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诗歌的用典艺术初探.doc_第1页
鱼玄机诗歌的用典艺术初探.doc_第2页
鱼玄机诗歌的用典艺术初探.doc_第3页
鱼玄机诗歌的用典艺术初探.doc_第4页
鱼玄机诗歌的用典艺术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李素平基金项目: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课题,项目编号为JYCJY0704。作者简介: 李素平(1975-)女,湖北恩施人,土家族,硕士,揭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唐宋女性文学。(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揭阳,522000)【摘要】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 委婉含蓄”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关键词】鱼玄机 诗 典故运用鱼玄机是晚唐一位才貌出众而命运又十分悲惨的女诗人,据唐皇甫枚传奇小说三水小牍、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记载,可知其生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约十五六岁时为李亿之妾,因李亿夫人妒忌不能容被遣咸宜观为女道士,后因怀疑婢女绿翘与自己的相好有染而笞杀绿翘至死,因而犯罪,懿宗咸通戊子(868)年被处死。钟惺名媛诗归录鱼玄机和人诗而评之曰:“缘情绮靡,使事偏能艳动。此李义山能为之,而玄机可与之匹。”推重其能与李义山比并,给了她巨大的光荣。用典,又称用事,是一种传统的修辞手段,在古代诗歌、散文、骈赋等各种文体中被广泛运用。“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称为用典1。鱼玄机诗的用典多,出典广、寓意新,显示出鱼玄机极高的文学素养。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大艺术形象的思想内涵,含蓄地寄托诗人的思想情感,使诗篇呈现出一种“辞约义丰”、“含蓄蕴藉”和“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而且还使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一、用典特点:(一)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大诗人杜甫说得好:“作诗用事,要如禅家语水中着盐,饮水乃知。”鱼玄机的用典达到了这种境界。如早秋:“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诗歌前两联写景,诗人选取嫩菊、山岚、凉风、清韵四种物象,组成了一幅早秋风景图;后两联写思妇征夫相思之苦,连用三个典故,第一个是用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之典:“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玑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锦字喻文字奇绝。第二个是暗用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第三个暗用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典。征人思夫两地相思的苦痛,在时局动荡、干戈不止的晚唐时代是普遍存在的。诗人的吟唱,正说明她并没有忘怀痛苦的现实,女道士的心跟千千万万承受感情折磨的男女息息相通。但是限于诗人的身世和经历,对思妇和征夫的实际生活毕竟缺乏切身的体验,所以只好凭着自己的才学,化用典故加以咏唱了。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感怀寄人)、“怅望佳人何处在,行云行北又归南” (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因次其韵)都是暗用宋玉高唐赋“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之典。“灼灼桃兼李,无防国士寻” (感怀寄人) 、“曾睹夭桃想玉姿” (代人悼亡)都化用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浑化无迹,不知其为典故亦能理解。以上这些典故,都用得浑化无迹,但仔细品味,又觉是在暗用典故。(二)反意用典,弥见创新鱼诗用典十分灵活,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等,无所不备,最能显示其灵活性的,主要表现在对某一典故的反用。反用典故,是用典中比较高的境界,表现了诗人对驾驭典故的纯熟程度。如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 全诗共用了四个典故,其中颔联“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 这两句连用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于登徒子好色赋,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来反驳:“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第二个典故出自于中国的望夫化石的传说,在中国历代书籍中,最早出现望夫传说记录者,便是列异传、幽明录诸书。根据魏晋时期的列异传记载: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随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2。列异传原书已佚,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辑录佚文数十条,因而后世才得以见到部分面貌。后人一般用来比喻妻子思念丈夫,或者形容精诚之至。鱼玄机反意用之,自比为东家女,弥见创新,说西邻已有登墙窥己之意,我也岂能无望夫化石之心,一方面非常委婉地表达对西邻的爱意与精诚之心,而“已有”在前,“能无”在后,不失自家身份,而另一方面,鱼玄机对爱情追求的主动、热烈、大胆也可见一斑。 “如松匪石盟长在”(春情寄子安) 是语典,“匪石”出自于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言石可转,而心不可转,从正反两面比喻鱼玄机对李亿的爱情坚定不移。