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终极版).doc_第1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终极版).doc_第2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终极版).doc_第3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终极版).doc_第4页
武汉大学数电仿真实验报告(终极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仿真数字电子技术仿真 班级 班级 11 级级 10 班班 姓名 朱姓名 朱 江江 学号 学号 2011302540323 1 实验一实验一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 利用逻辑转换仪对组合逻辑电路进行分析与设计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重要的 也是基本的数字逻辑电路 其特点是 任意时刻电路的输 出仅取决于同一时刻输入信号的取值组合 对于给定的逻辑电路图 我们可以先由此推导出逻辑表达式 化简后 由所得最简表达 式列出真值表 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电路的功能 这也即是逻辑电路的分析过程 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 1 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已知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1 按图 1 1 连接电路 XLC1 A B U1A 74LS136D U2A 74LS136D U3A 74LS04D U4A 74LS04D U5B 74LS04D U6C 74LS136D 图 1 1 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2 通过逻辑转换仪 得到下图 1 2 所示结果 由图可看到 所得表达式为 输出为 Y D ABCDCD ABC AB DC BCD AB A DBC A CDB D A C B A Y 2 图 1 5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3 分析电路 观察真值表 我们发现 当输入变量 A B C D 中 1 的个数为奇数时 输出为 0 当其为偶数时 输出为 1 因此 可以判断出 该电路为偶校验电路 2 根据要求 利用逻辑转换仪进行逻辑电路的设计 问题提出 有一火灾报警系统 设有烟感 温感和紫外线三种类型不同的火灾推测器 为 了防止误报警 只有当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探测器发出火灾探测信号时 报警系统才 会产生报警控制信号 试设计报警控制信号的电路 具体步骤如下 1 分析问题 探测器发出的火灾探测信号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火灾报警 可用 1 表 示 一是没有火灾报警 可用 0 来表示 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报警器发出报警时 我 们定义此时确有警报情况 用 1 表示 其余以 0 表示 由此 借助于逻辑转换仪面 板 可绘出如图 1 3 所示真值表 图 1 3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 3 2 单击按钮 即由真值表导得简化表达式 如图 1 4 图 1 4 经分析得到的表达式 AC AB BC 3 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 再单击按钮 即由表达式得到了逻辑电路 如 图 1 5 ABC 44 45 46 47 48 49 50 图 1 5 生成的报警控制信号电路 4 此时 有了逻辑电路图 我们还可再返回分析 自然是符合要求的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设计一个 4 人表决器 即如果 3 人或 3 人以上同意 则通过 反之 则被否决 用与 非门实现 根据分析得到真值表如图 1 6 并得到表达式 4 图 1 6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生成的信号电路为下图 1 7 ABCD 8 9 10 11 12 13 1415 16 17 18 1920 21 22 23 2425 26 27 图 1 7 生成的 4 人表决器电路 2 利用逻辑转换仪对图 1 8 所示逻辑电路进行分析 U1A 74LS04D U1B 74LS04D U1C 74LS04D U2A 74LS00D U2B 74LS00D U3B 74LS10D U3A 74LS10D 图 1 8 待分析的逻辑电路 5 得到电路如图 1 9 U1A 74LS04D U1B 74LS04D U1C 74LS04D U2A 74LS00D U2B 74LS00D U3B 74LS10D U3A 74LS10D XLC1 A B 图 1 9 得到真值表和表达式如图 1 10 图 1 10 经分析得到的真值表和表达式 6 实验二实验二 编码器 译码器电路仿真实验编码器 译码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编码器 