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连载)通信职场十年感悟(最新更新“规划设计”,1月8日)对所有发过的做一整理:意义 1楼兴趣 5楼目标 46楼学习 71楼自信 85楼人际关系 123楼影响力 147楼职业规划 173楼通信的岗位-研发 235楼再说研发-创新 287楼咨询 320楼规划设计 351楼看了本版很多职场人的经验之谈,有的属于纯传销式的忽悠(本人也参加过类似的老鼠会,很容易看出来);有的是借人之口;还有的是抱怨。人都有发表的欲望,我也谈谈。 在通信行业里混迹了十年,只做到部门的中层,不喜欢成功不成功来衡量价值(说这话的人都不成功,呵呵)。真正的价值是在其中体验的过程,关系、见识、经验、收入等等一切。这一切的组合是我十年的全部。其实,技术发展与否,学到什么知识并没什么意思,有意思的是人的成长。王小波说过,做一个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人,比成功更有趣。而有趣的关键是我们本身的感受。工作本身不重要,感受重要。 1. 意义 很多人都有抱怨:生活没有目标,事情没有意义。目标是什么,我问过很多人,不过有一种答案我很喜欢,生命的目标是什么,生命的目标不就是死亡吗?如果我们在晴朗的夜晚看星空,就有一种感受,宇宙眼中的我,如同我眼中的一粒尘埃一样没有意义。人类哪天消失了,海浪还是海浪,阳光还是阳光,地球也还是地球。所以在没有人的情况下,意义本身并不存在。意义是给人服务的,所以本来就不存在什么意义和目标,一切的目标都是消亡,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那工作生活还有什么趣味呢? 过程,过程才是永恒。就如同虚无主义的人说的那样:存在本身就是意义。存在是以过程而存在的,因此,过程才有意义。记得我们在做一个咨询研究,做了很长时间,结果客户的需求消失了,感觉是白白花了大把的时间,怨言、悲伤、愤怒接踵而至。其实仔细一想,真正有价值的并非达到的目标,而是过程。过程中结识了朋友,过程中体会了工作,过程中有了大量情绪的体验。 过程最有趣。工作就是享受过程。生命的一切都是享受过程。 体会过程这个事挺难,因为大量的过程带来的感受都是担心、悲伤、愤怒、鄙视等等,感受这个过程恐怕不是享受吧。那就做你感觉有兴趣的事吧。 2. 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去吃饭,回来写)继续写。回复4楼,确实开始的帽子比较大,直接说人生的意义显得有点空虚。不过纲举目张,得先说大的,再往细了说。回复3楼,不是作文,是很多原因,C114很多人进了通信圈都迷茫“我该如何规划”“我适合做什么”等等问题,一直带各种团队,团队成员也总会面临这些问题,包括我自己本身,也是在一次次犹豫、规划、选择中转了又转,表达出来供大家讨论吧。 2.兴趣 职业规划里,拿“兴趣”忽悠人最冠冕堂皇,也似乎最得人心。 兴趣这样的忽悠不知道害了多少年轻有为有抱负的一代代。 注意,我并不是说兴趣本身害人,而是现在用“兴趣”做忽悠害人。 这里提几个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 2.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经常听说有程序员转学MBA读经济,最后还是回来做程序员的;他们说他们对经济学更感兴趣。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工作中读研究生换专业,说自己其实感兴趣的是B,不是原来的A。结果是发现做B也没兴趣,回来做A又不赶趟了。我本人也有过转专业做别的的念头,以为自己对那些感兴趣,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a. 想知道自己的兴趣并不容易; b. 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往往不是因为我们了解它,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 c. 拿兴趣说事往往是我们逃避工作现实不愿意承担责任的借口; 我有一个同事,属于高级程序员了,但他在开发完一个软件后,跟我提过他不想编程。可是他写起代码来十分投入,以至于忘我,从他的表情中能够看出他的兴趣还是代码,他所谓的“不想编程”可以翻译为“我需要休个假”。如果真的听他的,让他改方向去做市场忽悠客户,那恐怕对企业,对他个人,对客户都是灾难。 所以当对那些编程、优化、规划、工程乃至市场、销售、维护感到厌烦想换换的时候,先想想真的是没兴趣吗?人就是这样,沉浸于其中,却不知道自己喜欢。我们被社会、政治、文化等外因干扰的太厉害。 那怎么找自己的兴趣呢? 有人说我喜欢做医生,有人说我喜欢做老师,有人说我喜欢编程序,有人说我喜欢做销售,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兴趣。 真正的兴趣是你在做这件事时,到底是以目的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想做程序员,是因为做这个行业能有稳定的收入,那就不是兴趣,因为这是目的导向。 