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doc_第1页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doc_第2页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doc_第3页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doc_第4页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新安安县县矿矿产产资资源源规规划划 2 20 00 00 0 2 20 01 10 0 新新 安安 县县 人人 民民 政政 府府 二二 四年八月四年八月 1 71 新安县人民政府文件新安县人民政府文件 新政新政 2004 115 2004 115 号号 新安县人民政府新安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的通知 各乡 镇 人民政府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已经县政府同意并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并就组织实施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是我县地矿工作的主要依据 各有关 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矿产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认识 牢固树立科学的 发展观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充分理解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 护 的科学含义 妥善处理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全局的关系 保护和合 理利用矿产资源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二 严格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活动 县地矿局要 严格按照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的要求 从严审查矿业权人的资质 2 71 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 开采 项目 不得批准设立矿山企业 不得审批 颁发采矿许可证 工商部 门不得进行注册登记 土地部门不得办理用地手续 三 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 监督管理 要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勘查 开采的监督管理机制 从严查 处各种违法采矿活动 对资源浪费严重 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 要依法予以关闭 构成犯罪的 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 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目标和 任务的完成 各乡 镇 各部门要依据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 划 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 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 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企业和客商投资我 县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确保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制定 的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附 1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洛宁县 嵩县和新安县矿产资 源规划的批复 2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二 四年八月十三日 附 1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国土资源厅 关于洛宁县 嵩县和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的关于洛宁县 嵩县和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的 批批 复复 豫国土资函 2004 232 号 洛阳市地质矿产局 你局 关于审批洛宁县 嵩县和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的请示 洛 地矿 2004 11 号 收悉 根据 河南省市 县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办法 有关要求 经审查 批复如下 一 同意 洛宁县矿产资源规划 嵩县矿产资源规划 新安县 矿产资源规划 请转洛宁 嵩县 新安县人民政府发布 并认真组织 实施 二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 整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矿业活动必须严格执 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 在保 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的方针 按照 有序有偿 供需平衡 结构 优先 集约高效 的要求 建立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资源优 化配置新机制 推进资源管理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转变 保护和合 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 提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促 4 71 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按照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与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分制运行的原则 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勘查 工作投入 依靠科技进步 降低探矿风险 提高投入产出率 拓宽地 质工作服务领域 为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国土资 源规划 管理 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积极探索建立商 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激励机制 改善矿业投资环境 培育和规范探 矿权市场 矿业资本市场 鼓励社会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 性勘查 提高重要矿产的供应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 鼓励企业建立资 源耗竭补偿机制 对能源 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后续资源进行 勘查 四 切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调控 按照 全国矿产 资源规划 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切实做到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矿产资源的综合开采利用 提高资源 利用率 