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汇要.doc_第1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汇要.doc_第2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汇要.doc_第3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汇要.doc_第4页
自考《管理学原理》试题汇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原理单选题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管理学家是:西蒙。P32、认为“管理体制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的管理学家是罗宾斯。P43、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P54、美国管理科学家对管理者的责任分三个层次:1)管理是一个组织;2)管理管理者;3)管理工作和员工。P55、管理过程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P66、管理具有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P87、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P128、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其研究内容分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P139、管理活动的效果通常不是简单等同于各要素活动的效果之和,这体现了管理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强调有效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机制,体现了管理系统的控制性。P1910、一个管理系统在达到体内的动态平衡,必须具有的机制是:信息反馈。/认为在一个社会系统内,可以用不同的过程去实现同一个目标的系统观点是等效观点。P2011、往从管理学的形成过程来看,强调标准化、制度化的古典管理理论出现于20世纪初1930年。P2212、强调创新和改进的业务流程再造、标杆超越法属于学习型组织理论。P2313、管理理论萌芽时期,认为自力更生和敏捷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员所必备的品德的学者是马歇尔。P2914、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P3215、为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和管理专业化提供了基础的科学管理理论是职能工长制。P3316、致力于时间与动作研究,有“动作专家”之称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P3417、“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的管理十四原则中的等级链原则。P3818、被公认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者(或也称为管理过程之父)的是法约尔。P4019、韦伯认为,存在三种纯粹形态的权力,其中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基础的权力是理性合法的权力。P4120、霍桑实验中的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成绩,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P4521、第一次认识到职工是“社会人”的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社会人。P4722、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是西蒙。P5223、沟通中心学派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P5324、管理学派中,权变理论学派形成基础是经验主义学说。P5425、以持续改进为主要特点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P58/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国家是:美国。P5826、美国的卓越绩效模式为学习型组织转变和创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标准。P6627、组织中不同身份地位、不同职务的人有着不同的信念的价值观,对同样的管理方式产生不同的满意度,这主要是由于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P7528、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多个层次,表层的企业文化如厂容、厂貌、厂歌、厂旗、产品形象、职工风貌等;中层的企业文化如: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深层的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理论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P7629、具体环境对每一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随条件的改变而变化。P7730、简单和稳定环境处于不确定性很低的环境。/简单和动态的环境如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和时装加工企业。/电子行P8031、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关系。P8932、将计划分为生产计划、财务计划、人员培训计划等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企业职能。/将计划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计划的内容分类。/将计划为分上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基层管理计划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计划所涉及的范围。P9233、将计划分为使命、目标、战略、政策、规划、程序等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计划的表现形式。P9334、计划工作的程序为:估量机会、制订目考虑计划工作的前提、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比较各种方案、制订辅助计划,以及通过预算使计划数字化。P9335、对机会的估量,是在实际的计划工作开始之前就着手进行,它是计划工作的起点。/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预算。/计划工作程序的最后一步是预算。P9636、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P94-9637、许诺原理中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P9738、对管理者来说,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是灵活性原理。P9839、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故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甚至是重新编制计划,这遵循的原理是改变航道原理。P9940、目标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P11041、制定战略的核心是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P11242、致力于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对其加强控制的战略类型是前向一体化。