而如果说做程序员只是很享受写几万行代码,并将代码实现的那种过程,享受那种连夜调试之后调通的感觉,那就是过程导向,这是真有兴趣。 所以,话又说到第一部分了,还是过程有意义。 回到开始的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吗?回顾一下我们的人生,从小时候开始,做哪些事是出于目的导向(比如:钱、讨好父母老师、逃避惩罚),而做哪些事是过程导向(完全沉浸在过程中),大约能找到兴趣点(就是你的G点,呵呵),它不应该是一个行业,而应该是某一行为。比如:跟人聊天、玩游戏、看书、打球、打牌、开车、旅游似乎里边没有工作耶? 别忙,还没找到G点呢,只是找到了我们的敏感区,真正HIGH的地方得继续挖掘。 回到开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对做A有兴趣? 为什么你对销售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网优有兴趣?为什么对做维护有兴趣? 你可能会回答:“这些狗工作,谁TM有兴趣了” 那我这么问:“为什么你对打麻将有兴趣?”你能回答上来吗? 说句老实话,四个人打麻将,都对打麻将感兴趣,但这四个人的“G点”可以完全不一样。没有几个人是为了赢钱地 A喜欢赢,每次他和了,他就会很爽。这是A,他喜欢“赢”。 B不是,B是个女孩子,打麻将时很爱说话:“张三家如何如何?李四家如何如何?”,他喜欢“关心” C也不是,C总爱问为什么,他不在乎输赢,但他很想知道怎么输的,怎么赢的,他喜欢“钻研” D也不是,D戴了一个1克拉的钻戒,她出牌很有意思,出牌时要用左手甩一下再打牌,要让别人知道她戴了那东西,他喜欢“炫耀”。 所以,同样感兴趣的事物,原因可以完全不一样,你的原因是什么。注意,这个原因是从小就会有的,是天生的,这是我们兴趣的“G点”。 所以,有人说,我不想做网优,我喜欢做销售,那是没找到兴趣所在。如果你喜欢“炫耀”,做网优一样可以炫耀,炫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阅历,现在的社会给你好大的平台让你炫耀呢。(这里没有任何褒义贬义之分,一切兴趣都是中性的) 当然,有的行当也确实需要特殊兴趣的人,如果找一个爱“钻研”的做销售,他可能拿不下单,不过或许他会研究出一套销售模型,让那些爱“关心”的人更方便去拿单。 这是一个逻辑过程,遵循它你总能找到个把“兴趣”的。想想工作中做哪些事是完全不追求目的,只是享受过程的,哪怕短短的一瞬,不觉得很HIGH吗?然后深入挖掘一下,就找到了。 另外,擅长和喜欢往往是一致的,因为喜欢就会一直做,做多了自然擅长。恐怕只有中国这种恶心的教育会造出擅长弹琴,但绝对不喜欢弹的人。 PS,那天有人问我,为啥有的人五音不全,还特喜欢唱歌呢?我说,你看他是更喜欢唱歌还是更喜欢发泄呢?他是喜欢一个人唱还是喜欢一堆人一起时唱呢?他喜欢唱那种歌,摇滚还是抒情呢?喜欢唱歌跟音乐有时一点关系都没有。 下节写“目标”3. 目标 前几天看了挪威的森林,里边有一句话讲的很哲理:”死不是生的对立,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一开始已经说过了,一切事物的目标都是消亡,生命的目标是死亡,真正有意义的是过程,那职业规划为什么还要谈目标呢? a。目标不是过程的对立,目标是过程的一部分。 b。过程是战略层面,目标是战术层面。所以,之前对终极目标做了一番打击之后,现在还得搬回来。因为树立目标是人的本能,在心理学有个词能说明这种本能,叫“动机”。 享受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动机。同时,仔细的分析你所享受的过程,你会发现,你享受的还是由你的行为产生过程后所发生的反馈。这种预期的反馈就是目标。我们说追求过程是追求反馈,而我们真实确定的目标包括了内心的反馈和外界的反馈。 举个例子,我写这篇BBS,这对我个人而言很享受过程,我的兴趣在于“表达”和“炫耀”(再次注明,个人兴趣无所谓好坏,炫耀这个词是中性词)。那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就是:1.把我心里要说的完整的表达出来。2.得到读者的反馈。(这里再注明,对于纯喜欢表达的人而言,正反馈、负反馈都能带来兴奋;) 好了,这里有两个目标,其实我们做的每个工作都至少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工作本身的目标状态,一个是后边的反馈(或者叫影响),当然还可能有给我们的好处(比如:挣到钱)。 是后边那些反馈,那些持续不断的反馈让我们很HIGH。因此,我们享受过程,实际是享受过程当中很多小目标的达成以及所出现的反馈。 那么职业目标是什么,职业目标就是享受过程中一系列小目标和小反馈的集合。如果你很喜欢赢,那追求事业的成功完全可以做职业目标。想赢的人根本就不需要考虑什么专业,只要能赢,那就会很HIGH。 但如果你的G点根本就不是赢呢,比如是“完美”。