以市场为导向 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 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综合运用法律 经济 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调整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提高集约化水平 依法关闭破坏 资源 污染环境 布局不合理 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 矿山开 采规模必须与矿区 床 的储量规模相适应 严格执行最低开采规模 制度 严禁大矿小开 乱采滥挖 提高非金属矿产的深加工程度 开 拓新的应用领域 限期淘汰落后的采选方法 技术 工艺和设备 严 格执行规划分区制度和开采准入条件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合 5 71 理布局 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 提高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和 综合利用水平 五 必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严格 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准入 条件 严把矿产资源开采立项和矿业权审批发证关 避免产生新的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按照 谁开发谁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 谁恢复 谁使用谁补偿 的原则 加强对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 理 督促矿业权人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 对已经闭坑的矿山 和废弃的矿井 要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 探索新机制 鼓励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治理 逐步建立环保型矿业 六 要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 规划是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勘查 开发利用 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依据 必须严格执行 要认真组织落实 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措施 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矿产资源勘查 开采项目立项审批 矿业权的审批 招标 拍卖 矿山建设用地审批 等 必须符合矿产资源规划 开展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利用 储量动态变化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与监测 加强对矿产资源 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 的行为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提高规划管理效率 和水平 二 四年六月十七日 附附 2 新新安安县县矿矿产产资资源源规规划划 2000 2010 新新安安县县矿矿产产资资源源规规划划 2000 年 2010 年 领导小组 组 长 郭轩子 副 组 长 李智伟 刘普选 尤书汉 成 员 李振国 张传良 王恩年 赵孝利 袁志峰 孙亚飞 陈桂琴 范保安 杨建统 主 编 刘普选 岳铮生 副 主 编 李振国 燕建设 编制人员 李振国 王振峰 陈照辉 汪联团 王锡纯 牛冬梅 赵春和 付法凯 徐育新 徐新光 杨生强 魏丛忠 汪江河 张澍蕾 古 英 责任编辑 王振峰 燕建设 1 7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 则 1 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1 一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1 二 矿产资源形势 3 三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7 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 9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9 二 规划目标 11 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14 一 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5 二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15 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16 一 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及原则 16 二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布局 18 三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19 四 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20 五 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23 第六章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24 一 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24 二 现有和闭坑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 25 第七章 实施规划的措施 26 一 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体系 26 二 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26 三 加强矿政管理法制建设 27 四 拓宽投融资渠道 健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体制 27 五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 27 六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28 第八章 附 则 28 2 71 附附表表目目录录 附表 1 新安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表 附表 2 新安县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表 附表 3 新安县主要矿区资源储量基本情况表 附表 4 新安县矿产资源勘查情况一览表 附表 5 新安县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 6 新安县主要矿山开发利用现状表 附表 7 新安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规划表 附表 8 新安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分区表 附表 9 新安县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表 附表 10 新安县主要矿产开发利用最低开采规模表 附表 11 新安县矿区 床 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 12 新安县部分矿种小小矿 零星分散矿最低开采规模规划表 附表 13 新安县自然保护区一览表 附表 14 