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莲一中高一10月月考考试语文 试 题 2014.10第卷(共42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舆(y)论 壶觞(shng) 窈窕(tio) 锲(q)而不舍 B驽(n)马 贻(y)赠 供给(gi) 肆无忌惮(dn)C靛(din)青 蟠(pn)桃 舟楫(j) 一暴(p)十寒D句读(du) 东皋(go) 跬(ku)步 望风披靡(m)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个节目融合了京剧、粤剧、秦腔等中国戏曲的精萃,舞者多变的动作和戏剧化的表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喜怒哀乐的情绪。B.城郊的这座园林,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溪流小径曲折萦纡,到了春天,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真是一处世外桃源。C.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有些备受国人青睐的外国名品,其实是用中国的原料,在中国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已不是地道的泊来品。D.该公司在把握市场脉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依靠独树一帜的管理理念以及出奇不意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商机,获得了发展。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_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粮食的生产,长期都能做到自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是十分不易的,这与科学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是密不可分的。B某报记者一篇报道地方强制拆迁,侵害群众利益的文章,惹恼了当地官员,他们竟派公安人员到报社拘传记者,其根本原因是滥用公权在作怪。C“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优美而凄婉的传奇爱情故事,流传年代久远,流传地域很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少妇孺皆知。D我省药品食品监督部门已着手对全省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等级。二、(每小题3分,共18分)6.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C.恨晨光之熹微 恨:怨恨D.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7.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 知:知道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加:更加C.生生所资 资:凭借D.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8.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圣人之所以为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悦亲戚之情话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将有事于西畴 亦崎岖而经丘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金就砺则利A. B. C. D.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C.吾从而师之 眄庭柯以怡颜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乐琴书以消忧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B.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悟已往之不谏D.其可怪也欤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问征夫以前路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B 蚓无爪牙之利C 遂见用于小邑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万贞文先生传清全祖望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漫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絳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差错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B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不拘于时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农人告余以春及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第卷四、(28分)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8分)(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4)师者,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孔子曰: 。