/获得供方公司的所有权或对其加强控制是后向一体化。/通过更大的营销努力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的战略是市场渗透。/增加与现有业务相关的新产品和服务的战略称之为集中化多元经营。P12043、波特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分别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P12144、总成本领先战略主张推行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以便于制造和生产的战略。P12145、重点集中战略指专注(主攻)于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战略。P12246、将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决策对象的内容。/将决策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决策的范围。P13147、新颖、无结构、常具有不寻常影响的决策在管理学上称为非程序化决策。/“结构良好”的决策又称为程序化决策。P13248、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惯例。P13349、关于最优决策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泰罗。P13450、利用过去的资料来预测未来状态的方法是外推法。/时间序列分析法一般采用:移动算术平均法和指数滑动平均法。P13751、直观法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的。/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属于直观型预测法。P13952、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计量决策方法。P14153、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时,若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应满足的条件是追加的收入等入追加的支出。P14154、决策树决策法是期望值决策法的一种形式。P14355、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是影响正式组织的目标。P15356、根据英国伍德沃德的研究,在单件小批和连续流程性生产场合,组织结构常常趋向于有机式结构。/根据英国伍德沃德的研究,在大批量或集中生产场合,组织结构常趋向于机械式结构。P15557、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这体现了组织工作的目标统一原理。P15758、组织中主管人员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这体现了组织工作的管理宽度原理。P15859、主张通过把若干狭窄的活动合并为一件工作的职位设计做法是职位扩大化。P16260、职位扩大化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展。/从增加员工对工作的自主性和责任心的角度,使其体验工作的内在意义、挑战性和责任感的职位设计思想是职位丰富化。/职位丰富化是指从纵向上充实和丰富工作内容的职位设计做法。/主张将部分管理权下放给下级人员的职位设计思想是职位的丰富化。P16361、组织结构设计中,划分管理层次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宽度限制。/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宽度和组织层次呈反比关系。P16662、管理宽度的算术组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几何级数增加。P17163、最原始、最简单的部门划分方式是按人数划分,如军队中的师、团等;/容易导致“隧道视野”现象的部门划分方法是按职能划分。P1746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P18065、被称为“斯隆模型”的组织结构是事业部制组织结构。P18366、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组织结构是矩阵结构。P18367、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类型: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指挥权是指直线职权。/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称为直线职权。P18768、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称为参谋职权。P18869、授权:指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P19070、组织中解决一个问题或做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的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的情形在管理学上称为职权分裂。P19171、影响集权和分权程度最重要的因素是决策的重要性。P19572、委员会的优点:1)集思广益;2)协调;3)防止职权过于集中;4)下级参与管理;5)加强沟通;6)代表集团利益;7)有利于管理者的成长。P20273、董事会的职能:受托管理、决策企业公司的目标、挑选总经理、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批准预算、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决定利润分配、通过有见解的咨询来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P20674、一种认识是将变革视为偶然发生的例外,这称为是变革是“风平浪静”观;另一种认识则是将变革视为一种自然的状态,这称为变革的“激流险滩”观。P21075、根据管理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引入变革最重要的规则是:使受到变革影响的人们参与变革的计划与实施。P21276、六西格玛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P22177、业务流程再造和TQM改进活动之间的关系在于两者都着眼于过程。P22478、人员配备原理包括:职务要求明确原理、责权利一致原理、公开竞争原理、用人之长原理、不断培养原理、明确职务方法。P23679、在实践中,评价管理者职位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P23880、比较普遍采用的评价管理者职位的分值定级法之一是个人能力分析法。/任何一个职务的价值都可以用该职务的斟酌决定问题的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持这种观点的明确职务的方法是时距判定法。P23981、时距判定法对管理者职位来说最有创建和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P23982、成功履行管理职能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强烈的管理愿望。P24183、总的来说,管理者应该德才兼备,符合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P24184、选拔主管人员的方式,既可以考虑从内部提升,也可以考虑从外部招聘,但无论从内部提升,还是从外部招聘,都是鼓励公开竞争。P24585、组织在选聘管理者时往往都需要举行测验,其中用于衡量领导方面的潜力的测验是品格测验。P24986、以一个管理者的要求来考评管理者最合适的标准是管理的基本原理。P26087、最为常见的考评方式是上级考评。P26188、组织中职位的权力分为:奖赏权力、强制的权力和合法的权力。P283/强制的权力是通过惩罚来影响别人的行业的能力。P28389、通过面对面的接触,主管者往往能够更有效地采用适宜的工作方法。