新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附表 15 新安县风景名胜保护区一览表 附件目附件目录录 附件一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基础研究 附件二 新安县铝土矿资源形势分析与规划研究 附件三 新安县煤炭 煤层气资源形势分析与规划研究 附件四 新安县非金属矿产资源形势分析与规划研究 附件五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说明 附附图图目目录录 新安县矿产资源分布图 1 50000 新安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 1 50000 新安县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图 1 50000 新安县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图 1 50000 1 7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 十五 以及至 2010 年是我县实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 也是我县 按照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新时期 新形势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保障矿产资源的有效供 给 转变粗放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进行矿业结构调整 矿产开采总 量调控和优化布局 实施开放型资源战略 强化矿政管理工作 规范和健 全矿业权市场 建立健康有序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秩序 根据 中华人 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及其配套法规 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洛阳市 矿产资源规划 2000 2015 年 新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五 计划 及 2010 年远景规划 等要求 编制 新安县矿产资源规划 以下简称 规 划 规划 从新安县情出发 围绕全县经济 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勘查 开发 合理利用与保护 以及 依托县内外资 源和市场 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提出我县矿业经济结构与布局调整 矿 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与战略 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目标 以实现 矿产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本 规划 是 十五 以及至 2010 年我县地质矿产工作的宏观性 战略性 政策性文件 是制定我县矿 产资源各类专项规划的依据 本 规划 适用范围为本县行政区内各类矿产资源 规划基准年为 2000 年 规划期近期到 2005 年 远期至 2010 年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形势 一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新安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 北临黄河 与济源市及山西省垣曲县 2 71 隔河相望 南与宜阳县接壤 西与渑池县及义马市为邻 东临洛阳市和孟 津县 全县面积 1160 平方千米 陇海铁路 连霍高速公路及 310 国道东 西向穿越全境 公路通往各乡 镇 交通网络已基本构成 新安县属低山丘陵区 西高东低 境内山地属秦岭山系崤山余脉 新 安县属黄河水系 黄河从渑池县关家沟入境 到盐东打捞涡出境入孟津 境内长 37 千米 涧河为洛河支流 境内长 45 千米 发源于境内的畛河 清水河 金水河 磁河等属季节性河流 新安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区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截至 2000 年末 新安县总人口 48 3 万人 耕地面积 37126 公顷 人 均耕地面积 0 07 公顷 新安县矿产资源丰富 产地集中 综合集约开发互补性强 易于转变 为经济优势 新安县水资源分布不均 浅层地下水补给量为 8122 5 万立 方米 新安县历史悠久 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是河南 三 点一线 的旅游开发重点地域 新中国成立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基础 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已构筑起煤 电 铝 链条式发展格局 深加工及化工产业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比重上 升 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科教 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明 显提高 九五 期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20 46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 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348496 万元 第一 二 三产业国内生产 总值所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 8 86 66 17 24 9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达到 7297 元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 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由 1996 年的 149375 万元上升到 2000 年的 545774 万 元 为 1996 年的 365 从总体情况看 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经济结构 不合理 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 人口基数大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科 技水平相对落后 人口 资源 环境面临着较大压力等问题 新安县是矿 业大县 矿业结构的调整可有效改善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 加快工业化进 3 71 程 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 矿业的健康发展为解决县内的资源环境问题提 供新的动力 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可缓解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 二 矿产资源形势 一 一 矿产资矿产资源特点源特点 新安县矿产资源种类多 分布广 矿产组合配套性强 特色鲜明 截止 2000 年底 我县已发现矿产 32 种 见附表 4 矿产地 107 处 组合矿产按矿种 其中大型矿床 13 处 中型矿床 17 处 小型矿床 37 处 矿 化 点 41 处 探明储量的矿种有 13 种 见附表 1 矿产地 45 处 其中大型矿床 12 处 中型矿床 12 处 小型矿床 21 处 见附表 4 其中查 明煤资源储量 1118488 千吨 铁矿矿石 20702 千吨 铝土矿石 119270 千 吨 锂矿 36141 吨 镓矿 4550 吨 硫铁矿石 33541 千吨 熔剂灰岩 43670 千吨 白云岩 58604 千吨 耐火粘土 81666 千吨 水泥灰岩 3575 万吨 硅 石 41301 万吨 化工灰岩 7370 千吨 水泥配料用粘土 460 万吨 查明浅 层水可采储量 