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雅好自然,写寓言很爱用到植物,什么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树。他一般着重分析植物的自然属性而非作为人附属品的实用性。 2011-11-04 21:10:05 沉默的天蝎座 (用消极的态度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 庄子說人要達到逍遙遊之境需要先屏棄外在對人有改變的東西,達到心若死灰的地步再追求自己真正所需要的東西,達到真正的逍遙遊之境。如此這樣的話你可以聯想到沙漠裏面的植物,沒水之前是種子或者乾枯狀態,然後有水了興興向榮。植物對象有一個,很久以前說看到一種沙漠植物,沒水就乾枯,有水就正常,壽命可達上百年,葉子伸展有好幾米長,比較符合莊子的思想吧。不過我忘記那植物的名字了。PS:借用于丹的話說,逍遙遊之境,吾身雖不能及,心嚮往之。望LZ加油寫完也給我們分享下。也許還可以說下植物從種子萌芽生長開花結果枯萎闡明莊子世界的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諸如此類什麽什麽的。 2011-11-05 22:04:17 秦非 (功不唐捐) 笨人来说点笨方法咯:1,搜罗庄子一书中出现的所有植物;2,按种类和隐喻分门别类;3,分析各类植物何庄子思想之间的关系;4,搜罗前人关于庄子笔下植物的论著,看人家都写了啥,咋个写的。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不仅是人物。动物、植物在庄子中一样充满人性,被高度人格化:令人无限景仰的大鹏,怒气冲冲的挡车的螳螂,自得其乐的斥 ,在河中喝得肚皮溜圆的鼹鼠如果说孔、孟、荀、韩等人的著作中多的是社会概念,充斥的是礼、仁、忠恕、君臣等社会政治语汇的话,那么,庄子著作中多的就是这些自然意象,一派天籁。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摇曳多姿,仪态万方,神韵天成。 逍遥游位列庄子内篇之首,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艺术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并且也最能体现庄子激情与超脱相结合的特点。文章一开头就是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这样大的鱼,这样大的鸟,完全在我们的经验和知识之外。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庄子的这种描写看成是他故意设置的门槛:若是带着经验和知识,就不能也不必进入庄子一书,因为所谓经验与知识,与庄子所描述的世界格格不入。要进入并欣赏庄子给我们描绘的境界,必须抛弃固有的知识、经验、习俗等,完全解放思想,打破一切囿限。逍遥游是讲“无待”的,“待”者,恃也。我们就是常常依恃我们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去狂妄自大地解释这个世界的,用庄子的话说,就是“以管窥天,以锥指地”。注意,庄子嘲笑的不是管与锥,而是如此自信自负地使用管与锥的人。也就是说,可笑的不是管与锥的“体”,而是管与锥的“用”。正如牙签并不可笑,用牙签剔牙也不可笑,但若拿着牙签做武器去打仗,就可笑其“用”不当。同样,知识与经验并不可笑,甚至还可贵,但知识与经验都有局限,若凭借这些有限的知识与经验就妄自尊大地去解释无限的世界,那就可笑。逍遥游中的斥 、学鸠、蜩之可笑,都不是因为它们渺小与局限,而是因为它们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它们在这样做时的自信与自得,是难得的笑料。是的,庄子一书,集中了人生的种种笑料,让我们在笑声中体味到人生之荒诞、世界之无聊,以及我们自身之可笑我们笑着笑着,就会突然明白,我们就是那神气活现丑态百出可怜又可笑的斥 、学鸠与蜩。这时,庄子大概已背身而去了吧,只留下我们面红耳赤地待在这个世界上就艺术而言,这种用寓言的方法来论理是庄子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 但最关键的还是,庄子在编写这些寓言时,他并不是仅仅关注寓言的寓意。恰恰相反,他对寓言本身的生动性、可读性一句话,对寓言的形式美十分关注。他就是要描摹出我们的丑态,描摹出这个世界的千娇百媚或千疮百孔。如果我们把寓言分解为“言”(形式)和“寓”(寓意)的话,那么,庄子对寓言的“言”也十分关注,再进一步打个比方,如果寓言即是一幢公寓里住着人,那么,他不仅要我们去认识那些人,他还把这所公寓大楼造得很华丽,让我们目眩心惊于大楼的美。所以他用心去写,写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细腻而逼真。比如写斥 的一段: 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斥 的这段话里,前后各一句“彼且奚适也”,且后一句前面还多了一个“而”字,更有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这种对声口的模拟达到了逼真的程度,我们知道,这只是他编出来的一个寓言,意在说明“小大之辨”,并且此前已有了类似的寓言(蜩与学鸠)。他本来可以敷衍了事的,但他却如此认真地对待,把一件编造的故事说得“像真的一样”。这个小斥 的神态真是宛如在目前是了,就是我们眼前的镜子、镜子中的我们自己。