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新中国最早的“影帝”“影后”.docx_第1页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新中国最早的“影帝”“影后”.docx_第2页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新中国最早的“影帝”“影后”.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中国最早的“影帝”“影后”1962年,新中国举办第一届“百花奖”影片评奖活动,11万多名读者投票决定获奖电影和演员,体现了人民心声。回望经典,仍能让人得到许多启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编者于园媛1961年底,大众电影杂志社决定举办一次以“百花奖”命名的读者评选影片活动,对我国从1960到1961年出品的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戏曲片等片种以及各部门的电影艺术工作者,进行一次群众性的评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群众影片评奖活动。“百花奖”的由来据当事人回忆,“百花奖”最早是由周恩来总理倡议发起的。1961年6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之后,观众提出要设立一个由观众投票产生的电影奖,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和肯定。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立即在所属的电影刊物电影艺术和大众电影上开展宣传,并积极筹划群众性的电影评奖活动。关于奖项的名称曾经过反复的讨论。当年参与百花奖统计记录工作的王雄保存的当年会议记录上,清楚地记载着1961年9月12日为这项群众电影奖命名时的情况。当时影协书记处书记黄钢曾提出名称为“大众电影读者评选19601961最佳电影奖”,由于名称过长念起来也不太顺,后来又提出是否叫“百花奖”“工农兵奖”,大家一致认可“百花奖”这个名称。最终定下名称为“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确定每年举办一次,由大众电影的读者评选出获奖国产影片。这次评奖共有十五个奖,除以前常见的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科教片、戏曲片分别给奖外,故事片还有编剧、导演、演员、摄影、音乐、美工等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最佳演员奖中分有男演员、女演员和配角(包括正反面角色)三个奖。关于给“配角”颁奖,光明日报在1961年11月12日文艺之窗上刊发了一篇署名黄赞的随笔配角,文章中写到:“牡丹虽好,还得绿叶扶持。一台戏演得好,不止主角,还得看配角。这次电影百花奖有配角奖,是令人兴奋的消息。”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蔡楚生在11月号大众电影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指出这次评奖活动的意义:“这是电影工作者听取广大观众宝贵意见的一次最好的机会,也将是一桩促使我国电影艺术事业获得进一步提高的令人兴奋的盛事。”11万多名观众参与投票这次评选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在通信不发达的时代,没有手机,电话稀有,仅靠寄信投票,大众电影编辑部共收到选票11万多张。57年后,让我们再重新列举一下各项最佳奖的名单。很多人可能看到这些电影的名字,就能念出台词、哼唱主题曲;对于年轻些的人来说,虽时光远去,但这些名字仍在新中国电影史上闪闪发光以观众选票为标准,红色娘子军获得了最佳电影故事片奖。获得其他各项最佳奖的名单是:革命家庭的编剧夏衍和水华获最佳电影编剧奖,红色娘子军的导演谢晋获最佳电影导演奖,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吴琼花的祝希娟获最佳电影女演员奖,在红旗谱中扮演朱老忠的崔嵬获最佳电影男演员奖,在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南霸天的陈强获最佳电影配角奖,红旗谱的摄影吴印咸获最佳电影摄影奖,洪湖赤卫队的作曲者张敬安和欧阳谦叔获最佳电影音乐奖,马兰花的美工丁辰获最佳电影美工奖,两种命运的决战获最佳长纪录片奖,亚洲风暴获最佳短纪录片奖,征服世界最高峰获最佳纪录片摄影奖,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获最佳科教片奖,小蝌蚪找妈妈获最佳美术片奖,杨门女将获最佳戏曲片奖。