8122 5 万立方米 煤层气资源量 5829757 万立方米 探明资源储量较大 而且矿产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优势矿产 有煤炭 已形成为本县主要产业 铝土矿 水泥灰岩 为我县水泥工业的 主要原料 硅石等 新安县矿产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分布特点 突出表现在本县境内集 中分布着支柱性优势能源矿产煤炭 高能耗铝粘土矿 冶金 建材 化工 矿产组合 可实现综合勘查 互补型开发 形成配套的产业链 从新安县部分矿种预测资源量或找矿信息分析 煤炭 煤层气 铝土 矿 铅锌 建材类非金属矿 陶瓷原料等矿产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是今 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投入的重点 从已有找矿成果或信息看 我县尚有矿泉水 暖水泉 工艺石 观赏 石资源及丰富多样的地文 人文 水文 自然旅游资源 因此 在今后的矿 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中是不容忽视的工作 4 71 大部分优势矿产由于长期处于强力开发状态及小浪底水库的淹没压 覆 支柱性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已明显不足 矿产资源形势已相当严峻 一些深层次问题已较为突出 二 地 二 地质质勘勘查查工作工作现现状状 新安县经过地质工作者几十年来的辛勤劳动和工作 地质矿产调查 评价与勘查取得了丰硕成果 见附表 2 1 基 基础础地地质调查质调查 已完成全县 1 20 万区域地质调查 完成全部 1 5 万区域地质调查 1 50 万重力测量 1 20 万航空磁测 1 5 万航空磁测 1 20 万重砂测量 1 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1 10 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完成 1 5 万区域水 文地质调查 1010 平方千米 局部地区完成了工业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与水 源地勘查 在铁矿分布区大部进行了放射性检查 2 矿产资矿产资源勘源勘查查 我县的铁矿 铝土矿 煤矿及耐火粘土 水泥灰岩 熔剂灰岩等主要 矿产资源分布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评价与勘查 发现 108 处矿床 矿 化 点 其中已进行过勘探的有 25 处 其金属矿种主要有铝土矿 镓和 铁矿 非金属矿种主要有耐火粘土 冶金用石英岩和水泥用灰岩等 详查 7 处 其主要金属矿种有铝土矿 镓和锂矿 主要非金属矿种有煤和耐火 粘土 普查 19 处 金属矿种主要有铝土矿 非金属矿种主要为煤和白云 岩等 踏勘矿化点 37 处以上 所进行过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矿区及资源 储量情况见附表 3 附表 4 金属矿勘查深度一般为 100 300 米 部分矿 区勘查深度 300 500 米 煤矿勘探深度一般 300 500 米 部分普查深度 达 1100 米 非金属矿勘查深度主要在侵蚀基准面以上 铅锌 化工原料 矿产 陶瓷原料矿产 建筑石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和水 气等矿产的勘查 程度和工作量的投入较少 3 社会公益性地 社会公益性地质质工作工作 为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城镇规划 环境保护 减震防灾等做了不同程 5 71 度的基础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环境地质等调查研究工作 三 三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利用现现状状 新安县依靠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建立了煤炭 电力 有色 冶金 建 材 化工等工业 这些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产业 已经成为新安经济发展 的支柱产业 截止 2000 年底 据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基础报表统计 全县有 173 个各种经济性质的矿山企业 其中国有矿山 5 个 其他经济类 型矿山 168 个 主要矿山企业有 80 个 其中原煤开采企业 78 个 铝土 矿开采企业 1 个 水泥灰岩开采企业 1 个 矿业生产从业人数 42891 人 年产固体矿石量 179 043 万吨 已开发利用矿产 13 种 全部采选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108519 15 万元 工业增加值 38329 2 万 元 在矿产采选业产值构成中 煤炭采选业占 75 08 黑色金属采选业 占 16 24 非金属采选业占 8 25 有色金属采选业占 4 30 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完成工业产值 147797 8 万元 工业增加值 67431 1 万元 在矿产原料加工制品业产值构成中 电力 蒸汽 热水的生 产及供应业占 78 86 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占 3 37 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业占 1 93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 1 64 金属制品业占 0 005 自来水的生产及供应业占 0 001 矿产采选及其原料加工制品业总产值占县全部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 企业总产值的 90 41 其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为 90 63 矿业及 其后续加工工业增加值对我县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为51 57 我县县际间矿产品贸易流出的主要是煤炭 铝土矿 耐火材料矿产和 其他非金属矿产及制品等 流出的目的地主要是在省内 四 四 矿产资矿产资源勘源勘查查 开 开发发利用及其管理中存在的利用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问题 1 支柱性 支柱性矿产矿产后后备资备资源接替准源接替准备备不足不足 由于矿产资源勘查投入不足 造成我县煤炭 铝土矿等支柱性矿产资 6 71 源储量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开采消耗速度 煤炭开发强度过高 同时受小浪 底水库淹没区的影响 目前缺乏可供建井的精查井田 探明可供近期开采 的富铝土矿储量严重不足 2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方式粗放 表现在矿山数量多 规模小 布局散 资源利用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等 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大矿小开 小矿乱开 一矿多开等资源浪费现象 在矿 山总数中 无大型矿山 中型矿山仅有 3 个 占矿山总数的 3 25 小矿 山采掘工艺普遍落后 经营粗放 安全生产条件差 三废 固体废弃物 废 液 废气 污染较为严重 国有中 小型矿山设备老化 经济能力弱 无力 进行矿山技术改造和探矿工作 制约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3 矿产资矿产资源源综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能力合利用和深加工能力较较低低 由于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 矿山企业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科研投 入不足 大部分矿山资源综合开发与矿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差 矿 物原料以出售原矿和初级矿产品为主 科技含量低 深加工能力弱 多数 共伴生矿产没有得到综合开发利用 甚至作为废弃物废弃 4 