庄子散文所包含的深邃的哲学思想,不是以直接的判断、推理表达出来的,而是以其独特的形象加以含蓄而明确的寓示表达出来的。以庄子内篇为例,通览各篇,我们不难看出,庄子散文几乎是包罗万象。上下古今,谈锋所至,无不令人叫绝。思想的野马,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中自由驰骋,看似荒诞,实则有迹可寻。归结起来,庄子的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虚”字,所以他便运用了一系列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来予以发挥,形成了他那种似真似幻的浪漫主义风格。庄子虚构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来为他的思想服务,并且都具有人的性情。逍遥游中凭风而徙的鲲鹏,目光短浅的蜩与学鸠、斥鴳,齐物论中“朝三暮四”、为名实所蔽的众狙,养生主中啄饮自如的泽雉,人间世中不自量力的螳螂,知晓无用之用的栎社树,大宗师中相濡以沫的鱼,等等。这些形象成了庄子阐明哲理的媒介,在庄子的散文中放出奇异的光彩,仿佛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灵魂。这在先秦其它典籍中是不多见的,不能不称为庄子的创造。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往往被刻画和描绘得栩栩如生,在庄子散文的形象体系中也占很大比例。列子“御风而行”,轻妙无比,却“旬有五日而后返”;许由不受尧的禅让,无用于天下,以不愿越俎代庖为喻,婉言陈志;特别是想象中的藐姑射之山的“神人”,“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而且,“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这种形象和境界纯属臆造,却寄托了庄子逍遥游的理想;言虽玄虚,但意旨深远。庄子为了突出自己“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的思想,虚构了一些奇怪的人物。支离疏其人“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貌甚丑陋,然避祸远害,能养其身,“终其天年”。兀者王骀“无形而心成”,以“不言之教”而为师,从之游者甚众。哀骀它奇丑无比,但“丈夫与之处,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未止也。”他无位无禄,却能济人之难;鲁哀公授之以国,他却“氾然若辞”。他之所以能“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使人授己国”,是因为他达到了“才全而德不形”的地步。闉跂支离无脤这一怪人,君王悦之,只是因为“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这些形象体现了庄子所推崇的“道”,所以才如此闪光。庄子往往虚拟一些人物故事来总结出某种哲理,这在他的散文中也是很突出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最为形象。庄子对庖丁解牛的神态、行动描写得惟妙惟肖,并通过庖丁的“依乎天理”之言,借文惠君之悟表明了养生的道理。子祀、子舆、子犁、子来这四人相与为友的故事,也是很生动的。这则故事以子舆和子来患病为由,分别让子祀、子犁前网探视,于是借此阐发有关生死存亡的议论,所谓“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这样便实现了他们当初的盟约“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而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为友的故事,更进一步表达了这一观点。子桑户死后,其余两人编曲、鼓琴,“临尸而歌”,完全“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疧溃痈”。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情态十分生动。此外,庄子还把真实的人物和历史的事实加以渲染,按自己的思想要求来表达意旨。“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的南郭子綦,大谈天籁地籁,道出了一切皆自然而然的情理;前往吊唁老聃的秦失,“三号而出”,以“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自释。孔子及其弟子的多次论辩,都经过了庄子的主观加工,并杂以史实,从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孔子到楚国时,楚狂接舆对他的劝说是十分动人的,“福轻乎羽,莫之知哉;祸重乎地,莫之知避。”这正是庄子的内心独白。综观庄子诸篇,其文皆以义理为骨髓,以形象为血肉。如果说,他的哲学思想是一条始终的线索,那么他设置的种种形象就是一颗颗明珠,构成了他特有的形象体系。满意答案 好评率:0% 贵族身世,落泊宋蒙公元前387年,在“战国七雄”中的楚国,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吴起变法。