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检索与利用技术实习报告 学院:文学院 班级:13级11班 姓名:熊宁利 学号:201302441127 报告完成日期:2015年5月28日一、实习目地1.练习使用中国期刊网、重庆维普、超星、万方等数据库查找资料,熟悉它们的资源内容及检索方法。2.练习使用各种工具查找字词的读音字义和翻译,以及专业术语的名词解释等3.培养收集资源的能力。二、实习要求自拟与专业有关课题,查找相关的文献信息。1.数据库部分需在校园网内操作,网站部分只要可上互联网就行。2.可相互商讨,但每份报告须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完成。3.作业完成期限:3周注意:1、严禁互相抄袭检索报告,违规者成绩计零分。2、课题选择必须结合专业,注意课题的新颖度与实用性。(与专业无关的课题不得分,请注意选题不要重复,如有重复要退回重做或不得分)3、图书检索和论文检索结果应该包括:检索工具名称网站名称、检索词、检索途径,检索策略,检出文献量、题录(选取其中3篇或以上),题录应该按标准格式著录(规范格式请参考一些学术期刊的要求);其他类型文献指某些课题需要的比较特别的资源,比如事实、数据等。4、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并重;(注:手工检索指利用印刷型工具书查找资料)5、尽量查全多种检索系统,包括:数据库、搜索引擎和工具书等;6、以打印稿形式上交,请自留备份。课题(论文)题名 探究中日茶文化之比较检索时间 2015年5 月28日学科专业范围及中图分类学科专业范围:世界文化概论。中图分类:课题分析课题概述一、选择检索课题:作为一名中国人,都知道在悠悠历史长河上,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和茶道文化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实质来说都同中国文化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然而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传到日本已经一千多年了经过日本本土的影响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了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另一方面中国茶文化也处于不断的历史变迁过程中所以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既有联系又有了较大的差异。基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想进一步了解探索中日两国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所以选择这一课题进行探究。二、分析检索课题:中国的茶文化:茶史可以上溯到三国时代。中国的茶在很长时间里对世界产生持久影响的是唐代陆羽写的茶经。那时开始饮茶活动就逐渐从王公贵族普及到平民百姓。经过宋、明两代茶道发生了很大变化。茶道从茶叶的改良、茶具的发展到茶道思想的完善逐渐成为今天的样子。 日本的茶文化:最初是在平安时代由和尚最澄从中国带回日本的。之后,村田珠光、千利休、丰臣秀吉等人将茶道引入了新的制作方法以及禅宗思想使之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艺术。 虽然中日茶本是一脉相承,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及两国的文化差别,而茶道也因本国历史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其中的各种比较也是精致于微的。所以在本次 的课题研究上,我会多以各个名人名著为范例,为自己提供有力的材料支撑。 在各类图书检索上,我也会分别从两国的在茶叶的种类、茶道规则以及国民性格、美学意识等方面的著作进行检索,从而为我进一步探索中日茶文化的对比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让我更多的了解中日茶文化的差异。三、选择检索系统:当课题明确并得到分析之后,就要选择与本课题相关且合适的检索系统进行各类资料的检索。1、尽量选择检索质量高的检索系统,比如工具书、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检索系统;2、必须以自己的课题类型确定检索工具,从而提高检索的效率与质量。四、选定检索方法:为了的得到更多的资料,使得材料多样化更加丰富,我将采取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五、确定检索途径: 数据库检索:主要用到的检索途径有主题词、题、关键词等途径;工具书检索:主要用到的检索途径有词条等途径。搜索引擎检索:OR、空格或*等检索途径六、制定检索策略: 知道课题的概念,主要分析关键词的选择,比如利用布尔算符等检索词进行组配,以便更好的表达课题的主题内容。但是,在检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检索篇目数量过多或过少,这个时候则需要我们调整检索策略。七、确定检索方法:检索过程中可以采用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交替进行,也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查找文献,使文献资源多样化,更有力提供各类资料。主题概念检索词:茶文化 中国 日本 比较 中日茶文化 比较 中国 日本 茶 文献类型(勾选,多选)期刊论文;科技报告;R专著/图书R学位论文;R会议论文;R报纸论文其它:结果形式(勾选,多选)R网站;全文;R摘要;数值;R题录;事实;其它:检索年限不限语种不限其他限定无检索过程 图 书 检 索(一)计算机检索一、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检索词:中日茶文化 对比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直接检索检出文献量:2条步骤: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首页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首页选择“图书” 输入关键词“中日茶文化”“点击检索” 得出结果。