译码器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编码器 译码器的常见应用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所谓编码 是指在选定的一系列二进制数码中 赋予每个二进制数码以某一固定含意 来表示一个数 或是一条指令等信息 能完成编码功能的电路统称为编码器 译码即是编码的逆过程 即将输入的每个二进制代码赋予的含意 翻译 过来 给出相 应的输出信号 能完成译码功能的电路统称为译码器 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 1 8 3 线优先编码器具体电路如图 2 2 所示 1 按图 2 2 所示电路连好线路 利用 9 个单刀双掷开关 J0 J8 切换 8 位信号输入端和选通输入端 E1 输入的高 低电平状态 利用 5 个探测器 x1 x5 观察 3 位信号输出端 选通输出端 优先标志 端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状态 探测器亮表示输出高电平 1 灭表示输出低电平 0 U1 74LS148D A0 9 A1 7 A2 6 GS 14 D3 13 D4 1 D5 2 D2 12 D1 11 D0 10 D7 4 D6 3 EI 5 EO 15 J1 Key 0 J2 Key 1 J3 Key 2 J4 Key 3 J5 Key 4 J6 Key 5 J7 Key 6 J8 Key 7 J9 Key Space VDD 5V A1 5 V A2 5 V GS 5 V A0 5 V E0 5 V GND 图 2 2 8 3 线有限编码器仿真电路 2 切换 9 个单刀 J1 J8 进行仿真实验 将结果填入表 2 1 中 其中 输入端中的 1 表示接高电平 0 表示接低电平 表示接高 低电平均 可 输出端中的 1 表示探测器灯亮 0 表示探测器灯灭 该编码器输入 输出均是低 电平有效 7 表 8 3 线优先译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输出端 EIY7Y6Y5Y4Y3Y2Y1Y0A2A1A0GSEO 1 11111 01111111111110 01111111011101 01111110 11001 0111110 10101 011110 10001 01110 01101 0110 01001 010 00101 00 00001 2 3 8 线译码器实验步骤 1 按图 2 3 所示电路进行接线 利用 3 个单刀双掷开关 J1 J3 切换二路输入端输入的高低电平状态 利用 8 个探 测器 x0 x7 观察 8 路输出端以信号的高低电平状态 探测器亮表示输出高电平 1 灭表示输出低电平 0 使能端 G1 接高电平 G2A 接低电平 G2B 接低电平 VCC 5V R1 1k R2 1k R3 1k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U1 74LS138D Y0 15 Y1 14 Y2 13 Y3 12 Y4 11 Y5 10 Y6 9 Y7 7 A 1 B 2 C 3 G1 6 G2A 4 G2B 5 X1 4 5 V X2 4 5 V X3 4 5 V X4 4 5 V X5 4 5 V X6 4 5 V X7 4 5 V X8 4 5 V 图 2 3 3 08 线译码器仿真电路 2 切换 3 个单刀双掷开关 A0 A2 进行仿真实验 得到表 2 2 所示结果 其中 输入端中的 1 表示接高电平 0 表示接低电平 表示接高 低电平均 可 输出端中的 1 表示探测器灯亮 0 表示探测器灯灭 该译码器输入为高电平有效 输出为低电平有效 8 表 2 2 3 8 线译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输出端 G1G2AG2BA2A1A0Y0Y1Y2Y3Y4Y5Y6Y7 10000001111111 10000110111111 10001011011111 10001111101111 10010011110111 10010111111011 10011011111101 10011111111110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利用两 8 3 线优先编码器 74LS148D 设计 16 4 线优先编码电路 然后仿真 16 4 线 优先编码的逻辑功能 U1 74LS148D A0 9 A1 7 A2 6 GS 14 D3 13 D4 1 D5 2 D2 12 D1 11 D0 10 D7 4 D6 3 EI 5 EO 15 U2 74LS148D A0 9 A1 7 A2 6 GS 14 D3 13 D4 1 D5 2 D2 12 D1 11 D0 10 D7 4 D6 3 EI 5 EO 15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J4 Key D J5 Key E J6 Key F J7 Key G J8 Key H J9 Key I J10 Key J J11 Key K J12 Key L J13 Key M J14 Key N J15 Key O J16 Key P VDD 5V GND J17 Key Q X1 5 V X2 5 V X3 5 V X4 5 V X5 5 V U3A 74LS00D U3B 74LS00D U3C 74LS00D U3D 74LS00D X6 5 V 图 2 3 16 4 线优先编码仿真电路 9 表 2 3 16 4 线优先编码器真值表 输入端输出端 E1 2 Y 0 Y 1 Y 2 Y 3 Y 4 Y 5 Y 6 Y 7 Y 8 Y 9 Y1 0 Y1 1 Y1 2 Y1 3 Y1 4 Y1 5 X 3 X 2 X 1 X 0 G S 1XXXXXXXXXXXXXXXXX1111 