“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 的后一句出自于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兮,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描写周天子设宴招待朝见的诸侯,表达一种接遇礼仪。诗以露不遇太阳不干,兴不醉无归的意思,而鱼玄机却反用典故,表示不愿一任沉醉,失望暗含着坚韧。二、审美效果及审美感受 吴礼权先生在修辞心理学中论道:以用典的修辞文本模式来表情达意,在表达上可以使表达者的达意传情显得委婉含蓄;在接受上,由于表达者在文本意义的表达与接受者的接受之间制造了“距离”,使接受者只能通过对表达者所建构的修辞文本的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才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这虽然给接受者的接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接受者一旦经过努力破除了接受困难后,就会自然获得一种文本解读成功的快慰和欣赏中的美感享受。3鱼玄机通过用典不仅达到辞约义丰、委婉含蓄、典雅精致的艺术效果,而且使接受者通过对典故进行咀嚼、消化后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获得一种解读成功的快慰和美感享受。(一)辞约义丰 好的用典,概括性极强,借用文心雕龙宗经的话说,是“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诗歌的语言需要精炼,而精炼的语言又要能包涵丰富的内容,运用典故就能达到辞约义丰、言简意赅的效果。鱼玄机的赠邻女(又名寄李亿员外)一诗,是她被李亿抛弃后于绝望中写下而传诵千古的名篇:“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全诗以“邻女”自况,首联写邻女被“薄情郎”抛弃,以“罗袖”遮面,羞见阳光。满腹“春愁”,懒于梳妆打扮,化用诗经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之典;次联是邻女的内心独白,写得极为沉痛,也是诗人自伤身世,对“知己难求”的慨叹;三联进一步描写无限的悲伤情绪;尾联连用两个典故。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写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字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这里作者以“登墙窥臣三年”的小女子自喻。魏晋时的王昌是一个“姿仪俊美,为世所共赏”之人,古乐府诗云:“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在此暗喻李亿。这一联短短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我一定能寻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何必怨恨那个曾爱过我又抛弃我的人呢?鱼玄机在此鼓励友人像东邻女一样主动追求爱情。她认为,对负心男人,不必萦怀于胸,薄情由他薄情,自能窥宋玉我自能重新寻找合意的郎君。提出女子在婚姻上要主动相人择人,掌握自己的命运,惟有自主才会有幸福,直白地告邻家女子“天涯何处无芳草”,完全背离了女子“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十分超前。由于鱼玄机运用了具有丰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典故,所以产生了言简意赅的效果。解读鱼玄机的诗歌用典,发现有不少的人典,笔者作了下统计,直接写到的男性人物有潘岳、阮郎、嵇康、宋玉、王昌、相如、颜回,女性人物有卓文君、蔡文姬、西施、谢道韫、双成。其中潘岳3次:“潘岳多情欲白头”、“焚香出户迎潘岳” 、“潘郎曾向梦中参”;阮郎2次:“阮郎何处弄船归”、“阮郎唯有梦中留”;嵇康2次:“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叔夜佳醪莫独斟”。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的著名诗人,而且是美男子。潘岳每次坐车出城,都有妇女为他的美貌所吸引,她们手拉手,将他团团围住。有时还不停地向潘岳的车上扔水果,以示崇拜之情。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是个美男子,风姿秀美,世说新语言:“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好友山涛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鱼玄机的诗歌中反复出现潘岳、嵇康,实际上从内心展现了他对美男子的渴求。阮郎是指阮肇,幽明录记载:东汉时,剡县刘晨、阮肇二人入天台山采药,曾因饥渴,登上食桃,就溪饮水,于溪边遇到两位仙女。两位仙女热情招待他们,并主动同他们结了婚。4诗人用阮郎曲折地表达她心灵深处对这种恋情和性爱的渴望,以仙凡之交来寄寓自由、狂热的男女恋情,抒发她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无法满足的个人隐秘情欲。“相如琴罢朱弦断”是用司马相如之典,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文君。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当夜随其私奔。看来这里用相如来比作抛弃自己的男子,很可能说的是李亿。 “白花发咏惭称谢” 中自比为谢道韫,“少思文君昼掩扉”自比为卓文君;“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 把东邻光威裒三姊妹比作汉末博学多才的女诗人蔡文姬,比作美丽的西施,既是鱼玄机对她们的褒扬,同时也是对自身才貌双全的肯定。2、委婉含蓄好的用典,能增强诗文的含蓄之美,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鱼玄机常常不是直接无余地流露,而是通过典故的运用,含而不露的表达了自己情感心路历程,使诗带上了一种耐人寻味的色彩。如送别二首(其一):“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惆怅春风楚江暮,鸳鸯一只失群飞。”