题录:1、中日茶文化交流史 作者: 滕军出版年份: 2004 关键词: 茶叶-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国-日本 茶叶 文化交流 文化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分类: 中图分类 : TS971摘要:本书阐述了中日茶文化在历史上的交流,探讨了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揭示两国茶,文化在历史成因、饮茶方式、茶具等方面的差异等。载体形态: 409页2、茶镜作者: 郑宁出版、发行地:中国纺织出版社,北京 出版年份: 2013 出版社: 关键词: 茶具-中国-图集 茶具-日本-图集 茶具 分类: 中图分类 : TS972.23-64 载体形态: 212页 摘要:本书通过对生活日用器具的设计传达了艺术家们对于“茶文化”的理解,“茶境”也折射出人生的境界,陶瓷、织物、软木、紫砂、纤维等材质的特性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得到精彩诠释。二、超星数字图书馆()检索词:茶文化 日本与中国;茶 中国 日本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或题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直接检索检出文献量:17条步骤: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选择超星数字图书馆进入网站首页选择图书输入“茶文化 日本与中国”或者“茶 中国 日本” 得到结果(如图)题录:1、茶人漫话作者:戴盟著出版日期:1998年09月第1版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关键词:“茶”字趣谈 略谈茶与诗词所属分类:总论页数:4902、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 DIMT模式中的日本茶饮料广告 作者:李思屈著出版日期:2003年08月第1版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页数:244主题词:茶饮料 中国日本茶饮料符号所属分类:总论及其他内容简介:日本吉田秀雄纪念事业财团助成研究:本书建立并运用广告营销分析的东方符号学模式DIMT来分析日本的广告营销传播,为营销传播战略决策与评估建立了一个深度分析模式,力求发掘东方古老的传播智慧,服务于当代的广告传播实践。3、茶的礼俗作者:张宏庸编纂主题词:饮茶礼俗 茶道出版日期:1987年03月第1版出版社:茶学文学出版社页数:122所属分类:各种风俗专志 三、万方数据()检索词:中日茶道;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直接检索检出文献量:17条步骤:进入万方数据首页点击“图书”点击“高级检索” 输入“中日 茶道” 检索得出结果(如图)。1、中华茶道1 作者:李宏、边艳红编纂/出版单位: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01月页数:231ISBN:978-7-5601-5029-12、时尚生活指南(终结版)-茶道与酒文化作者:李元秀编纂/出版单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01月页数:594ISBN:978-7-204-09351-93、茶之道 作者:马洪山编纂/出版单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日期:1999年01月页数:363ISBN:978-7-5078-2356-3(二)手工检索步骤:进入本校图书馆进入馆藏目录输入关键词“茶文化 中日” 记录出现的书籍题录(如图所示)题录:1、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作者: (日)千宗室著/.萧艳华译索书号 :K313.03/2033ISBN: 7-310-00554-6出版发行项: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12 提要文摘: 本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日本茶道源流及其所体现的文化精神的学术专著。 题名主题: 茶-文化 研究 日本 中图分类: K313.03 2、中华茶道 ISBN: 978-7-5500-0363-7 作者:王晶苏编著 出版发行项: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2.10 题名主题: 茶 文化 中国 索书号:TS971.21/1064 馆藏地址:自然学科借阅二区(六楼C区)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图分类:TS971.21提要文摘: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清茶一盏也醉人 ; 茶自何处来 ; 茶的传播 ; 制茶小史 ; 茶中有什么 ; “茶圣”陆羽 ; 茶与民族风情 ; 茶与宗教 ; 茶与文学结缘 ; 饮茶使人健康等。3、茶与茶艺鉴赏ISBN: 7-5323-7288-X 作者:唐存才主编/.周婉萍,骆德发,唐存才编写 出版发行项: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题名主题: 茶 文化 中图分类: G122:TS971、提要文摘: 本书精选了170幅图片,对茶的历史、茶与相关文化、八大名茶、五大名泉、茶具茶艺、茶与健康等问题作了重点介绍,其间也穿插了一些传说、名人掌故。 