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ppt_第1页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ppt_第2页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ppt_第3页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ppt_第4页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儒家师道的兴替 主讲 金生杨教授 西华师范大学视频公开课 中国传统文化纵论 一 师道源起 孔子 孔子以 诗 书 礼 乐 教 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 孔子世家 明代 圣迹图 局部 描绘了孔子退修 诗 书 教授弟子的生活片断 孔子像 汉高祀鲁 明成化年间彩绘 子曰 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 论语 述而 拜师礼仪 束脩礼 孔子困于陈 蔡之间 七日不尝粒 藜羹不糁 而犹弦琴于室 颜回释菜于户外 应邵 风俗通义 敬师礼仪 释菜礼 舍采礼 祭孔礼仪 释奠礼 孔子垂教万世 天下共尊其道 故天下得通祀孔子 明会要 先师孔子 康熙 万世师表 题匾 二 师道的初兴与暂挫 战国 秦 自孔子卒后 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 大者为师傅卿相 小者友教士大夫 或隐而不见 史记 儒林列传序 天下大乱 贤圣不明 道德不一 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 天下篇 有王者起 必来取法 是为王者师也 亚圣孟子 天地者 生之本也 先祖者 类之本也 君师者 治之本也 大儒荀子 大概当时君主对少数知识分子的前辈领袖是以师礼事之 其次平辈而声誉著的以友处之 至于一般有学问知识的人则用之为臣 余英时 士与中国文化 士作为新兴知识阶层的崛起 是春秋时代阶级关系变动最重要的历史内容之一 林甘泉 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原型及其早期历史行程 以孟子 荀子等为典范 以 礼记 学记 荀子 劝学 管子 弟子职 吕氏春秋 尊师 等作品为代表 标志着师道在战国时的初兴 如有欲学法令 以吏为师 李斯 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 置吏也 为天下师 所以定名分也 商鞅 商君书 定分 凡法 律 令者 以教导民 去其淫僻 除其恶俗 而使之于为善也 云梦睡虎地秦简 语书 三 师道在两汉的兴盛 武帝立五经博士 开弟子员 设科射策 劝以官禄 汉书 儒林传赞 博士缺 众人荐 孟 喜 上闻喜改师法 遂不用喜 汉书 儒林传 孟喜 汉人最重师法 师之所传 弟之所受 一字毋敢出入 背师说即不用 皮锡瑞 经学历史 汉武帝 人有三尊 君 父 师是也 三纲者 何谓也 谓君臣 父子 夫妇也 六纪者 谓诸父 兄弟 族人 诸舅 师长 朋友也 班固 白虎通义 明王圣主 莫不尊师贵道 后汉书 孔僖传 四 师道的凌替与变异魏晋之际 俗尚词章 罕治经术 崔述 考信录 释例 孔门四科德行 颜渊 闵子骞冉伯牛 仲弓言语 宰我 子贡政事 冉有 季路文学 子游 子夏 魏晋 三玄 老子 庄子 周易 宋明帝四科玄 儒 文 史 孔门六艺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魏晋之后 其风大坏 学者皆以不师为天纵 独学为生知 以讽诵章句为精 以穿凿文字为奥 至于圣贤之微旨 教化之大本 人伦之纪律 王道之根源 则荡然莫知所措矣 其先进者亦以教授为鄙 公卿大夫耻为人师 至使乡校之老人 呼以先生 则勃然动色 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如是 唐 吕温 吕和叔文集 卷3 与族兄皋请学 春秋 书 南北所治 章句好尚 互有不同 大抵南人约简 得其英华 北学深芜 穷其枝叶 考其终始 要其会归 其立身成名 殊方同致矣 隋书 儒林传序 由汉氏已来 师道日微 然犹时有授经传业者 唐 韩愈 进士策问十三首 东汉以后学术文化 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 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 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 中原经五胡之乱 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 固由地方大族之力 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 故论学术 只有家学之可言 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 陈寅恪 崔浩与寇谦之 五 师道在唐宋的复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 授业 解惑也 唐 韩愈 师说 退之道统之说 表面上虽由 孟子 卒章之言所启发 实际上乃因禅宗教外别传之说所造成 禅学于退之之影响亦大矣哉 陈寅恪 金明馆丛馆初编 论韩愈 师道之废 正学之不明久矣 宋兴八十年 安定胡先生 瑗 泰山孙先生 复 徂徕石先生 介 始以其学教授 而安定之徒最盛 继而伊洛之学兴矣 故本朝理学虽至伊洛而相 实自三先生而始 故晦翁有 伊川不敢忘三先生 之语 黄震 黄氏日钞 卷45 读诸儒书十二 石徂徕文集 徂徕石守道常语学者曰 古之学者 急于求师 孔子 大圣人也 犹学礼于老聃 学官于郯子 学琴于师襄 矧其下者乎 后世耻于求师 学者之大弊也 乃为 师说 以喻学者 是时 孙明复先生居太山之阳 道纯德备 深于 春秋 守道率张洞北面而师之 访问讲解 日夕不怠 明复行 则从 升降拜起 则执杖屦以待 二人者 久为鲁人所高 因二人而明复之道愈尊 于是学者始知有师弟子之礼 五朝名臣言行录 卷10录 渑水燕谈录 见程颐于洛 杨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 颐偶瞑坐 时與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宋史 杨时传 明 仇英 程门立雪图 程颢 程颐 师道立则善人多 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 宋 周敦颐 通书 杨文靖公四传而得朱子 致广大 尽精微 综罗百代矣 宋元学案 卷48 晦翁学案 明祭酒 司业 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 令凡举人 贡生 官生 恩生 功生 例生 土官外国生 幼勋臣及勋戚大臣子弟之入监者 奉监规而训课之 造以明体达用之学 以孝弟 礼义 忠信 廉耻为之本 以六经 诸史为之业 务各期以敦伦善行 敬业乐群 以修举古乐正 成均之师道 明史 职官二 六 明代师道的再兴与清代师道的衰变 到了王守仁 湛若水的时代 讲学运动勃兴 成为载承师道的中坚力量 以泰州师道派为代表的晚明师道复兴思潮 伴随着王学讲学活动的开展 积水成川 逐渐蔚兴为一次波澜壮阔的社会运动 邓志峰 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 明代士人重友道 重师门 重交游与讲学 师友渊源 被作为其人之为其人的重要根据 赵园 制度 言论 心态 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 续编 宋 陆九渊 明 王阳明 出则必为帝者师 处则必为天下万世师 王艮 王心斋先生遗集 语录 清代汉学复兴 对汉代师道的研究与实践逐次展开 如洪亮吉著 传经表 通经表 对汉代师法 家法加以梳释 朱彝尊著 经义考 专门梳理 承师 宣讲 立学 家学 自述 而江藩著 国朝汉学师承记 国朝宋学渊源记 在宣扬汉学之际 对本朝的师承家法加以呵护 六经尊服 虔 郑 玄 百行法程 颢 颐 朱 熹 吴派学者惠栋之父惠士奇自家红豆山房楹帖 戴震 惠栋 读书宗汉学 制行宗宋学 张之洞 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 不以人蔽己 不以己蔽人 二语 实震一生最得力处 盖学问之难也 粗涉其途 未有不为人蔽者 及其稍深入 力求自脱于人蔽 而己旋自蔽矣 非廓然卓然 鉴空衡平 不失于彼 必失于此 夫岂惟不将顺古人 虽其父师 亦不苟同 段之尊戴 可谓至矣 即王引之 经义述闻 与其父念孙之说相出入者 且不少也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晚清 民国以来 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不住欧风美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