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千遍也不厌倦.doc_第1页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doc_第2页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doc_第3页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类稿件读 你 千 遍 也 不 厌 倦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书,都是一本意境隽永、精彩纷呈的书。品读学生这本书,可以读出童心的敞亮,可以感悟教育的真谛,可以匡正教育的失衡,可以提升教育的智慧可谓“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学生,恰似我们的教育典籍,时时在感召和引领着我们。教育,需要为师者正确地解读学生这本书。一、一片冰心在玉壶你有一份特别的爱【案例】小曹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对学生非常关爱。有一段时间,曹老师代理一年级某个班的班主任,并且兼教语文。令她感到奇怪的是,几天后,每当下课的时候,那个班有个小男生经常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地看她,有时还会亲热地叫她一声,或者对她笑一笑。曹老师想起来了,这个孩子叫孙阳。有一天,孙阳又来了,曹老师把他叫了过去,亲切地问:“你是有事找我吗?”“ 嗯 嗯”“不要紧,你说吧!”她鼓励孩子说下去。“老师,我我想嫁给您,好吗?”曹老师忽然一愣,然后立即平静下来,亲切地说:“你是个好孩子,但是哪有男孩子嫁给女孩子的呢?”“那那您嫁给我好吗?”“可是我比你岁数大多了,这不合适呀。”孩子用手挠挠头,然后说:“老师,那么您做我的妈妈行吗?”看来,孩子有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个要求对曹老师来说似乎是个难题,但她平静地说:“我可以答应呀,不过你可要回去问一问你的爸爸、妈妈,看他们同意不同意。”“好!”孩子响亮地答应了一声,高兴地溜走了。第二天,孙阳又来了,这一次他可不是在办公室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了,而是径直来到了曹老师的身边。他高兴地说:“曹老师,您做我的妈妈吧,我家长同意了!”“你跟谁说了?”“我跟爸爸、妈妈说了,他们都同意!”他满脸洋溢着喜悦。曹老师不由得心头一动:“行啊,不过你可要做个不断进步的孩子呀!”她抚摩了一下孩子的头。孩子响亮地说:“知道了!”然后,像只快活的小鸟一样飞走了。以后,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故事。【反思】当曹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的时候,我为之感动,又思索良久。一位未婚的女教师,面对稚气的学生近乎唐突的请求,回答得多好!令人称道。反过来,如果曹老师对孩子的请求断然拒绝,或者严厉责备,带给孩子的会是什么?无疑,将是心灵的伤害。那样做的话,老师显然没有读懂孩子这本“书”。孩子在这里所说的“嫁”是他对老师的喜爱与亲近之情,绝非成人心中的“嫁”。孩子要求老师做他的妈妈,也是同样的意思。在这件事中,曹老师做得好,不仅是回答得巧妙,更在于她给了学生一颗宽容、关爱的心。我们常说,教师要“爱生如子”。可以想见,曹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是这样做的。她以对学生的关爱赢得了学生对她的敬爱。曹老师的应允,一定使这位学生的心头以及家长的心头都如沐春风,而她自己的心中也必定充满了阳光。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爱”是为师之魂。在这方面,斯霞等著名特级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影响了多少教育工作者啊!曹老师这样做,不是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吗?二、山花红紫树高低“沉默”的原因各不同【案例】那节课,我和学生正在学习课文草船借箭。忽然,有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明知道周瑜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这真是一个好问题!我先引导学生专心研读下文借箭的过程,接着让一些学生调动已有的阅读积累,畅谈“草船借箭”的背景在此基础上,再探究那位同学的质疑。于是,学生对这个问题各抒己见,有的说:“诸葛亮胸有成竹,有完成任务的把握,没有必要揭穿。”有的说:“这是为了麻痹周瑜,以便顺利借箭。”还有的说:“因为诸葛亮想到,和曹军交战确实需要箭。”说得多好啊!这时,腼腆的小颖犹豫地举起了手。我微笑着说:“请小颖说吧!”小颖站了起来,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我也想到了一点。不知道会不会说错”真是欲说还休,这孩子有顾虑呢!我灵机一动:“你可以轻轻地告诉我啊!”说完,我便走下讲台,来到她跟前,侧耳倾听。腼腆的小颖眼睛一亮,立即凑在我的耳边轻轻地说:“老师,诸葛亮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周瑜的面子,对孙权和刘备两军的联合有好处。”“说得多好啊!”我不由自主称赞了一句,并且把她的答案告诉了其他同学,有几个同学竟为她鼓了掌!我惊喜地发现,这节课上,小颖的目光自信多了,读书的声音也响亮多了!【反思】老师提问后,有的学生往往默不作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时常可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还没有想出答案;二是学生仅仅想好了一点点或是对自己的思考没有把握;三是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发言。对于后两种情况,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激励学生发言,这当然可取。但是一下子要求性格内向或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大胆、自信地回答问题,实在勉为其难。怎么办?