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朱氏派下.doc_第1页
砀山朱氏派下.doc_第2页
砀山朱氏派下.doc_第3页
砀山朱氏派下.doc_第4页
砀山朱氏派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砀山朱氏派下砀山朱氏属于中国最古老的朱姓氏族之一的朱虎朱氏。唐末,砀山人朱温一举推翻李唐王朝,建立后梁政权。但不到二十年,被唐庄宗李存勋的后梁王朝复辟,后梁王朝对朱温家族进行残酷报复清算,成员大都被杀,幸存者四处隐没,融入沛国朱氏之中。苍南马站金家山朱氏始迁祖始迁祖闵端,清初避乱徏居处州(今浙江丽水)碧湖。数载后公卒,配叶氏率四子转辗漂泊至平阳北港闹村,后复迁蒲门西门,又遭火灾再迁金家山。村名来由先祖初到此地,荒无人烟,野兽出没。山中有一块平地,常闻锦鸡啼鸣,遂定居于此,成为锦鸡山,后闽南语偕音,改为金家山。行政隶属沿革金家山明清时属招顺乡五十五都金家山里,民国时属马站区澄海乡金家山村,解放后属马站区澄海乡金家山村,公社化前期属马站公社云亭管理区振南大队,后期属马站区云亭公社振南大队,公社撤销后改称马站区云亭乡南堡岭村,现属马站镇沿浦办事处南堡岭村。地理地貌金家山村位于苍南县南部,东临沿浦湾,西和木林村为邻,西靠沙埕湾,北接云亭村,属滨海山区。从灵溪出发,沿104国道西行至观美高速路口出口处,再往南顺232省道到马站,转至蒲城,再转至本村,全程约43公里。飘流明末崇祯年代兵荒马乱之际,始祖闵端公从何不详,迁居处州碧湖樟树脚,积劳成疾过早去世,撇下母子五人,难以为生,漂泊流浪,南下经温州、平阳、北港仓头,途中收留一流浪儿为义子,视同己出,后又徏蒲门城内西洋角居数载,不幸更遭祝融之变,乃迁至山顶孟福林,定居于鸡鸣之处,即现称金家山。为求源流,后裔数度回处州樟树脚寻找,均不见踪影。适遇见福建寿宁县张广地朱氏,也派人寻找玠伍后裔,玠伍者,张广地朱氏人,在崇祯年代离开张广地到处州,祖地始终没有找到玠伍后裔下落,双方一拍即合,将闵端公权当玠伍公,列在张广地朱氏宗支中,得当与否,有待今后继续孝证。张广地朱氏,据族谱称,先祖是后梁王朝第三位皇帝朱友贞的后裔,朱友贞的七世孙朱恒,字仲穆,金陵为刺史,迁大司马,从金陵迁福州南台为始迁祖,恒公之十三世孙少一公迁徙张广地,再传十四代至玠伍迁处州樟树脚。后经二族协商,玠伍等同闵端。闵端公生四子,收义子一,迁居金家山,分为孝、悌、忠、信智五房。孝房克棋(16381675,)生子茂林,茂林配颖氏生子四:文瑞、文会、文经、文贵。悌房克候(16401679),配罗氏生茂宗,茂宗配张氏生三子:文章、文玉、文敬。忠房克显(16491713)生子茂元,茂元配郑氏生子三:文英、文豪、文秀。嗣子文经。信房克星(16521712),继配张氏生子二、君相、君宠。君相嗣子一文友,君宠配郭氏生子文通,居玉环。智房克初生茂仁,茂仁配王氏生子三:文起、文友、文彩。播迁乾隆年间,孝房派昆若迁温岭乌根塘头,昆山迁沿浦,昆中迁福鼎渡船头。昆明迁福鼎秦屿。悌房派拜盆迁过海。忠房派迁 ,昆界迁福鼎管坪。信房派昆盛、昆清迁玉环。智房派迁北港闹村冷水窟,昆德迁福鼎硖门鱼井。行第闵克茂文昆迁开拜孔维成祖武(修)乃(斯)振(克)家(应)声(继)现已繁衍至十五世克(振)字辈。截至2011年,全族共有1000余人,其中浦亭乡冷水窟100人,温岭38人,(湖州30人),沿浦150人,下在100人,鱼井50人。其中大学文化程度48人。文化教育至清末,本村较为富裕,更重视教育,有本族儿童如朱维耦等人,到外地新式学堂求学接受新知识新思想。