这件事对了解庄周其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故事必须从这里讲起。从周天子裂土封疆到战国中期的六个世纪中,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发展,所谓的“男耕女织”,“五口之家,百亩之田”的宗法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日趋形成;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有闲阶层,“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各国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倡导变法,力图拆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藩篱;一些精明的统治者出于富国强兵、称霸中原的需要,也乐于起用这些变法图强之士。吴起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战国时期,先后出现过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三大改革家。吴起作为一个才高德薄的历史人物,他俊逸豪迈,手段精明而老辣:为了能在鲁国统兵抗齐,他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齐国妻子;在魏国带兵时,他可以亲口为士兵吮吸浓疮。但是,作为一代英杰,他确实为楚国的强盛作出了生命级的贡献。楚国封国之初,本来还是一片落后的蛮荒之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湿,山川秀丽,楚人带着原始的浪漫和热情,很快发展了起来。到吴起变法时,楚国已是公族众多,财政匮乏,“贫国弱兵”,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将要激化了。楚悼主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倡导变法,被楚悼王委以重任。他力主“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土”。具体说来,就是要把那些领奉不干事的闲官、散官裁汰一批,实行“减政”。对贵族的三代以下闲散子孙统统贬为庶民,让他们自食其力。然后用节省下来的财政收入养精兵以与中原各诸侯国争雄。为了使被贬为庶民的贵族后裔不致联合作乱,吴起下令让“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也就是将他们疏散到边陲地区,让他们开荒种地,过自食其力的平民生活。庄氏是“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即位),卒于公元前591年。从前591年到前387年吴起变法已有二百余年,三十年为一代,到庆子父祖辈上,早已过了三代,所以无疑是被贬谪的对象。楚悼王公元前318年逝世,吴起失去了王权的庇护,变得孤弱无靠,被他打击的达官贵人立即联合起来,攻打王宫追杀吴起。吴起抱住悼王的尸体被乱箭射死,那些参与作乱的显贵们却因此而犯了伤害王尸的“夷宗”大罪,继位的楚肃王因此而诛灭“七十余家”。庄子的父祖辈大概就是这时为避“夷宗”之祸而越境迁居宋国蒙地的。“据公认的推测,庄周在楚国公族作乱十二年后即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家庭一下子落泊为平民,流亡异国,自食其力,必然是一个相当难以适应的艰难过程。由此可以想见,医子的幼年时代生活在一种动荡、忧患的环境气氛中,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姑且不论,庄周那幼小的心灵过早承受了过多过重的压力却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一种幼年生活经历,对天资聪颖的庄周来讲,形成一种内向型人格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幼小的庄周必然很小就思考了很多问题,由于其家庭成员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他在耳濡目染中一定也读了许多书。这是庄子成为思想家,一个反传统、反异化、非理性,重内在精神修养的思想家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庄子寓言对文学的贡献首先,“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臧克家语),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文艺, 就应独立成篇。 而庄子寓言正呈现独立成篇的趋势。据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语文卷记载,庄子共有寓言二百多个。如果不从“道”的角度去理解, 那它就是不连贯的一个个寓言故事,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严北溟先生干脆称其为“寓言集” 。严北溟在中国古代哲学寓言选的序言中说:“庄子 既是哲学书,也是寓言体。”纵观全篇,庄子大部分都是故事的叙述,纯粹的议论文字很少。 