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反馈和负反馈放大电路 5 1反馈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实际问题举例 1 什么是反馈 5 1 1反馈的基本概念 直流电流负反馈电路 反馈过程 输出电流ICQ发生变化 在RE上产生压降UEQ ICQRE的变化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 使放大元件的输入UBE产生变化 抑制输出电流ICQ的变化 直流电流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流ICQ 以影响放大电路性能 反馈的定义 把放大电路的输出量 电压或电流 的一部分或全部 经过反馈网络 返送到输入回路一个反馈量 电压或电流 反馈量与原来的外加输入量进行比较 得到一个净输入量加到某一放大器件的真正的输入端 双极型晶体管 B E 单极型晶体管 G S 双极型晶体管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 B1 B2 运算放大器 同相 反相输入端 放大元件的输入端 反馈信号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净输入信号 比较环节 反馈电路方框图 开环放大电路 闭环放大电路 闭合环路 2 交流反馈与直流反馈 1 直流反馈 反馈作用仅在直流通路中存在 直流通路 反馈网络 2 交流反馈 在交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 交流通路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 1 正反馈 反馈信号加强输入信号的作用 使净输入信号大于原输入信号 3 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往往把放大器转变为振荡器 反馈网络 2 负反馈 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的作用 使净输入信号小于原输入信号 负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 负反馈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 自控等领域之中 a 在输入端加入对地瞬时极性为正的电压uI 判断方法 4 瞬时极性法判断正负反馈 b 根据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标出电路中各点电压的瞬时极性 c 判断反馈信号是增强还是削弱输入信号 d 反馈信号削弱了输入信号 uId uI 为负反馈 e 反馈信号增强了输入信号 uId uI 为正反馈 净输入信号小于输入信号 所以为负反馈 uI 例1 判断图示电路反馈的极性 解 假设uI的瞬时极性为正 即 uI 0 那么 uO 0 uF 0 净输入信号大于输入信号 所以为正反馈 例2 判断图示电路反馈的极性 解 假设uI 0 那么 uO 0 uF 0 a 电压反馈 5 1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 1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正比 反馈信号来源于输出电压 b 电流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 反馈信号来源于输出电流 c 判断电压和电流反馈的方法 a 令输出电压为零 输出短路 反馈网络 b 令输出电流为零 输出开路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特点 反馈网络串联于输入回路 反馈信号为电压 a 串联反馈 b 并联反馈 特点 反馈网络并联于输入回路 反馈信号为电流 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类型 a 电压串联负反馈 b 电压并联负反馈 c 电流串联负反馈 d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压串联电压并联电流串联电流并联 3 四种类型负反馈的表达式 1 电压串联负反馈 a 判断反馈网络 5 1 3负反馈放大电路举例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 寻找输入与输出回路的共有网络 利用瞬时极性法 b 判断反馈极性 当uI 0时 uO 0 uF 0 uId uI uF uI 负反馈 c 负反馈的组态判断 a 反馈网络F与RL并联 属电压反馈 b 反馈电压uF与输入电压uI串联于电路的输入端 属串联反馈 F 电压串联负反馈 d 电压负反馈的作用 稳定输出电压的原理 Uf Uid Ib Ic Uo 能够稳定输出电压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跟随器电路 电压串联负反馈 2 电压并联负反馈 a 判断反馈网络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 利用瞬时极性法 b 判断反馈极性 当uI 0时 uO 0 反馈信号的极性也为负 削弱了输入信号 负反馈 c 负反馈的组态判断 a F与RL并联于电路的输出端 属电压反馈 反馈网络F b 反馈电流iF与输入电流iI并联于基本电路的输入端 属并联反馈 电压并联负反馈 d 电压并联负反馈的作用 稳定输出电压 稳定输出电压的原理 iC e 当电阻R1 0时 净输入电流的大小与反馈电流iF无关 电路无反馈作用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F RL R2 3 电流串联负反馈 a 判断反馈网络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F b 负反馈的判断 利用瞬时极性法 当uI 0时 uO 0 uF 0 uId uI uF uI 负反馈 c 负反馈的组态判断 a 令uO 0 uF 0 属电流反馈 b uF与uI串联于运放的输入回路 属串联反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F 稳定输出电流的机理 d 电流串联负反馈的作用 Io 稳定输出电流 4 电流并联负反馈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反馈网络F a 判断反馈网络 利用瞬时极性法 b 判断反馈极性 当uI 0时 uO 0 削弱了输入信号 负反馈 反馈信号极性为负 RL c 负反馈的组态判断 a 令uO 0 iF 0 属电流反馈 b iF与iI并联作用于运放的输入回路 属并联反馈 电流并联负反馈 稳定输出电流的机理 d 电流并联负反馈的作用 Io 稳定输出电流 图中 5 1 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方框图 由以上各式得 闭环增益 在图示电路中 