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交换心得.doc_第1页
加拿大交换心得.doc_第2页
加拿大交换心得.doc_第3页
加拿大交换心得.doc_第4页
加拿大交换心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陳冠如東海大學社會系Simon Fraser Uni.加拿大交換心得猶記一年前在中正機場道別親人時,心中難掩難過之情上了飛機,經過前一晚未闔眼匆忙打包,十幾個飛行小時雖然疲累,在擁擠的空間裡卻無法入眠,隨著飛機緩緩降落到溫哥華機場,疲累的大腦很快的就被即將展開的新生活給振醒了。因未能申請到宿舍,開學前幾天忙著找落腳之處,找到了一處離學校近也很寬敞舒適的住所,在熱絡打扮新家之餘也接著參加了學校安排的新生訓練活動,三天的行程裡認識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學生,也對SFU及溫哥華地區有大略的了解,開學前我的室友香玉也來到溫哥華,二人對新生活雀躍不已。開學第一天上的第一堂課是社會統計學,卻讓我很挫敗,教授講話的口音及速度使我只了解約整堂課的30%,為了不影響上課內容的吸收度,我撰擇退了此堂課。但也開始深深發覺自己的英文程度確實不足,不過這似乎是所有國際學生都會面臨的挫折,學校貼心的安排了英文課程給國際學生加強聽說訓練,一週一次的課程雖然立即的效益不大,倒也增加不少信心。上課後很快就發現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教授及學生的上課態度有許多台灣值得學習的地方,例如學生大多都很踴躍主動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同於台灣教授常要主動問安靜的學生“有沒有問題?”,通常是一片死寂,教授只好繼續講課。加拿大的學生則不怕說錯話,常可以看到教授與多位學生的精彩對話,讓我很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安靜的學生也不少,而有趣的是,安靜的學生通常是亞洲面孔,或許是文化性使然,或許是語言上的不足讓即使想發言的人不好意思在課堂上講話,就像我自己常想要加入其他人的辯論,卻總是因為怕自己無法將想法表達清楚而作罷,只好另外在作業中表達出來。加國的升學教育和台灣很不同的地方是,以高中成績申請colleges或universities,申請的學校根據學生的能力興趣等決定是否要接受該生,入學之後先開始修自己有興趣的課,約四個學期後再決定自己真正想要major的科系,而不是在入學前盲目選擇,入學後後悔不已或想換major。我的主修社會學在台灣並非熱門科系,常聽同學抱怨自己的不適才,想轉系轉學卻也不知何處去,但在加國問起同系同學們的major,通常都是充滿熱誠的侃侃而談自己的專業,台灣學生眼中的冷門,從他們的口中都能令人輕易感受到對自己選擇的肯定及滿意,even談及將來謀職的問題他們也不擔心賺不到很多錢,這一點令我很感慨也很佩服。尤其是遇到sociology major的同學,在討論課程內容或社會議題時那種熱情與充滿活力的口氣,猶如有相見恨晚之憾。再談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台灣學生口中的遊你玩四年,上了大學之後就將高中國中時壓抑的玩心給過度釋放出來,很多同學是只在大考時才出現,只為了拿到大學文憑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及自己的時間。加國學生則是在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認真學習自己的興趣,大部份的課都是curve制度,基本上在上課前就已決定全班學生的成績,端看上課後個別學生的表現再歸類至不同區塊,所以ABCF的比例都是均等,較不用功的就必須加油以免落入F區塊,如此一來學生們都很用功,學校到處都有設study areas,不只是在圖書館裡,不只是在考試前,每天都能看到到處都在唸書的學生,這可能是最令我感動的畫面吧。