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先人的故事.docx_第1页
孔子先人的故事.docx_第2页
孔子先人的故事.docx_第3页
孔子先人的故事.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先人的故事孔子讲学图(文/邢哲夫)如果有人问“孔子是哪里人?”我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孔子是山东曲阜人。当然,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以祖父辈以来定居的地方作为籍贯,这样的回答并不算错。但假如把眼光放得更远看,孔子是曲阜人的回答其实并不全面。据礼记檀弓篇记载,孔子临终前曾说“丘也,殷人也”,并交待弟子要按照商朝人的丧葬方式埋葬自己。殷人就是商朝人。商朝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傅斯年先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重要论文夷夏东西说中认为,商朝与夏朝、周朝等中原华夏民族政权不同,商朝先人是发源于东北和山东,生活在山东、苏北等地区的游牧民族。与属于“西系”的中原华夏民族不同,商朝先人与东夷族属于“东系”的“野蛮”民族(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殷商人本身便是东夷族)。傅斯年先生的观点,后来也被一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一部分。总之,商朝是一个东部“野蛮”民族建立的政权,商朝人文明程度相对于中原华夏族来说是较低的。和中原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不同,商朝建国后仍然一度处于游牧时代,比如多次迁都就是一个证明。而商朝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也是母系氏族公社的残余。母系氏族公社的痕迹还表现在商朝占卜书籍归藏中先“坤”后“乾”的顺序,和周易先“乾”后“坤”的男权话语相反。而商朝人注重祭祀鬼神的生活方式,更是被司马迁评价为“小人以鬼”。而孔子就是商(或东夷)这一支“野蛮”民族的后代。孔子先祖的历程至少给孔子两点启示,第一、野蛮的民族只要愿意向先进民族学习,也可以成为先进民族。商朝在入主中原以后,也开始了文明化的进程,比如定都于殷之后完成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的转化,而精湛的铜器制造和成熟的文字体系更是蔚为壮观。这便是春秋公羊传所说的“夷狄可进而为华夏”、“入中国则中国之”:没有永远的落后,也没有永远的先进,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发奋图强;第二、“野蛮”常常具有文明所不具备的品质。孔子虽然生活在灿烂文明的周代,却并没有为自己祖先的“野蛮”而感到自卑,恰恰相反,孔子从祖先的“野蛮”中寻找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那就是质朴。孔子认为,正是由于周朝过分精致繁琐的礼乐文明,使得周朝的精神风貌出现了文弱和疲软的毛病,而解救的方法,就是商朝人的质朴。所谓质朴,就是崇尚自然的力量,敬畏天地,并弘扬人的力量,砥砺身心。可以说,质朴就是适度的“野蛮”。野蛮当然是需要克服的,但适度的“野蛮”却可以让人和社会保持旺盛的活力和斗志。当文明走向衰朽和没落之际,文明恰恰需要野蛮来匡救和补充。所以,孔子一直都在“以殷之质(朴)以救周之文(弱)”,目的正是实现自己心中理想的人格和国家性格,那就是“文质彬彬”。“文质彬彬”一词,现代人误以为是形容一个人文雅,其实是错的,“文质彬彬”一词中“文”指文明,“质”指质朴,“文质彬彬”恰恰指一个人既要有文明的心灵,又要有“野蛮”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甚至孔子认为质朴和文明相抵触的时候,质朴比文明更重要(参董仲舒春秋繁露)。正是因为孔子祖先的性格(其实也是自己的性格),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孔子思想的性格。孔子不仅仅是商朝人的后裔,更是商朝贵族的后裔。给孔子列族谱当然不是本文的目的,但也不妨在此讲几个孔子先人的故事。孔子是商朝遗民微子的后人。微子是纣王的臣子,一次见到纣王用象牙筷子吃饭,便察觉到商朝要灭亡了,因为君王用象牙吃饭是一种奢侈,而历史一再证明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逃不了“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命运。后来微子的担心果然应验。商纣被周朝灭亡后,微子等人也成了亡国奴,但周王朝为了体现“存亡续绝”的宽大,不仅没有杀死这些殷商遗民,而且还将微子封为宋国的国君。