论文检索 (一)计算机检索一、万方数据()检索词:中日 茶文化 比较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检出文献量:27条步骤: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点击“万方数据”点击学术论文点击高级检索输入关键词(如图)检索得出结果题录:1、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作者 : 金翰钧作者单位 : 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浙江湖州,313000分类号 : F3关键词: 中国茶道 知识脉络 日本茶道 知识脉络 禅 知识脉络 机标分类号 : S-0 H05在线出版日期 : 2008年9月23日摘要:在唐代茶文化的繁荣期,通过传播中国文化的僧人们将中国茶文化传入日本,日本结合禅宗和本国文化传统,完成了对中国茶文化的改造,所以中日荼文化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从荼道体验入手,对两种文化的沿革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分析其精神实质,从而使这两种富有丰富内涵的文化更容易理解和认知.2、试论中日对“茶道”名词的不同释义与认知-比较中日茶文化作者: 竺济法作者单位:宁波茶文化学者、自由撰稿人母体文献:2006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论文集会议名称:2006宁波“海上茶路”国际论坛 会议时间:2006年4月24日会议地点:宁波主办单位: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关键词:中国 日本 茶道 释义 认知 比较分析在线出版日期:2008年9月24日摘要:中、日两国很多茶文化专家、学者对茶道作过定义、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说明茶界对“茶道”名词的释义与认知还是模糊的。本文以为,中国茶道含义有三,其中两个出典于唐代:一是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的以茶悟道;二是唐代官吏、学者封演封氏闻见记 写到的饮茶之道,包括茶文化之全部;三是现代受日本茶道文化影响,单指茶艺表演。从中国宋代杭州径山寺茶宴演变而来的日本茶道,是一种追求禅意的茶艺表演,代表日本独特的茶文化。本文就中日茶文化和对“茶道”名词的不同释义与认知作一比较。3、中日茶文化研究特征与社团的作用-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与日本茶汤文化学会的比较研究出发作者: 关剑平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杭州母体文献: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会议名称:第十一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0年5月28日会议地点:重庆永川主办单位: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重庆市人民政府关键词: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知识脉络 茶汤文化学会知识脉络 学术规范知识脉络在线出版日期: 2012年7月10日二、读秀学术搜索()检索词:中日 茶文化 比较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直接检索检出文献量:7条步骤: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点击“读秀学术搜索”点击学术论文输入关键词“中日 茶文化 比较”检索得出结果(如图所示)题录:1、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 作 者:李晓雪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学位名称:硕士导师姓名:赵丽玲学位年度:2012摘 要:中国是茶的故乡,最早发现茶的用途,将茶深入到了各个阶层的人们生活之中。并在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作用下,形成了中国茶文化。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频繁的往来与交流。茶文化也不例外,随禅学东渡日本,并不断的与日本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属于自己的日本茶道文化体系2、茶经的中日译注本比较研究:围绕中日茶文化之一考察作 者:蒋海霞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名称:硕士导师姓名:庞志春学位年度:2003摘 要:该文从比较文化学的角度,以比较文学分支之一的译介学为方法论,选取世界上最古老的茶书陆羽的茶经在近代最具代表性的译注本汉语现代文译本吴觉农所著的茶经述评及日语现代文译本诸冈存所著的茶经评释,在介绍原文本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译者背景、成3、从中日茶文化的不同点看日本茶道文化特征作 者:孟祥梅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学位名称:硕士导师姓名:胡以男学位年度:2007摘 要:众所周知自公元前在我国就有饮茶的习俗。茶从中国传到日本独自发展,从普通的喝茶发展到礼法、做法,最后和日本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茶道。笔者通过查阅有关中日两国茶文化的研究发现,在茶文化研究界进行中日茶文化对比研究的,尤其是对两国茶文化的不同点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外尚不多见。