这体现了领导工作的直接管理原理。P28990、认为“有效的领导者以他们特殊的领导作风区别于那些不成功的领导者”的领导理论是领导行为理论。P29191、领导连续流的倡导者们认为一个适宜的领导方法取决于环境和个性。P29492、“有效的领导者不仅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持这种观点的是领导权变理论。P29893、团队带来的好处:1)协同过程设计或问题解决;2)客观分析困难和机会;3)促进跨职能的沟通理解;4)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5)更大的创新;6)运营成本的减少;7)增加对组织使命的承诺;8)对变化更灵活的反应;9)人员离职流动率及缺勤率的降低等。P30694、工作团队也称自发型团队。P30895、自我管理团队比工作团队具有更高的自主性。P31096、团队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形成、震荡、规范、执行。P31397、反馈的两种类型是指激励型反馈和指导型反馈。P31798、团队的成长即是每个团队成员的责任,也是组织的责任,两者都必须创造使团队卓有成效的共同文化。P31999、正式沟通的缺点在于沟通速度慢。P327100、在传统组织内最主要的沟通流向是下向沟通。P327101、在整个网络中,使信息经过层层传递、筛选后,容易出现失真沟通形态的是链式沟通。/如果要在组织中创造出一种高昂的士气来实现组织目标,环式沟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P329102、非正式沟通的类型饭知:集群连锁、密码连锁、随机连锁、单线连锁。P333103、当意见发生分歧时,达成一致的意见的沟通任务尤其复杂。P338104、沟通人员:指信息发出者、接收者、中间传达者(媒体),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人员。P338105、沟通渠道的性质有:速度、反馈、选择性、接收性、成本、责任建立。P340106、经济人又称为“理性经济人”,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泰罗制;社会人假设是霍桑实验的意义;“自我实现人”是马斯洛提出的。P351/权变理论中对人的假设是复杂人。P353107、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P354108、在激励过程理论中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期望值效价。P356109、管理者可以根据下属的行为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强化方式,主要分为:连续和间歇。P359110、在归因论中,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还是遭遇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360111、为使激励取得效果,管理者应做到: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随机制宜,创造激励条件。P364-365112、控制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它有两个前提条件:控制标准和控制机构。P369113、在实施管理突破时,论证其必要性的环节通常由中层管理者来完成。P375114、按纠正措施的环节分类,可把控制工作分为:现场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基层工作者常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是现场控制。P376115、组织反馈控制方法中最重要的、最困难的是工作人员成绩评定。P378116、间接控制出现的最显而易见的缺点是成本高。P383117、控制工作的要求:1)系统应切合管理者的个别情况;2)工作应确立客观标准;3)工作应具有灵活性;4)工作应讲究经济效益;5)工作应有纠正措施;6)工作应具有全局观点;7)工作应面向未来。P385118、计划是实现控制工作的依据。P388119、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善,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这反映了控制工作的组织适宜性原理。P389120、管理控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法是预算控制。P392121、最古老、最直接的控制方式是深入现场。P398122、在各种财务比率中,财务绩效的最佳衡量尺度是资本金利润率。P402123、“量本利”分析又称为盈亏平衡分析。P408124、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评审技术是一种前馈控制。P411125、损益控制法控制方法中属于综合控制的方法是。P413126、损益控制法主要适用于实行分权制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企业。P415127、为了进行卓有成效的控制工作,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直接控制法。P422128、管理审核在我国又称作为企业诊断。P423129、面向消费者市场,支持与消费者协同销售、协同市场、协同服务的管理系统是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P428130、专业人员或部门经理主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中层经理主要使用的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P429131、专家系统是目前最高级的管理信息系统。P432132、系统建立与实施成功的必要因素是全员参与和管理者支持。P441多选题1、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个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个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P52、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P63、管理的两重性反映的是:必要性和目的性。P84、一般来说,管理学具有以下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P115、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泰罗、韦伯、梅奥、法约尔、厄威克。P316、霍桑试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外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P447、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沟通中心学派、数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P49-548、战略管理的特征有:系统性、长远预性、对外抗争性、灵活应变性。P579、企业文化的层次可以分为:表层、中层、深层。P7610、具体环境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其他因素。P7811、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P831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经济性。P8813、企业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P10014、目标管理的特点:1)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P10815、美国战略学者波特提出了决定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的五种力量模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五种力量的是:供应商议价力量、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购买者议价力量、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企业间竞争。