(7) ,风飘飘而吹衣。(8) ,鸟倦飞而知还。(9)景翳翳以将入, 。(10) ,临清流而赋诗。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分)葫芦瓢子林清玄在我的老家,母亲还保存着许多十几二十年前的器物,其中有许多是过了时,到现在已经毫无用处的东西,有一件,是母亲日日还用着的葫芦瓢子。她用这个瓢子舀水煮饭,数十年没有换过,我每次看她使用葫芦瓢子,思绪就仿佛穿过时空,回到了我们快乐的童年。犹记我们住在山间小村的一段日子,在家的后院有一座用竹子搭成的棚架,利用那个棚架我们种了毛豆、葡萄、丝瓜、瓢瓜、葫芦瓜等一些藤蔓的瓜果,使我们四季都有新鲜的瓜果可食。其中最有用的是丝瓜和葫芦瓜,结成果实的时候,母亲常常站在棚架下细细地观察,把那些形状最美、长得最丰实的果子留住,其他的就摘下来做菜。我们种的葫芦瓜也是一样,等它完全熟透在树上枯干以后摘取,那些长得特别大而形状不够美的,就切成两半拿来当舀水、盛东西的勺子。长得形状均匀美丽的,便在头部开口,取出里面的瓜肉和瓜子,只留下一具坚硬的空壳,可以当水壶与酒壶。在塑料还没有普遍使用的农业社会,葫芦瓜的使用很广,几乎成为家家必备的用品,它伴着我们成长。到今天,葫芦瓜的自然传统已经消失,葫芦也成为民间艺品店里的摆饰,不知情的孩子怕是难以想像它是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与人民共呼吸的器物吧!葫芦的联想在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甚受欢迎的人物,像李铁拐、济公的腰间都悬着一把葫芦,甚至水浒传里的英雄,武侠小说中的丐帮快客,葫芦更是必不可少。早在后汉书的正史也有这样的记载:“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在云芨七签中更说:“施存,鲁人,学大丹之道,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夜宿其内。”可见民间的葫芦不仅是酒器、水壶、药罐,甚至大到可以涵容天地日月,无所不包。到了乱离之世,仙人腰间的葫芦,常是人民心中希望与理想的寄托,葫芦之为用大矣!我每回看美国西部电影,见到早年的拓荒英雄自怀中取出扁瓶的威士忌豪饮,就想到中国人挂在腰间的葫芦。威士忌的瓶子再美,都比不上葫芦的美感,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在葫芦的壶中,有一片浓厚的乡关之情,和想像的广阔天地。母亲还在使用的葫芦瓢子虽没有天地日月那么大,但那是早年农庄生活的一个纪念。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我们家引泉水而饮,用竹筒把山上的泉水引到家里的大水缸,水缸上面永远漂浮着一把葫芦瓢子,光滑的,乌亮的,琢磨着种种岁月的痕迹。现代的勺子有许多精美的制品,我问母亲为什么还用葫芦瓢饔,她淡淡的说:“只是用习惯了,用别的勺子都不顺手。”可是在我而言,却有许多感触。我们过去的农村生活早就改变了面貌,但是在人们心中,自然所产生的果实总是最可珍惜,一把小小的葫芦瓢子似乎代表了一种心情社会再进化,人心中珍藏的岁月总不会完全消失。我回家的时候,喜欢舀一瓢水,细细看着手中的葫芦瓢子,它在时间中老去了,表皮也有着裂痕,但我们的记忆像那瓢子里的清水,永远晶明清澈,凉人肺腑。那时候我知道,母亲保有的葫芦瓢子也自有天地日月,不是一勺就能说尽。我用那把葫芦瓢子时也几乎贴近了母亲的心情,看到她的爱以及我二十多年成长岁月中母亲的艰辛。17.文章第一节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18.葫芦(瓢)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请概括它寄托了哪些情思。(4分)19.文中两个划线句子表述各有不同,请结合语境分别解释。(6分)20.简述本文的语言特点。(6分)六、作 文(60分)21.题目:生命因你而美丽要求: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间接的生活体验,写一篇记叙文;要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并恰当地运用点叙述技巧;能够恰当地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不少于800字。10月月考参考答案1.【解析】选C。A项锲(qi)而不舍B项供给(j)D项望风披靡(m)2.【解析】选B。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形似字和同音字的字形。A项“精萃”应为“精粹”;C项“泊来品”应为“舶来品”;D项“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3、答案D(“终止”指结束停止,“中止”指(做事)中途停止,因此句中应填“终止”。“退化”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因此句中应填“退化”。“不免”指免不了。“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往往跟不好的方面,比如“没有经验,就难免要走弯路。”“搞新工作,困难是难免的。”因此句中应填“不免”。)4、答案C(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也说实至名随。A项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多指文章、歌唱等)。B项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D项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5.D【解析】A搭配不当。“粮食的生产”与“自给”不能搭配。可将“粮食的生产”改成“生产的粮食”。B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C成分赘余。可删去“老少”。6.C 7.A 8.A 9.B 10.C 11.A12.