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词语、文言特殊句式。 2、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说辩的艺术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 2、本文选自左传。我们初中的时候也学过一篇选自左传的课文,是曹刿论战。 3、关于左传 请一位同学读注释1。 补充: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也是对左传的阐发。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左传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左传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2、 简介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是楚国大败。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仍未感化晋国。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攻郑呢?因为当时秦国也要争夺霸权,也需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也有向外扩张的欲望,于是秦晋联合也就必然了。 所以,战与和皆出于利。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重点词汇句式 1、正音正字 汜(fn)南 佚(y)之狐 夜缒(zhu)而出 共(gng)其乏困 阙(qu)秦 秦伯说(yu)逢(png)孙 杞(q)子 2、语言点 A、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B、词类活用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使作疆界。 C、通假字 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共其乏困:共,通“供”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D、古今异义: 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E、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3、 学生熟读课文,自主学习,翻译全文 四、布置作业:抄写译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开口说话,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会说不会说大不一样。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所以这“话”可不是随便能说的。(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课文触龙说赵太后)触龙一句话就打动了赵太后的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不但熄灭了赵太后的怒火,还令她欣然纳谏。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高明的说客。在春秋战国时代,像他一样高明的说客比比皆是。烛之武就是其中的一个。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一下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二、学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第二段:临危受命第三段:说退秦师第四段:迫晋退兵 小结: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郑国对晋国的无礼和背叛,这是晋国出兵的理由,秦国仅仅是以盟军的身份助战而已,与郑国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是烛之武游说成功的基础。 四、精读烛之武的说辞,自主学习 、烛之武游说的核心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利,害) 、你认为哪句话打动了秦伯?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如果你是烛之武,你打算怎样劝说秦伯? (先表达为秦国着想的立场态度,来博得秦伯的好感,然后阐述亡郑、保郑之于秦国的利害关系,再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来离间两国关系,破坏两者的联盟,促使秦国改变主意,化敌为友,退兵助郑。) 4、其实,烛之武正是这样做的。这段说辞语言非常精炼,可分为五层。概括各层大意。 语气谦恭,博得秦伯好感,暗示亡郑对秦无益。(以退为进,博得好感) 说明亡郑利晋,动摇秦伯的决心。(晓以危害,动摇决心) 说明保郑利秦,以利相诱。(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以晋对秦的背叛事实离间秦晋联盟。(以史为例,巧施离间) 一针见血地指出晋国是秦国的威胁。(一针见血,指明威胁) 小结:烛之武不愧是一位杰出的说客,运用精炼的外交辞令化干戈为玉帛,说退秦师,最终保全了自己的国家。他这一番说辞真可谓“一语中的”、“一言兴邦”,很有针对性和艺术性,需要我们好好体会学习。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可以说得人笑,一句话也可以说得人跳,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效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五、探究学习比较阅读蹇叔哭秦师,讨论:蹇叔的劝谏为什么不成功? 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翻译: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的年寿中等,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向东进发。】 (同样是劝说秦穆公,为什么结果截然相反?秦穆公是一代霸主,蹇叔是他非常器重的老臣,穆公在决策之前主动征求蹇叔的意见,可见并非刚愎自用之人。可是最终却弄到君臣反目的地步,究竟责任在谁?如果蹇叔在劝谏时能注意说话的方式态度,讲究策略,而不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教训后生晚辈的架势,也许穆公会重新考虑出兵的事。如果蹇叔能在军队出发前主动找穆公好好谈谈,而不是哭着说丧气话,也许穆公不会对其破口大骂,连自己的君王身份也不顾了。如果蹇叔能够在送儿子参军的时候主动找孟明等将帅分析敌情,告知防御策略,而不是只向儿子哭诉,也许秦军不至于在崤之战中一败涂地,连三军统帅也被俘虏。) 小结:为人处世,要学会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与别人交谈时,要注意说话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尤其是向别人提意见或建议时,更要注意方式方法。良药可以不苦口,忠言也可以不逆耳。 六、合作探究,分组活动:把握文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各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写一段角色分析。 烛之武:个性鲜明,才华出众却一直不得重用,虽有牢骚,但深明大义,能够顾全大局,只身入虎口,成功游说秦伯退兵,可谓智勇双全、能言善辩的爱国辩士。 佚之狐:老谋深算,有远见卓识,但城府很深。(这个人的个性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郑伯:善于纳谏,知错能改。 秦伯:唯利是图(可以引导学生参考阅读课后练习三) 晋侯:头脑清醒,理智行事,深谋远虑,能够随机应变,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宽阔胸怀,终成一代霸主。 小结:这篇课文中,烛之武是主要人物,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表现了他的鲜明的个性和杰出的辩才,他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他的人物都从侧面烘托了烛之武的智勇双全。虽然这些次要人物只有片言只语的描写,但都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我们在写作中,也要注意运用个性化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第三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1、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交待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围郑原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两事与晋利害相关,和秦利害关系不大秦可以争取);驻军位置(“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分兵驻扎郑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 2、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当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鲜明地流露出对年轻时未被重用而产生的牢骚与不满。而郑伯则表现得大度宽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警之,晓之以理。于是,烛之武只得“许之”。 4、“夜缒而出”四字能否删掉? 不能,这四个字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 5、第四段可否删掉? 不能,晋的退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卓越的外交才能,同时刻画了晋文公的霸主形象。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基因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机会评估报告
- 2025-2030基因治疗病毒载体规模化生产瓶颈与解决方案白皮书
- 2025-2030基因检测服务市场渗透率提升路径及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2025-2030基因检测产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潜力评估预测报告
- 2025-2030基于机器学习的楼宇预测性维护系统投资可行性分析
- 2025-2030基于合成生物学的下一代农业微生物制剂开发前景预测
- 2025-2030基于fMRI技术的儿童智力开发方法医学评估新范式
- 2025-2030国际科技合作园区政策对接机制研究报告
- 2025-2030啤酒行业低碳转型路径与绿色生产技术应用及ESG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啤酒新品上市周期缩短策略与快速迭代研发机制构建报告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GF-2015-0212)2025版
-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习管理方案
- 主题活动四 健康友谊助成长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三年级上册-苏少版(新疆专用2024)
-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解读
- 2025贵州民航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0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光伏电站安全培训课件
- 老年人情绪管理课件
- 2024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生字字帖(田字格)
- 跨境游戏监管挑战-洞察及研究
- 洁牙岗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日本蜡烛图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