矿矿山生山生态环态环境境问题较问题较大大 新安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高 在矿业开发过程中 造成了对 地貌 植被 岩土 水域及大气等自然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如煤矿开采过 程中引起的地面沉降 开裂 地下水位下降 矸石山堆放 井下污水直接 排放等 大多矿山 特别是集体 个体小型矿山 三废 排放达标率 土地 复垦率和生态恢复率都很低 5 矿产资矿产资源勘源勘查查工作滞后于工作滞后于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的需要展的需要 近年来 我县地质矿产工作投入较少 已有的找矿成果满足不了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如煤矿勘查 以往成果大多勘查程度低 满足不了新 建井的要求 水 气资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处于停滞状态 商 业性勘查还未形成市场 6 非金属 非金属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研究利用研究严严重滞后重滞后 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严重滞后 制约了新产业的形成和发 7 71 展 我县有陶粒页岩 紫砂陶粘土 煤系高岭土 伊利石等非金属矿产资 源 但对其应用研究不够 未能发挥这些资源的潜力 形成新的产业 7 矿矿政管理法政管理法规规建建设设和和执执法力度薄弱法力度薄弱 在矿产开采管理过程中 管理水平低 执法力度小 对矿山进行全面 考核和监督力度不大 对矿产资源利用情况掌握不全 信息系统不完善 三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一 一 经济经济和社会和社会发发展展对矿产资对矿产资源勘源勘查查与开与开发发利用的要求利用的要求 1 要求保证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 十五 期间 我县国民经济将保持 快速增长 预期 2005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0 亿元 年均递增 10 到 2010 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75 亿元 年均递增 9 5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的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 以内 人口的 增长给实现经济目标增加了压力 十五 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是 加快工业结 构升级换代步伐 加强环境保护 加强资源综合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十五 期间 要强化电力集团的龙头地位 拉长工业链条 水泥企业在适 度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做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煤炭工业要拉长工 业链条 推广新技术 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档次 这些都是依靠矿产资源 的开发为基础的 这就要求矿产资源要实现长期 稳定 安全 经济地供 应 2 要求加大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力度 形成有竞争力的矿业 为此 我县要大力开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的资源 带动经济的发展 确保煤炭 铝 化工 建材 陶瓷等原材料矿产的稳定与发展 加快矿业结构的调整 依 靠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 由原料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延长产业链和产 品链 调整矿业布局 推进能源转化 实现煤电铝建材联营 大力开发温 泉 矿泉水 陶瓷等旅游配套产业 化工产业等 增加经济增长点 3 要求不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8 71 运用先进理论 技术和方法 推动煤 铝 非金属 水 气等矿产的勘查 对低品位铝土矿及共伴生矿产 高硫煤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进 行研究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矿产的开采回采率 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水平 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的应用与精 深 细加工 开拓矿产品市场 提高矿产 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入世贸组织 要求矿业经济进一步适应全球化贸易规则 将促 使我县矿业结构和运行状态发生变化 将会迎来国外资本投资矿业 同时 不可避免地冲击我县有色 冶金 煤炭等产业 所以 要扶持科技含量高 技术工艺先进 经济指标优的矿山企业 提高深加工产品的出口能力 减 少原矿与粗加工产品的出口 发展开放型矿业 5 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与壮大区域中心城市 需要提供大量的建筑 材料 同时防止城市及周边地质灾害发生 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着手 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地质工作 进行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及地下水水源地 勘查 二 二 矿产资矿产资源供需形源供需形势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县的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增加 十五 至 2010 年对 矿产的需求 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 预测 2005 年 我县矿产品消费与工业需求 煤炭 340 万吨 铝土矿 171 万吨 水泥灰岩 160 万吨 其它矿产品的需求量也将有不同程度的增 长 按 2000 年底的保有储量 结合 2005 年的需求量 预计我县的煤炭 铝土矿 水泥灰岩等矿种均可保证生产服务 15 20 年以上 但上述矿种中 煤炭因以往开采力度大 小浪底水库淹没 部分矿区 含硫较高 以及部分矿区勘查程度低等因素影响 可供开采的煤炭资源有 限 通过提高勘查程度给矿井接替及建井提供开采基地 通过洁净煤技术 脱硫等提高高硫煤的利用能力 铝土矿大部分矿区 A S 为 5 6 通过拜 尔法选矿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解决富铝矿的供需 9 71 第三章第三章 规划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规划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 指 一 指导导思想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以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十六 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动力 贯彻中央关于人口 资源 环境的基本国策 以加快发展为主题 以调整优化矿业结构为主线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 以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出发点 统筹考虑经 济 社会 资源和环境效益 以人为本 建立生态矿业 实现矿业经济可持 续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 依托区内外 资源和市场 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以改革开放和科技 