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的领导艺术.doc_第1页
牛根生的领导艺术.doc_第2页
牛根生的领导艺术.doc_第3页
牛根生的领导艺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牛根生的领导艺术牛根生,蒙牛乳业集团创始人,董事长。1978年牛根生在伊利集团从一名洗瓶工干起,担任过车间主任、厂长、生产经营副总裁等职。1999年创立蒙牛集团,在他的带领下,蒙牛集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2006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2.46亿元,年均递增15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UHT牛奶销售量全球第一,液态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牛根生先后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2003年中国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于2004年荣获“中国策划最高奖”;2008年牛根生成为“中国青年创业行动”的创业导师之一。蒙牛集团取得的优异业绩与董事长牛根生卓越的管理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一 执着专注牛根生的职业生涯非常的专注,在他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文章中写到“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蒙牛集团的经营战略也非常专注,在蒙牛集团厂区,最大的一块儿标语牌写的是“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牛根生和蒙牛集团的专注是为了其执着的追求,一是把蒙牛发展为世界乳业冠军,二是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世界乳业中心”。在世界乳制品行业里,每个产品都有一个世界500强的大公司在做,例如,牛奶有帕玛拉特,奶粉有阿拉福兹,酸奶有达能,冰淇淋有和路雪等等。在蒙牛集团的创业过程中,有无数的人向牛根生“劝进”过,一会儿说这个产业好,一会儿又说那个产业好,面对种种诱惑,牛根生就是坚守乳业不动。牛根生认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如果聚精会神只做一件事。做好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东也想做,西也想做,不能做到专一、专注、专心、专业,到头来,每个领域都可能只是个二流角色,弄不好还会沦入三流、末流。正是牛根生这种专业精神和蒙牛集团的聚焦战略,让蒙牛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能注意力集中、资源集中和目标集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房地产界儒商北京万通公司董事长冯仑曾说道“市场经济五百年的经验表明,无论是五百年前兴起的西班牙、四百年前兴盛的荷兰、三百年前强势起来的英国、两百年前崛起的美国、还是一百年前追赶上来的日本,五十年前创造奇迹的“亚洲四小龙”,抑或二十年前起步的中国,无数企业当中最终存活下来并且能够成为市场经济中主流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那些专注(专业化)、简单(商业模式一看就懂)、持久(有长远眼光永续经营)和执着(愿景明确顽强坚持)的公司。”二、用心经营牛根生认为企业以人为本,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蒙牛文化里有四句话,即四个98%法则:经营的98%是人性,品牌的98%是文化,矛盾的98%是误会,资源的98%是整合。对于经营的98%是人性,牛根生说道“经营98% 你得理解人性,一个人做事不难,难的是300、400、500等很多人在一起做事。如果你不了解人性,这一个事情的结果可能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西方管理发展史上有很多管理的人性理论,如泰勒的经济人、梅奥的社会人、西蒙的决策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以及圣吉的学习人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丰富的人性理论,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孔子的人性可塑论等等。管理是管理组织的,组织是用人和管人的,组织是用制度来用人和管人的。在组织面前所有的人都是组织人、制度人。但组织用人和管人并不是不要了解员工的性格和需求,而且要认真的分析员工工作性格和需求,这样才能符合人的行为规律、心理规律和思维规律去用人和管人。在人心方面,牛根生有一个比喻,企业的第一个战利品,也许只不过是锅盖大的一块蛋糕。可是,这第一块蛋糕的分割却很有学问。假如领头的领导切走了五分之四,只给冲锋陷阵的众兄弟们留下五分之一,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有的人抱怨,有的人怠工,有的人想走,有的人说闲话,这第一仗还没打呢?人心就先散了一半。一个不关心他人的人,没有资格把别人的命运与自己捆到一起。即使勉强捆到一起了,也是悲剧多余于喜剧。“金本位”成不了企业家,“权本位”也成不了企业家,“人本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就是要把“异心圆”变成“同心圆”。牛根生认为这个世界既不是有权人的世界,也不是有钱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而经营人心的方向是向下的。因此,在蒙牛集团形成了“三准三不准”的规则,即只准上级请下级吃饭,不准下级请上级吃饭;只准上级给下级送礼,不准下级给上级送礼;只准上级给下级拜年,不准下级给上级拜年。三 承担责任谁负大责任,谁就能做大品牌;谁负小责任,谁就只能做小品牌;谁如果不想负责任,那就只能通向“慢性死亡。”关于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牛根生说到,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父老乡亲盼税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牛根生曾说过三句话。第一句话:注册是身份证,品牌是通行证,责任是生存证。人们不相信一个对环境不负责任的企业,对国家民族不负责任的企业,会对消费者真正负责。第二句话:责任到山山变绿,责任到水水长流,责任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一个全球经济大循环体系中,注册有国界,但责任无国界,企业只有先做好“世界公民”,然后才能成为“全球公司”,责任和舞台永远成正比。第三句话:一个中心,一个基金,一个梦想。一个中心,是指未来5到10年,我们要把内蒙古打造成世界乳业中心;一个基金,是要经营好“老牛公益基金”,资助更多的孩子上学,救助更多的患者康复,帮助更多的农牧民致富。一个梦想,是指牢记总理“人均一斤奶”的嘱托,让更多农村的孩子也能喝上牛奶。牛根生在蒙牛模式的16个“支点”一文中,进一步把蒙牛的责任模式总结为大胜靠德。即他们讲的“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而这个“德”渗透在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必须为利益相关者承担经济责任;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必须在法律框架内活动,不能触及法律这根高压线;企业还是社会器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牛根生的社会责任观、蒙牛集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目前市场中的假冒伪劣和坑蒙拐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 财散人聚牛根生认为,如果一个人挣一千万,天天把钱用在吃喝玩乐上,这叫只有财富没有精神。为公益事业不断捐款,但他自己只戴廉价的手表,这叫既有财富又有精神。中国企业家的财富精神应该分成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有福同享,这是为企业而战;第二个境界是忧国忧民,这是为社会而战;第三个境界是与民同乐,这是为人类而战。有福同享的境界是最原始的境界,拥有这种财富精神的企业有可能做大,没有这种财富精神的企业多半做不大。早在伊利工作时,牛根生就体会到财散人聚的力量。每到中秋节时,他从工资里分出一部分钱给兄弟们买月饼,谁家的牛没有饲料,他就帮人家买饲料,谁家的老人去世了,他就帮着戴一个孝帽子,每年的奖金和大家一起分。当他创办蒙牛集团时,有100多人从伊利“弃明投暗”到蒙牛。2004年底,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全球华人捐股第一人”。在牛根生的示范下,蒙牛集团管理团队的其他成员也在散财。牛根生相信,财散人聚,财聚人散。“金本位”成不了企业家,“权本位”成不了企业家,“人本位”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人不能把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五 大脑“吃饭”牛根生认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要脱胎换骨必须“两步走”,第一步是通过学习效仿文明先驱;第二步是通过创新,自做文明先驱。但现实中许多人注重吃饭,却不重视学习。实际上,学习是最重要的“吃饭”,是给自己的大脑“吃饭”。这里的学习,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学习,二是团队学习。关于个人学习,牛根生认为个人行动基本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四肢先行式”,另一种是“大脑先行式”。这两种模式导致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前者是“有勇无谋”,后者是“谋定而后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大脑先行呢”?答案是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关于团队学习,牛根生认为要通过团队学习,形成“团队三共”,即共识、共鸣和共振。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相同才能思想近(共识),思想近才能言相和(共鸣),言相和才能行相辅(共振)。学习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路径。学习也是一个企业经营成功的关键路径。对于个人而言,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