辛亥革命后,“族人率先男人剪发,女人放脚。”比周边村民早了一年。接着在本村庙里创办新式学堂,轰动了整个马站区,不但本族弟子,连外村儿童也来上学。本族较为优秀的学子有:朱孔定、朱维甫、朱维同、朱维楼、朱维缎、朱维绸等。经济先祖定居金家山后,披荆斩棘,开拓荒田,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开至山园地四百亩左右,水田三百多亩,还在山下的海湾线海滩开发滩涂一千多亩,养殖蛏字和培育蛏苗。近年来还引进种植紫菜。清朝至民国,除经营农业生产外,还有不少人从事经商,经营茶叶贸易,往返福州、厦门、泉州等地。改革开放后,大批族人外出经商、务工、办厂,有的还取得可观业绩。建设业绩1、虾皮坑大坵田:坎高7米,长300多米,大石砌成,五坵约有6-7亩,后门沟外厝边梯田一坵2亩多,造地的祖公造好地回家,竟不识已长大的儿子。2、厝前宅后六颗大榕树,树龄已有200300年。3、大晒谷场二个,面积约10亩,可停汽车数十辆。4、黄九师公宫一座,初建于乾隆四年,道光年间整修一次,1997年重修,神像显赫,庄严肃穆。5、虾皮坑石拱桥一座,建于1960年,村民集资,政府补助,长10米,宽5米,造型美观,坚实牢固。6、修筑连接蒲城的公路,长约3里。7、村民出资修成从村口至马云公路的连接线。祖厝风水坐东向西南,面对太姥山笔架峰,后坐三山主脉合掌岩,左映碧海,右涌合掌山间溪水,辟风向阳,真乃风水宝地一块。家谱版 次 修谱时间 首事 备注一 1850(道光30年) 升利 升翰 二 1892(光绪17年) 邦橼三 轶 失四 1976 和城门联修五 1997 望生 和城门联修六 2011 望生 和城门联修祠堂1943年正当族人商议筹建宗祠时,城门朱氏首事朱道生,为节省资金和土地,建议祠堂并于城门祠堂即可。经双方反复措商,一致同意祠堂合而为一,维修费用双方分摊。革命斗争族人朱维甫,在经商途中结识了共产党员,参加共产党,以贩茶为掩护在福州、泉州、安溪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受组织委派回乡发展革命工作,组建了鼎平游击队,人数达百余人,维甫任队长。被国民党获悉后,六月二十七日清晨,国民党军警二百余人,分兵五路包围了金家山村,进村搜捕,为掩护同志,维甫开枪击毙伪排长等二人,最后朱维甫受伤被俘,朱维妥和一矾山人牺牲。敌人进村后火烧房屋40多间,砸烂几十间。数天后朱维甫被害 ,于蒲城东门外。解放后,全家山村评定为革命老区。书香门第一朱凤辉家族朱凤辉(17781843),字开祥,号古巢,仙堂朱氏第五世。曾祖父子信是伯禄公的季孙,称让房,居松山,例授贡生。乾隆年间,平阳县令主持纂编平阳县志,特聘朱子信参与纂编,子信公出 重金资助,列董事之首。祖父日佩,字象贤,号玉园,子信长子由国学生举介宾。二十岁丧父,承担家庭重担,日以丰裕,上以欢慰母心,下以抚诲幼弟。立下家教,大丈夫当卓然自立,安有七尺躯而犹寄人膝下呼!次弟曰西,武生,助兄经营,创置甚多,性乐善好施,有古豪士凤。喜学书法,少暇即临池,故书法庄重秀特迴异俗笔。常训子侄,“不知礼,无以立圣贤”令子侄注意礼节,端容整服。凤辉父殿魁,(17391811)定步殿,号桂延。少年英异,生而豪俊,习武善射,十六岁参加县试列前矛,后加捐武信慰,十七岁参加府试,得到太守赞许。亦重文墨,兼认楷字端正,入郡庠。著有秋斋课读图等。清道光思准进士即选儒学教谕顾讷赞曰:“诗有奇杰气,书有雄健气,简读有肃括气。”“常谓少不力学,过时无及”对后辈的学业,严加督训。凤辉,1823(清道光三年)府学岁贡注册。