进步为动力 提高矿业科技创新水平 努力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开 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 基本原 二 基本原则则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的总方 针 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面向新安 面向新安县实际县实际的原的原则则 矿产资源的勘查 开发利用和保护要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 合 矿业政策 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县情 矿情 地质矿产和矿政管理 要为我县构筑矿产资源支柱性矿业体系服务 2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与区域利用与区域经济发经济发展相展相结结合的原合的原则则 根据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和本县经济布局 发挥优势 突出重点 分工合作与联合发展相结合 提高矿山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形成县域特色 矿业 3 经济经济效益效益 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 资资源效益与源效益与环环境效益相境效益相统统一的原一的原则则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资源效益的同时 还 10 71 要正确处理与其他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以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 尤 其要重视对环境的影响 坚持 谁开发谁保护 谁污染谁治理 谁破坏谁 恢复 的原则 综合运用法律 经济和行政手段 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实现 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开源与 开源与节节流并流并举举 开 开发发与保与保护护并重 把并重 把节约资节约资源放在首位的原源放在首位的原则则 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 引导社会商业性矿产 勘查工作 特别是有成矿远景地区和老矿区深部与外围的找矿评价 以提 高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加强资源保护 节约利用资源 依靠科技 进步和科学管理 提高采选冶综合回收率 综合勘查 综合评价 合理开 采 综合利用 提高共 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 5 发挥发挥市市场场机制机制优优化配制化配制资资源的基源的基础础性作用 宏性作用 宏观调观调控与市控与市场场机制机制 相相结结合的原合的原则则 充分利用区内外资源和市场 在加强县内矿产资源勘查 开发的基础 上 进一步开放我县的矿业市场 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 加强矿业权市场 建设 创造良好的矿业投资环境 吸引外部资金投资矿产勘查开发 6 与上 与上级规级规划相划相衔衔接的原接的原则则 本县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要依据河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洛阳市 矿产资源规划 贯彻执行上级规划中有关规划区划分及矿产资源合理利 用与保护要求 优势矿种的总量控制原则 对禁采 限采和鼓励开采矿种 的规定 对矿山合理布局 产业结构调整 产品优化升级的要求 落实省 市规划确定的目标 规划项目与省市规划相衔接 并纳入本县经济与社会 发展规划 7 与法律法 与法律法规规相一致的原相一致的原则则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及其实施细则 以及环保 土地 水资源等相关法律法规 河南省实施 矿产资源法 办法 及其他有关法规 政策 加强矿产资源法制建设 依法行政 严格执法检查和监督 8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 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则 在规划基础研究与主要矿种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的编制 使 11 71 其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便于落实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 规划目标 十五 以及至 2010 年 我县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开发利用与 保护的总目标是 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加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 查 提高县内矿产资源的可供性 发挥资源优势 区位优势 提高矿业外 向度 充分利用县内外矿产资源 实现资源互补 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重点建设以新安电力集团为龙头的煤 电 铝及 相关产业为主的铝加工基地及以能源矿产合理转化为主的煤炭工业 特 色非金属深加工产业 为之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 调整优化资源利用结构 和布局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 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强强联 合 优势互补 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 促进矿产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 保护协调发展 一 一 矿产资矿产资源源调查评调查评价和勘价和勘查查目目标标 2005 年年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完成省规划 陕县 渑池富铝土矿调查评价 项目中新安县铁门镇 石井等地区的富铝土矿调查评价和勘查工作 完成洛阳市规划的 新安煤 田新安矿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 工作 通过调查评价和勘查 使我县铝 土矿资源量有所增加 对我县煤层气开发进行可行性研究 为之早日开发 利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通过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 使我县重要矿产特别 是煤 铝土矿 非民用灰岩等新增资源储量与消耗储量总体上基本平衡 部分矿种储采比有显著提高 重要矿产后备资源基地得到进一步保证 通 过勘查 提供 2 3 处能够建井开发的煤矿区 通过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与 调研 提高非金属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与可利用研究程度 使我县煤系高 岭土 陶瓷粘土 伊利石 方解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研究评价有所突破 12 71 提供矿泉水 温泉等资源能够开发的矿床 新增煤系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 资源 以及矿泉水等旅游产品资源 促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0 年年远远景目景目标标 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 开展煤炭勘查 保证煤炭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开展非金属矿 