有時跟同學聊起,他們說因curve制度,不讀也不行,看來這個制度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們打工的情形相當普遍,通常高中畢業後父母即不負責學費,所以大部份的同學們都在打工,但是學業也不會因此而荒廢,反觀台灣學生常本末倒置將打工放在第一位,實在覺得很唏噓。因為我的身分無法打工,無法體會在當地工作的經驗,但是嘿嘿,我不能賺錢,花錢總可以吧?下課後和週末最常做的事就是到附近的mall或中國超市買菜,在台灣幾乎從未下廚的我,這下子可就頭大了,該買什麼菜怎麼挑,常是抓著旁邊的媽媽們來請教,有時甚至越洋電話回家向媽媽求救,知道自己的女兒終於要學煮菜了,她當然是高興得不得了,直向我傳授她的私家菜秘方,這才知道原來我的媽媽還真是有二下子呢,只怪我當初不學好,現在才臨時報佛腳。不過我總是個半調子廚師嘛,煮出來的菜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室友也覺得不錯,但就是看起來怪怪的,我的哲學是能吃就好了,對吃從不太挑剔,吃自己作得菜可是吃得津津有味呢,每次在電話中跟媽媽吃噓我的廚藝,她說回家後就由我主廚了。但覺得自己手藝不錯可也出問題了,出國前瘦如柴骨的我,竟在加國生活的半年內就像吹氣球般急速增胖,唉,一輩子沒嚐過突然變胖的滋味,一切就在褲子一件件由變緊到拉不上來後才發現自己該節制了,睡前總要來杯熱巧克力取暖,可得換成熱開水了,體重稍微控制住後,沒想到在美國的一個月卻又胖了更多,難怪人家說北美胖子多,天氣冷沒事做,就在家裡東煮西烤一通,然後坐在電視前打發時間,這樣的日子真的很舒服啊,我當然就是因為入境隨俗才發胖的囉。再來說到旅遊的經驗,說起來覺得慚愧,在加拿大前後待了約八個月,竟沒離開過BC省,反倒是美國玩了五個州,而加拿大除了大溫哥華區的各觀光景點,美麗的省會所在Victoria 和滑雪勝地Whistler,其餘美景只能待來日再見了。這其中的經驗當然不能漏掉與“雪”的接觸囉,還記得十一月底下的第一朵雪花,當時的興奮真不是言語可以形容。與一群國際學生到外面享受我們與雪的第一次,雖然當時的雪是細到不能再細,等飄到地上時已幾乎溶化,好不容易才堆起一些白白的雪堆,玩好笑的雪杖,看到當時的相片自己都會偷笑。終於慢慢近入真正的冬天了,那種站在公車站牌苦等公車的寒風刺骨,現在想到都還會打冷顫,不過苦中作樂的方法就是欣賞雪的美感囉,屋頂上樹上車上都覆蓋了白白厚厚的雪,就像電影裡的畫面一樣,那種雪白閃亮真是很令人感動到將寒冷暫時忘記,上了有熱氣的暖暖公車更可一路上慢慢欣賞不同的景象。好不容易考完期末考,隔天馬上與朋友們衝到近郊的滑雪場Grouse Mountain去體驗我的第一次snowboarding,向來有運動障礙的我,果然摔得快暈了,連要抓好傳輸帶上坡都是十秒內失敗,看著個頭比我小三分之一的小滑雪家那俐落得意的神情,當場發誓一定輸人不輸陣,沒想到一天下來,我已摔得精疲力竭,且當天風雪很大,更挫折了沒有帶防護眼罩的我,所以最後以坐在暖暖的休息區內享用熱巧克力收場,人家都說第一次的笨拙是可以被原諒的嘛。等到我稍稍克服了心中的恐懼,大腿上的淤青也快褪去之時,聖誕節過後又在朋友的鼓舞之下挑戰ski,這回我們可是到了遠近馳名的Whistler,果然名不虛傳,那裡的雪景實在令人折服。但是呢,這次的滑雪挑戰卻讓我差點命喪他鄉,原想說ski會比二腳都綁在snowboard上來得簡單,但是想歸想,運動白痴的我怎可能完成任務呢?同行會滑的朋友說會教我不用take lessons,怎知他一穿上裝備就失去了蹤影,留下一群和我一樣的菜鳥,於是我們硬著頭皮坐了cable car上去,沿路還覺得哇好漂亮哦,下cable car時摔了一跤,也開始了我的死亡之旅。看到坡度時真是傻了眼,這這這怎麼下去啊?正當大家還在哀嚎忙找看有沒有坐下去的cable car之時,穿著帥氣滑雪裝的滑雪者一個個咻咻咻地三秒鐘就看不到身影了,幾個勇敢的男生也就壯著膽先下場出糗了。我呢,則是欲哭又怕丟臉的跟著試看看囉,哪知道這一試就先來個四腳朝天式的滾了幾圈,用stick做煞車才停了下來,哇咧,我想要回家。可是要回家也先得先回到平地吧?唉,我這一路上真是連滾帶爬,最後才抓到一個絕竅,那就是直接坐在ski上就像溜滑梯般溜下去,這個方法不錯吧?可是煞車就比較遜了,這時stick就成了我的手煞車,用力一插在雪中產生阻力減速,不過,還是會先滾個幾圈才停下來啦。