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课件第5章第1節.ppt_第1页
《音韵学》课件第5章第1節.ppt_第2页
《音韵学》课件第5章第1節.ppt_第3页
《音韵学》课件第5章第1節.ppt_第4页
《音韵学》课件第5章第1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上古音系 第五章上古音系 第一節上古韻系第二節上古聲系第三節上古調系第四節上古音知識的運用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三 音值研究概況四 結論五 通轉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1 研究方法 一 系聯 歸納 分析韻文入韻字 衛風 氓 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 王風 君子于役 期哉塒矣來思 秦風 終南 有梅止裘哉 小雅 六月 喜祉久友鯉矣友 小雅 甫田 止子畝喜右否畝有敏 大雅 緜 飴謀龜時玆 大雅 抑 子否之事之耳子 1 研究方法 二 系聯 歸納 分析韻文入韻字 同一韻部 韻腹 韻尾相同 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期哉塒矣來思有梅止裘哉喜祉久友鯉矣友止子畝喜右否畝有敏飴謀龜時玆子否之事之耳子 1 研究方法 三 系聯 歸納 分析韻文入韻字 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期哉塒矣來思有梅止裘哉喜祉久友鯉矣友止子畝喜右否畝有敏飴謀龜時玆子否之事之耳子 之韻 蚩絲淇丘期哉塒矣思止喜祉子鯉飴時玆之事耳尤韻 謀有久友右否咍韻 來哉灰韻 媒梅脂韻 龜侯韻 畝諄韻 敏 中古韻系 1 研究方法 四 系聯 歸納 分析韻文入韻字 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期哉塒矣來思有梅止裘哉喜祉久友鯉矣友止子畝喜右否畝有敏飴謀龜時玆子否之事之耳子 之韻 蚩絲淇丘期哉塒矣思止喜祉子鯉飴時玆之事耳尤韻 謀有久友右否咍韻 來哉灰韻 媒梅脂韻 龜侯韻 畝諄韻 敏 中古韻系 之部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 一 顧炎武的功績 一 分古韻爲十部 二 離析 唐韻 三 將入聲韻與陰聲韻相配 廣韻 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 二 第一部東冬鍾江 舉平以賅上去 第二部支半脂之微齊祭佳泰皆灰咍夬廢尤半 質術櫛昔半職物迄屑薛錫半月沒曷末黠鎋麥半德屋半第三部魚虞模麻半侯 屋半沃半燭覺半藥半鐸半陌麥半昔半第四部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第五部蕭宵肴豪尤半幽 屋半沃半覺半藥半鐸半錫半第六部歌戈麻半支半第七部陽唐庚半第八部庚半耕清青第九部蒸登第十部侵覃談鹽添咸銜嚴凡 緝合盍葉怗洽狎業乏 廣韻 韻目 入聲韻 陰聲韻 十韻部識讀 離析 唐韻 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 三 以入配陰的證據 魏風 葛屨 好人提提 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 維是褊心 是以爲刺 陰聲 入聲 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 四 以入配陰的證據 唐風 揚之水 揚之水 白石皓皓 素衣朱繡 從子于鵠 既見君子 云何其憂 陰聲 入聲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3 江永的古韻分部 一 江永的功績 一 分古韻舒聲爲十三部 二 根據音理分析韻部 三 入聲韻獨立 審音派特點 陰聲韻和陽聲韻 3 江永的古韻分部 二 江永分部根據 第四部 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 山攝 寒桓刪元山先仙 a類 臻攝 真諄臻文欣魂痕 類 中古 上古 顧炎武 3 江永的古韻分部 三 江永分部根據 第四部 真諄臻文殷元魂痕寒桓刪山先仙 元寒桓刪山仙分先 a類 真諄臻文殷魂痕分先 類 顧炎武 江永 3 江永的古韻分部 四 入聲韻獨立成部 第一部 屋分沃燭分覺第二部 質術櫛物迄沒分屑分薛第三部 月曷末黠鎋分屑分薛第四部 藥鐸分沃分覺分陌分麥分昔分錫第五部 分麥分昔分錫第六部 分麥職德第七部 緝分合分葉分洽第八部 分合盍分葉帖業分洽狎乏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 一 段玉裁的功績 一 分古韻爲十七部 二 支脂之三分 三 韻部按照讀音的遠近排列 四 全面考察諧聲偏旁 提出 同諧聲者必同部 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 二 支脂之三分 第二部 支脂之 顧炎武 支 脂 之 段玉裁 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 三 支脂之三分 理由 廣韻 支 脂 之三分 上古韻文支 脂 之大都單獨押韻 與支 脂 之有關的陽聲韻 入聲韻是三分的 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 四 韻部按照讀音的遠近排列 第一部之咍 職德第二部蕭宵肴豪第三部尤幽 屋沃燭覺 第九部東冬鍾江第十部陽唐 陰聲韻 入聲韻 顧炎武列第一部 陰入相配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 一 孔廣森的功績 一 分古韻爲十八部 二 東冬二分 三 