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_第1页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_第2页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_第3页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_第4页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幼儿文学历史发展概貌 一 19世纪末之前 听赏 文学与蒙学教材二 晚清民初 萌发于新式启蒙与出版市场的幼儿文学三 五四 之后30年 现代儿童文学的确立及其对幼儿的惠及四 新中国成立后17年 教育工具论中的些许收获 一 歌谣二 神话 歌谣 古代典籍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汉书 收集和整理的作品 吕坤编写的 演小儿语 杨慎的 古今风谣 采编的儿歌集 天籁集 北京儿歌 孺子歌图 歌谣又称孺子歌 婴儿歌 小儿语 儿歌儿歌流传特点 一儿习之 可为诸儿流布 童时习之 可为终身体认 神话 民间童话故事 酉阳杂俎 里的 叶限 搜神后记 中的 白衣素女 成人文学的部分章节 聊斋志异 西游记 封神演义 远古时代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女娲补天 传说 牛郎织女 大禹治水 演小儿语 作者介绍 吕坤 1536 1618年 字叔间 号新吾 宁陵 今河南商丘 人 他编的 演小儿集 全书一卷 收有包括河南 山西 山东 陕西等地流传的46首儿歌 文字浅近 内容生动 便于口耳相传 编者在每首歌下面都加上评语 虽然有些牵强附会 不符原意 但将古代儿歌中许多遗产借以保佑存下来 吕坤在 演小儿语 的序跋中还提出了一些关于儿歌的理论问题 对今天的儿歌创作也有借鉴之处 演小儿语 共四十六首 鹦哥乐 檐前挂 为甚过潼关 终日不说话 讨小狗 要好的 我家狗大却生痴 不咬贼 只咬鸡孩儿哭 哭恁痛 那个打你 我与对命 打我我不嗔 你打我儿我怎禁 天籁集 清代郑旭旦辑编 成书于康熙初年 书中收吴越儿歌48首 尤以杭州地区居多 作品分两类 一类反映儿童生活和儿童心理情趣 这类歌既有成人创作 也有儿童随口编唱的 有的用于游戏 如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有的重在训练儿童的语言能力 如 一颗星 挂油瓶 油瓶漏 炒黑豆 它们有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增添童年的乐趣 有的还能给予道德教育 另一类作品以成人社会生活为题材 如表现家庭矛盾 社会生活的艰辛 儿女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等 其中关于妇女生活的最为多见 这类歌 多半是奶奶 妈妈或其他成人在向儿童教唱时 自己情感的自然流露 编唱者有时也作一定儿童化的加工 这类歌的大多数内容 要待儿童长大后始能理解 天籁集 所收儿歌一般短小 节奏明快 琅琅上口 常用拟人化手法 表达方式既有直叙式 也有问答式 形式丰富多样 除整齐的三 四 五 七言体外 也有长短句交错的杂言体 杂言体中 三言与五 七言间出的甚多 此书还附载有 天籁集醒语 17则 每首儿歌前后编者多加有评语及按语 表己之见 称赞儿歌 鲜活 真率浑成 令人咀味不尽 白衣素女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田螺姑娘的故事 本篇选自 搜神后记 卷五 这是个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青年农民谢端 夜卧早起 躬耕力作 不舍昼夜 但到头来穷困不堪 连老婆也娶不上 上天被他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动 派了白水素女来帮谢端过上好的生活 神女藏于田螺之中 每天在谢端出去以后 出来为他洗衣做饭 后来却被谢端发觉 只好离去 而她留下的螺壳却能倒出许多米来 改变了谢端贫困的生活 小说把谢端的忠厚老实和白衣素女的善良 热情写得很生动 特别是索女的形象十分优美动人 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 牛郎与织女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叫牛郎的孤儿 随哥哥嫂子生活 嫂子他不好 给了他九头牛却让他领十头回来 否则永远不要回去 沮丧之时他得到高人指点 在伏牛山发现了一头生病的老黄牛 他悉心照料 才得知老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被打下凡间 牛郎成功将其领回家 后来在老牛的指点下 牛郎找到了下凡仙女们洗澡游玩的地方 拿起了其中一个的衣服 那个仙女名字叫织女 两人相识 坠入爱河 后生育有龙凤胎 但被王母娘娘发现 织女被带回天界 老牛告诉牛郎 它死之后把皮做成鞋出岸上就可以腾云驾雾 后来牛郎终于上了天界 眼看就要和织女团聚 被王母娘娘头上银簪所变的银河拦住去路 天上的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了 化作 鹊桥 牛郎织女终于团聚 王母娘娘有些动容 后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两人才可在鹊桥相会 之后 每年七夕牛郎就把两个小孩放在扁担中 上天团聚成为佳话 蒙学教材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 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 有个小孩爬在缸沿上玩 一不小心 掉到缸里 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 吓得边哭边喊 跑到外面跟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 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 砰 水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 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于是沉着冷静 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是小司马光处理名 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片 广泛流传 有人落水 常规的思维模式是 救人水 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 运用了逆向维果断的用石头打缸砸碎 让人离水 了小伙伴性命 哲学意义 三 五四 之后30年 现代儿童文学的确立及其对幼儿的惠及 儿童文学的确立儿童文学的发展 周作人 自1918年儿2月在 新青年 上发表 人的文学 起 周作人持续关注中国儿童现状 在短短的两三年间 发表了 儿童的文学 1920年12月 童话研究 1921年 儿歌之研究 1921年 儿童的书 1923年 关于儿童的书 1923年 等文章 同时翻译了安徒生 托尔斯泰等的童话在 新青年 刊登 