即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是开环放大倍数的1 1 AF 倍 D 1 AF称为反馈深度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a 放大倍数下降的原因 即引入负反馈之后 电路的净输入信号降为原输入信号的1 1 AF 故 b 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讨论 电路引入负反馈 电路引入正反馈 电路没有反馈 此时 a 便于设计 分析和计算放大电路 b 提高了闭环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主要特点 即电路没有输入 但仍有一定的输出 电路产生了自激振荡 5 2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由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示式 对A求微分得 5 2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或 其相对变化量为 即Af相对变化量 仅为A的相对变化量的1 1 AF Am 中频区的开环放大倍数 fH 上限截止频率 式中 已知高频区电路开环放大倍数 5 2 2扩展通频带 引入负反馈后高频区闭环放大倍数为 设反馈系数为实数F 为分析方便 式中 fHf为引入负反馈后的电路上限截止频率 同理可证 引入负反馈后的电路下限截止频率 引入负反馈后电路的通频带 由于开环电路的通频带 故 常数 放大电路通频带的扩展是以牺牲放大倍数来换取的 但增益带宽积 注 上式只适合一阶惯性环节的放大电路 5 2 3减小非线性失真 输入信号 输出信号 开环放大电路 减小非线性失真原理 非线性失真 xI 闭环放大电路 xO xId xI 信号传输方向 反馈信号 xId xI xF 5 2 4抑制反馈环内的干扰和噪声 1 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1 串联负反馈 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5 2 5对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影响 方框图 由于 故输入电阻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 2 并联负反馈 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 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入电阻 方框图 由于 故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 2 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1 电压负反馈 根据输出电阻的定义 画出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方框图 由图可知 由以上各式得 故输出电阻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 I Ao Xid U A Rof F 0 Ro Xid Xi Xf I1 2 电流负反馈 求输出电阻的等效电路 那么 由此可得 故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大 5 2 6正确引入反馈 减小信号源的负载 提高输出端的负载能力 正确引入应考虑的两个主要问题 a 选择合适的负反馈类型 选择负反馈类型应该考虑 b 正确选用各元件参数 对于电压 电流变换器 对于电流 电压变换器 对于电压放大器 对于电流放大器 选择电压串联负反馈 选择电流并联负反馈 选择电流串联负反馈 选择电压并联负反馈 选择元件参数的依据 反馈深度 1 AF 设计放大电路大多都选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在运放选定后 Au Ro Ri即被确定 剩下的工作就是估算反馈系数F 正确选用各元件参数 1 对于高内阻 低内阻的信号源 应该分别选择何种类型的负反馈电路 思考题 2 由于负反馈可以展宽频带 所以只要反馈深度足够深 就可以用低频管代替高频管组成放大电路来放大高频信号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常用方法 a 等效电路法 5 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及近似计算 等效电路法 分离法 近似计算法 把放大器中的非线性器件用线性电路等效 然后根据电路理论求解各项指标 b 分别求出基本放大电路的A Ri Ro fH和fL等指标及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F c 分别求出Af Rid Rof fHf和fLf等指标 a 分负反馈放大电路为基本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两部分 分离法的基本思想 b 分离法 由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一般都比较大 很容易使放大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的条件 放大电路满足深度负反馈的条件 5 3 1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近似计算的一般方法 1 采用近似计算的条件 在深度负反馈 AF 1 的条件下 3 近似计算的原理 1 当电路引入串联负反馈时 称为虚短 2 当电路引入并联负反馈时 由于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也很大 条件 也同时成立 1 电压串联负反馈 同相输入比例放大器 5 3 2电压模运放组成的反馈电路 根据电路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分析依据 有 故电路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Rif Rof 2 电压并联负反馈 反相输入比例放大器 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故闭环互阻增益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电阻 Rif 输出电阻 Rof 3 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压电流变换器 故电路的闭环互导增益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 输出电阻 4 电流并联负反馈 电流放大器 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 