1962年5月22日,“百花奖”授奖大会和电影工作者联欢晚会在政协礼堂举行。会上,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郭沫若给获奖者颁奖。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参加了电影工作者的联欢晚会,并接见了全体获奖人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时经济困难,连做奖杯的铜都没有,所有获奖的制片厂得到一张奖状,个人荣获一个纪念奖牌以及陈毅、郭沫若、谢觉哉、茅盾、老舍等人亲笔题字的奖状。郭沫若亲自给荣获最佳电影女演员奖的祝希娟题词:“出死入生破旧笼,海南岛上皆东风。浇来都是英雄血,一朵琼花分外红。”获奖人员先后到石景山钢铁厂、驻京部队、学校与群众联欢,这种前所未有的群众文化活动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到北京领奖衣服都是借的”红色娘子军包揽了当年四个奖项,年仅24岁的女主角祝希娟成为“百花奖”第一个“影后”。“到北京领奖,衣服都是跟电影厂服装间借的。那时候哪里买得起呢子外套?领奖那天穿的连衣裙是我北京一个姐姐的,也就鞋子是自己的。”祝希娟曾在采访中回忆第一届“百花奖”领奖情况。“我到了北京,他们才说,要我代表得奖者发言,谢晋、崔嵬都不发言,就让我发言,压力大。我想了一晚上,结果一上台,蒙了,就记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八个字。”祝希娟笑说自己憋了一晚上的那些“套话”,一句也没用上,只是晕呼呼地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就最想感谢谢晋导演嘛。”由于红色娘子军剧本中写吴琼花有一双“火辣辣的眼睛”,所以谢晋在挑选演员时特别注意这一点。一次,谢晋在上海戏剧学院偶然看到表演系三年级学生祝希娟与男同学进行激烈争论时的样子,她的眼神和南方女子特有的外形一下子就引起了谢晋的注意。随后,谢晋观摩了她的舞台演出,确定她的外在条件和内在素质适合扮演吴琼花。然后,祝希娟就跟着剧组去海南体验生活了。整整一个月,在琼海县,祝希娟穿草鞋、打绑腿、扛着枪,跟着娘子军的时间表出操、训练。电影里祝希娟的表演质朴,打动人心。这双热辣辣的大眼睛,和主人公吴琼花勇敢、强悍、豪放的性格叠合在一起,一出场就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谢晋导演的镜头里,吴琼花从一个只想报私仇的女奴成长为沉着、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叫全国观众信服、感动。崔嵬凭借电影红旗谱里“朱老忠”这一银幕形象,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崔嵬早年参加革命,1935年到上海,从事工人戏剧运动。他将放下你的鞭子改编为街头演出剧目,自己主演剧中的卖艺老汉,在民众中影响很大。小说红旗谱的火爆,引起了擅长改编名著的北影厂的注意。导演凌子风改编执导这部红色巨著,不假思索地首先认定朱老忠非崔嵬莫属。他说,只有崔嵬演绎出的朱家父子两代好汉,才能真正展现出灾难深重的中国有骨气、有棱角、有强大生命张力的广大劳苦大众的精神魅力。艺高胆大的凌导演直接把信任推到极致,把想法做到彻底,干脆由崔嵬一人饰演朱老巩和朱老忠父子两人。崔嵬后来这样说起接演这部影片的初衷:“我喜爱那块形成红旗谱的土壤,理解冀中人民的苦难、忧伤、欢乐和信念。合上书,小说所描绘的情境和我的经历常常互相交织出现在面前。我看到了屹立在千里堤上俯视滹沱河急流浊浪的朱老忠,我也想起了自己手提驳壳枪奔走在千里堤上行军”朱老忠身上呈现出中国农民英雄的铮铮铁骨与耿耿正气。崔嵬长期战斗在滹沱河畔,与朱老忠家乡的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感情。他在扮演这一角色时,紧紧抓住朱老忠对地主阶级、对旧势力刻骨仇恨这一思想内核,同时抓住人物粗犷、豪爽的特点,再赋予人物准确的内部、外部动作,表现出“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气质与风貌。崔嵬同其他获奖演员一样,没有奖金,也没有奖杯。他的奖品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题词一幅:“贞如翠竹名于雪,静似苍松矫若龙。”“配角奖”的人物形象让人过目不忘这一届的“配角奖”颁给了观众十分喜爱的陈强。陈强在影片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南霸天,是一个经典的反面人物形象。尤其演南霸天被捕后乘机逃跑时,陈强捂了一只眼,只留一只眼活动,这样既突出了人物的狡猾,又让人过目不忘。在“百花奖”之后,1962年的亚非电影节上,陈强又凭借红色娘子军在国际电影节上赢得了首个最佳男演员奖。谈及在红色娘子军的表演经验时,陈强说:“我在扮演角色时,主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