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1页
_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2页
_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3页
_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4页
_年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2015 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景 德 镇 市 人 民 政 府2008年10月景德镇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第一章 总 则20082020年,是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绿色生态瓷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加强全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矿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作用,促进我市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条例、江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20)、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我市有关部门、行业规划,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年至2010年为规划近期,2015年为规划中期,远期(展望期)到2020年。规划适用范围为本市所辖行政区域。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形势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是江西省的主要工业城市,是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下辖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和昌江区,全市土地面积5256平方千米,人口150.57万。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市界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是赣、浙、皖三省交界地的中心城市,是江西昌九景“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德镇交通便利,处于“六山两湖 ”(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和千岛湖、鄱阳湖)的中心区,皖赣铁路、九景高速公路、景鹰高速公路、景婺黄高速公路、206国道、景德镇机场和昌江、乐安河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以及九景衢铁路的建成,将有利于我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发挥承东启西、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十五”时期,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8,比“九五”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2.7个百分点,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95.3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224.7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00美元。国民经济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15138调整到2007年的21.535.543。矿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市已初步建成能源、陶瓷、建材三大矿产工业体系。到2007年全市开发矿产13种,年产矿石总量920.98万吨,采选业产值5.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8%。矿业总产值133.0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76%。已建成乐平矿务局、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景德镇市天宝大理石工业公司、浮梁县大背坞金矿等一批大、中、小型矿山企业。矿业直接为建筑、陶瓷、制造加工、能源等工业提供原料,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一)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市南、北两侧分属赣东北贵、有色金属成矿带及九岭障公山钨锡金成矿带,中部为萍乐坳陷带。已发现九大类矿产44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已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16种,矿产地222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我市已发现有20种134处矿产地。我市在全省具有优势的特色矿产主要有海泡石粘土、锰、饰面用大理岩、膨润土、陶瓷土等五种,探明的资源储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海泡石粘土、锰探明资源储量占全省的100%,饰面用大理岩占全省的80.52%,膨润土占全省的62.61%,陶瓷土占全省的19.22%。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有玻璃用石英砂砾岩、煤炭、水泥用灰岩、金等四种,探明的资源储量分别占全省的25.05%、17.48%、8.62%、7.84%。我市是我省三大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我市矿产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较集中,利于规划布局、规模开发。形成北部金、钨、锡,中部煤炭、石灰岩、大理岩、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白云岩、钨、钼、铜、铅、锌,南部金、锰、银、铅、锌、玻璃用石英砂砾岩、煤炭、石灰岩的分布特征。二是矿产种类多,具有较好的工业配套性。三是以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为主,金属矿产为辅,前者多形成大中型矿床,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极高的开发价值,后者多形成中小型矿床,且矿床中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我市陶瓷原料资源现状:我市陶瓷原料矿产资源丰富,除长石类资源较缺外,包含了粘土类、石英类、其它辅助原料类矿产资源。