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读书报告.doc_第1页
《数字化生存》读书报告.doc_第2页
《数字化生存》读书报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化生存读书报告在读这本数字化生存之前,我先去百度大致了解了下它。数字化生存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二十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书深入浅出了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作者尼葛洛庞帝成为了信息技术投资和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他的知命度和因此带来的无形价值不可估量。数字化生存此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历史对它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启蒙了一代人的信息知识。读完数字化生存,我发现这本非常通俗易通,所以在论述上并不严谨,但它确实起到了普及的作用,而且不乏真知灼见,值得一读。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作者在本书前言中这样写道。的确,数字化科技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巨大变迁,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我们习惯了互联网介入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了便利的数字化信息传输,沉醉于数字技术制造的超现实影像中,这一切的到来几乎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形式。正如书中所说,信息时代比特将超越原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我认为数字化生存作为一本通俗的学术著作,或是科技文化的散文集,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深入浅出地向普罗大众介绍了在当时还不太明晰的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科技发展趋势,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幅幅未来的数字化生活画面摆到读者面前,无怪乎有人看了这本书之后立刻出去搬了台电脑回家,准备开始自己的“数字化生存”。该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描述数字时代的到来,为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人性化的世界,将数字时代变化带来的影响深入到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的变化,人们交往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比特化”。最后一部分:数字化生存。在前两部分的铺垫下,这一部分引出了整个书要讨论的主要议题:数字化环境下,我们的生存观。作者通过对后信息时代,便捷的联系,从游戏中学习,无所不在的万事通,以及新电子保护主义等小节的描述,充分表现出作者所持的观点,他在对数字化的生存方式的悄然到来是有所预料以及乐观积极应对的态度的同时,也相信“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 第一部 比特时代一般人不怎么了解带宽,尤其在今天,光纤已经带着我们从较窄的带宽文步跳跃到近乎无限的带宽。带宽指某个特定信道传送信息的容量,大多数人都把它想象为管子的直径或高速路的车道。但现在可以证实的是,如今人们对此早已熟悉。作者指出:多媒体一方面代表新的内容,一方面也代表用不同的方式来看旧内容。多媒体即是本质上互动的媒体,随着比特数字通用语的出现而产生。同时,它也与计算机成本降低、威力增大和呈爆炸式增长的局面息息相关。在数字世界中,深度广度问题消失了,读者和作者都可以自由优游于一般性的概述和特定的细节之间。事实上,“多告诉我一些”这一概念正是多媒体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它也是“超媒体”的根基。没有页码的书“超媒体”是“超文本”的延伸,超文本这个词指的是互联程度很高的文字叙述,或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数字世界的情况却全然不同;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辩明。阅读者可以选择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个文字结构仿佛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块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则可以当场给出定义。这些连接可以由作者在“出版”著作时自行嵌入,也可以在出版后,由读者在以后的时间里陆续完成。第二部 人性化世界。在这里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作者说:多年来,我每天至少在电脑面前度过3个小时,但有的时候,我仍然发现自己饱受折磨。搞懂电脑就和搞懂银行结算单差不多同样困难。为什么电脑非得毫无必要地弄得这么复杂呢?为什么“数字化生存”竟是如此辛苦呢?作者还预测:未来,今天我们所谓的“代理人界面”将崛起成为电脑和人类互相交谈的主要方式。在空间和时间的某些特定位置上,比特会转换为原子,而原子也会转换为比特。无论这种转换是通过液晶传输还是语音发生器实现的,界面都将需要不同的尺寸、形状、颜色和语调,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能够感应的东西。第三部 数字化生存。在后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人们普遍认为,个人化是窄播的延伸,其受众从大众到较小和更小的群体,最后终于只针对个人。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这里作者采取了辩证的思考方式,给我们打开思路,作者指出:当你阅读这页文字的时候,你的眼睛和大脑不断把这种印刷媒介转换成你可以当作有意义的文字来处理和辨识的信号。如果你想把这页内容传真出去,传真机上的扫描仪会绘制出一幅由一条条线组成的精细的图形,并用0和1分别代表有墨迹和没有墨迹的黑和白。这个数字化的图形反映原件的逼真程度,完全要视扫描仪的精细度而定。但是,无论你的传真机扫描得多么精确,传真件最终也只是原件的复制图像罢了,它既不是字母,也不是单词,而是像素。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数字化生存并不是一本严谨的理论著作,书中的观点大多只是零散的点射,缺乏一个内在的系统把握,其理论阐述也不尽严密,内容中不乏一些轻率而随意的观点。作者自己也说,写这本书只花了六个星期,一个笔记都没有做,也没有做过任何的调研,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基于他在媒体实验室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经历。他不觉得自己是一个“未来学家”,他著书的初衷只是想表达一下个人对于数字化未来的看法,也许书出版之后的火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所以我们不能把这本书当作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著作,对于其中的观点也应该进行一番分析和思考之后再做出决断。不过,我认为尼葛洛庞帝夸大了“比特”的作用,并且混淆了信息与信息载体这两个概念。书中提到“在各个领域,数字化比特都将代替原子。”在这个问题上作者自己首先陷入了一个悖论为了说明比特的重要,却依然需要依靠作为原子的书籍来呈现自己的观点。显然他自己也发现了这个悖论,所以将前言命名为“一本书的悖论”,然而他并未解释清楚这个悖论为何发生,也并未深入地探讨原子与比特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对比特作用的夸大更像是人们对于一种新兴事物的无意识的个体崇拜,感性超越了理性。此外,作者似乎有意模糊“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区别,比特是信息载体的形式之一,原子同样也是一种载体,而书中的一些论断常常将比特等同于信息本身,因而赋予其非同凡响的意义。在信息时代,人们追求的是信息的迅速而高质量的接收,而不是对信息载体的顶礼膜拜,信息的多种传输方式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未来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时代,而不仅仅是淘汰与替代。当中国也开始步入“数字化生存”阶段的时候,我们不会否认尼葛洛庞帝作为一位具有科技创新精神和远见卓识的研究者,对大众的数字化启蒙教育所做出的贡献,也不会保守地将书中的观点称作天方夜谭,但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新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制约,毕竟数字化生存只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种理解,无法替代人类几千年积淀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其实在他的书里有这么一句话“学校将会改头换面,变得更像博物馆和游乐场,孩子们在其中集思广益并与世界各地的同龄人相互交流。地球这个数字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