正如这部书自述其特点时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意思是寄托寓言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九, 借重先贤时哲的言论占了十分之七。例如“内篇”七篇中,只有齐物论 和大宗师两篇较多议论性文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寓言故事。其它各篇大多由寓言所构成。.寓言要成为文艺,还必须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而在寓言中自觉运用各种虚构手段塑造形象,也是从庄子开始的。我们不妨把庄子寓言与其他寓言作个比较,就不难得出结论。周易 中的寓言是中国古代寓言的滥觞。其特点是词旨简炼。所以在表情描绘,动作描写等方面明显不足。例如,周易中有驾车顶牛这则寓言,原文是:“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翻译成白话, 有人想叫牛后退几步,就只管用双手扳住车子向退,而牛呢,却拼命朝前走, 他这样蛮干,说不定将来还要吃刺头额、割鼻子的官司呢。文中对于这人如何用力扳,表情如何,牛的情状如何,都没有作细致的描写,只用了两个动词“曳”“掣” 孟子 中的寓言平易而辛辣,但其寓言是用来比喻或论证的,因此对于形象的塑造就不那么重视了。例如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出现在孟子与别人的辩论语句中。原文如下:(孟子) 曰:“必有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文中对“揠苗” 的动作仅用“揠”而已,其神态仅“芒芒然”。与周易寓言相较,自然更进步,不过那只是为了议论。但庄子 寓言则不仅为议论,还更有感染力,因此在动作、神态描写上更具艺术性,更生动形象。如在庖丁解牛中,对解牛动作的描绘十分精彩。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加奇),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对庖丁解牛进行了具体、 形象、生动的描绘。你看他的动作: 触、倚、履等;听他的声音的:哗然响然。又使用排比句式,这样语气连贯,既表现出他解牛时动作熟练, 又表现出其动作象舞蹈与音乐一样和谐有节奏。给声给形,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以下写庖丁谈自己解牛的经验体会,也无一句不是形象的语言。如碰见肌骨交错复杂的地方, 就要“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采取“怵然为戒”的审慎态度,最后还要以藏敛为自处之道。而与韩非子寓言相比,庄子寓言胜在情节等的虚构上。韩非子寓言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如唇亡齿寒宋襄公打了败仗就是历史,而子罕不受玉真假宝鼎等也是历史小故事。我们来比较一下寓言唇亡齿寒与左传僖公五年中的记载。韩非子写的寓言唇亡齿寒 :“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左传僖公五年 记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信,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两文相较,就会发现韩非子的这则寓言简直就是历史的转载。庄子 则不同,它的大部分寓言故事是虚构的,是作者精心创作的。如秋水篇中, 通过河伯与北海若的七问七答来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作者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两个形象。 河伯始则“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后则虚心请教;北海若的形象则是广大,像博学的老师,其问答语言显然是花了心力的,七问七答,层层深入,推导出庄子的认识论,提倡无为的大智,摈弃有为的小智。再如盗跖 篇中,孔子盗跖确有其人,但无其事,庄子替他们安排了事件,描绘了肖像动作语言等。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开口就骂孔子是“鲁国之伪巧人” ,最后呵责孔子:“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尽脯之膳。”盗跖的强暴真是神情口吻毕现。 写孔则是温文尔雅,明白事理的儒者风度。尤其是对孔子在跖面前被数落得窘迫不堪的神态,写得更加精彩。孔子再拜趋走, 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茫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对孔子作了辛辣的讽刺。综上所述,先秦时代自觉运用多种虚构手段塑造形象自庄子始。其次, 庄子将动物植物及其他现象的拟人化,是他对寓言创作的一个突出贡献。为后来寓言创作拓展了新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手法。中国古代寓言中, 用拟人化手法创作的寓言极少,而人物寓言故事极丰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与寓言多夹杂在议论文及史传文中有关。