粘土类矿产主要有: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耐火粘土、膨润土、海泡石粘土、陶粒页岩、镁质粘土;石英类矿产主要有石英砂砾岩和脉石英;其它辅助原料矿产主要有滑石和萤石。目前已发现的陶瓷原料矿床(点)共有40个,其中大型2个,中型21个,小型12个,矿点3个。其中陶瓷土(瓷石、瓷土)大型矿床1个、中型14个、小型8个;高岭土中型矿床3个、小型5个。截至2007年,全市陶瓷原料矿产保有资源储量108838千吨。其中陶瓷土(瓷石、瓷土)资源储量19261千吨,基础储量占38,资源量占62;高岭土资源储量5578千吨,基础储量占0.8,资源量占99.2。全市已查明的陶瓷原料矿产资源总量较大,但高岭土和陶瓷土(瓷石、瓷土)资源总量不大,资源储量总体控制程度不高,基础储量仅占7.3。(二)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概况我市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5256平方千米,修编完成125区调图幅5256平方千米,覆盖全市行政区范围;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0幅,覆盖面积3952平方千米,占全市行政区总面积的75,完成图幅有蛟潭幅、峙滩幅、旧城幅、鹅湖幅、景德镇幅、大游山幅、塔前幅、涌山幅、乐平市幅和洺山幅。全市已完成120万水文地质调查5256平方千米,覆盖全市行政区范围。我市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勘查程度,特别是金属矿产勘查程度总体较低。随着近些年地质工作的的不断深入,矿产资源勘查程度有所提高,并取得了骄人成绩。近年来我市加强了地质矿产勘查管理,出台了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管理的文件,制定了探矿权和矿产资源勘查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地质矿产勘查工作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地质勘查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中央财政补贴地勘项目按设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浮梁县赖家金矿普查和金宝金矿普查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两个项目均有望达到中型规模。省地勘费勘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浮梁县八字脑徐家尖钨锡矿普查成果显著,有望提交钨锡资源储量35万吨;浮梁县珠尖地区金矿普查实现重大突破,金已达中型规模,有望达到大型。其它社会投资勘查项目成果喜人,乐平市刘家滩外围金矿普查,有望增加35吨金资源储量;浮梁县芳村杨梅坞金矿普查和荷塘白兔岭金矿普查控制金矿体已达到小型规模,均有望达到中型规模。(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矿山企业现状:全市现有发证矿山企业77家,其中陶瓷原料在生产矿山17个(包括瓷石、瓷土矿山14个,高岭土矿山1个,石英矿山1个,萤石矿山1个)。较首轮规划减少74.58。其中,中型矿山企业4家,小型矿山企业73家,中型矿山主要是水泥原料矿山,小型矿山主要是煤、金、砂金、锡、高岭土、陶瓷土(瓷石、瓷土)、普通萤石、砂石、高岭土、大理石和砖瓦用粘土等矿山。矿山企业从业人数10006人,较首轮规划减少60.57。2007年采选业年产值5.7亿元,较首轮规划增加45.41。2、开发利用现状:全市已开发利用矿种16种,已开采矿区77处。年开采矿石总量920.98万吨。其中,煤矿开采能力248万吨,实际开采量193.1万吨/年;金矿采选能力77.7万吨/年,实际开采矿石量35.65万吨,生产黄金1069.5千克;水泥用灰岩年开采量200万吨;陶瓷土(瓷石、瓷土)年开采量10.07万吨;高岭土年开采量0.03万吨。我市陶瓷原料一直沿用高岭土、陶瓷土(瓷石、瓷土)二元配方,2007年全市陶瓷企业共消耗陶瓷原料约22万吨,其中陶瓷土(瓷石、瓷土)14万吨,高岭土8万吨,尚有4万吨陶瓷土(瓷石、瓷土),7.97万吨高岭土需要从外地购买。2007年我市陶瓷原料的自给率约为45.59,其中陶瓷土(瓷石、瓷土)自给率约71.4,高岭土自给率约0.37,陶瓷原料自给缺口较大,随着我市陶瓷产业的日益壮大,陶瓷原料自给缺口逐渐加大,将严重影响我市陶瓷业健康发展。3、矿山“三率”指标:煤炭开采回采率7595.3,原煤洗选率66.1881.2;金矿开采回采率8098,选矿回收率6591;瓷石开采回采率6895,选矿回收率8599;水泥用灰岩开采回采率平均8595;金属矿产采矿贫化率20左右。总体来看,矿山“三率”指标,国有矿山企业高于个体、私营矿山企业,瓷石矿私营企业开采回采率低,但选矿回收率较高。(四)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截止2007年底,全市矿山累计废(矸)石存放量约2326万吨,尾矿存放总量约672万吨。2007年我市矿山废(矸)石处理量27.5万吨,固态尾矿处理量21万吨。年废水排放量2046万吨,废水处理量96万吨,废水循环利用率6.7。全市矿山占地总面积约2289.51公顷,已治理205公顷。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面积741公顷,已治理520公顷。(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地勘费投入不足,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全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地质勘查评价工作程度较低,探明的储量及基础储量仅占资源储量的7.53和13.12。目前正在开采利用的诸多矿产,其开发利用的主要依据绝大多数是工作程度很低的地质简测资料。因此,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是制约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矿山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2、新增接替资源缓慢,资源危机矿山不断显现。“十五”期间矿产资源开采量不断增加,新发现的矿产地及新增矿产资源很少,保有资源储量逐年减少,部分矿山出现资源危机。根据预测的我市20082020年陶瓷原料需求量,高岭土可用至2012年,陶瓷土(瓷石、瓷土)可用至2013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这将严重影响我市陶瓷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因此,加强高岭土、陶瓷土(瓷石、瓷土)的勘查,增加资源储量储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3、矿种开发不均衡。目前主要以开发煤、陶瓷土(瓷石、瓷土)、水泥用灰岩为主,其次是金、锡等矿产,但对于金属矿产的铅锌、锰、铜矿与水资源矿产的开发力度不够及开发价值认识不足。部分矿产的开发利用欠合理,综合利用水平较低,矿产品种单一。部分矿山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采富弃贫,优矿劣用,采易弃难及共伴生矿产未综合利用等问题较突出,矿产资源急剧减少。