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文怀沙:心中要有真诚的土地.docx_第1页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文怀沙:心中要有真诚的土地.docx_第2页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文怀沙:心中要有真诚的土地.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怀沙:心中要有真诚的土地“我是一粒小小的沙子。沙滩离开了沙子,就不复有沙滩;而沙子组成的沙滩足以怀抱海洋啊!”沙是细微的,先生却名怀沙。他以专治楚辞名世,创立宝学、东方美声学,并对经史百家、金石书画,甚至医学、佛学、红学、音乐、戏剧也广涉精审。2008年3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授予他杰出文化贡献奖。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1910年,文怀沙出生在北京的一户平民家庭。父亲是国民党军官,母亲在别人家做工挣得一些微薄的薪水。儿时的家境并不宽裕,他说:“我9岁就失眠,小小年纪不跟别的小朋友玩。我妈妈是一个老病号,每天都熬药吃。我回忆到童年就像进入一个很阴森的梦。”“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学”,这句少年文怀沙笃信的古话,驱走了阴冷的梦,带他去追寻真诚。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着迷于一些艰深的、连大人都很少看的书。十一二岁时,已能有模有样地背诵离骚。儿时莫名的喜爱,悄然引领他走上了学术之路。从踏上社会的那一天起,文怀沙就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文学青年。一天,正在上海寻求生存机会的他,无意中听说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开办了一所国学讲习会。当天,他就乘火车从上海赶到苏州,进入章太炎先生门下学习,与鲁迅是同门师兄弟。虽没有受过正式的学堂教育,但文怀沙早慧,他自18岁起就在国立女师学院、上海剧专执教。解放后,还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内多所大学任教。1953年,文怀沙迎来了自己学术上的里程碑。他与郭沫若等人受命组成“屈原研究小组”,将屈原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话文的形式出版发行。时年43岁的文怀沙,在短短一个多月里,就写出了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也能轻松读懂的屈原集。随后,九歌今绎、九章今绎、离骚今绎、招魂今绎相继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文怀沙在楚辞研究领域的权威地位。“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之誉从此流传。他认为中华文化有两个系统,一个叫“风”,一个叫“骚”。“风”是中华民族的共性,以孔子为代表。“骚”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以屈原为代表。“风”教人向群体学习,教人如何生存;“骚”的精神则是向未来学习,教人把生存的理由看得很重,教人不能苟且偷生。哪怕只有一次日出,我也要想明天文怀沙性情耿直,命运多舛。他喜欢裴多菲的名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说:“我要再加两句,若为责任故,自由都不要!”1938年,28岁的文怀沙在重庆作了一首听雨寄给了创办南社的柳亚子先生。诗云:“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柳亚子看后大加赞赏:“诗出王摩诘而胜之”,并戏称“君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1944年夏,文怀沙在重庆任教,因与许多进步人士呼吁废除党禁,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并在新华日报头版的对时局宣言上签了字,所以被学校解聘而失业。失业后,他住进好友焦菊隐临时租住的小屋里。两人挤一张小木板床,分吃只够一人充饥的一日三餐。也是在那段时期,爱国激情高涨的文怀沙在新华日报发表诗作:“残山星月黯,剩水漏更长。