那职业目标就可能是:自己做一桌子无可挑剔的满汉全席(这个提法其实属于愿景),或者,将一个重病患者完全治好,至于别人能否做成能否做的更强,没有关系。对吧。 所以,成功学的问题在于,它把我们所有的人当成了只有一种兴趣,只有一个地方有G点。 我必须强调,成功学的干扰太过强大,我看到很多对我的回复都并不是完全是对我写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我的岗位和职业感兴趣。 我记得在面试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设想一下10年后的你”,这就是一个目标题。 或者说,这是一个愿景目标题。那些能很清晰的回答问题的人,一般都会在录取候选人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10年后你所希望看到的你,那么就没有真正的目标集。 对于想进行职业规划的新手来说,这就是一个作业。想象一下10年后的你,描述一个景致,你在做什么,周围什么环境,你什么感觉,越细致越好。 之后,目标自然建立而成,就是把你在10年后达到这个状态抽象一下啊。 再次强调,这绝对不是成功学,你所希望10年后的你绝对不一定是作老板,或者做领导,很有可能是:提出一个有趣的软件架构,最终实现成软件;或者,在各个经理面前讲述产品,直接影响客户;或者,当网络出问题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你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又或者,生一堆孩子,看他们快乐的学走路,学说话; 以上是我对职业目标的看法。过程是一个个小目标达成后的反馈。目标就是一个个小目标的集合。目标之前得有个愿景,它是你希望看到的一幅图。下一节讲讲“担忧”。4. 担忧在C114待了很多年,在论坛里边的文章背后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一个特别有趣的东西就是“情绪”。情绪是能量的流动,心理学家将情绪分成了几大类,大约是:快乐、愤怒、悲伤、恐惧、羞愧、厌恶、释怀、惊奇、无聊。其余的情绪都是以上几类的组合,或者程度的不同。如果你多看几篇C114的文章,你会发现里边最主要的情绪是“恐惧”,有的情绪可以表现为“愤怒”,但根源还是恐惧。“我担心”“天天做维护,怎么办啊?”“出路在哪里?”“会不会有前途?”这是C114里经常出现的句子。担心,担忧,恐惧,很容易体会到。在通信行里干这么些年,我也常常恐惧,担心项目做完了没的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完全生疏的工作(比如,从做规划转到做市场,转到做测试,转到做管理,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全新的),担心难以和某些同事相处,担心客户不满意,担心项目做失败了,很多担心。后来,读了一本书心灵的七种兵器,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推荐大家都看看(绝对不是做广告,武志红确实写出了一些*)。那些在C114表达担心的朋友们,他们希望有人就某个事给个方法。可是你有没有发现,这是你的情绪,事情的方法解决不了情绪。所以给方法不能解除担忧,方法是后边的步骤。我们说要战胜恐惧,但恐惧本来就是我们的一部分,打败恐惧就是打败自己。所以战胜恐惧,只是把恐惧藏在了心里,等它以后长大了,会更狂暴的吞噬自己。那怎么办?心灵的七种兵器给了一个招,就是体验恐惧,沉浸在恐惧之中,这样你就会发现恐惧的原因,这种情绪就自然被接受。不信你试试。我们总说,我们担心什么,担心做这行没出路,担心在这个企业钱少,担心做这事会失败,担心后边跟着另一句话,那就是“如果我该怎么办?”一问自己该怎么办,那就是感觉自己搞不定了,不是搞不定事,就是搞不定人。那什么是搞定呢?搞定就是控制。所以,很多话都可以翻译的,先翻译成“我担心A发生”,再翻译成“一旦A发生,我担心我控制不了”。恐惧来源于控制。可是真正的控制是不存在的,你一旦想控制了,就是制造了一个分裂。就自然会陷入恐惧。实际上,战胜恐惧本身,也是一种控制。放弃控制吧。放弃控制很难,有这么几个步骤:首先,是接受,接受你的一切情绪,接受恐惧,接受控制。之后,是专注,专注于你所担心的工作。比如,担心开车出事故,那就专注的开车。然后,是信任,如果是对人的恐惧,多给他一些信任。信任,是团队管理最重要的内容。PS,在心灵七种兵器里边,作者提到,恐惧提醒你什么是最重要的。如果出现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愤怒,也许该是重新检视一下生活的排序了。下节讲“学习”在写下一节之前,先对第3节目标做一增补。 关于目标,有点话还没说完,但确实是工作这些年总见到的一个现象,我定义叫目标转移,心理学称为“执着”。这个现象导致了多少人不能释怀,不能快乐。而又有多少人似乎还沉在其中不知道原委。 增补的就是这样一个略带荤的笑话: 飞机失事,幸存一个男人落到了大沙漠,他很绝望。所幸不远处有个绿洲,有水有食物,大快朵颐之后就是保暖思淫欲了。结果没的做,正好一只母骆驼来到这个绿洲。 