大理岩、石灰岩、石英砂砾岩等优势矿种开采规模不够,且缺少骨干企业,未形成合理的布局。4、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低。究其原因:一是矿山规模小,至2007年底止矿山企业数共77家,其中中型4家,小型73家,小型开采矿山数量占94.8%,集约化程度低。二是大矿少,小矿多,低水平重复多,煤矿、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等小矿山多,未形成规模。三是技术装备落后,除少部分矿山采选水平较先进外,大部分矿山采选科技水平低下,导致矿产资源浪费多,安全隐患大。5、矿业开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绝大部分矿山以初级产品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及开发新的产品,矿业产业延伸不够,矿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初级产品的重复建设造成在低价位上的恶性竟争,部分优势矿产资源未能发挥其资源的效益优势和产业优势。6、矿山环境治理欠帐过多,矿山环境问题堪忧。矿山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煤矸石不恰当处置造成的环境问题,地下采空造成的地面变形或塌陷,土地及植被破坏,矿山排水引起的水均衡破坏等,亟需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一)宏观经济形势对矿产资源需求趋势分析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重镇、特色瓷都,增加投入、做大总量,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90亿元”的宏伟目标,给矿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预测今后510年,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等矿产的需求将迅猛增长,石油、铁、铜、铅、钴、钽、铌、稀土、金、银、磷、石膏、水泥用灰岩、耐火粘土等矿产的需求增长速度将达到820%;钨、锡、锌、钼、锑、铋及煤炭、萤石、硫、玻璃用原料、建筑用砂、饰面用石材等矿产的需求增长速度也在8%以上。(二)产业结构调整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结构的影响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国家及省、市均鼓励生产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矿产品,鼓励开采铜、金、银、铅、锌矿产及非金属矿产,限制对钨、钼、锡、萤石、高硫煤炭的开采。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推动我市大部分矿种的开发利用,其中对金、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石材、玻璃用原料等矿产的开发利用,将会带来极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煤炭行业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开发效益;锰、银、铜、铅、锌、海泡石粘土、膨润土等矿产开发将出现崭新局面。(三)科技进步、矿产资源的替代、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对供需形势的影响科技的进步,纳米新材料的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将拓宽矿产资源的应用领域,提高资源价值。如膨润土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油料、涂料等;海泡石的造浆、脱色、吸附性能除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外,同时在农业上用作高效化肥载体,前景也十分广阔;陶粒岩、煤矸石等在高强、轻质、多功能和低能耗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方面大有作为;通过提高生产科技水平,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综合利用各种低品质陶瓷原料及非传统陶瓷原料资源成为可能。这将加快我市特色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步伐。由于采选冶和加工技术的提高,使得过去难以利用的矿石得以开发利用。如生物氧化技术和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使金矿石开采品位降到0.6克/吨,有利于我市低品位金矿的资源利用。矿产资源的替代,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使一些废石变成了矿石。如用煤矸石发电和制砖技术,解决了煤炭开发中煤矸石堆积污染环境,占用土地的矛盾,又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四)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综合预测在今后510年内,我市主要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大力度,增加产量。其中陶瓷土(瓷石、瓷土)年产由2007年的10.07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156万吨,2015年333万吨,累计需陶瓷土(瓷石、瓷土)资源储量1732万吨;高岭土年产由2007年的1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68万吨,2015年145万吨,累计需高岭土资源储量757万吨;水泥用灰岩产量由2007年的190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51万吨,2015年的618万吨,累计需要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3711万吨;玻璃用原料2010年达到50万吨,2015年102万吨,累计消耗石英砂砾岩资源储量443万吨;煤炭产量由2007年的193.1万吨,提升到2010年215万吨,2015年316万吨,累计需要煤炭资源储量2231万吨。黄金产量由2007年的272千克增加到2010年575千克,2015年的1000千克,累计需要金资源储量6355千克。(五)我市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1、资源储量评价:截至2007年,我市主要优势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远景资源量为:高岭土资源储量5578千吨,经济基础储量47千吨;陶瓷土(瓷石、瓷土)资源储量19261千吨,经济基础储量7399千吨;煤炭资源储量234152千吨,经济基础储量88919千吨;水泥用灰岩资源储量242818万吨,经济基础储量98177万吨;玻璃用石英砂砾岩26090万吨,经济基础储量3741万吨;金资源储量27677千克,经济基础储量3024千克;铅锌资源储量1174685吨,经济基础储量284吨;膨润土、海泡石粘土资源储量分别为26464千吨和1165千吨,经济基础储量分别为2531和935千吨。2、保证程度分析:我市煤炭、陶瓷原料和建材原料矿产三大支柱矿业的潜力相当大,而石油、钢铁则主要利用区外资源。