隔岸繁灯火,光辉不渡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很多师友为他的安危担忧。1958年,毛主席到十三陵水库视察。当时,有人把才华横溢的文怀沙带上会议主席台。文怀沙童心未泯,觉得毛主席高大、亲切,竟不自觉地凑到他身边挺直了胸想和毛主席比比个儿,“可无论我怎么挺,还是比主席矮。”文怀沙的这一稚气举动当时没人在意,“倒是后来我在与毛主席合影的照片旁边写下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句子,给自己留下了罪证,招致厄运”“文革”中,文怀沙因“恶毒攻击旗手”两度被捕入狱,十年失去自由。身陷囹圄的文怀沙依然秉性耿直,直言不讳。一天,在学习报纸上发表的“最高指示”时,他发现其中最后一句话“难道不是发人深醒的吗”的“醒”字错了,应该是“省”。监室是20多人的大号,他对着那些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听得懂的、听不懂的犯人们说:毛主席是人不是神,既然是人,就不可能不出错。“深”就是沉,可以沉睡,怎么可以沉醒?所以这个“深醒”是错别字,应该是“深省”。在狱中,文怀沙患了肝病,经监狱医院检查确诊为肝癌。“那个时候肚子大了,有腹水,做肝穿刺。诊断我为肝癌,医生说活不久了。于是有人幸灾乐祸地说,文怀沙你别太狂了,活不久了。你晓得不晓得,你是晚期的肝癌!听了这番话,我一开始觉得疼得不得了,然后就突然笑起来了,人家以为我神经错乱了,其实是我理解了人生的痛苦。”文怀沙回忆说,“我这个人怕死,还怕疼,人一旦失去生命,痛苦也失去了。所以疼得最厉害的时候我高兴,为什么高兴?我还活着!”于是,他高兴地躺在床上背诵诗书,闭上眼睛把书中内容构思成一幅幅活动画面,配上画外音。旁人都以为他在无奈地等死,他却欣喜地发现自己是个天才编剧家,兴之所至把唐朝故事串连到宋朝,忙着创作独自闭目欣赏的“电影”,觉得妙不可言。身体能动弹后,他每天勤奋地扫院子、扫厕所,边扫边背诵离骚,沉醉在忘我意境中,直到大汗如洗。这样过了两三月,肝腹水消失了,病症好转。医生对文怀沙死里逃生颇感莫名,文怀沙笑道:“医者,意也。我用的是心疗法,外面急风暴雨,我心里一片祥和。”在他看来,幸福是对痛苦的认识。他说:“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内心一直有一种自卑感和屈辱感。直到1949年我亲耳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这种自卑和屈辱感才随着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从那天开始,我觉得自己的腰板直了。”直至今日,文怀沙每年仍然会到纪念堂去悼念毛主席。经历了太多坎坷,文怀沙对于人生的感悟也堪称经典。他说:“祸福相倚,能够欣赏痛苦,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坦然面对一切。”“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两件事,一个叫生离,一个叫死别,这些年来,生离死别这种经验太多了,但是我还没有失去敏感。哪怕只有一次日出,我也要想明天。”“不要让你的心灵成为垃圾桶,而要成为一个装满清水、插了鲜花的花瓶。”“人生就像一场盛大的宴会,每个人都是受邀的客人。我们走的时候,也应该像参加完宴会回家一样,吃饱了就舒舒服服地回去。”他甚至留下了这样的遗嘱:“死后把我的骨灰顺着抽水马桶冲下去。”最厚的书与最短的文章晚年文怀沙最得意的是做了两件大事:编最大的书和写最短的文。50多年前,北大教授周祖谟把文怀沙写的一篇短文,拿给岳丈余嘉锡先生看,余先生非常喜欢。当时,余先生中风后不久,身体非常不好,却执意要来看文怀沙。他对文怀沙说:“我在写一本书,是关于四库全书问题的。我做不完这个工作了,但将来一定要有一本这样的书,是贯穿学识与知识的。见识加学识,叫知识。虽然你还不到40岁,但是,我从你的这篇文章里看到你充满知识的闪光,知之高明者曰智。你是我心目中罕见的智识分子”余先生的一席话,引发了文怀沙对四库全书的兴趣。他发现四库全书对于典籍文献多有篡改,遂发下宏愿:编成一套四部文明,“为中国文明聚原典,为子孙后代存信史。”编辑初期,因为该书不在国家出版计划之列,没有经费,文怀沙和7位老学者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白手起家,开始了古籍收集、整理工作。他笑称刚开始编书时很寒酸:“乾隆皇帝发工资,请了200多人编四库全书,我们只有8个老弱病残。”苦心孤诣,历时十余年,四部文明终于问世。“前前后后全部加起来是600卷,45000万字。这是我50多年的心血。”文怀沙说,“要在速成的时代里,转向对艰辛的思考与品位的召唤,并不容易。这部书努力的方向是将已然浮躁的社会心理,引向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