P11416、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做出的决策倾向于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决策。P13217、现代的程序化决策技术几乎全部包含于:“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这两种技术和手段的体系中。P13318、关于决策有效性的标准的代表性观点有三种:最优决策(理性决策)、满意决策(有限决策)和合理决策。P13419、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有:技术、环境、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以及战略等。P15420、采用防守型战略企业的组织结构常常表现为:高耸型,职权相对比较集中,管理宽度比较窄,倾向于按照职能来进行组织。P15721、根据职位特征模型,决定工作的意义变量有:技能的多样性、任务的同一性和任务的重要性。P16422、扁平结构的优点是: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P16723、高耸结构的缺点:管理层次增多、互相扯皮、消耗时间与精力、上下的意见沟通和交流受阻、影响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P16824、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管理者与其上属双方的能力、面对问题的种类、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授权、计划、组织的稳定性。P16925、组织内的职权有三种类型:直线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P18726、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是:1)决策的数目;2)决策的重要性及其影响面;3)决策审批手续的简繁。P19427、委员会管理的缺点是:耗费时间和成本高。P20228、董事会的职能:受托管理、决策企业公司的目标、挑选总经理、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批准预算、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决定利润分配、通过有见解的咨询来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P20629、减少变革阻力的方法:1)确保达成共同的变革愿望;2)沟通变革的目的和重要性;3)认识到变革的情绪影响;4)理解变革的各方面影响;5)沟通即将变革和不会变革的部分;6)树立理想的行为模式;7)提供有效的反馈、合理的报酬以及适当的结果;8)对阻力做出一致反应;9)灵活、耐心和支持。P21230、业务流程再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思维模式的彻底改变;2)以过程为中心进行系统改造;3)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4)顾客至上和广泛的授权。P22631、根据美国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处理文化阻力的例行规则有:1)使受到变革影响的人们参与变革计划与实施;2)为人们接受变革提供足够的时间;3)从小规模开始;4)避免突然;5)选择适当的时机;6)变革方案应当避免超负荷;7)做好文化领导者的工作;8)尊重人们的尊严;9)试图站在对方的位置考虑问题。P21332、明确职务的方法通常是:比较法、职务系数法、时距判定法。P23833、具体来说,选聘管理人员的条件有:管理能力和管理愿望。P24134、管理者考评的方式有:1)自我考评;2)上级考评;3)群众考评。考评的方法有:1)考试法;2)成绩记录法;3)对比法;4)自我考评法。P26235、组织中权力划分:1)A、正式权力或职位的权力;B、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2)A、职位的权力又分为奖赏权力、强制权力和合法权力;B、个人的权力又分为专家权力和榜样权力。P28336、团队的发展分为: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P313/在团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包括两个重要工作:任务型工作和维护型工作。P31537、沟通过程中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包括: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P32238、正式沟通的优点有: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保持权威性。/正式沟通有下向、上向、横向和外向沟通等几种方式。P32739、沟通的原则包括:1)明确原则;2)完整性原则;3)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P34040、沟通联络中的障碍主要是:主观障碍、客观障碍、沟通障碍。P34541、通常我们把各种激励理论归纳为三大类:即激励内容理论、激励过程理论、行为改造理论。P35342、在激励需求理论中,麦克莱兰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权利和社会需要。P35543、在激励强化理论中,管理者要以用来改变下属行为的措施有:积极强化、惩罚、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消失。P35844、控制包含三个步骤,即拟定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P37345、目前组织中应用最广泛的反馈控制方法有:财务报告分析、标准成本分析、质量控制分析;工作人员成绩评定。P37846、建立控制系统要遵循的基本原理是:1)反映计划要求;2)组织适宜性;3)控制关键点;4)例外情况;5)直接控制。P38847、目前典型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是:客户机、服务器和主机。P43348、通常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P43949、管理信息系统对管理组织产生的深远影响表现在:1)管理方式的变革;2)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与沟通水平化;3)触发业务流程再造;4)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P444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P42、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P343、霍桑实验: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所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称为霍桑实验。P444、战略管理:是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条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P575、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P586、组织的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P777、组织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P818、管理道德: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和原则。P829、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P8710、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就越小。