到2015年,我市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能够保证的矿种有:金、煤炭、饰面用石材、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玻璃用石英砂砾岩、膨润土、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石灰岩、陶粒页岩。能够基本保证的矿种有:锰、银、钨、海泡石粘土、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不能保证的矿种有:锡、钼、铜、铅、锌、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硫、砷、萤石、铁矿。需要而又短缺的矿种是:钾钠长石、石膏、磷、氧化铝、稀土等。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建筑陶瓷原料、建材非金属矿产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安全发展煤炭产业,加快金属矿产开发,扩大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建设千年瓷都,建设绿色矿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一)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原则。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不断探索、加快找矿、超前勘查,大力提高矿产资源可供性;尽量做到综合勘查、开采与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二)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原则。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创新,构筑矿业开发创新体系。以科学进步为动力,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企业综合开发效益和竞争能力。(三)坚持环境优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矿产开发坚持环境优先,注重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四)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培育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的有机结合。(五)坚持发挥本地优势,加快优势矿业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我市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炭、陶瓷原料和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其深加工,加快金属矿产开发,扩大矿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六)坚持与相关规划相衔接原则。矿产资源规划是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在我市的细化和延伸,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矿产资源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同时与市土地、林业、水务、交通、旅游、环保等部门、行业的规划相协调、相衔接。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资源保证,充分发挥市场对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建立具有我市特色和产业优势的新型矿产工业体系;建立高效有力的矿产资源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资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加强地质工作,科学发展矿业。在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及省规划目标与指标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发展矿业经济的若干意见”和江西省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实施意见的精神,重点加强金、锡、铜、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煤炭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围绕我市陶瓷、硅材料、煤炭、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纳米新材料、金、锰等产业基地及产业集群的建设发展,培育壮大矿产资源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矿业和非金属精深加工,大力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到2010年,全市矿业经济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比2007年增加1.1倍。强化矿产资源的节约利用与综合利用,确保实现我市“十一五”资源节约目标,推动循环矿业经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地,初步建成现代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尽快编制我市陶瓷原料矿产资源专项规划,为我市大陶瓷战略提供规划保证。(二)近期(2010年)目标1、矿业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全市采选业产值7.4亿元,较2007年增长76.48%。矿业总产值280亿元,较2007年增长110.52%。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公益性与商业性矿产勘查相结合,新开15万区域地质调查2幅,面积900平方千米。以金、锡、铜、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煤炭为重点勘查矿种,加强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新发现矿产地4处,提供可供开发利用的矿床17处,其中金矿床3处,钨(锡)矿床2处,陶瓷原料矿床12处;提供可供新建矿山的煤炭矿产地2处。新增矿产资源储量:金10吨、钨(三氧化钨)5万吨、锡2万吨、铜5万吨、煤3000万吨、陶瓷土(瓷石、瓷土)1200万吨、高岭土500万吨。3、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煤炭215万吨/年、陶瓷土(瓷石、瓷土)156万吨/年、高岭土68万吨/年、水泥用灰岩351万吨/年、岩金33万吨(矿石)/年。4、矿业开发布局与结构调整目标:到2010年,全市省、市发证矿山数量控制在106个左右。优化矿山开采规模结构,中型6家左右、小型100家左右。