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苏教版.docx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苏教版.docx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苏教版.docx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苏教版.docx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2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检测卷班级 姓名 成绩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4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确(zo) _ (chng)_能 丰功伟(j)_ 相得益(zhng)_2下面的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童年,仿佛是一条小船,乘载着我幼时心灵中每一个五彩斑澜的梦;童年,仿佛是一双翅膀,让我带着我的梦尽情地飞祥;童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大部分都已被岁月那双无情的手敲然抹去。童年趣事,是令我最难以忘怀的。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家、作品名(8分)山光悦鸟性,_。 (常建_)朔气传金柝,_。 (木兰诗)不畏浮云遮望眼,_。 (王安石_) ,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_)横眉冷对千夫指, 。 (鲁迅自嘲)4王小林想参加学校足球队,可他爸爸不同意,说那是不务正业。如果让你去劝说王小林的爸爸,你该怎么说?(4分) _ _5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材料一】礼记檀弓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这人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这人终于不食而死。【材料二】一个乞丐,他形容枯槁,衣衫褴褛,浑身还散发着一股异味,大家都讨厌他,惟恐避之不及。当乞丐走到一位小孩面前,小孩翻遍身上的口袋,抱歉地说:“叔叔,对不起,我很想帮助你,可是我现在什么都没有呢。”没想到乞丐却对小孩深深地鞠了一躬,连声称谢。小孩不解地问:“我什么都没给你,你为什么要谢我呢?”“不,孩子,”乞丐说,“你给了我最好的东西!”我的探究: _ _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6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69题。(10分)【甲】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乙】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6下边各项加点字词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2分)( )( )A 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乃以瓦布之 (梵天寺木塔) 一狼径去 (狼)C 及日中则如盘盂 D 孔子不能决也及次日临政 (赵普) 处决如流 (赵普)E 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 (论语八则)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 _8“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3分) _ 9甲文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乙文中晋明帝两次回答的同一问题是什么?问题不同,但两则故事相映成趣,都表现了儿童什么共性呢?(3分) _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012题。(8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10“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一句中的“也”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11“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常用”?(3分) _12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316题。(8分)天上的星星贾平凹 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啊,树啊,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星星也不见,昏亮亮的一个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儿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接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这么出现。 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的跑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予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里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气。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竞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月亮出来了么。”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着它们哩。 (选自贾平凹散文,有删节)13选文主要写了哪两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分) 14文章题目是“天上的星星”,可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篇幅写天上的月亮呢? (2分) 15本文的语言非常优美,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进行赏析。(2分) 16文章最后写“我们”“似乎就明白了”,从成人的眼光看,他们其实并没有明白,那么,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 (2分) 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721题。(10分)会跳舞的向日葵秦文君温暖的童年的家令我永远怀恋,家里有爸妈,两个弟弟,我特别想说说爸爸和我的故事。每个小孩都会惹出无数麻烦,我想我能够平平安安地成长成材真是不容易。我曾经非常淘气。记得当时家里住在一楼,有门有窗,但是爸妈上班去了,我就定一个规定,不准从门进出,还把门锁死了,我和弟弟进出都是走窗户,也不是好好地爬出爬进,窗户底下用各种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还有陷阱。爸爸知道后对我们“抓大放小”,说小孩都贪玩,只要我们安全,相互友爱,诚实,其他的就包容了。 我从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刊,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上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事,从来不会串起来,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书,童话和民间故事都爱,只要里面提到公主。有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这种事没法在家里做,因为弟弟们会打岔和捣乱,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又把高背的椅子列成两队,给公主的侍女们坐,然后在床上布置楼台亭阁。床显得太高,于是又搬木方子搭台阶。其实已经弄得初具规模了,又想布置个荷花池,这样才多几分雅趣。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漫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说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为了这宏大的目标,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刚进小学时,我曾很抗拒学校,觉得老师太严厉了,我喜欢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所以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几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圈养起来。爸爸劝我回归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它们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后来又有麻烦了,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说谎,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都不理解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又不愿意去学校。一天、两天不去以后第三天就更不愿意去了,决定逃学。 爸爸要我去学校,可我特别要面子,害怕去学校被同学嘲笑。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如果他还继续问,我就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后来他们甚至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前科”。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爸爸这种鼓励和温和宽容的方式是适合孩子的,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实际上是“无所不能”的。我庆幸有个有太阳味的童年。17.简要说明文章开头画线句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_18.本文写的是“爸爸和我的故事”,实际上文中对“爸爸”着墨并不多,可是“爸爸”的形象却跃然纸上。请你说说本文是怎样来写“爸爸”的。(2分) _19.你认为“爸爸”让“我”送糖给同学吃的用意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2分) _20.结尾段画线的“太阳味的童年”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2分) _21.结合全文内容,说明文章标题“会跳舞的向日葵”的含义和作用。(2分) _第三部分 作文(40分)22童年的世界,色彩缤纷:红的花,绿的叶,蔚蓝的天空和海洋;童年的生活,色彩也是丰富的:白色的纯真,蓝色的梦幻,粉色的遐想,橙色的躁动,黑色的恐惧,紫色的宁静,金色的理想童年因为有了这些色彩而更加美丽。请以“多彩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1凿 逞 绩 彰 2错别字乘澜祥敲改 正承斓翔悄3略4示例:伯伯,您是一个开明的人,小林参加学校足球队,是件好事,这样可以增强体质,活跃身心,反而更有利于平时的学习,希望您支持他参加。5答案一:“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尊严,哪怕是一名不文的乞丐也是如此。”或“人格尊严比物质的需求更重要。”答案二:“能帮助别人是可贵的,但还要尊重别人。”答案三:“我们要帮助别人”或“我们不能侮辱别人”或“我们要有同情心”等。 6C D7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8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9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 聪慧10不能删去。从结构上看,与“百草园”充满情趣的生活相照应;从内容上看,表明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富有情趣,但孩子们同样能找到乐趣。11对于孩子们的顽皮与不用功,先生可能用“戒尺”和“罚跪”的办法来予以惩戒连用两个“不常用”,起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先生是个开朗的人。也表明了作者对先生赞赏与尊敬。12学生读书时,因为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13看星星、观月。14如果说“我们”是那“不安分”的星星,那么父母、大人们就是那霸道的月亮。写月亮,主要表现大人一烦恼,孩子就要跟着受罪这一主题。 15示例:“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剐睡了起来,蹒跚地走。”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月亮运动和色彩变化的过程。16这样写反映出童年的“我们”天真、幼稚的心理特征。 17围绕自豪、赞美、感激、怀念等方面来回答。示例:表达了作者对爸爸能给自己一个充满爱的快乐童年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18.虽然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