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木塔寨拆迁对工友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西安木塔寨拆迁对工友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西安木塔寨拆迁对工友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西安木塔寨拆迁对工友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西安木塔寨拆迁对工友影响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工者与城中村改造 西安木塔寨工友调查报告吕途1. 西安城中村改造的政府政策背景介绍:根据资料介绍,城中村改造是西安市从2002年开始的工程。从政府文件和媒体的信息来看,城中村被当作一项重大的积极的城市发展任务来完成。下面是摘录的部分媒体报道的信息:华商网华商报2010年1月27日报道:“截至去年(2009年)底(西安市)98村(城中村)整村拆除。由于历史原因,西安市在全国属城中村较多的城市之一。”华商网华商报2009年3月18日报道:“今年该区(西安市未央区)将完成整村拆除20个村,三年内将有100多个村庄依托大项目建设“整村消失”,陆续被改造成城市社区,融入城市化。”华商网华商报2010年1月27日报道:“从2005年至今,(西安市)碑林区内22个城中村陆续完成整村拆迁,成为西安市第一个没有“村”的城区,而原来的村名也随着改造完成不复存在。”2. 调查方法和调查地点我的调查是在2010年的3月和4月份进行的。我采用的是问题单调查的方法。也就是说,针对观点和看法性的问题的回答是开放式的。访谈人数一共是70位,其中男性为32人,女性为38人。在下面的调查统计中,经常可以发现,有些问题的统计的人数不到70人,这是因为有些工友没有回答我的一些提问。这样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工友不愿意回答我的问题。我选择的调查地点是西安市的木塔寨村,属于2010年西安城中村改造的范围。根据当地居委会的介绍,木塔寨村本地居民人口约为2000人,外来打工人口约为5万人。外来人口从10年前开始在这里聚居,近5年增长非常快。在这里居住的打工者,有三分之一从事各种小生意和开店,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建筑工。当地人可以从向外地人出租房屋中获得很多收入,平均每户当地人有约20间房屋出租。根据我的实地调查,平均每间出租房的价格大约为200元,那么本地人单从出租房的收入每月可以达到2万元。3. 打工者的状况3.1 打工者的年龄我所调查的70名打工者的平均年龄是38岁。从下表可以看出,年龄最多的是从41岁到50岁的打工者,占大多数的是从31岁以上的打工者,而且在打工者中年龄在51岁以上的也占到16。这说明在木塔寨,打工者的年龄偏大,和全国的平均水平比年龄大了10岁。大多数是第一代打工者,占79。木塔寨打工者的年龄结构年龄人数比例20岁以下11%21到30岁1420%31到40岁2029%41到50岁2434%51岁以上1116%国务院研究室在2006年4月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全国移民工中16至30岁的占61,31至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移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字,第一代移民工平均年龄为38.4岁,而第二代移民工平均年龄则为20.8岁.3.2 木塔寨打工者来自哪里我调查的打工者有41位来自陕西省,在所调查人数的59,也就是说,在木塔寨的打工者多数来自本省。占第二位是来自河南的打工者,有9位,占13。剩下的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了,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山东、宁夏、北京、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和山西。木塔寨打工者都来自哪里 (n=70)来自哪里人数百分比陕西4159%河南913%福建69%其他(四川、重庆、湖北、山东、宁夏、北京、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山西)1419%3.3 打工者的数量根据我在2010年4月从木塔寨村居委会得到的信息,木塔寨当地人口约2000人,而打工人口约5万人。从数字中可以看出外来人口远远超出当地人口,是当地人口的25倍。没有人具体知道西安到底有多少外来人口和打工者。在一篇学者的论文中看到:“据估计,西安市外来人口超过40万人,其 中70%都居住在城中村。”在2010年6月21日发表的“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城中村房屋受影响问题的调研报告”这样描述:“据调查,租住在城中村外来人员,主要是外来农村务工人员、在西安就读的大学生和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等。