“十一五”期间,投放采矿权28个,其中铜矿2个、铅锌银锰矿1个、锡矿1个、金矿4个,陶瓷土(瓷石、瓷土)9个,玻璃用石英砂砾岩2个、石灰岩(制灰用灰岩矿)4个、煤矿1个,其他矿产6个。矿山最低服务年限,金属矿山和煤矿矿山最低为5年,非金属矿山及其它矿山最低为3年。5、矿产资源开采综合利用与保护目标:开采回采率指标,煤矿85%、铜矿82%、铅锌矿85%、钨矿80%、锡矿75%、金矿90%、水泥用灰岩矿90%、萤石矿90%、其他矿产开采回采率提高35%。选矿回收率指标,煤矿88%,铜、铅、锌、钨、金、萤石达到85%,锡70%,其它矿产选矿回收率提高25%。综合利用指标,共(伴)生铜、铅、锌、钨不低于60%,锡40%,金50%。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建立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矿山环境状况得到基本改善,矿山环境治理率达36%以上。到2010年矿山废渣排放总量控制在60万吨以内,达标排放率60%,综合利用率35%,矿山废水排放总量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达标排放率80%,循环利用率50%,矿山土地复垦率25%,复垦面积320公顷,矿山土地复绿率8%,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率60%。7、矿产资源管理目标: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则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秩序实现根本好转,矿业权市场规范有序,矿业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中期(2015年)目标1、继续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工作,完成15万区域矿产调查8幅,面积3600平方千米。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重大进展,危机矿山资源紧张状况得到缓解。陶瓷原料矿产资源储量显著增加,陶瓷原料自给率不断提高。金、锡等优势矿产找矿取得重大成果。2、通过矿山整合兼并及严把新建矿山准入关,2015年全市省、市发证矿山数量控制在80个以内。淘汰一批开采规模小、资源浪费大、安全隐患多、环境问题突出的矿山。3、开展综合利用的矿山比例提高到70以上,煤、石灰岩、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金等主要矿产开采回采率与选矿回收率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25,综合利用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35。4、完善矿山环境保护法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率达58,矿山“三废”排放综合达标率达78,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达22,矿山开采破坏土地复垦率达30。基本解决困扰多年的煤矸石和地面塌陷给矿山环境造成的危害。5、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规则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有序发展。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四)远期(2020年)目标1、公益性地质调查与矿产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进一步加强。重点勘查规划区地质勘查对一般性商业地质勘查的引导作用更加明显。一般性商业地质勘查的主体地位形成。矿产资源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保证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开发基础建设和利用程度有所进步。地质勘查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2、随着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实现根本改变。通过加强矿业权市场的建设,积极推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优势矿种的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矿业综合工业总产值可望实现500亿元。3、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规则的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完善规范矿业市场,促使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得到落实,矿山企业实现现代制度,矿业开发向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4、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运行机制,实现矿产资源科学有序开发,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全面纳入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的轨道,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健全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及预测预报体系。全市矿山固体废料进一步减少,禁止有毒、污染环境的废料排放,矿山“三废”全面达标排放,矿山企业自觉执行边开采矿产资源边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根本解决煤矸石和地面塌陷给矿山环境造成的危害,矿山生态环境全面转好。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十一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要围绕我市特色矿种、优势矿种和陶瓷工业基地建设,重点加强金、锡、铜、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煤炭等矿产勘查。实现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商业性矿产勘查分开运行、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寻找一批新矿产地。着力引进社会投资,加强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探明一批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一)基础性地质调查积极配合省国土资源厅,争取利用国家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中央财政专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及财政补贴费开展全市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基础地质调查:开展桃墅店幅、江村幅150000区域地质调查。