0111111111111111111111 0011111111111111111110 0101111111111111111100 0110111111111111111010 0111011111111111111000 0111101111111111110110 0111110111111111110100 0111111011111111110010 0111111101111111110000 0111111110111111101110 0111111111011111101100 0111111111101111101010 0111111111110111101000 0111111111111011100110 0111111111111101100100 0111111111111110100010 0111111111111111000000 10 实验三实验三 竞争冒险电路仿真实验实验竞争冒险电路仿真实验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 2 学会判断竞争冒险是否可能存在的方法 3 了解常用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当一个逻辑门的两个输入端的信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变化 而变化的时间有差异的现象 称为竞争 在组合逻辑电路中 门电路存在有传输延时时间和信号状态变化的速度不一致 等原因 因而导致信号的变化出现快慢的差异 由竞争而可能产生输出干扰脉冲的现象 称为冒险 所以 有竞争不一定有冒险 但有冒险就一定有竞争 利用卡诺图可以判断组合逻辑电路是否可能存在竞争冒险现象 先作出对应逻辑电路的 卡诺图 若卡诺图中填 1 的小格子所形成的卡诺图中有两个相邻的圈相切 则该电路存 在竞争冒险的可能性 显然 由竞争进而导致冒险的出现是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因为冒险会产生输出的错误 动作 所以 必须杜绝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 常用的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有下面四种 加 取样脉冲 修改逻辑设计 增加冗余项 在输出端接滤波电容 加封锁脉冲等 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 1 0 型冒险电路仿真 1 按图 3 1 所示连接电路 U1A 74LS32D U2A 74LS05D V1 1kHz 5 V XSC1 A B Ext Trig 图 3 1 0 型冒险电路 2 记录仿真结果如下图 3 2 所示 11 图 3 2 图 3 1 的输入输出波形 3 从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 我们可以看到 在输入脉冲源的每一个下降沿处 输出都有 一个尖脉冲 现分析其原因 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 Y A A 1 这也是从逻辑功能上来判断 但是 实际中的 A 是输入通过一个非门后实现的 而每一个实际的逻辑门在传输时都会存 在一定的延时 所以 当 A 由 1 变为 0 时 A 由于变化滞后而仍保持一小段时间的 0 这样在这一小段时间里 输出出现了一个不应当出现的 0 即低电平 负窄脉冲 这也即是我们所说的 0 型冒险 4 消除方法 从理论上分析 此电路输出应恒为 1 故而可用增加冗余项的方法来改进电路 即 Y A A 1 应该来说 本实验电路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用的 实际中的电路往往比这要复杂 一些 其冗余项可用其它变量平组合 而不是像本方法一样直接添 1 12 2 1 型冒险电路仿真实验 1 按图 3 3 所示连接电路 V1 1kHz 5 V XSC1 A B Ext Trig U1A 74LS08D U2A 74LS04D 图 3 3 1 型冒险电路 2 进行实验仿真 并记录结果如图 3 4 所示 图 3 4 图 3 3 电路的输入输出波形图 3 从图 3 4 中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 我们可以看到 在输入脉冲源的每一个上升沿处 输出都有一个尖脉冲 现分析其原因如下 该电路的逻辑功能可表示为 Y A A 0 这也 只是从逻辑功能上来判断 但是 实际中的 A 是输入通过一个非门后实现的 而每一个实 际的逻辑门在传输时都会存在一定的延时 所以 当 A 由 0 变为 1 时 A 由于变化 13 滞后而仍保持一小段时间的 1 这样在这一小段时间里 输出出现了一个不应当出现的 1 即高电平 正窄脉冲 此亦常说的 1 型冒险 4 消除方法 和实验 1 中方法相似 因为从理论上分析 该电路的输出应当恒为 0 故而可增加一 相与相 以改进电路 即 Y A A 0 应该来说 这个电路也只是为了说明 1 型冒险 而设计的 实际中不会只有一个变量 因而相与项可用其余的变量来组合完成 同样不会 让一个输出结果和 0 相与 3 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产生的冒险电路仿真实验 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产生的冒险电路仿真实验 1 按下图 3 5 所示连接电路 V1 1MHz 5 V XSC1 A B Ext Trig U1A 74LS04D U2B 74LS09D U3C 74LS09D U4B 74LS32D GND VDD 5V 图 3 5 