于是他就想从后边上,结果够不着,于是他就堆小沙丘,站在沙丘上上。但是每当他要碰,那个母骆驼就往前窜一下,搞的他还得堆沙丘,再爬上去,但骆驼还是不配合。 就这样绿洲周围出现了一连串沙丘。 这时又一架飞机失事了,掉下一个美女,他看见了。赶紧过去,人工呼吸,带她来绿洲吃喝,美女非常高兴,身子躺在绿洲上娇媚的说:“哥,我愿为你做任何事,任何事!” 这哥们马上正色道:“去,帮我把骆驼扶住。”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多少骆驼,我们又堆了多少沙丘5. 学习到这节了就该谈谈具体操作的东西了,那些不喜欢看虚头八脑的忽悠的可以看看。有本书叫第五项修炼,里边提到了学习型组织。于是中国的老板们就蜂拥的把自己的企业搞成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里说的无非就是几条,企业和员工的愿景一致;员工改变心智,空杯,形成团队学习;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系统思考。国企里搞这个比较有水平的华为算一个。我所体会的学习还跟这个学习型组织不太一样。角度很多人跟我抱怨,“干这个项目什么都学不到”。估计不少人有这个感觉,我们做的很多工作在熟悉了之后就是惯性操作了,似乎什么都学不到了。常常我也困惑于此。多数情况并不是事情本身的原因,而是我们看它的角度太定势了。举个通信的例子,比如说网络优化,网优靠的是经验,做过两年的人就有经验了,这时就会烦,又老出差,就会觉得没得学了,觉得是不是要转管理或销售了。其实如果你真的对“观察”和“钻研”感兴趣,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比如把网优经验积累起来,然后形成一个文档或者开发一个软件,甚至可以写书。有本书叫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就是搞网优的人写的,挺有料的。再比如说,网优会经常出差,看各种设备,各种环境,各种机房。如果你爱好摄影,可以把整个环境、设备、机房、天线全部拍下来,也许会很有用。还有有意思的,网优中很多小改动都可以形成知识产权,华为那么多知识产权,好多就是网优出来的。你一年写5个知识产权,三年以后试试找工作,薪水不会太低。这些都是学习。(呵呵,把好多招都告诉各位了,我自己就没得玩了)再比如开协调会,或者评审会,里边可学的东西多了。牛人都怎么表达的?他们什么表情,强调什么?怎么写的PPT?老学老学,你就会这么牛。所以学习就是对事物多角度的看待,翻过来掉过去观察,然后总能找到可以学的地方。习另外,学习是两个字组成,学是模仿,习是练习。我们罪恶的教育制度让我们学的太多,习的太少。那种填鸭式教育都是模仿。甚至有教数学的老师让学生回去背解题步骤的荒谬事情。所以有的学生上学时分挺高,到了工作里就坏菜了。教育体系的原因。以后有小孩别太关心他的成绩,关心关心他喜欢什么,然后好好培养才是正果。你看工作当中,全是靠熟练,因为工作要讲效率。同样一个活,别人干一星期,你干两天,那你给企业创造的就多,日久天长,你拿的自然就多。那你靠什么就干两天啊,靠熟练。熟练就是习来的。或者说的更直接一点,时间堆出来的。那怎么堆时间呢,第2节不是说了吗?找兴趣点。没任何兴趣点的堆时间肯定很没意思。那兴趣点做习,那肯定越来越强,这就是你的强项,以后就靠它吃饭。“那弱项怎么办,怎么通过学习来补上?”总有朋友问这个问题,并佐以木桶原理来辩解,说短板决定木桶的装载。什么原理都有个范围,木桶原理可不是用在个人成长上地。在个人成长上是完全相反。尽最大可能加长你的长板,短板就别考虑了。沟通不论你做什么,沟通都要学。你没发现那些个沟通好的人都活的很滋润。那些个喜欢沟通的人都很自在。这个社会是人群社会,而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人不是大老虎,大老虎可以独来独往。人不行,打从猩猩那会就是群居动物了。既然是群居动物,那就必须得沟通。所以人天生就要沟通。那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沟通,喜欢一个人搞呢?个人感觉是小时候体验过什么了,就是受什么刺激了。否则人人都会沟通,你要是出国发现美国人就都爱沟通,爱表达。所以在中国混比在美国混容易,在中国你会沟通,那你很容易挣的多。在美国人人都会,没招了吧?还是得强调,沟通跟你的性格没关系,不是非得外向的人才沟通好,内向的人就不行。也不是说沟通就是忽悠。做销售的基本功是沟通吧,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真正销售做的好的人,其实说话并不多,也不见得性格就外向。还是那句话,别被成功学忽悠了。内向有内向的优势,内向说明你更在乎自己的感受,道家讲真正牛的人都比较内敛,庄子讲过呆若木鸡的故事就这意思。你看比尔盖茨的面相,是不是挺内敛的。它山之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话用在工作里简直就是速成武功秘籍。现在学科都是综合学科。专精于一处、而臻极致的人肯定能活的不错。