闭环电流放大倍数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 输出电阻 Rif Rof 1 电压串联负反馈 5 3 3分立元件组成的反馈电路 1 负反馈的判断 2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由于 3 输入电阻 Rif 4 输出电阻 Rof 2 电流并联负反馈 1 负反馈的判断 由于反馈电流iF来自于输出级晶体管T2集电极电流iC2 故电路稳定的是iC2 而不是负载电流iO 2 闭环电流放大倍数 F 3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4 输入电阻 5 输出电阻 从T2集电极看进去的闭环输出电阻 从负载看进去的输出电阻 5 3 4电流模运放的闭环特性 电流模运放同相输入放大电路 低频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在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下 分析电路的高频特性 由图可知 由以上各式得电路的高频闭环特性 由于 当Auf0Ri R2时 电路的闭环上限截止频率为 结论 1 fHf仅与CZ R2有关 而与R1无关 2 电流模运放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增大时 带宽增益积有所增加 电流模运放幅频特性 电压模运放幅频特性 电压模运放带宽增益积等于常数 5 4 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条件 将上式写成 5 4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及消除 相位条件 幅度条件 基本放大电路在高频或低频区内产生的附加相移 反馈网络高频或低频区内产生的附加相移 式中 相位条件 幅度条件 对于负反馈电路 1 在中频区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反相 即 2 高频或低频区 放大电路与反馈网络 因电路中的电容而产生附加相位移 A F 反馈电压信号和输入电压信号同相 负反馈变为正反馈 1 这时如果AF 1 产生自激振荡 电路中存在 b 放大电路内部元器件的热噪声电压 a 开启电源时的瞬间冲击电压 由于噪声和冲击电压具有很宽的频谱 其中必有某一种频率分量满足自激振荡的条件 即使无输入信号 也有一定的信号输出 输出信号在不断的减小 不会产生自激振荡 2 如果AF 1 结论 相位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必要条件 幅度条件是产生自激振荡的充分条件 a 电路包含一或二个惯性环节时 附加相移最大不会超过180 不会产生自激振荡 5 4 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b 电路的级数愈多 附加相移愈大 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c 反馈系数F愈大 愈容易产生自激振荡 1 找相位临界频率fc 电路不稳定 1 判断放大电路是否稳定的方法 b 如果 电路稳定 电路1 电路2 稳定 不稳定 2 找幅度条件临界频率f0 a 如果 电路稳定 b 如果 电路不稳定 电路1 电路2 稳定 不稳定 3 根据fc和f0的位置判断 a 当fc f0时 电路不稳定 b 当fc f0时 电路稳定 2 稳定裕度 1 幅度裕度Gm dB 10 dB 2 相位裕度 m 45 要求 要求 在放大电路中加入RC相位补偿网络 使其具有足够的幅度裕度Gm和相位裕度 m 相位补偿的思想 相位补偿方法 5 4 3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相位补偿 滞后补偿 超前补偿 1 滞后补偿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的上限截止频率最低的一级放大电路中加入RC相位补偿网络 1 补偿方法 补偿电容C 补偿网络等效电路 补偿后 补偿前 2 补偿前后 该级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 由于电容的并入使滞后的附加相移更加滞后 所以称为滞后补偿 3 补偿效果 幅频特性 补偿前 补偿后 不稳定 稳定 2 超前补偿 在反馈网络中加入补偿电容C 使 F 0 以补偿滞后附加相移 A A 0 使 1 补偿方法 2 补偿电路 3 反馈系数 补偿电路 由于 式中 反馈放大电路具有超前附加相移 练习题 例1 某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放大倍数 A 300 反馈系数 F 0 01 试问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Af 为多少 2 如果 A 发生20 的变化 则 Af 的相对变化为多少 解 1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2 当已知A的相对变化率来计算Af的相对变化率时 应根据A的相对变化率的大小采用不同的方法 本例中A已有20 的变化 应采用后一种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咨询定制方案模板
- 办公室吃烤鱼营销方案
- 2025年英语四六级考试阅读与写作专项训练试卷
- 2025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经典例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含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执法资格检测卷一套附答案详解
- 2025年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考前冲刺测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4年医学检验(士)真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难点解析-人教版9年级数学下册投影与视图重点解析试题(含详细解析)
- 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贵州贵安城市置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招聘3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露天煤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全国科普日科普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全国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