宋国位于如今河南商丘一带,正是殷商王朝的故地。我想微子的内心一定是五味杂陈:山川依旧,物是人非,自己虽然做了一国之首长,可毕竟已成了亡国奴。这个方圆不过百里的区区宋国,和当年商朝建立的中原王朝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一个地。而孔子对于商朝亡国也同样是终究意难平,一次孔子读到“殷士肤敏,祼将于京”的诗句时,不禁废卷叹息道“善不可不传于子孙”(可参考典故里的中国之善不可不传于子孙一篇)。微子的后代中有著名的宋襄公子兹甫。他也是孔子的祖先。宋襄公在与楚国的泓之战中躬行仁义,在楚国还没布好阵的情况下,决不趁机进攻,等楚国布好阵后才应战,结果被楚国杀得大败,自己也受伤身亡。左传中借宋臣子鱼之口嘲笑了宋襄公的迂腐,毛泽东早年读书时用文言写的宋襄公论也批判过宋襄公,并在论持久战中直斥宋襄公“蠢猪式的仁义道德”。但注释孔子春秋最接近本义的春秋公羊传,里却对宋襄公“不鼓不成列”、不乘人之危的行为大加褒奖,以至于傅斯年先生也认为宋襄公乃是“公羊之偶像”。其实,无论是作为孔子自己的祖先,还是作为尊重规则、恪守道义的典范,孔子对宋襄公都不可能不肯定。宋襄公身上诚然有迂腐甚至愚蠢的一面,但同样也有高贵的一面。宋襄公尊重规则,维护秩序的行为,恰恰为春秋乱世所必须,作为“圣之时者”的孔子,不会不努力发掘宋襄公身上可供救时的价值。宋襄公的儿子弗父何,本是宋襄公君位的继承人,但弗父何却把王位让给了弟弟。所以,孔子先祖便由宋国君主变成了宋国公族。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父。据汉代诗经三家博士的说法,这个正考父乃是诗经商颂的作者。正考父生孔父嘉。孔父嘉并不姓孔,孔父是孔父嘉的字。而孔子后来则是以先祖字中“孔父”的孔为姓。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他也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大忠臣。孔父嘉的事迹,左传和春秋公羊传的记录并不一样:左传记载孔父嘉的妻子貌美,当时另一个权臣华父督看上了她,想要据为己有,于是杀死孔父嘉,后来又弑宋殇公。而公羊传没有关于孔父嘉妻子的任何记录,只是说华督父早有弑君的野心,但孔父嘉又是个大忠臣,只要孔父嘉存在一天,华督父的弑君计划就不可能实现。于是华督父先杀孔父嘉,再弑宋殇公。公羊传对孔父嘉用了一个充满赞美的词语“义形于色”。正是因为孔父嘉的“义形于色”,才使得奸臣不敢胡作非为并且必欲除之而后快。前面说过,公羊传是最接近孔子春秋本义的传记,所以左传里的桃色事件,我们不妨可以忽略,只按公羊传的说法,把孔父嘉当做一个杀身成仁的忠臣就可以了。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祁父生防叔,防叔出生没多久,曾祖父孔父嘉就被华督父杀死,为逃避华督父的斩草除根,防叔家里的仆人便带着幼小的防叔逃亡鲁国。这便是孔子先祖中定居鲁国的开端。踏上鲁国土地的殷商后裔们,或许并不知道,正是这片土地,曾经是他们未开化的先祖生活过的地方,而世事沧桑,星移物换,原来的东夷荒蛮之地,变成了“周礼尽在鲁”的礼乐之乡,实在是让人感慨。防父是孔子的曾祖父,防父生伯夏,伯夏生叔良纥。这一支宋国贵族后裔到了鲁国后,显然没有在其祖国的地位和荣耀。虽然在精神品质上仍然传承高贵,但在社会地位上已经被边缘化了。叔良纥在鲁国只是一个普通武士,但是在晋鲁联军攻打偪阳的战役中,叔良纥大展神威。偪阳守军为了将攻入城的晋鲁联军一网打尽,便将城堡闸门降下来,试图来个“关门打狗”,但叔良纥挺身而出,双手举起了数以吨计的城门,让攻进城里的晋鲁联军跑出来后才松手放门。这是中国战争史上极其罕见的壮观一幕。水浒传里的刘唐试图做同样的事,可惜力气不够,被压下来的城门砸成肉泥。后来一些文献传说孔子“力能举鼎”,想必是对叔良纥的故事的一个移植。叔良纥举城门的故事十二年后,叔良纥与一个叫颜徵在的女子生下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未来的圣人孔子。不过可惜的是孔子三岁时,父亲叔良纥就去世了。孔子的母亲曾经在曲阜的尼丘这座山前祈祷,希望神灵能赐给自己一个孩子,后来果然生下了一个健壮的大胖小子。为了表达对尼丘这座灵山的感激,孔子的母亲便给这个孩子取名丘,字仲尼。仲就是排行第二的意思,孔子有一个跛足的哥哥,丧失了劳动能力,所以撑起家庭的重任,便都压在孔子身上了。这是后话。孔子是殷人的后代。对于祖先缔造的殷商王朝,他是充满敬爱的,对于自己的祖国宋国,他也难免恋恋之情,而对于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孔子也不得不在理智上和情感上心向往之。但生活在鲁国的他,也不可能脱离脚下的大地而沉溺于思古幽情。所以,立足当下而沟通历史,让历史启示当下,让当下激活历史,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孔子的历史哲学。作为历史担荷者的孔子,他自己也在书写着历史,创造着历史。“故宋,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