由于这两种文体或注意说理或注重记实, 动物植物说话的事自然越少越好;再者,那个时代的寓言被当作战胜论敌的有效手段, 而最具说服力的应该是源于现实社会中人各事。因此,人物寓言自然占了上风。即使有些动物植物寓言,也多是民间传说基础上写成的。.与各家哲学思想有关。儒家思想是“不语怪力乱神”,自然没有拟人化的寓言立足之地。 查论语孟子荀子等书,无见一则动物寓言。而法家更强调法术势治理国家, 多从历史角度去考虑,其寓言故事当然更注重历史小故事啦。至于墨家,其为俭朴爱人, 其为文尚质主用,以内容取胜。据荀子称:“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既“不知文”,自然也不肯在怪诞的动物植物寓言上花功夫了。由于以上原因, 使先秦拟人化寓言极少,即使有,也大多数是民间传说,文人几不会去自觉创作这种寓言。 由文人自觉创作的、数量最多、手法最纯熟的动物植物寓言是庄子寓言。庄子的哲学思想是“齐万物” ,与自然物我合一。这就使庄子的寓言能不忌荒诞,大胆想像, 例如,他让禽鸟说话。“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他与髑髅交谈,髑髅“深锁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青蛙在他笔下会骄傲,满足井底之乐;河水会“欣然自喜”“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既然认为“道” 存于自然,那么让北海若,髑髅来阐述“道”,自然是再恰当不过了。 因此庄子思想与其创作方法是合拍的,这使庄子想象瑰玮奇诡,为寓言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新路。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庄子中拟人法寓言不蜩与学鸠朝三暮四罔两问影等二十多则。值得一提的是, 庄子让“智慧”“混沌”这类抽象事物开口说话,这种拟人法在先秦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 外国神话中有“智慧女神”“忌妒女神”等,心理活动这类抽象事物也被赋予了生命。 而中国神话没有这种传统,只有具体事物的神,如月神日神门神灶神等。 庄子却在寓言中首开先例,例如知北游篇中就把“知(智)”和“无为谓” 拟人化了。“知北游于玄水之上,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于是“知”又问狂屈又问黄帝,黄帝认为只有无为谓才真正懂道,因为“道”无所不在,不能言传,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得道。再如至乐篇中的“忘形叔”与“忘智叔”;盗跖中的“无足”和“知和”,无足是富贵权势思想的拟人化,知和是恬怡适和思想的拟人化。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得结论,庄子寓言在寓言史占有重要地位。寓言成为一种文艺, 自庄子始,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寓言自庄子始。而这两点,对于日后寓言发展成为儿童文学的一支,功不可没。庄子:一个植物的世界 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曾任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代表作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是庄子及其弟子合作写成,它们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情况比较复杂,疑为后人所作。 古来谈哲学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庄子的文章兼具哲学、文学之美,“读庄子,本分不出哪是思想的美,哪是文字的美。”闻一多还评到,“在庄子那素净的说理文的背景上,也有着你看不完的花团锦簇的点缀断素、零纨、珠光、剑气、鸟语、花香尽够你欣赏的,采撷的。”鲁迅先生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 可以说,庄子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博物志。其间有“水击三千里”的北冥大鹏,“泉涸”后相濡以沫的鱼,以臂挡车的螳螂,“朝三暮四”的猕猴,怡然自得的井底之蛙,以及斑鸠、鹪鹩、狸牲、蟪蛄(hu g,蝉)、蝴蝶、鼹鼠等等。庄子同时也勾勒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图谱,文中提到的物种也是不一而足,有朝菌、大椿、瓠(h,葫芦)、樗(ch)、栎(l,橡树)、楸树、桑树、桂树、漆树、梧桐、柞(zu)树、栗树、楠木、杏树、榆树、枋树、青苔、乌足、车前草、葱韭、芦苇难怪闻一多先生说庄子是一位“写生妙手”! 下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草木葱茏的植物世界。“朝菌”,是一种见到太阳就消失的菌菇。语见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意指其朝生暮死,根本不知道一天的时光。