P9711、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以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P9812、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P9913、目标管理: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与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P10614、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别化带来的较高的边际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别化而增加的成本。P12215、集中化战略:是波特提出的三种竞争战略之一,是指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特殊的产品。P12216、决策: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上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P12817、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又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P13218、主观决策法:指的是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P14119、计量决策方法: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其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P14120、组织工作:是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活动过程。P15121、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P15122、职位设计:是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P16123、管理宽度:是指组织中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P16824、职权:是经过由一定的正式程序赋予某一职位的一种权力。P18725、参谋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P18826、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力,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P18827、授权:是上级委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之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P19028、员工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P19829、委员会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位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P20130、组织变革:指组织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改革和适应的过程。P20931、六西格玛管理: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其实质是对过程的持续改进,它是一种持续改进的方法论。P22132、业务流程再造: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兴起的一场深刻的企业变革运动,指对组织的业务过程进行彻底变革,以获得成本、质量和生产率等方面的突破性改进。P22433、人员配备:指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P23134、公开竞争原理:是指组织越是想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越是要在主管职务的接班人之间鼓励公开竞争。P23635、领导工作:指对组织内每个成员和全体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使个体和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而有信心地为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努力。P28136、工作团队:有时也称为自发型团队,对某一特殊过程负责,成员在一个共同的环境里协同工作。P30837、激励型反馈:必须是建设性的,即详细、真诚、清楚、适时的描述会议中实际发生的事情。P31738、沟通:也就是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做出相应反应效果的过程。P32139、Y式沟通: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其中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内的中心,成为沟通的媒介。P32940、轮式沟通:属于控制型网络,其中只有一个成员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在组织中,大体相当一个主管领导直接管理管理几个部门的权威控制系统。P32941、非正式沟通:指通过正式组织途径以牙的信息流通方式。它的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等各方面都是未经计划和难以辨别的。P33042、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并指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P34943、期望理论:指人们在预期他们的行动将会有助于达到某个目标的情况下,才会被激励起来去做某些事情以达到这个目标。P35644、归因论:着重研究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行为归结为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另一个方面是人们获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归因倾向。P36045、信息反馈:是指有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P37146、现场控制:是一种主要为基层管理者所采用的控制工作方法,管理者通过深入现场来亲自监督检查、指导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活动。P37647、前馈控制:又称预先控制,是管理者运用所能得到的最新信息,包括上一个控制循环中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反复认真的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然后将同计划要求进行对比,从而在必要时调整计划和控制影响因素,以确保目标的实现。P37848、直接控制原理:是指管理者及其下属的素质越高,就越能胜任所承担的职务、就越不需要间接控制。P39149、管理审核:是一个过程,它以管理学基本原理为评价准则,系统地考查、分析和评价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进而采取措施使之克服存在的缺点或问题。P42350、决策支持系统:是计算机支持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它能够提供模型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进行非程序化决策。