但是还一种人也很滋润,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来自其他行业,而且是一用就灵,至少是客户满意。这就是它山之石。记得C114有个爱立信的兄弟写诗写的好的,他就说他是做通信里边写诗写的最好的,同时是写诗的里边最懂通信的。两边吃的开。所以该学的多了,学不过来。不知道你的如果我们在晴朗到或者热寂。很叔本华吧是不是你自己写的,极似我三年前给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矛盾的文章做的注.怪啊!注本身找不到了,可惜.你说的1.目标和意义这一段,在我所写的论中,归结为经验论,指做事无论成败,或无论周围的他人它事做事成败,再或任何消息和新闻,哪怕生活中细微的瞬间,更何况经历许久的事,哪怕是败,最终也归结为经验.且有另一个观点,即是演进成者王,败者寇,成者不能从成事中汲取经验累加能力,没有高瞻长远,从全局来说也是败事.败者如果能做到这些,即是成者.但前提是将这些汲取的东西利用上,或传给下一个做事者.所以目标和意义,在我来讲,即是经验的总结,而不是享受过程.过程只是经验汲取的一部分.你说的2.兴趣.可以说在我的天赋论中.到现在位置最为害人的,还是这些年的教育.很少有人或有家长最后归结去找你所说的g点,也就是我的天赋论.想追寻g点,几乎还是要在少年时代之前,靠家长指引,如果父母没有这方面能力,后天要花大力气自己去发掘.对于现在我所工作的原网通公司,管理者必然是没有能力去挖掘人的潜力,埋没人才和发掘人性是一个企业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关于你讲的目标,在这个变化极为令人惊愕,很难有人掌握规律的现实社会中,是很难确定的.想想十年前我认识的中年人,现在都快五十了,他们一生的目标几乎都错了.同时在十年前认识的二十几岁的人,也同样没有一个在快四十的时候记住当年的目标.这要分两点讲一个是我的规律论.发现事物运行规律,仿佛是只有神才能做到的,但起源论作为规律论的第一要素,就要好发现的多.通过事物本质来掌握规律,似乎是可以锻炼的.人生目标在我看来,需要确定你目标的本质,在掌握目标的规律,最后就可以实现目标.规律论本身是为掌握你所说的10年后所存在.如果成功学真的存在,那想当然的解释为,成功学就是掌握人和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且从掌握到掌控的过程.过程,是从掌握到掌控目标,是人和事物到达一定阶段所经历的规律目标之前,就是目标的本质和起源担忧和恐惧,就是对规律论不能掌握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任何人都会担忧和恐惧,就算亿万富翁并且被宠的子女,也会担忧和恐惧.当然这个举例有点俗,说白了这是在任何人心中存在的.如何发现本质,如何寻找源头,如何掌握人和事物,如何掌控人和事物,最终从过程总结经验,再去不断发掘源头,掌控,再总结经验,这就要说到学习了.关于这位仁兄的学习讲述,我首先有个疑问.华为是国企么?无所谓了,无伤大雅. 这里我举个例子.在2002年11月,华为工程师写过一篇小论文,大概是应广州局外线查修员的要求.一篇简单易懂且严谨的,关于dsl线路维护的东西.我本来想好好表扬下这篇文章,不过我想这里干过这工种的人都看过.这篇文章只要是管他电信网通查修员,哪怕花一个月时间反复学习理解,现在dsl业务哪至于是这种局面? 同时更浅显易懂的一本小册,我们市公司发的dsl拨号业务的一篇外线工作手册,上面详尽且非常通俗的描述dsl业务各种无法通信的原因和解决手段.就不说看看复杂点的,需要有点通信专业吐血的通信系统原理基础,这本小册初中生我看都能看的懂.结果怎么样?现在这本小册最少我知道七八十个线务员,给了全不知道丢哪了.这就是学习氛围,没有.公司目前的氛围就是,跟A处好还是跟B处好有利于工作还是发展之类的.这就说到沟通.大家沟通都在酒桌,都沟通怎么喝怎么赌了.沟通技术?没有的事.沟通哲学问题?谁扯那工夫.沟通工作?谁也不敢讲,因为大家都在混.大家说话互相之间很少说实话,酒话居多.火影忍者里有句话,是一个时代叫做人与人互相理解的时代,我想太遥远了.最少在我的自制论中,人与人互相接触交往,首先做到自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沟通,教化都无法进行,还怎么去感染别人一起学习进步呢?这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呢?还是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我翻译一下,就是学习而又实践,这是多么精彩的人生啊!如果人生总在不断学习,智商就会保持年轻.如果不断实践,就会不断与人和事物沟通,情商就会保持高昂.如果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就会不断遇到挫折,不断碰钉子,不断吃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再学习,在研究问题,再沟通,再实践,解决一个有一个问题.