其中在西安就读的大学生和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中村居 住主要是临时居住和过渡,而长期居住在城中村的应该是外来农村务工人员,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从事餐饮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据统计,在已拆迁98个 村中,除去重点项目带动的村和长安、临潼、阎良等20个村以及已回迁13个村外,二环以内和城市主要节点共拆除的65个村主要是外来人员居住相对密集的 村。按照一个村一般约1.5万外来务工人员计算,总计约100万人左右。其中就读的大学生和就业的毕业生占到外来务工人员总数的25%左右。”上面提到,整个西安不只有这些已经拆迁的98个村,但是在这98个村子里就估计有70多万的打工者。根据2009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年末常住人口843.46万人(包括外来人口)。那么不夸张地说,西安市十分之一的常住人口是外来人口。而在打工者聚居区,绝大多数常住人口是打工者。3.4 打工者的收入状况我在木塔寨的访谈对象主要是做小生意的。 他们从事的工作包罗万象,包括卖早餐、卖小吃、开饭馆、卖开水、开超市、卖杂货、做建材生意、做五金生意、机电维修、手机维修、卖服装、卖肉、卖水果、卖菜、回收废品、收旧家具、蹬三轮车,也有做装修和建筑的。访谈中一些工友不愿意具体说自己的收入,也有些人说很难计算自己的收入,也有些说自己是处于亏本的状态。在做生意的人中,有32位工友告诉了我们收入情况,这些工友的家庭月平均收入是1928元,人均月收入约为964元。做生意的大都是夫妻甚至全家共同经营。比如小吃店和小饭店,单靠夫妻双方的一个人很难支撑。卖水果和卖菜的也都是夫妻配合,一个人去进货,另一个人负责卖货。访谈对象中,有三位是蹬三轮车的,他们的情况是这样的,一位刚开始干,他估计那个月可以收入900元;有一位已经干了1年,月平均收入是1000多元;还有一位已经蹬三轮车6年了,每个月收入也是1000多元。访谈对象中有两位做毛线编织的,一位工友已经做这个2年了,每个月可以收入1000元到1500元;另一位已经做9年了,每个月收入平均1500元。有一位59岁的妇女是卖开水的,每个月可以收入600多元,她挣钱供两个孙子上学念书。我是白天在社区进行的访谈,所以碰到的主要是做生意的工友,也有幸碰到了几名不是做生意的打工者,他们是打零工和做建筑的,其中有4名告诉了我们收入情况,这些工友的月平均收入是1525元。虽然我们的访谈数量有限,但是对比其它的数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反应了打工者的普遍的实际情况。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在2006年10月发布的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打工者的平均月收入为966元。2009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移民工月平均工资水平在1400块钱左右。 国家统计局披 露,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北京工友之家在2009年的实地调查显示,苏州工人的月工资在金融危机前为1987元,金融危机后为1402元; 深圳工友月工资金融危机前为1476元,金融危机后为1258元。3.5 打工者的居住情况根据我对在木塔寨打工的60多位工友的访谈,他们平均打工5年了,在西安打工平均4年了,在木塔寨打工和居住平均有3年了。工友的居住条件都很差。从居住面积来看,平均每户的居住面积是12平方米,每户的居住人口数平均是3口人,可见,每人的居住面积平均是4平米。为了租用这12平米的住房,每户平均的房租是206元。在所调查的工友中,有35户的住房只是一个房间,里面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水龙头。有6户的家里有厨房也有卫生间;有6户没有其它设施,但是有水龙头;有1户有卫生间,但是没有其它设施。木塔寨工友的居住条件(N=48)居住条件户数百分比只是一个房间,没有任何设施3573%有厨房和卫生间613%没有其它设施,但是有水龙头613%没有其它设施,但是有卫生间12%很少能够查到打工者居住状况的详细信息。下面查到的这个二手资料中所描述的西安打工者的居住状况也很差,但是比我们木塔寨的还要稍好点儿。2010年6月21日发表的“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关于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城中村房屋受影响问题的调研报告”( ):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不高,为了生活,对自己的吃住条件要求很低。一般个人或与他人合租城中村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单间,单间的月租金在300元左右。租房要求就是要离单位近,交通便利,房租总价不高,能充分享受市中心生活便利,但居住条件较差。从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和居住情况看,由于租住成本较低,除掉房租和生活费,每月还能结余500到1000元左右。”4.拆迁的知情情况4.1 知情的途径多数人都是从口口相传途径知道拆迁的消息的。当我询问访谈的工友是从哪里得到拆迁的消息的时候,70人中间的44人是从其它人那里听说的,占所调查人数的63。剩下工友分别是从报纸、告示、电视和网上知道拆迁的消息的。4.2 知道具体什么时候拆迁吗?这个问题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可笑的问题,因为这是明知故问。