温泉 矿泉水的勘查及工艺石 观赏石资源的调查评价 为新安县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 二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源开发发利用目利用目标标 2005 年年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矿产采选业和矿产后续延伸加工制品业产值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一 步提高矿产后续延伸加工制品业产值在全部矿业产值中的比重 能源矿产 原煤产量 340 万吨 金属矿产 铝土矿矿产品产量 171 万吨 非金属矿产 矿产品产量分别为水泥灰岩 160 万吨 硅质原料 40 万 吨 力争在其他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新的突破 重视对陶瓷 粘土 耐火粘土 伊利石 方解石 化工灰岩 煤系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的 开发利用 2010 年年远远景目景目标标 全县矿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煤炭产量 400 万 吨 铝土矿 210 万吨 石英岩 40 万吨 水泥灰岩 175 万吨 耐火粘土 10 万吨 且以铝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非金属矿产中石英岩 水泥灰岩 石灰岩 白云岩 耐火粘土等冶金 建材类矿产开发与加工随 经济的发展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高岭土 陶粒页岩 伊利石 紫砂陶粘 土 含钾岩石等矿产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 三 三 矿业产业结矿业产业结构 开构 开发发利用利用结结构与布局构与布局调调整目整目标标 2005 年年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矿产品加工产值增长速度高于矿产采选业和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13 7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 优化 支柱性矿业进一步发展 矿产采选业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对矿业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 矿山数量较 2000 年减少 30 根据矿床规模所确定的最小 矿山建设规模得到落实 采 选 冶的加工结构失调状况得到改善 优势 矿产品 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比例进一步提高 煤炭供需总量 基本平衡 煤变电有较大幅度增长 煤炭入洗率达到 30 以铝为主的有 色金属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采 选 冶的基础上 加大后续生产链 建 立煤电铝及建材一体化的生产格局 高岭土 陶粒页岩 伊利石 紫砂陶 粘土 含钾岩石等矿产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具有地域特色的名牌产品基地 初具雏形 2010 年年远远景目景目标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 矿山数量较 2000 年减少 50 形成以能源 有色金属 非金属为主的集中高效 具有 规模优势的矿业集团 产品结构得到根本调整 矿业先进的技术方法得到 应用 矿山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四 四 矿产资矿产资源有效保源有效保护护与合理利用目与合理利用目标标 2005 年年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资源利用率明显提 高 优矿劣用 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等综合利用率的指标考核体系和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基本得 到落实 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3 5 个百 分点 受近期技术经济条件限制 不能进行开发的矿产得到保护 对于名贵 与稀缺矿产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 全面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低品位铝 土矿进入生产应用 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2010 年年远远景目景目标标 采选综合回收率和利用率在 2005 年的基础上再提高 5 个百分点 低 14 71 品位 难选冶矿得到合理利用 共伴生矿及矿山固体废弃物得到综合利用 五 五 矿矿山生山生态环态环境保境保护护目目标标 2005 年年规规划目划目标标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 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加强 不再 新增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山开采项目 大 中 型矿山 三废 排放全部符合国家和省内目标要求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 理率达到 20 以上 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 次生地质灾害 损失量显著减少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得到落实 2010 年年远远景目景目标标 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全面好转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 30 以 上 地质灾害以预防为主 次生地质灾害损失量有较大幅度减少 实现全 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根据省 市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布署 结合我县对矿产资源勘查的需求 规划了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一 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省出资并组织开展的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为 陕县 渑池 富铝土矿调查评价 包括了我县西部铁门镇以东地区 研究铝土矿富矿 的赋存规律 重点开展以普查为主的地质勘查工作 洛阳市规划的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项目为 新安煤田新安矿区 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 包括新安井田 正村普查区 五头预测区 利用二 维地震勘查 地面钻探 探明气藏量 为煤层气开发提供资源保证和理论 依据 见附表 7 15 71 二 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1 商 商业业性性矿产资矿产资源勘源勘查查的主要方向的主要方向 重点鼓励勘查煤炭 铝土矿 煤系高岭土 陶瓷粘土 伊利石 方 解石 矿泉水 温泉等矿产 以满足近期和长远我县经济建设和矿山开发 的需要 见附表 8 并进行县域内及黄河滩地工艺石 观赏石的调研工作 鼓励企业和个人特别是资源濒临枯竭的国有矿山开展外围和深 部的接替资源勘查 重点开展郁山井田和江村小井深部及外围勘查 开展 对正村煤田普查区详查及精查工作 2 引 引导导商商业业性勘性勘查查的主要途径的主要途径 依法保护探矿权人的合法权益 改善矿业投资环境 理顺各矿业 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 鼓励矿山企业建立资源耗竭补贴机制 用以进行矿 产勘查工作 系统收集 