其实我认为精彩的人生就是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你说出任何一件事,无非就这三步.你们想想天天发生的事,难道不是么?我非常重视实践.我们生命是有限的,学习这个东西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徒劳无功啊!实践,也只有实践做到检验.有位c114网友说的好,正常人(指管理层)不会割掉自己的小jj的.还有位网友说,这就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变化而又动荡的社会中,不锻造自己,就会被当作废铁.不断锻造了自己,可能会被当作废铁,却也多了分会被当作精钢的希望.最近忙几个项目,同时有些内容的写法还没琢磨清楚。后边在考虑讲点实在的。这里做一个批注。之前讲的意义和价值啊、兴趣啊、目标啊、学习啊什么的其实都是“道”这个层面的。其实,很多迷茫的人的问题都偏重于“术”这个层面。术得靠道的指引,否则有了术,干半天,发现实现的都是狗屎,那就很悲哀。后边将把更多的感悟放到“术”这个层面,讲点可操作的,但是肯定还得结合“道”。后边会就自信、人际关系、通信职位、技术和个人品牌谈谈个人见解。敬请期待,不容错过ps,有人说就是想挣钱,挣钱可以过美好生活,可以买房子,开车子,出去旅游。赚钱这个问题,我也没想明白,我也想实现财富自由。估计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就真升华到佛的境界了。5.自信 在C114发的帖子里很大一部分都显示自己不自信,迷茫,不知下一步怎么办, 自信这个词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它是个褒义词,然后觉得自己应该自信,觉得别人不自信时很悲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己不自信时也很反感自己。但当我看了李子勋写的一篇文章以后,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自信是中性词。 自信的反义词是自卑,自卑同样也是中性词。 有人说,“要自信,但过分自信就是自负”。这话说的跟放屁没什么区别。因为你根本没办法把握自信跟自负的度。 所以自信,就一定表明自己的控制。关于控制我已经说过了。控制跟恐惧是一起的。自信,表明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控制好这件事这个人。而实际上你知道你自己也不过就是200多斤一个动物,说来说去还是上天控制了我们人自己。很多自信无非都是自我的幻觉。 而自卑就很好,自卑表明自我觉察到,我们自己有时是没办法搞定事搞定人的。实际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敬畏感才能让人类不把自己玩死。所以自卑是内敛的表现,孔子讲不敢为天下先,道家讲“心斋”,都有点敬畏的成分。 又说回心理学了,很自信的人心里往往藏了巨大的自卑,这两种对立的情绪往往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心里。他们害怕不接受这种自卑,所以搞出一幅自信的面孔,结果极具破坏力。比如希特勒。 最好的方式是觉察自己的自卑,承认他,找到原因,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接纳它,然后自卑也小了,自信也小了,但人本身却精神了,快乐了。这种状态叫“无执”。 上边说的都是情绪的调整。 当我们做了这种调整之后,心理就会很强大。你的影响力也就会产生。之后是操作的事情。 对事物的信心来自经验,有经验的人知道事物的规律,他不盲目的控制,而是按照规律做事。 经验和阅历、见识往往都是建立信心的好东西。 经验怎么来的呢,前边讲了,习来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练习之后时间堆出来的。 那为什么有的人能习来,有的人不行呢? 因为练习是从尝试开始,这带来了个人的改变。 而伴随改变而来的,是痛苦。 有了痛苦,我们就逃避。 逃避自然不会有经验了。 还有一类人,痛苦来了,扛住,克服,战胜。 终有一天你扛不住的,因为痛苦来自你本身。扛谁呢?跟谁较劲呢?你自己。 正解还是觉察和接纳。 接纳改变所带来的痛苦,痛苦也就只是一种体验了。 相比那些真正不幸的人生而言,工作中经验习得的痛苦又算的了什么? 之后还会继续专注,专注是很厉害的武器,不疯魔不成活。 专注与自我觉察的交替体验,经验就会出现。 所以,当我们自卑时,觉察它并接受它,自卑和自信本就是水和鱼的关系。 当我们需要通过经验而自信时,接受过程的痛苦。 经验往往是这样的,你经过长时间的习得,自己并不知道已经拥有,只是突然某一天,别人会告诉你在某些方面很强啊(比如沟通、开发、优化),此时你已经炉火纯青了。 什么?想要臻至境?又执着了不是?又跟自己较劲了不是?自信和自负,这是任何问题中都存在的如何制衡的问题,过犹不及,不过也会不及,这里涉及到我的两个理论,时空论和制衡论时空论涉及到的,就是在做事时到什么度,要在时间,空间这些环境,以及由人和人性创造出的人文环境,以及由人文环境改变过的时空环境,去考虑度量.