本地人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拆迁,外地来的打工的怎么可能知道哪!很多时候,我就要明知故问,因为我不希望被司空见惯的问题弄得麻木。果然,回答了我这个问题的62位工友中,有48位回答说不知道,占77。其它的14位工友也只是说大概知道。这些说大概知道的工友的回答是千差万别的,有的说5月份,有的说6月吧,有的说年底,有的说明年,也有说可能马上可能几年以后。信息是我们不能获得的,所以只能看眼前,不能计划未来。5.城中村改造对打工者产生的影响5.1 房租上涨 我所访谈的20位工友提供了摊位铺面面积的信息,平均每个商户的经商面积是23平米。每户平均的铺面租金是1043元。一个工友说,他租用了一个30平米房子,用20平米做铺面,用10平米一家人住。房租5年以前是300元,现在涨到800元。 另一个工友租了35平米的房子,也是大部分做铺面,少部分居住,去年租金600元/月,今年涨到1000元/月。5.2 有营业执照的也没有任何补偿外地人在遇到拆迁时没有任何补偿已经是普遍接受的现状。但是,对于做生意的,即使有营业执照也没有任何补偿。在提供了相关信息的的68名工友中,有54名是做小生意的。在这54名做小生意的人中,有20个人办了营业执照,占做生意的人的总数的37%。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不办营业执照。有的工友告诉了我不办执照的原因是: 执照要交钱,而且很难办下来 流动商贩,没有必要 小本生意嘛,就不会办 以前有,后来工商局不查了,就没有办了我问这些做小生意的人,如果有营业执照,拆迁的时候是否可以获得补偿,50个给予回答的工友中,47个说“不能获得补偿”,3个说“不知道”。5.3 搬迁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询问搬迁的经济损失的时候,有少部分工友因为减价卖掉所剩货物有些损失;一些工友说,小本生意,具体没有算过;一些工友说没有损失。大家强调最多的是要重新找地方,费时间,费事39位受访谈的工友回答了有关搬家经济损失的问题。其中14位工友没有搬过家所以无法预计,25位搬过家的工友中17位说没有什么损失,8位说有损失,平均下来,预计每位工友损失近2000元,其中有6位工友认为自己到时候一定会亏本的。5.4 拆迁不会让工友离开城市拆迁给打工者所带来的不安和影响是很大的,但是打工者不会因为拆迁而离开城市。我问工友拆迁以后的打算,回答了这个问题的66个工友中,41位工友(占63)说会找其它地方、找合适的店面继续干,有的工友直接说:“无论如何,反正不回家!”。20位工友(占30)说:“走一步看一步”。有5位工友(8)说要回老家做生意。5.5 拆迁带来的其它影响当问及拆迁所带来的影响时,大部分工友最担心的是重新寻找店面的问题,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做生意,也担心无法适应新环境。孩子在这里上学的工友担心孩子上学的问题,因为搬迁以后要给孩子重新找学校,有可能还会耽误孩子上学。在所访谈的工友中,有28个家庭中有45名还在上学的子女,这些孩子中有21名和父母一起生活在木塔寨,占总数的47;其它的孩子被留在老家。一些工友担心店里商品的处理问题,一些工友担心运输的问题。一个卖热水的工友担心自己的器具笨重不好搬运。还有的工友家里有些家具,担心搬运费劲而且搬运费用高。有的工友说,房租交了,不到时间不退,拆迁的时候就要受损失了。有的工友担心自己会失业,蹬三轮车的工友说:“要是拆迁就失业了,因为没地方蹬三轮了。”6. 工友对拆迁的看法6.1 拆迁现状是否公平?有53名工友对拆迁现状是否公平给予了反馈,有39名认为不公平,占调查人数的76,在这其中有23位在认为不公平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一种无奈,大家最多说的话是:“不公平又怎么样啊,反正又没人管!”;或者“不公平又怎么呢,在哪儿都这样!”。有10名工友认为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觉得很正常,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有2个工友认为拆迁对国家是好事;有2名工友回答说“不知道”。6.2 政府和社会应该怎么做?当我问工友这个问题的时候,有近一半的工友回答说“不知道”,而且表现很无奈。但是,另一半工友还是有一些建设性的看法的。下面的表格罗列了工友的回答。工友对“政府和社会应该怎么做”的回答(N=39)政府和社会应该怎么做?人数百分比没有,不知道、很无奈1846%多关注一下、公平点儿718%给点补偿513%提前通知410%再建个市场25%不要拆迁15%建廉租房23%一些工友这样说道:“只要提前通知 ,让有时间找房子就行。”;“至少找一个人给我们说清楚啊!”;“有个奢望:不要拆迁,这样也可拉动此地经济发展”;“先建设一些廉价房,把我们安置好了再拆迁。”6.3 有没有想过回老家?我问工友有没有想过回老家,回答了这个问题的50位工友中34位说“没有想过”,占68,也就是说大部分工友没有这样的想法。工友解释说: “种地无法养活孩子供孩子上学”;“种地打的粮食都不够吃”;打工比种地强”;“在老家挣不到钱”;“回去没有活干”;“老家市场小”。有16位工友说“想过”,占32。但是,其实只是想而已,并不是说现在要回家。用工友的话说:“年老的时候才回去”;“叶落归根,回家养老”;“当在这里干不下去时才回去”。7. 反思7.1 打工者的主动归属在城市,包括第一代打工者以前我们有一个判断,第一代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是暂时的,他们的归属在农村,他们也最终要回到农村。