老师不妨换一种方式诱导学生发言,对学生说:“不要紧,你可以轻轻地将答案告诉我。”然后,走到他身边,侧耳倾听他的悄悄话。这样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这样做,学生会因此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特别关注和充分理解。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向师性。2、便于老师灵活地修正或运用学生的答案。当老师倾听到的答案正确时,可以将答案公之于众,并给予赞赏,然后适时引导:“说得多好啊!下次你自己大声地将答案告诉大家,那样会更好的!”如果有不足,老师可以对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如果不正确,老师不要忙着公之于众,可以说:“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我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将问题深入讨论下去。这样处理充满了人文关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因为能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既与性格有关,又与知识技能有关,是需要逐步培养的,不应急于求成。3、这样做有利于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当老师侧耳倾听时,即使是思想开小差的同学也会被这“师生默默交流”的情境所吸引,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中去。课堂教学会产生一种“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于是,我真切地感到,那节课上,我的侧耳倾听,不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点燃了行将熄灭的思维火花,带来了即将失落的人格尊严,铸就了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这真是一个精彩的侧耳倾听!这精彩,源于我倾听了学生的悄悄发言,更在于我倾听了生命个体特别的心声。三、道是无晴还有晴你的“唐突”不过分【案例】笔者参加了一次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培训活动,观摩了几节公开课。其中,我送老师一朵花是三年级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教材中有这样一个讨论题:小强是个调皮的孩子,老师刚宣布完春游的消息,他就忍不住高声地欢呼起来。老师生气了,不让他参加活动。你认为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根据讨论题,上公开课的老师制作了一个生动的录象课件:上课了,全班同学都端端正正地静坐着,老师走到讲台前说:“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天我们将去春游”老师的话音刚落,小强同学忽然站起来挥舞着手高兴地喊道:“太好了,太好了!明天可以春游啦”他旁边的同学依然正襟危坐见此情景,老师生气地说:“小强,太不像话了,站在那里!你明天不要去春游了!”小强立刻垂头丧气地站着然后,上公开课的老师根据录象出示了一道讨论题:由于自己调皮捣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如果当时是你,该怎么办?接下来便是一番讨论,孩子们的态度非常诚恳。有的说:“老师,我做错了,请原谅!”有的说:“老师,实在对不起!我会改正的!”还有的说:“老师,我影响大家了,您批评得对。我以后一定注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反思】一段录象以及围绕这段录象而展开的讨论真把笔者搞糊涂了!老师这样处理教材妥当吗,准确吗?小强的欢呼错了吗?由此而展开的讨论是对在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首先,教材中原有的一个好问题被篡改了,“你认为老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多好!它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又给予了老师引领学生进行辨证判断的空间,充满了人性的光华。然而,执教的老师提出了“由于自己调皮捣蛋,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你怎么办?”的问题,这显然是对文本的误读,教师首先把经念歪了。再者,小强同学欢呼“太好了”是调皮捣蛋吗?显然不是。这分明是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是对老师话语的积极应答,是对学校开展春游活动的悦纳难道全班同学对此都默不作声,把高兴闭在心里,那才叫表现好吗?如果这样,那种“无动于衷”是可怕的,更是荒唐的!另一方面,小强的欢呼本是源于极其正常的心理现象,跟“调皮捣蛋”怎么也不搭界。当“调皮捣蛋”这顶帽子被老师生生地扣在小强头上的时候,我想,这样的教育只是在推行着教师的话语霸权,而教育实践中这样的话语霸权又是何其多啊!围绕小强的“欢呼”,其他孩子纷纷发言,看上去似乎有话语权,其实不然。因为,发言权未必是话语权,那如出一辙的自我责备和道歉,其实并未明辨是非,而是矫枉过正,甚至是以“是”为“非”,它造成的是价值判断的错乱。这些讨论看似表达了尊师情感,其实,这样的“尊师”不要也罢再让我们回到课件展示的情境中,一声真情的欢呼难道对课堂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没有。笔者以为,即使是在重大的场合,这样的欢呼也是需要的。想想申奥现场,我国获得主办权时人们的欢呼;想想卫星发射成功时,现场工作人员的纵情欢呼;再想想大型会议上,听到振奋人心的讲话时与会者的欢呼吧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禁锢小强的欢呼呢?我想,如果老师听到小强的这声欢呼,也跟着欢呼:“是的,太好了!”然后接着引导,“那么,我们该怎样参与这次春游,该注意些什么,该怎样把这次活动搞好呢?”如果那样处理,又会是一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