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的冒险电路 2 由上图可知 Y AB A C A B C A BC ABC ABC 由此作其卡诺图如下图 3 6 所示 由卡诺图上两个圈可以看出 二者是相切的 所以 该电路存在竞争冒险的的可能性 运 行仿真 得到如图 3 7 所示的输入 输出波形 3 该逻辑电路的输出逻辑表达式为 Y AB A C 显然 当 B C 1 时 输出即变为了 Y A A 这正是我们前面 讨论的 0 型冒险电路 这是从理论上分析的 实验 的结果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输入脉冲的每一个下降 沿处 输出均有一个负的窄脉冲 这也正与分实验 1 中所得的输出结果是一致的 14 图 3 7 图 3 5 所示电路的输处波形 4 消除冒险的方法 为了消除竞争冒险现象 可采用修改逻辑设计 增加冗余项 BC 的方法 使原逻辑表达式 Y AB A C 变为 Y AB A C BC 修改后的表达式并不改变原表达式的逻辑功能 5 采用修改后的逻辑电路图如图 3 8 所示 V1 1kHz 5 V GNDVDD 5V U1A 74LS32D U1B 74LS32D U2A 74LS04D U3A 74LS09D U3B 74LS09D U3C 74LS09D XSC1 A B Ext Trig 图 3 8 多输入信号同时变化时冒险消除电路 再进行仿真 并记录仿真结果如图 3 9 所示 由图可以看出 修改后的电路确实消除了 冒险竞争现象 15 图 3 9 图 3 8 电路的输出波形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如图 3 10 所示电路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现象 若存在则如何消除 U1A 74LS04D U2A 74LS02D U2B 74LS02D U2C 74LS02D V1 1kHz 5 V GND XSC1 A B Ext Trig 图 3 10 思考题电路 16 图 3 11 思考题仿真结果 消除冒险后电路如下 V1 1kHz 5 V GNDVDD 5V U1A 74LS32D U1B 74LS32D U2A 74LS04D U3A 74LS09D U3B 74LS09D U3C 74LS09D XSC1 A B Ext Trig 仿真结果为 17 实验四实验四 触发器电路仿真实验触发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边沿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 掌握不同边沿触发器逻辑功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触发器是构成时序电路的基本逻辑元件 具有记忆 存储二进制信息的功能 从逻辑 功能上将触发器分为 RS JK D T T 等几种类型 对于逻辑功能的描述有真值表 波形 图 特征方程等几种方法 功能不同的触发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边沿触发器是指在 CP 上 升沿或下降沿到来时接受此刻的输入信号 进行状态转换 而其他时刻输入信号状态的变 化对其没有影响的电路 集成触发器通常具有异步置位 复位的功能 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 1 D 触发器仿真电路实验 1 按图 4 1 所示连接电路 XSC1 A B Ext Trig VDD 5V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J4 Key Space U1A 74LS74D 1D 2 1Q 5 1Q 6 1CLR 1 1CLK 3 1PR 4 V1 500 Hz 5 V X1 5 V 图 4 1 D 触发器仿真电路 2 进行住址电路实验 利用开关来改变 1PR 1D 1CLR 1CLK 的状态 观察输出端 1Q 的变化 交结果填入表 4 1 中 利用开关改变各个输入端状态 观察输出端的变化 将结果填入下表中 并验证结果 输入端现态次态 CP CLR PRDQnQn 1 X00X0不确定 X01X不确定0 X10X不确定1 111001 111110 18 表 4 1 D 触发器实验真值表 2 JK 触发器仿真电路实验 1 按图 4 2 所示连接电路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J4 Key D J5 Key Space V1 1kHz 5 V VDD 5V U1A 74LS112D 1Q 5 1Q 6 1PR 4 1K 2 1CLR 15 1J 3 1CLK 1 X1 5 V XSC1 A B Ext Trig 图 4 2 2 进行仿真实验 利用开关来改变 1PR 1J 1K 1CLR 1CLK 的状态 观察输出端 1Q 的变化 结果填入表 4 2 中 输入端现态次态 CP CLR PRJKQnQn 1 X00XX 不确定 X01XX不确定0 X10XX不确定1 1110000 1110011 1110110 1110100 1111011 1111001 1111110 1111101 19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将 JK 触发器转换成 T 触发器 电路如下 J1 Key A J3 Key C U1A 74LS74D 1D 2 1Q 5 1Q 6 1CLR 1 1CLK 3 1PR 4 1 3 J4 Key Space V1 500 Hz 5 V VDD 5V 4 5 XSC1 ABCD G T 6 X1 2 5 V 0 VDD 2 图 4 3 JK 触发器转换成 T 触发器 2 