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讲座.doc_第1页
三生教育讲座.doc_第2页
三生教育讲座.doc_第3页
三生教育讲座.doc_第4页
三生教育讲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平小学三生教育讲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三生教育一、“三生”教育观形成的背景案例1根据(国内)相关调查报告,我国每年因青少年自杀、他杀、安全事故等原因丧生的近1.6万人,平均每天约失去一个40人的教学班。除各类安全事故外,其中导致青少年学生轻生的前两个原因,分别是学习压力和个人情感问题 ,意外伤害、自杀自残已成为祸害青少年的第一杀手案例2中国每年约5万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每天就有约150人逝去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执行总监崔民彦指出了这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今年“上海学生对烧烫伤和中毒预防的认识”调研中,她看到63%的家庭未定期规划家庭逃生路线,37%的家庭从不规划或没听说过;近40%的家庭没有把紧急电话放在显眼处,其中27%的家庭从未或者不知道该这么做,“安全第一孩子从小就知道,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1、我国传统教育的缺失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人是以生命形式存在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教育最终是为人的生存、生活及发展需要服务的,需把传统教育中缺失的生命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工程。例如:生命安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生活安全)生命健康(近视、肥胖、体质虚弱、疾病)生命内心(自虐自残自杀、他残、伤害异类)生命成长(追星、厌学、早恋、网络成瘾)等2、世界各国对生命教育的关注 1976年起,目前美国(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已有1500多所中小学校实施死亡教育课程 英国皇家学院于1976年建立了死亡教育机构,开设教育课程。 德国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日本所有学校每年都要有计划地进行4次左右的全国学校灾害模拟教育 台湾开设生命、生存、生态教育课程3、现代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素质人才: 健康的身体、道德修养、专业知识技能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 如何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先? 以人的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为本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为先。 逐步凸显生命主题是现代教育本质的回归,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 程,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应体现人的生存教育这一核心问题,因为只有人的个体生存满足于安身立命需求后才能顾及他人,及至社会、自然,才能升华至精神发展。二、“三生”教育的内涵生命、生存、生活 生命是生存、生活的前提, 生存是生命存在的基础, 生活是生命存在的方向、目标。“三生”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现代教育终极价值的需求 1、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敬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认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及发展规律生命教育包括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形成教育,对应的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适合个体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3、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 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4、以科学发展观理解三生教育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科学体系中,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以人的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认识生命、尊敬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应是学校教育的立足点。普及生命教育知识,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成全生命,提高青少年生存技能,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三、如何落实“三生”教育1、整合教育资源“三生”教育凸显“以人的可持续的生存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根本,实施三生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要大力整合学校、社会、家庭教育资源,2、发挥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学校教育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渠道。把认识生命、尊敬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作为学校教育的立足点。3、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所有承担教育职责的人都应 树立生命教育观念 树立服务育人观念 树立平等教育观念1、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功能作用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 子不教,父之过孟母三迁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 天生我材必有用(用于社会)手术费=一杯牛奶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攒学费,挨家挨户推销商品,傍晚,当他疲倦万分,饥饿难耐敲开一扇门希望能得到一杯水时,得到的是一位年轻女子的一杯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超值感动)许多年后,男孩成为一名大夫。一位病情严重的患病妇女被转到男孩所在的医院治疗,手术后妇女正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时,意外发现她的手术费账单上有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湖北某地一贫困山村,因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不堪家庭生活重负轻生而寄养于叔父家的一名男孩,向自己的亲奶奶及其他亲属投毒,并偷窃叔叔家的钱2000多元挥霍。(无感动不感恩)事发后,因不满14岁免除刑事责任,回家接受教育,专家认为应让其多感受亲情,在关爱中成长案例3199个孤残儿童一个爹 王家玉是安徽颍上县的一个农民,苦学木工技艺开办了一家家具厂,几年间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富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养了一个孤儿,此后便一发不可收,10年间竟收养了199个孤残儿童,他也因此由一名腰缠万贯的富翁变成了身负22万元巨额债务的“负翁”。但他仍没有停止帮助这些孤残儿童的脚步。案例45.12汶川地震牵动亿万人的心,香港一普通市民卖车捐款15万港元2、发挥学校主渠道教育作用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是简单的净化、绿化、美化,包含校园内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及显露的精神文明建设因素。 “三生”教育不是靠几节生命教育课堂就能完成的,是贯穿于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人生教育。 完成知识目标是基础,达成能力目标是关键,实现价值目标是核心。 学校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业成长、升学考试等负责更要为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幸福人生负责。