【答案】 D【解析】“归”的对象是人,不是物品,本应该是“返回”的意思,但这里作使动用法,“让回家”的意思。13.【答案】 C 【解析】C项的两个“以”,都是介词,相当于“把”;A项的第一个“之”是代词,这里指代先生,第二个“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要翻译;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相当于“对于”,第二个“于”是介词,相当于“被”;D项的“乃”是副词,第一个相当于“才”,第二个相当于“竟然”。14.【答案】 A 【解析】选项中的“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错,“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是由于先生的文章。句子翻译:(1)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2)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骤”、“骇”、“然则”、“试”,分别翻译为“突然”、“感到吃惊”(意动用法,把当作惊讶的)、“既然这样,那么”、“考试、测试”。第(2)句中的关键词是“以(弃运走)”、“道”、“死事”、“退”,分别翻译为“因为”、“在路上”(名词作状语)、“为公事而死”、“让退下”(使动用法)。名句填空略四、17. 点题,引发作者对童年的回忆,葫芦瓢的话题和下文对母亲心情的理解(或结尾的升华)形成呼应。(1点1分,2点2分,3点4分。)18. 对过往生活(或自然生活)的回忆;对母亲关爱的理解;对故乡的眷恋;对包含天地日月的想象,对希望和理想的寄托。(写出4点得4分)19. 前一句:母亲使用的葫芦瓢子只具有现实中的功用,比较渺小,不具备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包容天地日月的功能。后一句:在岁月的流逝中,母亲使用的葫芦瓢子凝聚了她的爱和艰辛,形成了它独特的意义,成为了留在母亲生活中和我们心中的“天地日月”。(每句3分。第一句“现实功用”、“渺小”、“不具备”各1分;第二句“爱和艰辛”2分,“独特意义”1分)20. 质朴、平实、自然地叙写日常生活和细节;具体、生动、形象化地抒情;引用古文,平实中又显典雅。(每点2分)参考译文:贞文先生叫万斯同,字季野,鄞县人,是户部郎万泰的第八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年少时不恭顺,不肯温顺服帖地随从兄长,所经过的地方多遭毁坏,几位兄长也就不重视他。他的父亲想着把他寄托到寺庙里去,不久,因为他的顽劣,就把他关进一个空房间里。贞文先生看到书架上有几十册明代的历史资料,非常高兴地读着,几天就把它读完了;又看见有关经学之类的书籍,都全部读完。从关闭的房间出来后,于是就常常跟随几个哥哥后面,听他们谈论。有一天,大哥要准备一年的学习考核的内容,先生也想参加,大哥笑着说“你懂什么呢?”先生回答说“看几位哥哥所要达到的程度,也是很容易的吧。”大哥突然听到这样的话,感到很惊讶,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将要来考考你。”于是就拿经义类的题目测试他,漫无边际,上千文字,一会儿就完成了。他的大哥非常惊讶,拿着文章流下眼泪,把这情况报告了父亲说:“差点儿失掉了一个弟弟。”万泰也很惊愕地说“差点失去了一个儿子。”当天,才给先生穿上新衣新鞋,送到学校读书。过了一年,又送到黄宗羲先生那学习,又被安排在老师讲学的讲席之旁。贞文先生读书一目五行,读书的速度就如同挖掘了海堤的海水涌入那样。但还是坚守古代儒者的告诫,认为没有益处的书不必读,没有益处的文章不必写,所以对书没有不读的,但记住的只是大的方面。康熙戊午年,皇帝下诏征召学问丰富渊博的人(即开设博学鸿词科),浙江巡道许鸿勋将先生推荐上去,但先生却坚持推辞才得以免除。第二年,官府设立编写书籍的机构来修明史,昆山的学士徐元文请先生前往,当时,修史机构征召有学问的人是按照七品官来发给俸禄的,称之为翰林纂修官,徐学士想按照其他人的例子来授给先生,但先生请求凭平民的身份参与史书编修,不标示头衔,不接受俸禄,主管的人答应了。所有的编修官把稿子送到先生那里,由先生来审核,先生看完,对身边的人说:拿某本书,某卷某页上记载了某件事,应当补充进来;拿某本书,某卷某页上记载了某件事,应当相互参照与校对。身边的人按照他的话去做,没有差错的。明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环境与安全培训课件
- 行政人事转正工作总结
- 卤菜店铺转让合同6篇
- 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 《祖国在我心中》课件
- 2025建筑施工租赁合同范本
- 解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二季度护理工作总结
-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题库及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浙能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新能源项目(第二批)招聘17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二物理第一次月考卷【测试范围:第11~12章】(考试版A3)
- 2025年大一上学期java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团校考试试题及答案浙江
- 2025-2026学年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208)
- 法国方言政策的沿袭与变革
- 2024年秦皇岛市市直机关遴选考试真题
- 2025年贵州省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 高压供电设备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考试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