P431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由管理者计划和设计的,用来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专门信息,以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信息系统。P427简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管理学?P14答: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2、试总结科学管理理论要点。P32答: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7)实行职能工长制;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3、简述法约尔关于企业六种基本活动和管理五种职能的划分。P37答:六种基本活动包括管理、技术、商业、财务、核算、安全。法约尔还将管理活动具体分为五种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4、霍桑试验的结论是什么?P47答:1)职工是社会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4)存在着霍桑效应。5、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P49答: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即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6、组织的外部环境有着怎样的结构?P73答: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全球化环境等。具体环境也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其中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环境因素。7、简述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内容的演变P81答:近几十年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的实质和内容的认识经历了较大的变化:20世纪初社会责任被认为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到了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与公众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度成为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进行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依存的观点,认为企业的利益必须服从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整体利益作出贡献是企业的社会责任。8、计划工作的灵活性原理有哪些限制条件?P98答:1)我们不能总是以推迟决策的时间来确保计划的灵活性,因为未来的不肯定性是很难完全预料的。如果当决不决,就会错失良机。2)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可能是花钱的,甚至由此而得到的好处弥补不了费用支出,这就不符合计划的效率性;3)有些情况往往根本无法使计划具有灵活性,即使有些情况可以做到,但困难之多会影响到计划的实施。9、计划工作的灵活性原理和改变航道的原理有何区别?P98答:这两个原理有所不同,灵活性原理是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而改变航道原理是使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应变能力,为此,计划工作者应经常地检查计划,重新制定计划,以此达到预期的目标。10、在管理工作中制定目标有哪些作用。P105答:(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作为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11、简述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P108答: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权力下放;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另外,目标管理还力求组织与个人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感。这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集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2、简述预测的作用。P126答: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肯定性,使对未来的无知降到最低限度;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3)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13、正确决策的特征是什么?P129答: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5)追求的是最可能的优化效应。14、简述组织工作的特点。P153答: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15、试列举组织工作的六个基本原理。P157答: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理、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16、试分析专业化分工的优缺点。P162答:专业化分工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如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有利于减少因工作变换而损失的时间,有利于使用专用设备和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以及扩大劳动者的来源和降低劳动成本等。但分工过细、职位设计过窄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负面影响,过于枯燥、单调、乏味的工作容易造成人们在心理、生理上的伤害,导致员工厌烦和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7、简述扁平式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167答:优点:扁平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缩短上下级距离,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信息纵向流通快,管理费用低,而且由于管理宽度大,被管理者有较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因而有满足感,同时也有利于选择和培训下属人员。缺点:由于不能严密地监督下级,上下级协调较差;管理宽度加大,也增加了同级间相互沟通的困难。18、简述按职能划分部门的优缺点。P174答:其优点在于,它遵循专业化原则,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使得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基本业务上,有利于目标实现。另外,简化了训练工作,加强了上层控制手段。其缺点在于容易导致所谓的“隧道视野”的现象,给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带来困难。19、授权过程遵循哪些步骤?P191答:授权是一个过程。授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将任务委派给接受授权和下属,并明确应当取得的成果;第二步要将完成任务所必须的职权授予下属;第三步要使下属承担起对所接受的任务、成果要求和职权的义务;这三步骤是不可分割。