诗的第一句化用韩非子外诸说左上的一句话:“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此句中的“盂”就是第一句诗中的“器”,意谓家庭生活中的妇随夫变犹如一国之中民从君意一样,“妇”与“民”都是没有独立人格的,写出了女子对男子的无可奈何的依赖性和在这种依赖性下的寂寞、痛苦之情;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言李亿对自己无心,暗讽丈夫不如飞鸟有情,鸟在外飞倦了尚且知道归来。这两句既是用典又是比喻,非常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处境。第三、四句,面对春天夕阳拂照下的长江,一只失偶的鸳鸯离群孤飞,这孤飞的鸳鸯,不就是诗人自己孤独心理的真实写照吗?“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送别)是用萧史弄玉之典。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此诗把弄玉、萧史之典用得极活,能驱遣材料,为己所用。弄玉萧史,双双成仙而去,从无别离之事。玄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她不禁失声喊出:“不料仙郎有别离”。以弄玉夫妇生活之美满,反衬诗人自己的不幸。“但能为雨心长在,不怕吹箫事未谙” 同样也有用此典。在感怀寄人的最后一联,作者写道:“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此联出自于后汉书党锢列传杜密:“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5轨,车迹也。言刘胜告老还乡之后避绝人事。玄机不扫门前红叶,意在说明自己虽为道士,却不欲与世人隔绝,并等待知音的到来。诗人用这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知音的主动追求。3、典雅精致所谓典雅精致,就是鱼诗中所用的典故,使诗呈现出一种优美不俗和精巧细致的风格,充满着浓浓的文雅之气。如夏日山居中写道:“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从这首诗可窥见诗人“出家”为女道士后生活的一个侧面。首联从山居的外部环境写起:遍地的野花不用人去侍弄就已开得十分绚丽,仿佛是仙境中的琼花瑶草一般,颔联写庭院,树木虽不高,但枝繁叶茂,那四下伸张的树枝正好作晾挂衣物的天然横竿,新引院内的山泉环曲回流,诗人与朋友们常在此欢聚宴饮。第四句“坐上新泉泛酒杯”,出自晋书束晳传:“昔周公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 ,又王羲之南亭集序云:“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里说置酒杯于环曲之水上,任其顺流而下,停于何人面前,此人即取饮。这就会使读者联想出宴会的欢乐场面。颈联写在庭院的最深处,著绮罗的诗人常置身于随意堆放的书籍当中吟诗诵经,尾联写出游之乐。总之这首诗把山居生活写得潇洒出尘、富有诗情画意。典故的运用,使清幽的夏日山居生活充满了浓浓的文雅之气,呈现出典雅精致的审美效果。“白花发咏惭称谢,僻巷深居谬学颜”这两句分别把自己比作谢道韫和颜回,谢道韫,东晋女诗人,聪慧有才辩,有“咏絮之才”。颜回,论语雍也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前一句是对自己诗才的肯定,后一句是写自己安贫乐道,庄重文雅地拒绝无聊文人之打扰。如在寄刘尚书一诗中,最后一句为:“小才多顾盼,得作食鱼人。”鱼玄机运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齐人冯谖客孟尝君门下弹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的故事,称为“食鱼人”,既显示了自己的学问,又赞扬刘尚书有孟尝君的高风,并最终表达了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得到刘尚书提携之意。用语不卑不亢,显得厚重典雅。综上所述, 用典用得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因为有的诗非用典不能表情达意。当然,如果用得不好,则只是典故的堆积。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拙劣的用典概括为五种流弊,即为:(一)用典隐僻,使人不解;(二)用典拉杂,令人生厌;(三)用典浮泛,难知真意;(四)刻削成语,不合自然;(五)用典失照管。6对照起来,发现鱼玄机有时为了追求新奇和刻意求工,不免使诗歌显得隐晦和生涩,如“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 分别作神异经、礼乐记之典故,有逞才炫能之嫌,而表达的即是分别之意,如果不对照原典,真不知原意为何?这种用典太隐僻了,所幸鱼诗中这类用典并不多。注释: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29页(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华书局 ,1979,第1204页 房玄龄等撰晋书(列传第二十一 束皙) 中华书局,1974,第1433页参考文献:1 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632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53 吴礼权修辞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264 鲁迅.古小说钩沉M/鲁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361-3625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八册). 北京:中华书局,1965:21986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9On Art of Use of Allusions in Yu Xuanjis PoemsLi SupingJieya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 GuangDong 522000Abstract: The allusions are widely used、extensively originated and implied in a novel way in Yu Xuanjis poems, which show the poets high literary attainment. Ther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