将 D 触发器转换成 T 触发器 U1A 74LS112D 1Q 5 1Q 6 1PR 4 1K 2 1CLR 15 1J 3 1CLK 1 J1 Key Space J4 Key Space J5 Key Space VDD 5V V1 1kHz 5 V XSC1 ABCD G T 1 2 3 6 7 X1 2 5 V 0 VDD 图 4 4 D 触发器转换成 T 触发器 20 实验五实验五 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计数器的日常应用和分类 2 熟悉集成计数器逻辑功能和其各自控制端作用 3 掌握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所谓计数是指 统计输入脉冲个数的过程 能够完成计数工作的电路称作为计数器 计 数器的基本功能是统计输入脉冲的个数 实现计数的操作 此外也可用于分频 定时 产 生节拍脉冲等 根据计数脉冲引入方式的不同 可将计数器分为同步计数器呼异步计数器 根据计数过程中计数变化趋势 其有加计数器 减计数器 可逆计数器之分 而根据计数 器中计数长度的不同 其又有二进制计数器和非二进制计数器之分 二进制计数器是构成其他各种计数器的基础 按照计数器中计数值的编码方式 用 n 表 示二进制代码 N 表示状态位 满足 N 2 n 的计数器称作二进制计数器 74LS161 是常见 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74LS191 是常见的二进制加 减计数器 对于非二进制计数器 其计数的长度为 N 则就称其为 N 进制计数器 74LS62 是常见的十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74LS192 是常见的双时钟同步十进制加 减计数器 各计数器的功能见后面具体的实验 三 实验电路和步骤三 实验电路和步骤 1 由 74LS161D 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仿真实验步骤 1 按图 5 1 所示连接电路 VCC 5V U1 74LS161D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GND V1 1kHz 5 V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J4 Key D U2 DCD HEX X1 2 5 V XLA1 CQT 1 F Bus Bus Ln1 Ln2 Ln3 Ln4 Ln1 Ln2 Ln3 Ln4 Bus Ln4 Ln3 Ln2 Ln1 图 5 1 74LS161D 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21 2 该电路采用总线方式进行连接 利用 J1 J2 J3 J4 四个单刀双掷开关进行切换 同时观察数码管 U2 的输出信号 实验 表明 当 LOAD 端和 CLR 端为高电平时 数码管依次显示 0 9 A F 观察探测器 X1 发现当该计数器记满时 探测器 X1 亮 表明进位输出端有进位且高电平有效 2 74LS191D 构成的二进制加 减同步计数器实验步骤 1 按图 5 3 连接电路如下 J1 Key A J2 Key B J3 Key C VCC 5V GND U2 DCD HEX XLA1 CQT 1 F U1 74LS191D A 15 B 1 C 10 D 9 U D 5 QA 3 QB 2 QC 6 QD 7 CTEN 4 LOAD 11 RCO 13 MAX MIN 12 CLK 14 V1 1kHz 5 V X1 2 5 V X2 2 5 V 图 5 3 74LS161D 构成的二进制加法同步计数器 2 利用三个单刀双掷开关切换 同时观察数码管 U1 的输出信号 结果与其逻辑功能是 一致的 当计数器计满 U1 显示 F 时 探测器 X1 灭 表示有进位信号产生 且该信 号是低电平有效的 当数码管的显示由 F 计到 0 时 探测器 X2 亮 表明计数发生最 大与最小的变换且高电平有效 22 3 逻辑分析仪观察的结果如下图 5 4 所示 应该来说 其变化趋势是与数码管的显示保 持一致的 若改变时钟信号的幅度和频率 其引起的变化与上个实验是一致的 图 5 4 图 5 3 所得结果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模仿 74LS161D 构成的二进制加计数器 设计由 74LS162D 构成的十进制加计数器 并且验证实际结果是否与理论值相吻合 解 设计电路如下 U1 74LS162D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CC 5V GND V1 100 Hz 5 V 1 GND U2 DCD HEX U3A 74LS00D 6 XLA1 CQT 1 F 5 4 3 2 VCC 图 5 5 由 74LS162D 构成的十进制加计数器 23 图 5 6 分析结果 2 模仿 74LS191D 构成的二进制加 减计数器 设计由 74LS192D 构成的二进制加 减计 数器 并且验证实际结果是否与理论值相吻合 U1 74LS192D A 15 B 1 C 10 D 9 UP 5 QA 3 QB 2 QC 6 QD 7 DOWN 4 LOAD 11 BO 13 CO 12 CLR 14 XLA1 CQT 1 F J1 Key Space J2 Key Space J3 Key Space VDD 5V GND GND V1 1kHz 5 V GND U2 DCD HEX 43 21 7 8 9 GND VDD 10 11 5 6 图 5 7 由 74LS192D 构成的二进制加 减计数器 24 图 5 8 分析结果 25 实验六实验六 任意任意 N 