整理分散在各部门 各地方的地质资料 进行资料的 二次开发 及时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 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支持社会投资开展商业性勘查工作 建立矿业权交易市场 促进矿产资源勘查的市场化进程 建立矿 业权信息网络系统 采用招标 拍卖或挂牌方式出让矿业权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 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及原则 为保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求水平相适应 实行矿 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鼓励开采符合国家 省 市和我县产业政策 资源 量丰富 市场需求大且前景好 经济效益显著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矿 种 限制开采国家和省 市 县产业政策限制 资源量不足 市场容量小 供大于求 经济效益差 开发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矿种 禁止 16 71 开发不符合国家和县产业政策 市场严重供过于求 继续开采的经济效益 仍较差 对资源破坏严重 开发对生态环境有不可恢复影响的矿种 一 一 矿产资矿产资源开采源开采总总量量调调控控 1 能源 能源矿产矿产 调控煤炭开采总量 2005 年控制产量在 340 万吨左右 基本达到产 需平衡 大力发展煤炭洗选 限制已建矿井高硫煤的开采量 禁止新建高 硫 高灰煤矿 2 金属 金属矿产矿产 限制开采铝硅比低于 5 的铝土矿 根据省规划在选矿 拜耳法没有 推广应用之前 控制全省铝土矿的年开采总量为 670 万吨 我县铝土矿 2005 年控制开采总量在 171 万吨左右 大力发展包括采 选 冶和深加工 的铝产业系列 开展铝土矿矿山专项整顿 制止小矿山乱采滥挖 采富弃 贫等破坏性开采方式 大力推进利用中低品位矿石的选矿 拜耳法 统筹 考虑不同品质的特富铝土矿用作炼铝 耐火材料 磨料等用途 达到优矿 优用 对矿区平均品位达不到目前选矿技术工艺要求且伴生有丰富的其 他矿产的矿区设立禁采区 作为铝土矿和其他矿产资源基地的战略储备 3 非金属 非金属矿产矿产 非金属矿产总量与鼓励开采的重点是 鼓励通过科技进步 提高矿产 品附加值 扩大市场占有率来实现总量的增长 改变矿山小 散 多 技术 落后的局面 统筹布局 实现非金属矿山规模开采 集中高效 1 石灰岩 石灰岩 按照集中开采 优质优用原则 保护并合理利用石灰岩资源 统筹考 虑发展水泥和高品质石灰岩在化工 冶金等行业的应用 鼓励发展重钙 轻钙产业 根据水泥产量目标 到 2005 年控制水泥用石灰岩开采量 160 万吨以下 重点建设以黄河水泥集团为依托的采用先进技术 规模开采经 营的水泥生产基地 关闭破坏环境 浪费资源的小矿山 严禁优质灰岩用 作建筑用碎石 17 71 2 建筑用石料 玻璃原料 新型陶瓷材料与其他建材 建筑用石料 玻璃原料 新型陶瓷材料与其他建材类矿产类矿产 根据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市场需求 确定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量 实行 总量控制 分类供应 建筑用石料开采总量控制在 150 万吨以下 硅石开 采总量控制在 40 万吨以下 耐火红砂岩控制在 40 万吨以内 鼓励开发节 能高效的陶瓷原料矿产 3 含 含钾钾岩石岩石 积极运用不溶性钾活化生产缓释钾肥以及钙硅钾复合肥的技术 发 展多元复合型矿物肥料 为绿色农业服务 4 砖砖瓦粘土瓦粘土 严格限制开挖耕地 禁止开挖基本农田烧制砖瓦 从 2003 年起 逐 步禁止采用砖瓦粘土烧制实心砖瓦 鼓励开发陶粒页岩等新型墙体材料 和使用煤矸石 粉煤灰制作替代砖瓦粘土的建筑材料 二 充分利用 二 充分利用县县内外内外资资源和市源和市场场 为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积极开辟县内外资源与市 场 以保证我县矿产资源的有效供给 1 改善我县矿业投资环境 对投资者坚持互惠互利和执行非歧视性 待遇 排除地方保护主义 制定优惠措施 吸引县外 省外及国外客商投 资我县矿产资源的勘探 开发 2 鼓励外商开发我县高附加值矿产品 提高深加工及出口比例 降 低低附加值及原矿出口比例 禁止开采严重污染环境的矿产 二 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布局 根据我县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 以及矿业开发对环境的 影响程度 结合我县各个乡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布局及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 规模开采 集约利用的原则 提高矿 业集中度 规划 个重点发展的矿业经济区和 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 李村 李村 郁山郁山矿业经济矿业经济开开发发区区 18 71 该区内有丰富的煤炭 铝土矿 耐火粘土 水泥灰岩 白云岩 冶金用 石英岩等矿产 该区包括郁山井田 普士山井田 江村小井 建设井田和 甲子沟石英岩 杨岭山白云岩 郁山铝土矿及耐火粘土矿等矿区 区内以 现有煤矿为依托 重点开发煤炭资源 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煤炭开发基地 铁门矿业经济铁门矿业经济开开发发区区 该区内有丰富的水泥灰岩 铝土矿 玻璃用石英岩 水泥配料用粘土 及建筑石料等矿产 该区包括铁门水泥灰岩 刺猬山水泥灰岩 方山石英 岩 铁门水泥用粘土等矿区 区内以现有建材企业为依托 重点开发水泥 灰岩 建筑石料 石英岩资源 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建材开发基地 石寺 石寺 北冶北冶矿业经济矿业经济开开发发区区 该区有丰富的煤炭 铝土矿 水泥灰岩及与之有关的共伴生耐火粘土 煤系高岭土等矿产 还有黄河奇石之工艺石 观赏石 该区包括有渠里小 井 新安井田 石寺 北冶井田 张窑院铝土矿 贾沟铝土矿 石寺铝土矿 北冶铝土矿 马行沟铝土矿 及与煤炭共生的石寺邱沟 北冶一带的煤系 高岭土 与铝土矿共生的张窑院耐火粘土矿 贾沟耐火粘土矿 石寺耐火 粘土矿 马行沟耐火粘土矿等矿区 是我县煤 铝 非金属等矿产的密布 区 以优势矿产和现有企业为依托 重点开发煤炭 铝土矿 耐火粘土 黄 河奇石 煤系高岭土等矿产资源 构筑我县重要的煤炭 铝土矿 耐火粘 土 非金属矿产基地 重点开发区为 1 渠里 石寺 北冶煤炭资源开发区 2 张窑院 贾沟铝土矿开发区 3 石寺孟庄铝土矿开发区 4 北冶与马行沟铝土矿开发区 5 北冶水泥灰岩开发区 6 黄河流域黄河奇石开发区 西沃 西沃 石井石井矿业经济矿业经济开开发发区区 该区有丰富的煤炭 铝土矿 熔剂灰岩 化工灰岩 硫铁矿等矿产 包 19 71 括有狂口煤矿区 竹园 狂口黄铁矿及铝土矿区 是我县重要的煤炭 铝 土矿 石灰岩 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开发区 正村 正村矿业经济矿业经济开开发发区区 该区内有丰富的煤炭和耐火红砂岩矿产资源 有正村煤田 白墙耐火 红砂岩矿区 以现有的企业为基础 形成煤炭 耐火材料矿产开发基地 三 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分区 一 一 规规划区划分的原划区划分的原则则 为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矿业开发合理布局 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 保护的协调统一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 市场需求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 要 按照省定规划分区原则 划分为鼓励开采区 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 区 其他地区为允许开采区 鼓励开采区 矿产资源丰富 分布相对集中 矿产品市场前景好 经济 效益高 易于形成规模化经营 开发过程中能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限制开采区 市场供大于求 开发技术条件或综合利用条件不成熟 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