这样的假设是有事实根据的。第一代打工者是指70年代及之前出生的打工者,现在很多人的年龄在40岁以上了,甚至都50多岁了。这些打工者的特点是,都当过农民,80年代开始出来打工,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是季节性工人。这些人对农村有很强的归属感,他们自己认为外出打工是暂时的,是为了养家糊口和供养孩子们上学的需要,等这些需要被满足了以后,自然就回到农村了,继续过农民的日子。但是,这些事实在另外的一些事实面前让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的判断。根据我的调查,木塔寨的打工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41岁以上的打工者占一半,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打工者属于第一代打工者,很多人和自己的子女并肩在打工的战场上拼搏。我在西安进行打工者状况的调研,是因为我有一个假设:在西安的打工者和在北京和南方的打工者不同,西安的打工者主要来自本省,也许会呈现季节性的特点。木塔寨的调查结果告诉我,我们的假设需要修正。的确,在木塔寨的打工者大多数来自本省,在所调查的工友中,59来自陕西,但是,他们中间几乎没有人是季节性的工人,都是长年打工,而且相对稳定地居住在木塔寨。根据我对在木塔寨打工的60多位工友的访谈,他们平均打工5年了,在西安打工平均4年了,在木塔寨打工和居住平均有3年了。木塔寨属于西安城中村改造的社区之一,面临要被拆迁。何去何从成为所有打工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面对这样的现状,几乎没有打工者选择离开城市。 我问工友拆迁以后的打算,回答了这个问题的66个工友中,41位工友(占63)说会找其它地方、找合适的店面继续干,有的工友直接说:“无论如何,反正不回家!”。有5位工友(8)说会考虑回老家,但是也是想回去做生意。 当我问工友“有没有想过回老家”的时候,大部分工友(68)回答说没有这样的想法;有16位(占调查人数的32)说“想过”,工友具体解释说:“年老的时候才回去”,“叶落归根,回家养老”;“当在这里干不下去时才回去”。可见,工友的确想过,但是也只是想想而已,并不是说现在要回家,回家也不是主动的选择。在木塔寨生活的打工者的收入很低,很多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即使这样也比务农要强得多。我在其他地方做的其他主题的调查也佐证了我在木塔寨调查的结果。我2009年在北京皮村做的“打工者居住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问到工友“你以后的打算是什么”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工友(占所调查人数143人的53)选择继续在城市的打工生活,只有9的工友选择回老家。当然,我们相信,一定有些工友最后会主动或者被动地回了老家,但是我们认为,这些人回去以后也不会是以务农为主要的职业选择,他们很多可能会选择住在镇上。老人总有一天会失去自理的能力。年轻人长期外出打工是一个现实也将持续下去。农村组织和社会功能不仅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而且是在大幅度地没落。又没有子女照顾,又没有社会功能来承担,老人们在农村该怎么办?很多认为自己将来要叶落归根的打工者也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当叶落归根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田园幻想和在城市生存不下去的无奈选择的时候,这个根就不是真正的归属。在讨论关于第一代移民的问题的时候,一个人这样说:“我们是可以回到农村,但是,不是一定要回到农村。二代移民是不能回到农村了,因为没有在农村生活的习惯了,回不去了。可以回到农村不等于要回到农村。这是一个非常矛盾和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定义。我们都知道大家在农村盖了很多漂亮的房子,为什么呢?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城市可以让我们生活得差不多,我们是不会回去的,不管一代还是二代。”7.2 发展不是问题而是发展的思路拆迁在我们举国上下大规模地进行着。被赶来赶去的人们只能默默接受,在拆迁中获益的少数人不可一世。城市面貌的一面无论如何在形式上焕然一新,也无法掩盖城市另一面中几亿人在城市的边缘艰苦生活并维系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我在木塔寨的调查发现,工友的居住条件都很差,每人的居住面积平均是4平米。大多数工友的住房只是一个房间,里面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也没有水龙头。拆迁以后,工友们住过的地方将建成现代化住宅和公园,工友们将聚集到另一个地方,生活条件将同样地恶劣。这个状况在其他社区其他城市是一样的。人人都知道宽广平坦的马路有利于交通,人人都知道宽敞的居室配套洗手间和厨房让人生活舒适,但是,如果城市的建设只是满足了少数人的经济和物质需求,而让大部分人无法从发展中受益,而且受到发展的负面影响,我们就该反思我们发展的模式了。打工者属于城市,这不是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