面积900平方公里。(二)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评价15万区域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开展峙滩幅、瑶里幅、鹅湖幅、大游山幅、塔前幅、涌山幅、乐平市幅、洺口幅等8幅区域矿产调查。面积3600平方公里。新发现矿产地33处。估算预测矿产资源潜力(334资源量)。(三)地质环境调查开展昌江区(含珠山区)1100000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面积423平方公里。建立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预警体系。(四)主要矿产资源储量核查根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要求,开展煤、锰、铜、铅、锌、钨、锡、金、萤石九个矿种的矿产资源储量核查,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变化动态监测体系。二、重点勘查项目评价(一)重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计划安排浮梁乐平陶瓷原料矿产远景调查及潜力评价、浮梁乐平煤矿资源远景调查及潜力评价、浮梁前程一带变质岩区推覆体煤矿资源远景预测等三个项目,面积610平方公里。目的是发现评价一批有价值的陶瓷原料和煤炭矿产地。(二)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评价规划安排了乐平矿务局仙槎煤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乐平鸣山煤矿西部煤矿勘查和浮梁县东流朱溪陶瓷原料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三个项目,面积86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在矿山外围及深部发现并查明一批新增资源储量,为矿山中长期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基地。同时,积极支持开展刘家滩金矿等矿山外围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和接替资源勘查工作,多途径解决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问题。三、矿产资源勘查及分区与布局在国家、省产业政策指导与宏观调控下,鼓励各类投资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经济效益为目标、国家和省、市急需及紧缺矿产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勘查。(一)鼓励、禁止、限制勘查矿种1、鼓励勘查矿种鼓励勘查岩金、铜、铅、锌、锰、水泥用灰岩、特色饰面用石材、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环保煤、煤层气、膨润土、海泡石、地下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及新矿种、新类型矿产。2、限制勘查的矿种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国家控制经营的矿种,总量限制的非市场紧缺的矿种。限制勘查钨、锡、锑、普通萤石、砂金及国家、省规定限制的其他矿种。3、禁止勘查的矿种耕地区砖瓦用粘土及国家、省人民政府规定禁止勘查的其他矿种。鼓励、限制、禁止勘查矿种之外的其他矿种,为允许勘查矿种。(二)勘查规划分区与布局1、分区原则重点勘查规划区:在规划期内按照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成矿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划定的重点加强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的区域。重点勘查区可作为地质勘查基金投入的重点区域。鼓励勘查规划区:在规划期内按照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划要求,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鼓励进行商业性矿产勘查活动的区域。包括具有找矿前景的国家及地方紧缺矿种的区域。限制勘查规划区:在规划期内按照矿产资源供需关系、国家产业政策、相关规划要求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矿产资源勘查活动实行一定限制的区域。包括: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以及具有地方特色且资源储量有限,需要储备保护的矿产地;虽有可靠的资源基础和市场需求,但现阶段开发技术条件不成熟的矿产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的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等;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对环境具有破坏性影响的矿产分布区域。禁止勘查规划区:在规划期内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特殊功能区的要求等,划定的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活动的区域。包括:国家级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国家级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保护的不能移动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等;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设施、城镇市政工程设施等一定范围内;港口、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的地区;国家规定的其它不得勘查开采矿产的地区等。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为允许勘查区。2、勘查规划分区为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域布局,增强矿产资源的区域空间调控能力,有效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规划期内实行勘查规划分区控制管理。重点勘查规划区根据省级规划确定的在市内主要勘查方向,以及我市重点矿种确定3个重点勘查区,即大背坞集源金矿重点勘查区、储田合源金矿重点勘查区、洗马吴家金矿重点勘查区。主要措施:加大勘查投资和勘查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优先安排前期勘查;优化勘查工作环境、创造有利于找矿突破的氛围,引导社会勘查资金规模投入,适时调控区内矿业权空间布局,对符合整装勘查开采条件的地区,进行矿业权整合,通过市场竞争方式确定勘查主体,实施整装勘查。鼓励勘查规划区根据我市成矿地质条件和矿业发展方向,以及资源潜力好但勘查难度大的勘查空白区确定6个鼓励勘查区。