时空论自古至今都是人们想尽量控制住的东西.就像自信和自负,在做一件事,思考一个过程中,到底这样做是自信,还是自负,要看每一件事涉及到的人文环境和时空环境,这是发现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控制这些环境因素,也可能无法控制,顺其自然;最终就是解决这件事在所有环境基础上,到底做到什么度.如果对于一个线务员来讲,很多时候都要定性到底是用户终端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业务问题.这里是自信好呢还是自负好呢?我觉得是谦虚好.相信线务员都会认可我吧,谦虚会得到客户的尊敬,以及从客户那里吸收到自身缺少的知识,在HP的管理学问中成为从睿智的客户那里学习.得到了人力资源,又得到了学习资源.这在做事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根据客户本身的人性问题,再看时间环境和地点环境讲话做事,能做好是不容易的.企业总宣扬要态度好,我可以这样讲,像三孙子一样态度好却解决不了问题的人,就是服务态度恶劣,要我来判断属于推诿狡辩.那谦虚是什么?谦虚有时会被人看作是自卑,谦虚把握不好度,一样不是好事.说到时空论,人性论,制衡论,想把握这些事,归根结底就是要多做事.做事就是做人,在每一件事上磨练自己,这就是楼主说到的练习.习,是学习的一部分,跟学一样.目前的教育手段都是从小学,长大习,我觉得晚了.从小不去实践,长大也不会养成实践的习惯.这跟从小不学习,长大后脑袋秀逗一样可笑.总说刚毕业的学生眼高手低,其实大可不必埋汰他们,他们知识欠缺习的机会.但以后的路如果自己不去实践,那就是自找苦吃了.楼主所说的逃避,也仍然在制衡当中,我觉得有时当逃兵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也是为了未来的出拳而向后缓冲一下.学与习,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人一生当中锻炼精神,增加精神的量,以包容更多事物.海之所以大,是因为吸纳了百川.希望把这种自然现象,想象成人的精神.讲到人际关系,我有几个原则,比如比如这个世界没有和平,只有合作.要么合作,要么争斗,从事实角度讲,这就是本质.比如孔子这句话吧.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我喜欢并赞同.比如爱.什么是爱?如果说爱情的爱,我觉得愿意生死与共的才是真爱;做事紧要顺序,先家后业的,也是爱.比如什么是同学?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我觉得同学就当交流学术和经验,不管学习中还是毕业后.同学是最容易形成朋党的人力资源.比如说道人力资源,社会上你尊重别人,别人尊重你.你尽力为别人做事,别人尽力为你做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就是人力资源.当然,与通道而行之的人,必然是同道中人啊.即使不能或干脆不愿一起做事,那人与人之间也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尊重,不是简简单单就学的会,做的好的.比如对待父母,我认为,孝而不顺,且不可顺.顺是什么?顺从可不是一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做事的原则哦!有问题当解决,而不是顺从,不管是谁.那什么是孝呢?孝就是爱的一种,是在思想中最有分量的爱,是更高于爱情的爱,这种爱不包括顺从,是余世维先生讲到紧急必要做事原则中,最紧急而又必要的爱.比如对待朋友,相信大家很多都看过friends.细细品味,那种朋友之谊,在点点滴滴,而不是杯杯瓶瓶.txrjy这里,对待客户要如何呢?这里不需要爱,不需要友谊,这里更多是服务,我们该给予的给予,这是企业做事和个人做事的能力和尺度,这个话题是企业中运营管理要提到的.如何对待客户,还是喜欢HP某篇宣传中说道的,我理解为,和客户建立互相学习并给予帮助来获取利益的关系.道是遥远的未来,德是解决的办法,且这个办法是探索中的测试版.究竟道是怎样的呢?太遥远了,成佛了.我觉得走一步算一步也未尝不可,有时候需要有一种做事的精神,当然这样会制于人.企业很习惯被制于人,且埋头做事的人.不过不能和被制的人分享经验,那就太愚蠢了.企业向员工学习,将工人的力量取其精华并 研究其糟粕.或做更多我没想到的,这是企业也在做事.当然企业要有道,这种道不能乱用德,就是说这种目标不能不择手段.6.人际关系 这个话题思量了很久,我本人也不能对人际关系说个对错。因此,这里真的只是感悟,而没有道理,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人际关系的内容太多,我写到哪是哪,不马上写完。 做人跟做事相比,哪个更难?这个不好说,但话说回来了,人是群居动物,事往往都是一堆人做的,所以做人比做事更有讲究。 