生命教育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应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在专设课堂中突出生命教育主题生动、情趣的课堂教学是传授生命、生存、生活知识的主阵地专设生命教育课堂 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易于借助生命教育课完成,使学生知生理、调心理、懂哲理、明事理,将其引向生命领域、引向生存世界、引向生活未来,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使其真正成长为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追求幸福生活。、在各类专业课中进行渗透学科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发展完善人为目标的,教师不仅有责任完成使学生升学的学科知识教育,同时有责任使学生成为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任的社会人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落实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四射,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灿烂生命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去把握,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学生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学生去创造。高扬生命的价值,反复吟唱生命的礼赞,(面向全体、关注问题学生)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积极的存在状态-投入、倾注、热力四射、兴味盎然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加强德育教育、强化管理, 开展养成性教育,突出个性发展建设高素质的教书育人队伍营造育人的物质环境建立全程跟进的教育责任管理机制强化卫生、语言、行为等习惯养成性教育建立师生个性发展平台,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检验生命教育的阵地。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特别是人格品质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师生关系,生命教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针对教师的教育活动,一个好教师的重要品质是热情和温暖,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的学习情境: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带给学生情绪上的安全感、充满鼓励和温暖的课堂让学生总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美好、学校生活的充实和思考的乐趣,就能把学生引领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出高度投入的、专注的、有生命尊严的存在状态。学校教育要肩负的重要职责即为:“学校之事务在于营造一种使学生潜心学习的氛围。那是一种充满诱惑力,以致学生随深陷困难却不愿放弃的氛围;一种有极强挑战性,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特别是一种能使学生享有完成学习任务后的快乐的氛围”。3、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教育在促进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方面有特殊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方针,教育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各项教育制度,要通过教师来执行;教育质量,学生素质,要通过教师来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对教师队伍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工作不懈的追求。教师一定要教好书、育好人,肩负起培养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庄严职责。要肩负起这庄严的职责,就得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保罗韦博士概括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12种素质: 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 耐心。 兴趣广泛 良好的仪表。 公正。 幽默。 良好的品性。对个人的关注。 伸缩性。宽容。 有方法。 案例5某小学一位教师反复讲授一个应用题的解法,因学生听不懂,而将一位同学的耳朵撕裂;某中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讽刺挖苦一位女生,导致该女生跳楼身亡教师心理问题是影响教育效率的重要因素据相关统计,我国教育工作者因精神疾病进入专门机构治疗的占总数的30%以上。教师因工作压力、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等因素,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的生活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的生活:学生学习生活的不断改善,源于教师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教师要不断促进专业成长(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具有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教师的生命观与生命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劳动重在教书育人教师是有生命的人,教育对象也是有生命的人,教师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带着思想、情感的劳动,其目的是使学生的生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教师劳动应是一种传播人类先进文化、进步思想和人文精神的典范性生活实践活动。只有尊敬生命,关注生命成长的教师,才可能积极而有意识的开展生命教育。、三生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三生”教育主题应围绕“人与社会,特别是我们怎样张扬人的主体性,怎样培养具有独立个性的人,怎样培养一个积极的生活者”。教师只有成为一个积极的生活者,才能乐观、自信、开朗、待人友善和自觉奉献社会,才能将热爱生活的情感带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召唤,从而去亲近生活、感受生活、美化生活。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到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悟生命的美丽,珍爱生命,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懂得感恩、回报、奉献社会、教师如何教“真”育“爱 一是要真心做人。因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将失去最起码的条件。要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和改造,要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塑造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二是要精心做事。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实践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地思考和安排;在实践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三是要诚心育人。进入学校的大门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成长需要的发展中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结合三生教育主题,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敬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丰实的专业知识技能传授武装学生,用教师对待生活的热情、语言、行为、思想等展现人格力量,不断完善自我精神生命,谋求师生共同的人生的最大化发展。、教师素质提高策略不断丰富文化底蕴:广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