即长源坞天晓山(金矿)鼓励勘查区、洗马西湖(金、铜、陶瓷土、高岭土)鼓励勘查区、鹊湖三门(金、高岭土)鼓励勘查区、塘岭东流(陶瓷土、铜、大理岩、水泥灰岩)鼓励勘查区、对家坞刘家滩众埠(金、铜、玻璃用石英砂砾岩、煤)鼓励勘查区、陈家坞头(煤矿)鼓励勘查区。政策和措施:除按规定允许以申请在先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探矿权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国务院确定的边远贫困地区依法减缴、免缴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提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规定的相关优惠待遇。禁止勘查规划区禁止勘查规划区包括:瑶里风景名胜禁止勘查区、高岭矿山公园禁止勘查区、翠平湖风景名胜禁止勘查区、洪岩风景名胜禁止勘查区、泪滩风景点禁止勘查区、石牙风景点禁止勘查区等6个禁止勘查区。此外还包括:禁止勘查矿种所在矿区(点);重点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所在地,重要城镇、重要基础设施、重大工程设施及其周围一定范围。铁路沿线两侧1000米以内区域,高速公路、旅游专用公路、国道沿线两侧500米以内区域,桥梁、隧道、水利工程设施等重要基础设施周边1000米以内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国家及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禁止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区域。政策和措施:禁止新的探矿权申请、批准,不办理探矿权延续登记,已设立的探矿权建立退出制度,实行有序退出。以上禁止勘查规划区中的公益性地质勘查和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水、地热勘查除外。限制勘查规划区限制勘查规划区包括省级规划确定的限制勘查矿种钨、砂金等矿种,列为限制勘查矿产,加以保护,执行限制勘查措施,做到限制勘查,集约开发。确定以下4个限制勘查区:沙阳坑大山坞钨矿限制勘查区、臧湾鹅湖砂金矿限制勘查区、青树下钨矿限制勘查区、塔前钨矿限制勘查区。主要措施:对符合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条件的,须按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探矿权。按总量控制要求办理探矿权申请和延续,规划期内除已设探矿权继续开展探矿外,限制其他探矿权的设立。实行探矿权限量控制;严格勘查准入条件;严格控制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矿种的探矿权设置与投放;生态环境脆弱区原则上不新设探矿权;严格控制探矿权的出让方式,现有探矿权中,属于资源整合规划矿种的探矿权按照市场方式,依法依规实行有序整合,探矿权到期需办理延续的,须符合探矿权限量控制和资源整合要求。上述规划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允许勘查区。允许勘查区内的探矿权设置及其出让方式执行国家矿业权分类分级管理办法,其中限制勘查矿种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禁止勘查矿种不设置探矿权。四、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及探矿权总量调控(一)勘查规划区块基本范围控制要求勘查规划区块划分最小范围按矿产资源勘查区块划分及编号方法(地发1995125号)的规定设置:以经纬度11划分的区块为基本区块单位;以基本单位为基础,按经度差30、纬度差30划分四分之一区块;以四分之一区块为基础,按经度差15、纬度差15划分小区块。一个勘查区块内基本单位区块应保持连续性。原则上四分之一区块和小区块不单独设立为一个勘查规划区块。勘查规划区块最大范围依据国务院颁发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240号)的规定设置:矿泉水为10个基本单位区块;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放射性矿产为40个基本单位区块;地热、煤、水气矿产为200个基本单位区块;石油、天然气矿产为2500个基本单位区块。(二)预查及普查阶段的勘查区块划分矿产预查或普查阶段,划分勘查规划区块时应综合考虑探矿工作部署所依据的矿化信息的全部范围。依据一定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或基于一定地质推断进行选区,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包括其所依据的异常全部范围,单个异常不宜分开划分勘查规划区块。规划期内,划分预查及普查阶段勘查规划区块36个,其中金矿20个、铅锌矿2个、铜矿10个、钨锡矿2个、萤石矿1个、锰矿1个。总面积413.92平方公里。(三)详查阶段的勘查区块划分在详查阶段勘查规划区块划分应充分考虑探矿权与采矿权的衔接问题,其范围一般小于预查和普查范围,影响勘查规划区块划分的主要因素为矿床空间分布,矿体的连续性,形态,产状等特征,其次为矿床类型和开采条件等因素。详查阶段的勘查区块一般都是普查探矿权的延续及变更,普查探矿权能否转为详查探矿权,对探矿权人来说也是未知数,因此详查区块的划分视普查成果而定。(四)探矿权设置与投放1、探矿权设置(1)新设探矿权,必须先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规划划分和编制矿业权设置方案,并按分级管理权限要求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经批准后才能投放市场。符合按申请在先方式出让探矿权的除外。(2)新设探矿权之间、新设探矿权与已设矿业权之间要求预留一定空间区域(原则要求平距不小于500米)。已设探矿权需要流转、变更、延续的,按不同矿业权之间的间距要求办理;属于资源整合规划区域的,依法依规进行整合。(3)对规划期内通过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新发现的矿点、矿化点、异常区等找矿线索,由国家和省级地质勘查基金投入必要的验证,评价和规划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区块,依照有关政策规定要求适时进行探矿权设置和投放。严禁化大为小、分割设置和投放探矿权。2、探矿权出让新设探矿权的出让,除按规定允许以申请在先方式或以协议方式出让的以外,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竞争方式出让。3、探矿权管理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原则,探矿权的申请、审批、登记、勘查许可证有效期限,探矿权的出让、流转、变更、延续、注销,探矿权的招标、拍卖、挂牌,探矿权使用费及价款的征缴、使用、分配,探矿权取得与退出机制等具体管理制度与办法均按照省级规划的规定执行。 4、探矿权投放(1)规划近期内市本级管理权限范围新设探矿权投放总量控制36个,其中异常查证阶段探矿权1个,预查阶段探矿权7个,普查阶段探矿权28个。其中:为实现找矿突破、加强地质勘查、新增一批矿产地和资源储量、提高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保证程度、缓解资源危机矿山的接替资源压力,在规划前期加大新设探矿权的年度投放量;在规划后期逐年减少新设探矿权的年度投放量。