有次就在我自傲完成一個算完美的“路邊停車”也還來不及喘氣之時,旁邊竟出現二位滑雪者邊下坡邊說“Wow, thats so cool! But not for your butts! Ha ha ha”,然後就不見了還好他們可能以為我是日本人。這趟死亡之旅別人二十分鐘就可完成,而我卻花了近四個小時才回到平地,但我可不是最爛的哦同行的朋友一路上在翻滾中相遇之時,都只能互相用言語祝福和鼓勵對方撐下去,這之中的苦真是無法以三言兩語向外人說明的。第二個學期搬了一個新的環境,也換了一個加拿大籍室友,中西文化的交流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一天到晚都在吃米飯的我和一天到晚不是意大利麵就是沙拉的Suzanne常常一起分享我們的食物,二個人相處起來很愉快,我知道了許多當地人的特色及文化,也趁機大大宣傳我的故鄉台灣,在我的洗腦之下常常邊吃我煮的飯菜邊說很想來台灣旅遊,這也是一種國民外交吧。第二學期的課業並沒有變得較輕鬆,雖然英文大為進步,但是在閱讀上還是很吃力,所以也不得不再加把勁,還好成績不佳但也不算太難看。我修的課中其中有一門叫“Comparative Ethnic Relations”,年輕的教授名為Jacqueline Luce ,她的每堂課都帶給全班同學不同的體驗及收穫,讓我每次都很期待她會帶來的surprise,這堂課讓我們更能以包容及了解不同的族群相處時所能迸出的火花,可能是燦爛炫麗的融洽,也可能是衝突與誤會。想起在台灣的四大族群,雖基本上都是同一人種卻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不愉快,族群意識總是在選舉時特別突出,平時大家則能合平相處,與種族大融爐的溫哥華又是不同的情況。我原本打算在第二學期結束後留下來好好玩個三個月再轉戰美國,但Simon Fraser提供了我另一個機會,我參加了South East Asia Field School的課程,為期三個月的課程,活教室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時開放,一顆學習的心與活力絕不可少才能在遊玩之外滿載而歸。這三個月共修了十二個學分,與其他十八個學生和一個教授相處了那麼久,日日夜夜都在一起,讓我體會了另一種新鮮的生活,這麼長的時間在一起到最後不免思鄉情懷及一些磨擦讓我們有些遺憾,但是這絕不會抹去了我們三個月內生死與共的情感與回憶。在泰國的二個月裡,我們從中部到南部再往北後回到中部,走遍了泰國各地,遇到了許多有趣的人,其中也有難過的事,可怕的經驗,記得在泰國北部靠近緬甸的邊界,我們住在一個hostel,半夜聽到轟轟聲像放鞭炮,隔天看了報紙得知是緬甸與泰國的戰爭,死了數十個無辜的人民,當下心情沈重不已。在當地遇到了一個緬甸籍的華人在泰國餐廳打工的十九歲女孩阿玉,我在餐廳用餐時與她交談,她辛苦將每月微薄的薪水存下匯給在緬甸的家人,得知我來自台灣到加拿大求學又來到泰國邊玩邊讀書,讓她頓覺天堂與地獄不就是如此,我說想和她照張相她卻拒絕說“我像個乞丐一樣,我不知道怎麼照相,我沒有照過相,不配跟你照”,最後在我半推半就勉強入境,我臨走前她要我等一下,後來塞了一張緬甸幣1000元給我,說沒有什麼可以給我,要我看到那張錢就想起她。天堂和地獄?如果我沒有去過地獄怎知我來自天堂?這三個月裡我曾從鬼門關經過;住過像貧民的房屋,無法洗澡,在長蛆的茅房和路邊的草叢裡做痛苦的決定;也有一台囚犯公車陪了我們近一個月,曾十數個小時坐在車上,沒有柏油路的山路使我們必須時時刻刻緊抓著搖搖欲墜的椅子以免撞到車頂,幾個禮拜下來屁股的酸痛真是永遠忘不了;遇到許多一輩子都沒想過會見面的人;看到在台灣或加拿大不可能看見的美麗風景,三個月不是很長,卻讓我們一行人在生命裡留下最美好最深刻的回憶,這或許不是向人陳述就能表達得清楚的。回加拿大之後又待了約一個月,見見朋友們,再走過我曾下的足跡,果然都有不同的體會,溫哥華不愧是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城市,清新的空氣,乾淨的市容,美麗的自然景觀,越是接近我該說再見的日子,越是令我忍不住再多看一眼。戲終要落幕,我所扮演交換學生的角色終將換人來上戲,雖然我們是末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