因此,本人认为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以中日茶文化。报纸检索二、读秀学术搜索()检索词:中日 茶文化检索途径:关键词检索检索策略:输入关键词进行直接检索检出文献量:22条步骤:进入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点击“读秀学术搜索”点击“报纸” 输入关键词点击检索检索得出结果(如图)题录:1、第二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将在重庆举行【日 期】2014.03.11【来 源】中华合作时报【版 次】第15版(茶周刊文化健康)【正 文】第二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预计于今年10月在重庆举行,目前正进行详细筹划与相关考察。展览延续一贯的宗旨“茶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中日茶文化艺术交流展是“公共艺术与生活用品研究与开发”中系列展览中的第二场专业主题展,展览成果将以“产学研”的形式,开拓文化产业。(雅昌艺术)2、中日交流茶文化【日 期】2013.11.05【来 源】北京晨报【版 次】第A31版: 文娱新闻【正 文】 晨报讯(记者 张硕)日前,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联合主办的“茶境首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该展以“茶的角度观世界,茶的精神享生活”为主题,作品囊括了中国、日本两地陶瓷、金属、玻璃、漆器、染织服装、家具、绘画等七大门类,共103件作品。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郑宁教授介绍,“希望观众通过作品感受茶意,通过饮茶探寻灵感,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中日两国的茶道表演。展览将持续至11月6日。3、“茶境首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在清华大学举行【日 期】2013.11.06【来 源】闽北日报【版 次】第5版:【正 文】 1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联合主办,辽宁喀左清美紫陶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协办的“茶境首届中日茶文化交流展”在清华大学举行。图为中国茶道展示。 (来源:中新社)查询结论(包括你对该课题的结论(重点放在课题发展趋势上)、实习总结、实习感想)(查询结论请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 查询结论一、相同点:1、同根同宗:据专家考察与史料记载:茶叶并非是日本的本土植物,唐朝时期由日本遣唐僧,荣西禅师将茶籽带入日本,开始了寺院种植,所以当时以及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日本茶叶,均以绿茶为主 2、日本茶道追求的精神“清净寂寥”和中国所谓的“清净寂和”在喝茶意境上基本也是一样,两国都将吃茶和禅学融入在一起,真正体现了中日茶文化具有共同点3、发展趋势:中日茶文化都是本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蕴含着浓郁的文化寓意,都从小众化向大众化迈进,追求的不仅仅只是喝茶,而是寻觅其中的精神境界,但从如今的现状来看,茶文化也存在着从灵活、多变的文化思想向死板、单一的茶艺转变的问题,过于追求茶艺表面上的美观,而忽视了本身的文化内涵。二、不同点:1、两国在追求茶文化的境界上不同。中国以“众和”既大家相聚喝茶聊天,主张和气为贵;日本茶文化则以“寥省”为主导,品茶即品人生,达到自我反省的效果 。2、茶文化载体的数量不同。中国民族众多,又是茶的渊源国度,使得中国人饮茶选择面甚广;然而日本茶叶,由于自身地理因素的限制,所以基本上茶叶选择面比较少,因此在茶叶品种上体现的两国茶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3、茶文化的精髓不一样。中国“活” 日本“死” 中国的茶文化的精髓是“随性”不拘泥某一种方式、用具和茶叶;而日本的茶文化的精髓则是“专注”并近乎于完美的学习、使用一种方式、用具和茶叶。三、总的来说:从悠悠历史长河中。我们可以知道,不管是哪一国家,都体现了自己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缆工考试题及答案
- 登高证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26-2023 《液化天然气单位产品电耗限额》
- 多平台用户信息整合工具
- 养老护理实操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大学民歌考试题及答案
- 文化传播推广效果承诺书5篇
- 往日的点烁星光の我愿意一生都在歌唱300字10篇
- 内部协作规定协议的指导
- 公司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手册
- 精神病人吞食异物的护理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教学查房课件
- 2023聚苯乙烯泡沫(EPS)复合装饰线应用技术规程
- 向“筷”乐出发“筷”乐出发
- 伺服实现机床手轮同步功能
- 《医院员工激励问题研究11000字(论文)》
-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学门类联考化学真题
- 医疗美容项目备案申请doc
-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项目团队实施及人员配置
- 课题申报讲座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