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议题之争,学界应主动出击.doc_第1页
南海议题之争,学界应主动出击.doc_第2页
南海议题之争,学界应主动出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海议题之争,学界应主动出击最近,西方学界有关中国在南海行动的解读不断增多,其中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论调不少,比如有美学者宣称中国南沙岛礁建设背后涉及台海因素,甚至据此推测中国将设南海防空识别区。这种在战略上过度“消费”中国的言论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某种程度上在于其迎合乃至配合着美国对外政策需要。很显然,这种论调一经发酵,就可能给两岸关系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人为“添堵”。美国学界创设议题、引领舆情的能力极强,这既源于美国学界深厚的研究积淀和学术基础,也得益于美国的国际话语霸权和传播影响力,这些使得美国长期保持“知识顺差”。凡经美方创设的议题,很容易在全球“走俏”,有时“边角料”也会被做成“主菜”。在南海问题上,这类例证就有不少。比如南海航行自由问题,这在美国智库提出之前根本不是问题,但后来在美国学界“精心烹调”、美国政府“添柴加火”之下,硬是被做成一道符合“美国口味”的“主菜“。这是美国学界创设议题、服务和配合国家战略利益拓展的鲜明注脚。事实上,近代以来中国海防仓皇,海洋权益屡屡受损,中国作为受害者更注重免于其害,南海九段线、南沙岛礁建设就是海洋维权、防御思想的具体体现。问题是西方学界对历史经纬避而不究,而是别有用心加以曲意解读,硬把中国防御之举说成扩张的“罪证”。照此逻辑,是不是只要战略需要,长城这一古代中原民族抵御外侵的历史遗存,都能被解读成对外扩张的军事前哨呢?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因诸多因素所限,中国学界与美国学界还不能平起平坐,特别是在议题创设和传播引领上。基于这一现实,笔者认为我国学界应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与美方议题有交集、有交锋在所难免,但不可一味跟着美国那些国际级专家学者的逻辑和步调,那样容易在不自觉间成为美国主张的扬声器和传声筒。另外,我国学者在对外发声时争取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不应只停留在对官方表态的复述和简单解读上。比如南海岛礁建设问题,国内智库和学者本应事先为我国南海岛礁建设预热,营造现实需求和积极氛围,而不只是事后解读或诠释其合法性和必要性,尽管后者同样重要。在议题创设上,我们也要善于抓美国的“问题”或软肋,敢于对美国哪壶不开提哪壶。美国出于担心在海上“被捆手脚”等战略考量,迄今不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个问题中国学界虽有提及,但力度明显不够。我们是否可就这个问题“添把火”,帮一下美国这个“后进分子”呢?另外,美国在国际问题上有很多不成功的干预,那么美国插手南海问题、要求多边机制解决会奏效吗?我们可以创造机会邀请有关利益攸关方开诚布公来探讨。总之,南海问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