確立 陰陽對轉 的理論 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 二 十八部的排列 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 三 關於 陰陽對轉 陳風 東門之枌 穀旦于差 南方之原 不績其麻 市也婆娑 歌類 陰聲 歌類 陰聲 原類 陽聲 歌類 陰聲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顧炎武的古韻分部3 江永的古韻分部4 段玉裁的古韻分部5 孔廣森的古韻分部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一 王念孫 章炳麟 王力等人的分部 王念孫 江有誥 21部 章炳麟 23部 黃侃 28部 王力 30部 羅常培 周祖謨 31部 6 其他古音學家的古韻分部 二 三十韻部 陰聲韻 之部支部魚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入聲韻 職部錫部鐸部屋部藥部覺部物部質部月部緝部葉部陽聲韻 蒸部耕部陽部東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談部 寒部 沃部 盍部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三 音值研究概況四 結論五 通轉 第一節上古韻系 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1 研究方法2 諧聲表的編制 1 研究方法 一 段玉裁語 考周秦有韻之文 某聲必在某部 至嘖而不可亂 故其視偏旁以何字爲聲 而知其音在某部 同諧聲者必同部 六書音均表 細微 1 研究方法 二 分析韻文入韻字的諧聲偏旁 衛風 氓 蚩絲絲謀淇丘期媒期 王風 君子于役 期哉塒矣來思 秦風 終南 有梅止裘哉 小雅 六月 喜祉久友鯉矣友 小雅 甫田 止子畝喜右否畝有敏 大雅 緜 飴謀龜時玆 大雅 抑 子否之事之耳子 蚩時塒之 右有友 又飴矣 梅敏 母期淇 其玆絲 絲謀媒 某祉止 止畝久 久鯉 里來 來否 不丘 丘思 思龜 龜耳 耳子 子事 史喜 喜哉 才裘 1 研究方法 三 諧聲偏旁的長處 可考察韻文入韻字以外的字的韻部 可考察聲母 可考察聲調 主要是入聲調 2 諧聲表的編制 之部 聲 聲絲聲其聲 聲里聲才聲來聲思聲不聲龜聲某聲母聲尤聲郵聲丘聲牛聲止聲喜聲己聲巳聲史聲耳聲子聲士聲宰聲采聲咅聲又聲久聲婦聲負聲司聲佩聲而聲啚聲臺聲舊聲疑聲灰聲辭聲亥聲 聲甾聲再聲乃聲市聲散字 裘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三 音值研究概況四 結論五 通轉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三 音值研究概況1 韻頭的構擬2 韻尾的構擬3 韻腹的構擬 1 韻頭的構擬 韻頭尚不能準確構擬 原因 韻文只能提供韻部 韻腹 韻尾 的信息 造字時 選取聲旁的標準首先是韻腹 韻尾與所造字相同 其次才是韻頭相同 因此諧聲偏旁提供的比較準確的信息也是韻部 韻腹 韻尾 的 2 韻尾的構擬 一 由中古往上古推斷 陽聲韻 中古 上古 2 韻尾的構擬 二 由中古往上古推斷 小雅 斯干 乃生男子 載寢之牀 載衣之裳 載弄之璋 其泣喤喤 朱芾斯皇 室家君王 N 2 韻尾的構擬 三 由中古往上古推斷 小雅 巷伯 萋兮斐兮 成是貝錦 彼譖人者 亦已大甚 m 2 韻尾的構擬 四 由中古往上古推斷 衛風 氓 及爾偕老 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 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n 3 韻腹的構擬 一 由中古往上古推斷 輔音韻尾 陽聲韻 m n N入聲韻 p t k 中古 上古 3 韻腹的構擬 二 根據語音的系統性 陳風 東門之枌 穀旦于差 南方之原 不績其麻 市也婆娑 歌部 陰聲 歌部 陰聲 元部 陽聲 歌部 陰聲 i n i i an ai ai ai 3 韻腹的構擬 三 根據語音的系統性 陳風 月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 勞心悄兮 宵部 宵部 幽部 宵部 u o o o 3 韻腹的構擬 三 根據親屬語言的讀音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三 音值研究概況四 結論五 通轉 上古韻部表 一 韻部表識讀 上古韻部表 二 元音關係 a 音近 上古韻部表 三 韻部表識讀 第一節上古韻系 一 對韻文押韻的研究二 對諧聲偏旁的研究三 音值研究概況四 結論五 通轉 第一節上古韻系 五 通轉1 對轉2 旁轉3 古今的歷時通轉 1 對轉 一 從韻部表看對轉 1 對轉 二 對轉的圖示 之部 職部 蒸部 對轉 對轉 對轉 k N 1 對轉 三 對轉形聲字例 之部 職部 蒸部 k N 寺 特 等 之職對轉 職蒸對轉 1 對轉 四 對轉押韻例 陳風 東門之枌 穀旦于差 南方之原 不績其麻 市也婆娑 歌部 陰聲 歌部 陰聲 元部 陽聲 an ai ai 歌部 陰聲 ai 歌元對轉 1 對轉 五 對轉押韻例 小雅 角弓 毋教猱升木 如塗塗附 君子有徽猷 小人與屬 屋部 入聲 屋部 入聲 侯部 陰聲 k k 侯屋對轉 2 旁轉 一 從韻部表看旁轉 2 旁轉 二 旁轉的圖示 文部 真部 旁轉 n en 元部 an 旁轉 2 旁轉 三 旁轉形聲字例 文部 真部 n en 恩 因 文真旁轉 2 旁轉 四 旁轉押韻例 陳風 澤陂 彼澤之陂 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 碩大且儼 寤寐無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