进制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进制计数器电路仿真实验 一 实验目的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分析任意 N 进制计数器 2 灵活应用构成任意 N 进制计数器的三种方法 二 实验原理二 实验原理 集成芯片的计数器大多都是二进制 十进制的 为构成我们所需要的其它进制的计数器 常用到三种方法 简单连接法 反馈清零法 反馈置数法 简单连接法即是将两个计数器的首尾相连 以构成一个新的计数器 其中新的计数器的模 为两个计数器模的乘积 反馈清零法是指 利用计数器的清零端 当计数计到 M 个脉冲时 将其输出信号通过另外 一部分电路反馈到清零端 从而使计数器回到初始状态 完成了一个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同步清零与异步清零在设计上是有差别的 反馈置数法与反馈清零法道理相似 不同之处即是需将反馈信号引至置数端 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三 实验电路及步骤 1 简单连接法构成模为 100 的计数器实验步骤 1 按图 6 1 所示连接线路 所用芯片为两片 74LD162D U3 74LS162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XLA1 CQT 1 F BUS BUS1 1 BUS2 2 BUS3 3 BUS4 4 BUS5 5 BUS6 6 BUS7 7 BUS8 8 VDD 5V GND V1 1kHz 5 V U1 74LS162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X1 2 5 V U2 DCD HEX U4 DCD HEX BUS BUS BUS BUS BUS5 5 BUS6 6 BUS7 7 BUS8 8 BUS1 1 BUS2 2 BUS3 3 BUS4 4 BUS8 8 BUS7 7 BUS6 6 BUS5 5 BUS4 4 BUS3 3 BUS2 2 BUS1 1 图 6 1 简单连接法构成模为 100 的计数器 2 观察探测器 可以发现 当 U2 计数器计满即 U4 显示为 9 时 探测器亮 这与实 验五中思考题的结论是一致的 表明输出端此时有进位信号且其为高电平有效 26 3 两个数码显示管循环显示 00 99 共 100 个数字 是一个 100 进制计数器 2 反馈清零法构成八进制计数器 1 按图 6 2 所示连接电路 所用芯片为一片 74LS161D 2 观察数码管的显示 发现显示的数字在 0 7 之间循环 且在 7 之后会有一个短暂 的 8 出现 VDD 5V GND V1 500 Hz 5 V U2A 74LS05N U3 74LS161D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U4 DCD HEX 图 6 2 清零端复位法构成的八进制计数器 27 3 反馈置数法构成八进制计数器 1 按图 6 3 所示连接电路 所用芯片为一片 74LS161D U1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1 100 Hz 5 V VDD 5V GND U2 DCD HEX U3A 74LS12N 图 6 3 置入控制端的置位法构成的八进制计数器 四 思考题四 思考题 1 如何利用简单连接法将两个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1D 构成一个模是 256 的计数 器 U1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U2 DCD HEX U3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1 1kHz 5 V VDD 5V GND U4 DCD HEX 图 6 5 简单连接法设计模是 256 的计数器 28 2 如何利用最高位与下级时钟相连将两个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1D 构成一个模 100 的计数器 U1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U2 DCD HEX U3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1 1kHz 5 V VDD 5V GND U4 DCD HEX U5A 74LS00N U6A 74LS20N 图 6 6 模 100 的计数器 3 如何利用清零端复位法将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1D 和一些辅助门电路构成一个 模为 5 的计数器 U1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1 50 Hz 5 V VDD 5V GND U4 DCD HEX U5A 74LS00N 29 图 6 7 清零端复位法设计模为 5 的计数器 4 如何利用置入控制端的置位法将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74LS161D 和一些辅助门电路构 成一个模为 6 的计数器 电路图 U1 74LS161N QA 14 QB 13 QC 12 QD 11 RCO 15 A 3 B 4 C 5 D 6 ENP 7 ENT 10 LOAD 9 CLR 1 CLK 2 V1 50 Hz 5 V VDD 5V GND U4 DCD HEX U5A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