20、有效授权须遵循哪些基本要求?P192答:1)要有善于接受不同意见的态度;2)要有放手的态度;3)要允许别人犯错误;4)要善于信任下级;5)要善于适度控制。21、人们为什么会抵制和反对变革?管理者应如何应对变革的阻力?P211答:抵制和反对的原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1)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2)对于可能失去个人利益的恐惧;3)不认为变革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管理者可以通过使有关人们充分参与变革,通过加大培训和教育的力度等措施来减少变革的阻力,促进变革的成功。22、如何实现六西格玛的目标。P222答:六西格玛目标是通过对过程的持续改进来实现的。六西格玛管理的持续改进体现为六个步骤的循环。这六个步骤分别为:1)确定你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什么?2)明确你的顾客是谁,他们需要的是什么?3)为了向顾客提供使他们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你需要什么?4)明确你的过程;5)纠正过程的错误,杜绝无用工;6)对过程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确保改进的持续进行。23、简述人员配备的重要性。P233答:(1)人员配备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而且组织的所有人员中,最重要的是那些管理者,管理者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人物。有效地为组织机构配备各级管理者是组织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好保证之一。(2)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人员配备要有一个开放的系统方法,着眼于未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随机制宜的方法,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选拔、培训和考评,以满足组织未来对管理者的需要。24、管理者培训的方法通常有哪些?P268答:理论培训、职务轮换、提升、在副职上培训、集体研讨会、参加考察、辅导。25、组织中领导工作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P286答:1)有效、协调地实现组织的目标;2)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3)有利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26、按照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对一个领导者工作最有影响的因素是什么?P298答:(1)职位权力;(2)任务结构;(3)上下级关系。27、任务型工作包括哪些内容。P315答:第一,是团队目标文件化并进行评估;第二,指定每次团队会议的议程并遵守议程,如果出现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也可以特意修改议程,或是将新的问题列入下次会议的议程;第三,确定并遵守适合特殊项目的技术过程;第四,使用因地制宜的决策技术;第五,确定行动项目、职责和时机,并保持团队成员的责任感等。28、每个团队都有一个发起人,发起人的职责一般包括哪些内容?P319答:第一:通过活动的授权,帮助促进团队努力;第二:确定团队的目标和范围;第三:协调整体的策略;第四:帮助挑选团队领导、推进者和成员;第五:为所需的额外资源进行谈判等。29、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哪些环节?P322答:第一,沟通主体,即信息的发出者或来源;第二,编码,指主体采取某种形式来传递信息的内容;第三,媒体,或称沟通渠道;第四,沟通的客体,即信息的接受者;第五,译码,指客体对接收到的信息作出解释,理解。第六,做出反应,也即体现出沟通效果;第七,反馈。30、有人说组织中的成员必须“认清形势”,你认为有道理吗?P324答:这里所说的认清形势是指为明智的行动提供必要的情报,组织成员对自己的目标越清楚、工作环境知道的越多,工作就会越有效。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使新来的人员认清形势;第二,不断是认清形势;第三,使主管人员认清形势。使一个新来的人员很快而且准确的认清形势是较容易的,而主管人员认清形势则要有坚韧的毅力,作为上级应主动去认清形势。31、管理者在运用强化手段改造下属行为时应遵循哪些原则?P359答:第一,设立一个目标体系;第二,及时反馈和及时强化;第三,多用不定期的奖励;第四,多用不定期的奖励;第五,奖罚结合,以奖为主;第六,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强化模式。32、沟通包括哪些原则?P340答:第一,明确的原则;第二,完整性原则;第三,使用非正式组织的原则。33、试举出几种激励的方式。P361答:第一,政治思想工作;第二,奖励;第三,职工参加管理;第四,工作内容丰富化;第五,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34、实施管理突破需要哪些步骤?P375答:第一,论证必要性第二,组织落实;第三,进行“诊断”第四,治疗过程;第五,克服阻力;第六,在新的水平上控制35、直接控制的合理性是以哪些假设为依据的?P384答:第一,合理的管理者所犯的错误较少;第二,管理工作的成效是可以计量的;第三,在计量管理工作成效时,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是一些有用的判断标准;第四,管理基本原理应用情况是可以评价的。36、预算存在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它还有哪些不足之处?P396答:(1)容易导致控制过细;(2)容易导致本位主义;(3)容易导致掩盖效能低下的缺点;(4)缺乏灵活性。37、简述计划评审技术的特点。P410答: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科学性的原理;2)能够帮助主管人员进行计划,并掌握全局,找出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3)能够有效地对工作进度进行控制;4)能够通过网络分析得出完成计划的多个可行方案,从而为选取最优方案创造条件;5)工程项目复杂,优点越显著。38、开发一个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哪些基本条件?P440答:第一,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第二,配备专门的人才,培训组织成员;第三,选用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论述题1、有人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试谈你的看法。P7答:首先,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对事物的本质做出判定,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而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其次:管理工作同其他技艺一样,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获得预效果。因此,认为管理是一门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2、论述战略管理提出的背景。P55答:20世纪50年代前后,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化是战略管理受到企业重视的根本原因。有人用3C即变化、顾客、和竞争描述了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基本轮廓:1)变化是企业外部环境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