烯烃含量,%(v/v) 蒸汽压,KPa 不大于 氧含量, %(v/v) 90 85 质量指标(GB17930) 93 号 93 88 0.08 2.5 40 35 88(夏)/74(冬) 2.7 表 3-3-3 车用柴油部分质量指标(GB252-2004) 项 色号,号不大于 氧化安定性,总不容物, mg/100mL 不大于 硫含量,%(m/m)不大于 酸度,mgKOH/100ML 不大于 凝点,不高于 冷滤点,不高于 闪点(闭口) ,不低于 十六烷值,不小于 10 12 5 8 0 4 55 45 2.5 0.2 7 -10 -5 -20 -14 -35 -29 45 -50 -44 目 10# 5# 0# -10# 3.5 -20# -35# -50# 95 号 95 90三、产品质量 1、汽油 本工艺流程出厂副产汽油为催化裂化汽油经脱硫后的 90#汽油其性质 见表 3-3-4。表 3-3-4 90#汽油量及主要性质 数量 万吨/年 58.91 辛烷值 90.0 硫含量 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柴油表 3-3-7 为-10#柴油量及主要性质 数 量 万吨/年 34.7 十六烷值 46 硫含量% 柴油能满足轻柴油 GB252-2004 的要求。第四节一、设计范围自控水平本可研为 150104 t/a 催化裂化装置,50104 t/a 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8000m3n/h 制氢装置, 40104 t/a 气体分馏装置, 硫磺回收联合装置及储运、 给排水、公用工程的自动控制部分。二、采用的标准、规范 GB2625-81过程检测和控制流程图用符号和文字代号 ;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 GB50160-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1999 年版); SH3005-1999石油化工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 SH3006-1999石油化工控制室和自动分析器室设计规范 ; SHJ3018-1990石油化工企业信号报警 、联锁系统设计规范 ; SHJ3020-1990石油化工企业仪表供气设计规范 ; SHJ3021-1990石油化工企业仪表保温及隔离 、吹洗设计规范 ; SH3019-1997石油化工仪表配管配线设计规范 ; SH3063-1999 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 SH3082-1997石油化工仪表供电设计规范 ; SYJ1010-82炼油厂自动化仪表安装设计技术规范 ; SH/T3092-1999石油化工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规范 ; SHB-Z06-1999石油化工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设计导则 。18CCXD 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150 万吨进口燃料油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 、自动控制水平 设置中心控制室对设计范围内的装置及系统工程进行集中控制及管 理。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当前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集散控制系统(以下 简称 DCS) , 工艺装置 DCS 的操作站、控制站及附属设备全部置于中心控制 室。根据各装置工艺特点和要求,在中心控制室内设置性能可靠、技术先 进的紧急停车及安全联锁系统(ESD&SIS,以下简称 ESD)及事故预报警、 报警信号,以确保生产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四、 主要控制方案简要说明:1、150104 t/a 重油催化裂化装置(1)提升管反应温度控制; (2)反应沉降器压力(或分馏塔压力)控制; (3)再生器压力控制; (4)反应沉降器催化剂藏量控制; (5)主风控制系统; (6)分馏塔底液位控制系统油浆系统的控制; (7)汽油干点控制; (8)稳定塔顶压力控制; (9)稳定塔底重沸器热量控制; (10)稳定汽油蒸汽压,液化石油气质量控制; (11)反再自动联锁安全保护系统(ESD) ; (12)烟机主风机机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