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话说“耳”字 话说“耳”字 2004年03月15日 11:04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和许多人一样,也常把自己的坎坷遭遇归咎于一个“口”字。 我这个人口无遮拦,有什么看法往往脱口而出,造了口业便产生种种后果。多次暗下决心,要把住自己的嘴。然而积习难改,总也管不住! 曾以自己的教训劝诫旁人。我说:“语言似箭,不可轻发,一经入耳,有力难拔”。闻者认为很对,答:“是的,是非都因多开口,这个嘴巴呀!”这话说多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大对。这似乎有点倒果为因的意思。 何以会造口业呢?问题还在意念。那么这意又从何而来呢?心本清净,受了种种染污才有不净之意。有了不净之意,开口说话进入旁人之耳,这才产生后果的。 年轻时接受检查,常被追问听了谁的话?受了谁的影响?年纪大了接受检查,则常被追问这些话给谁说过?影响了什么人?这样看来这口与耳一出一进是密切相联的。把后果都归咎于口是不公平的。 人的意念不论好坏大多来自受教。受教的渠道很重要的是耳朵。虽然不少意念受教于书本,但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眼睛看与耳朵听可说是一致的。为此,我要在这里说说这个耳字。 我们的语言中涉及耳字的不少。“耳根清净”是一句。如果没有耳旁聒噪,心会很清净,自然可以明白地想清楚许多事。 即使是很好的话也不能让它塞在耳朵里,所谓“充耳不闻”就是一个问题。把许多道理执着地塞在耳朵里,再有多么好的新道理也就听不进了。 到了这种时侯需要做的是“洗耳恭听”。把耳朵里充塞的种种东西洗干净,为的是接受新东西。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既要接受好的道理,又不至于充耳不闻,无需经常洗耳,最好的办法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小时候老师常指责我上课听讲“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因此把这句话当作贬意。现在我开始明白了,这实在是一种高境界! 不论是佛、是道、是儒,都讲了许多道理,这些道理本来都是不可说的。所谓“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说的目的是启发听者的自觉,自己认识自己。 孔子说:“余欲无言。”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佛说:“四十九年未曾道著一字。” 何以如此说?为的是怕听者“充耳不闻”,执着于听到的一些道理,使之成了明心见性的障碍。“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绝不会不留痕迹。到应机的时侯,它自会出现,这时侯以前听到的道理,便成为自己心中所悟的道理了。 从“口”字到“耳”字,从坎坷的过去到今日的反思,我真正体会我曾听到过的任何一句话,都于我无碍而有益。所以会产生不好的后果,都只能归咎于自己。 我要努力修的是认识自己,不是积累众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情感开发与互助平台合同
- 合同解除及索赔协议
- 改造造价咨询合同范本
- 工地焊接合同范本
- 1999年建筑合同范本
- 保洁简式合同范本
- 维修平台转让合同范本
- 房东租客专用合同范本
- 单位吊顶装修合同范本
- 农村自建租房合同范本
-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 哪一款“套餐”更合适教学课件设计
- 采油采气井控题库
- “三重一大”决策 标准化流程图 20131017
- 精选浙江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3版)
- “魅力之光”核电知识竞赛试题答案(二)(110道)
- 外科学课件:食管癌
- 汽机专业设备运行日常点检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