(2)探矿权投放办法,一是贯彻落实省级规划指标;二是按照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和勘查风险程度制定批准申请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探矿权管理办法;三是对不能延续的探矿权建立区块退出和注销制度。五、矿产资源勘查分类管理与规划准入条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对探矿权实施分类管理。(一)高风险矿产勘查属于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矿产的勘查,并在矿产勘查工作空白区或虽进行过矿产勘查但未获可供进一步勘查矿产地的区域内,以申请在先方式依法登记出让探矿权。(二)低风险矿产勘查属于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二类矿产或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规定的第一类矿产的勘查,己进行过矿产勘查工作并获得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或以往采矿活动显示存在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严格执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对于勘查风险很小可直接设置采矿权的矿产,不再设探矿权,而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直接出让采矿权。(三)规划准入条件申请矿产勘查登记、设立新的探矿权,必须符合省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准入条件。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整合为手段,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科学发展矿业,提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和总量调控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鼓励开采国内、省内及我市急缺和市场需要的矿产;限制开采供过于求和造成环境污染的矿产;积极发展高新矿业和非金属精深加工,大力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减少原矿和初级矿产品的外销与出口。(一)能源矿产鼓励开采优质煤,限制开采高硫煤、高灰份煤,禁止开采石煤燃料矿产。积极推进洗煤工艺技术,加强采区环境污染治理,对煤矿实行集约化开发。煤矿:鼓励、扶持仙槎煤矿接替资源勘查、乐平鸣山煤矿西部煤矿勘查;加强浮梁乐平煤矿资源远景调查及潜力评价、浮梁前程一带变质岩区推覆体煤矿资源远景预测;增加我市煤炭后备资源储量和开发规模。对矿井回采率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继续实行关井压产政策,走联合开采之路,到2010年煤炭生产总量达到280万吨。(二)金属矿产鼓励开采铜、铅、锌、金、银、锰;限制开采钨、锡、锑、钼。禁止开采国家、省人民政府规定禁止的其它矿种。金:进一步规划开采古河床砂金矿,鼓励开采岩金。开发浮梁王港高砂段和鹅湖金矿的砂金矿,加大岩金的开发力度,扩大规模,到2010年岩金、砂金形成575kg的生产能力。银、锰、铅、锌:积极筹措、引资开发花亭锰矿、众埠银、铅、锌矿,到2010年年产锰(矿石)20万吨、银(金属)10吨、铅锌5000吨。铜:加大开发浮梁朱溪铜矿和乐平月形铜矿,到2010年生产能力达600吨/天,铜18万吨/年,综合回收铅锌1500吨/年。钨、锡:按国家总体政策,在省规划实行保护性开采。做到统一计划、规范经营、限产保值。“十一五”期间计划开发浮梁瑶里青树下钨矿和茅棚店锡矿,形成年产钨矿石10万吨,锡矿石2万吨的生产能力。(三)非金属矿产鼓励开采水泥灰岩、饰面建材(如大理岩、花岗岩、变沉凝灰岩、堇青石角岩等)、玻璃用石英砂砾岩、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膨润土、海泡石粘土、建筑用砂石等;限制开采萤石矿;禁止开采耕地区砖瓦用粘土;保护开采含锂瓷石、特种灰岩等矿产。陶瓷土(瓷石、瓷土)、高岭土:为我市优势资源,按照“保大限小、保护开采”的原则,总量控制,计划开采,规范采矿市场。扶持以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原料总厂所属矿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形成规模开发。年开采根据市场需求,其所属矿山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加快陶瓷产业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打造大陶瓷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以陶瓷工业园为龙头,对陶瓷原料进行统一开发、加工、销售,形成陶瓷产业产销总收入达到7585亿元。水泥灰岩、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景德镇市水泥灰岩矿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浮梁朱溪、王家坞、仙槎、蛟岭、塘坞,乐平鸡母山、鸡公山等地,以江西锦溪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采用科技含量高的干法水泥生产,扩大现有开采及生产规模,2010年达到年生产280万吨能力。对乐平文山、众埠、临港等地熔剂灰岩和下石村、月形等地的冶金白云岩,实行保护性开采,引进大资金、大企业,形成规模开采,杜绝零星和破坏性开采,力争2010年两种矿产均形成年产3040万吨规模。饰面石材:扩大浮梁天宝大理石矿的开采规模,恢复黄金坑堇青石角岩等地的特色板材生产,2010年形成年产2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玻璃用石英砂砾岩:对程家湾、桃树尖两矿山恢复生产并进行改扩建,扩大生产规模,并积极引资筹建浮法玻璃生产厂,2010年形成年生产矿石50万吨的能力,初步建成我市浮法玻璃原料生产基地。砖瓦粘土、陶粒岩:禁止在耕地区开采粘土烧制砖瓦,2010年开发总量控制在15万立方米/年,2015年下降到10万立方米/年。鼓励利用页岩、废渣、矸石生产空心砖。加强陶粒岩应用开发研究和推广工作,力争2010年初步建成陶粒及制品生产企业,开发年产量5万吨。(四)地下水、矿泉水鼓励开采优质矿泉水,并加大勘查开发力度。地下水:对景德镇市区地下水限量开采,最大日允许开采量5万立方米,其它城镇的地下水开采,也应做到总量控制,合理开发,预防和避免因地下水过量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矿泉水:鼓励开发浮梁鹅湖高岭和乐平塔前矿泉水,2010年建成年产1万吨优质矿泉水规模。鼓励、限制和禁止开采的矿种以外的其它矿种为允许开采矿种。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布局(一)矿业经济规划区根据我市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矿业经济现状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结合省矿产资源规划及我市经济发展要求,划分我市3个矿业经济规划区:大背坞金保矿业经济规划区位于景德镇北东方向,面积311.35平方公里。资源较丰富,资源集中度较高,是市重点黄金产地。规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