周作人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 提出了一系列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的新观点 他认为 我们对于教育的希望是把儿童养成一个正当的 人 凡是 违反人性 的虐杀儿童精神的 习惯制度 都应加以 排斥 他强调必须尊重儿童的社会地位与独立的人格 儿童文学 幼儿前期 3 6岁 幼儿后期 6 10岁 少年期 10 15岁 诗歌 寓言 天然故事 大英百科全书 儿童文学 写道 儿童一旦被认为是独立的人 一种适合于他们的文学便应运而生 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 稻草人 作者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冰心 丰子恺的 华瞻的日记 1927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陈伯吹的 学校生活记 是上海最早出版的创作中篇儿童小说 1934年 生活书店出版老舍的 小坡的生日 始写于新加坡 完成于上海 小说月报 1931年连载 是上海出版的第二部长篇创作儿童小说 其他代表人物还有赵景深 周建人 柔石 贺宜 仇重 周而复等 俞平伯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抒情短诗集 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儿童生活的新诗集 俞平伯 郑振铎 刘大白 周作人 应修人等人的儿童诗创作 1931年 北新书店出版了白兮 钟望阳 的 小顽童 则是上海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创作儿童小说 1992年新学制的颁布 更是在制度保障层面上对儿童文学进入实践领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陈鹤琴创办的钟鼓楼幼稚园 故事与儿歌已成为其课程内容 甚至将 故事教学 作为幼稚园的主要科目 20世纪30年代前期和中期 以低龄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期刊和丛书的出版也呈现良好的势头 1934年 小朋友画报 1936 小小画报 商务印书馆 幼童文库 中国第一套规模宏大的低幼儿童百科全书上海北新书局 小朋友丛书 中华书局出版 儿童艺术丛书 和 小朋友文库 上海新华书局 儿童万有书库 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 他的童话是简单的 却拥有深刻的内涵 通过他创作的故事 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代表作 萤火虫 蜗牛看花 蜘蛛和蜻蜓 好大的风呀 北边冷地方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文学还不应该忘记一个人物 张乐平 他创作了不朽的 三毛 为中国创作了自己的儿童形象 在世界漫画偶像中叶获得了一席之地 1935年至1992年 张乐平创作了多不三毛连环漫画 三毛外传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三毛翻身记 三毛迎解放 三毛学雷锋 等等 三毛系列 四 新中国成立后17年 教育工具论中的些许收获 背景 新中国成立 百废待兴 一 发展发展 幼儿教育 低幼读物 文艺 教育活动 其特点为 染有政治色彩 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 教育的工具 二 收获1 彩色印刷 出版 理论探讨 创作等诸方面 2 截至20世纪40年代末 色彩印刷物还极少 几乎没有专门的图画故事书 3 至50年代不仅可以印刷大量图画书 画册 挂画 也能出版彩印的低幼儿童画刊了 其中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陈伯吹主编的 小朋友 改版 成为以低年级儿童为主并兼顾学前幼儿的彩色画刊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低龄儿童文艺刊物 其编辑方针为 图画为主 文字为辅 健康游戏 用手用脑 多样照顾彩色精印 美丽丰富 三 儿童读物奇缺现象有一定改观 背景 1955年 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 大量创作 出版 发型少年儿童读物 主要体现 出现两个专业少年儿童出版社 1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了 学前儿童文艺丛刊 1957 1960 内容 诗歌 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 无字图画书等各类作品30余种 特点 图文并茂 意图为主 对象 幼儿园小朋友 2 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了 好孩子的故事丛书 1964 1965 特点 图文并茂 四 为幼儿文学繁荣所作的努力 陈伯吹曾写过一篇 谈幼童文学必须繁荣发展起来 儿童文学研究 1962年12月 这是当时很有代表性的一篇理论长文 主要探讨的问题 幼童文学与儿童文学 少年文学的分野问题 以及与幼童文学的特点 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幼童文学创作上的问题 呼吁大力发展幼童文学 3 新中国成立后17年 我国共出版各种有插图的低幼读物500余种 其中童话 寓言 民间故事等占一半以上 但总体来看 幼儿读物还很不丰富 黄青衣的 为儿童创作 光明日报 1955年12月 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原因 以 小朋友 为例 相关数据表示 原因 那时的儿童工作者 很少注意到幼儿的文学读物 有的叫家长和老师也认为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篇页 在儿童文学的园地里 被注目的的只是较高深的儿童文学与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几乎是一个 弃儿 撇在一旁没人管 这些具体的说明了文艺界对幼童读物不够重视的现象 所以 号称中国儿童文学 第一个黄金时期 的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幼儿文学的收获与进展其实是很有限的 2 优秀的画家为 小朋友 绘画的在一千一百五十二件中也只占了百分之二点三 1 按 小朋友 杂志来稿统计 每月平均1000多件 三年来作家为它 指幼童 编者注 写作的只占百分之零点六六 1 20世纪50年代全面照搬苏联的幼儿园课程 幼儿文学的价值取向也受到相应的影响 2 1952年制定的 幼儿园暂行工作纲要 中 规定文学教育的目标在于 培养幼儿爱好文学的兴趣 诚实 勇敢以及五爱等优良品质 3 60年代后 我国语言教育界语言和文学分家 幼儿园文学教育日益陷入道德和政治教育之中 这时幼儿文学作品大都扮演着 糖衣药丸 的角色 4 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当然也不乏教训味相对淡薄或不简单说教 富有童趣与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