从小嗜学,不辍寒暑,愖勤学问,博读群书,尤专经文,进士顾讷对其父步殿赞曰:“令子才无敌,秋风桂一枝。”一生著作颇多,同时代多位名儒均予赞赏,惜大多已失传。凤辉不但诗文并茂,还精通书法,堪称书法家,尊李北言诲:“学我者死,似我者俗。”每慕名贴,不规于绳尺,竭力以进而精神回出,生气勃然。孙锵鸣赞曰:“草、行书具庄不佻,晚年尤藏锋,力透纸背,结体丰膄而无软弱态,一挥累十数纸,绝不使一笔剽滑、识者以为深得书家三昧。”凤辉生四子,长子朱锴,字齐韵,号石和。秉性刚直,遇事敢言,少年聪禀笃学,郡邑考试,均列前矛。次子朱焘,字齐谦,号吉六庠生,曾为塾师。性嗜酒,每逢知己,于月下花间,常畅饮闲吟已为乐。素习骈体文于六朝之徐庾,唐之四杰及本朝思绮堂、林惠堂诸集,尤所研究闲及诗歌词赋,靡不绮思巧合,文采葩流,县内人事求其写传序和韵语者,接连不断,三子朱珩。字齐锐,号朗如,“幼而徇齐,学作文即以峭拔胜比。”童试,县内宿儒惊奇曰:“此生用笔豪迈,劲气过文,吾辈其有积薪之叹乎。”后遂力试前茅,年二十二而获隽,二十六岁以诸生试第一,食禀气。后肆力于经义,设教于乡。常与其兄弟互相讲学,辨难经典,笺住异同,辟兴搜隙,析及纤毫。及其为文,沉挚刻酷,如抽茧剥蕉,愈入廉锷,精悍之气,跃跃行间,如太阿出匣,元艺射人,惜三十四岁暴役而亡,未能大展厥志。四子朱琯,字齐谨,号官玉。幼小颖异,十岁时,即与父亲好友玉环进士林芳唱和,极蒙奖赏,少年读书,逐冠童年,之后酷嗜古文,所作文章,精细刻露,力厚思沉,耐人寻味,识者以为独得其父秘钥,其诗作不多见,偶有所作,亦迥不犹人。而试贴极工致。外出授徒,诲人不倦,改正文字以理法为准,必书力构思,绝不肯草草了事,勉励学生。别无捷径售知己,只有贪心索古人,和岳父谢小眉掌教龙湖书院,一时儒术济济,生徒祁祁,余县令甚器重。平时还兼阅岐黄书(中医书籍),以医济人。做人尤以廉隅自砺,非义之财一芥不取。1861(咸丰十一年)全钱会作乱,扰境桥墩,家中被洗劫一空,事件平定后,有人建议“何不取匪党之物相抵”?“他坦然答道”此固时数使然,将谁尤,“他对时代错误造成的痛苦和损失,坦荡包容,不求索赔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也值得深思和反省。 凤辉孙,官玉子景生(18411896),字家晓,号湘舫,少禀庭训,博览经史文章炫世。咸丰九年取县学第九名,同治十一年,取一等第四名补廪,光绪十四年考充岁贡注册。20岁时,家中遭金钱会洗劫一空,曾富甲一方的家族,顿成家徒四壁的赤贫户,景新毫不气馁,重整家业,渐有起色,学有所成,考取贡生后,1896(光绪二十二年),平阳县学师吴祁甫纂修平阳县志,颁谕景新,“欲得我港并我族,先世迎世来、有臣而忠、子而孝、士而廉,女而节者以及山川形胜里居名物。”景新顶烈日冒风雨,登山涉水不辞劳苦,完满完成采访任务。凤辉、官玉、景生一门三代考取贡生,虽属寻常事,但在我县少有所闻,故庆旌典,竖旗杆于祠堂前时,瑞安名人孙衣言赠匾“三世明经,挂于祠堂及家仪门上,数代风光,名扬邑内”明经之说,源于唐朝,科举考试设有考经义科目,即明经科。至清朝,凡参加岁科考试考中贡生均称“明经及第”。景新考中贡生后不久,光绪皇帝接受维新改良,废科举,兴新学,从此取销科考,再无贡生产生,故景新被称之曰“关门贡生”。科举制度的结束,使凤辉后裔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其中凤辉七世孙希桂,又名必桂,曾任苍南县政协主席,希桂次子其宏,硕士研究生,获高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