和下文的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树相对,喻指“小年”和“大年”的巨大反差,得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也即“天外有天,无我为大”的结论。 “瓠”是一种葫芦,“樗”是一种高大乔木,两者均出自逍遥游。惠子是庄子的好友,他认为庄子所谓的“大道”理论“大而不当、往而不反”,也就是不着边际的事。但他没有明说,而是用硕大无朋的“瓠”和臃肿不堪的“樗”作比喻,反讽庄子对于修道得道说的“大而无用”。为此,庄子接下来用“不龟手之药”和“犛牛”为喻进行了坚决反击,意在表明:有用、无用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因人而异的,善用者认为有用,不善用者认为无用,就像我的“大道”一样,不是它本身没有用,而实在是因为惠子你无法理解“大道”的精髓、难以达到“清静无为”的逍遥境界,所以才肤浅地认为我的“大道”没有用。 在人间世篇里,庄子一下子列举了近十种不同的树种。“栎”同“柞”,都是橡树一种,在这里栎树因其“无用”反而成为了世人瞻仰的社树,说明了“无用之用”。庄子还举例说,楂、梨、橘、柚以及生长于宋国的楸树、柏树、桑树,还有山上的桂树、漆树,皆因其“有用”而遭到摧残或砍伐,以此论证“有用之害”。通过比较两者迥然不同的命运,庄子点出了本篇的核心思想,“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可以说,在庄子所处的那个战乱年代,人们为了名和利用尽心智相互倾扎,君王暴戾,生灵涂炭,除了感到悲哀,他无能为力,他的办法就是逃避,尽量使自己变得“无用”,不再成为社会名利场上的牺牲品,因为一旦成为“有用之材”,离祸患就不远了,所以只能在复杂和拥挤的世界中发现空隙,游于其中,尽其天年,最终全身而退、乱世求全。 在至乐篇里,庄子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从无到有”的物种演化图:物类千变万化源起于微细状态的“几”,有了水的滋养便会逐步相继而生,处于陆地和水面的交接处就形成青苔,生长在山陵高地就成了车前草,车前草获得粪土的滋养长成乌足,乌足的根变化成土蚕,乌足的叶子变化成蝴蝶。蝴蝶很快又变化成为虫,生活在灶下,那样子就像是蜕皮,它的名字叫做灶马。灶马一千天以后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干余骨。干余骨的唾沫长出虫子斯弥,斯弥又生出蠛蠓。颐辂(y l)从蠛蠓中形成,黄軦(kung)从九猷中长出;蠓子则产生于萤火虫。羊奚草跟不长笋的老竹相结合,老竹又生出青宁虫;青宁虫生出豹子,豹子生出马,马生出人,而人又返归造化之初的浑沌中。庄子用物种的演化,说出了一个“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真理。 可以说,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能源湘潭市2025秋招财务审计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移动六盘水市2025秋招供应链采购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常州市2025秋招交通运输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中国联通云浮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技能类
- 国家能源揭阳市2025秋招交通运输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厦门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2025年追风的人考试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荆门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综合管理岗位
- 晋城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油田工程技术岗
- 大唐电力乌兰察布市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及参考机械工程岗位
- 2025年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考调/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DB4201∕T 645-2021 房地产经纪服务规范
- 附睾结核护理查房
- 2025-2030中国燃气供应系统(FGSS)行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oracle mysql面试题及答案
- 板块六 学案40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 村集体山林管理办法
- 数独教学课件
- 海绵印拓画课件
- 肩袖损伤查房
- 2025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知识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