从历史来看 人际关系这东西是历史的学问,你看历史里边有很多人,是大英雄,但不会谋己,实际是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是非不同,招致杀身,遗憾终身。典型的是宋朝的岳飞、汉朝的晁错、明朝的袁崇焕。做起事来都很勇敢,目标强烈,成果显著,但最终没法谋己。有时我觉得可能是他们命中注定,他们也已经知道命该如此,总有人流血。因为以他们的智慧和幕僚,料到后果似乎应属必然。但理想主义的性格使他们的结果就是被冤死。个人感觉,他们通过自己的死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什么,而是为了证明什么,证明“我是对的”。那后一个问题就是,你对了又怎样? 还有一类是善于谋人,也善于谋己的,比较牛的是汉朝的张良、唐朝的郭子仪、宋朝的韩世忠。尤其是郭子仪,活到80多,伺候好几个领导,同僚里边有贤相,也有奸臣,都不开罪于他,很会做人。而且做事也很牛X,回纥叛乱,一个人直接搞定。这些人会在自己的理想后边做一个事,就是“妥协”。 当然也充斥着无数只善于谋己的佞臣贼子了。 我本人是认同妥协的人际关系。其实看看西方国家,真正搞的民生不错的,都是以“妥协”著称的。加拿大N多首相,人民对他们的评语就是“窝囊”,但他们通过内部和外部的妥协确定了自己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很有名吧,最近看一个关于他的电影,发现实际他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和白人政府的谈判,里边有大量的妥协。他和他同胞的工作直接导致了美国黑人人权地位的提升。这里的根源可能是,我们的文化是英雄的文化,而西方的文化是公民的文化。感觉西方的这种方式更加宽容。(我认同妥协,并不表明我在实际中总这么做,总会有为证明一口气而做一些事的)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无非就是你和领导,你和同事,你和下属,你和其他部门,你和客户,你和竞争对手的关系。一个原则是“斗争+妥协”。 斗争:毛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斗争代表了我们的立场。作为底层员工,为了自己部门、自己企业的利益同竞争对手斗争,是责任;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压测门”事件,个人感觉就是如此,底下员工有责任做这个斗争。他们不能和谐,如果他们直接跟竞争对手和谐,那把领导放到何处?他们斗争出了事,领导出来妥协,这就是竞争的游戏规则。作为企业员工,他们显然做的很尽职;当然,他们的斗争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如果触犯法律,则更加严重。不过,既然是选择,就必须承担选择的责任。说句不当听的,为上层顶缸也是个潜规则。这里边,做的最好的不是我们这些企业员工,而是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人周正龙。呵呵。怎么又叔本华起来了。 说起周老虎,心中就会浮起“正义何在,天理何在?”几个字,问题的根源恐怕并不是事件的正义,而是程序的正义,只要程序是正义的,那程序所表达的事件哪怕被认为不正义也照旧通过,海洋法系国家就是这个逻辑,比如美国知名的辛普森谋杀案。所以周正龙这哥们再流氓,只要流程是规范的,他被抓还是被放都可以接受,问题是程序是否正义?这是题外话,不多说。 回到斗争,大家是否发现这样的现象,任何一家大企业(包括很多外企),斗争不光是竞争对手的斗争,部门之间的斗争也很惨烈,有时甚至甚于竞争对手的。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上说,作为项目经理,你不斗,谁给你资源,你不斗,上层咋能重视;所以,人际关系里边的斗争是永存的。但是,重要的是一定要清楚斗争的目的,第三节对目的已经说很多了,不要把堆沙丘和扶骆驼当成斗争。从大的角度来讲,斗争的目的是团结,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别把斗争搞成你死我活,还是毛主席说的那几个字“有理有利有节”。 妥协:斗争会分高下,但不见得能出输赢,出输赢了就没法转圜了。如果你感觉自己干不过人家,那妥协吧。在某种意义上说,装孙子就是妥协,丢人就是妥协。怕装孙子、怕丢人其实是一种对自我的否定(呵呵,一提到“怕”,就是担心恐惧,又回到前边那节了,就是控制,)。本来就是工作,都是出来混的,一般不会出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因此,一斗争就上纲上线属于不知道目标何在了。 这里边的斗争和妥协都主要指对竞争对手、对客户。对客户难道还要斗争?不是客户是上帝吗?呵呵,客户就希望你免费给他们提供服务,把他真当上帝了,你就立马被开掉了。记得有这么一个句话:“如果您需要咨询或建议,我们将免费提供;如果您需要正确的答案,请您另外付费。”要强调的是,这绝对不是笑话。 至于怎么斗争,那就各有高招了,我也只是知道点皮毛,有时还心里打鼓,真有玩得炉火纯青游刃有余的,这样的人在企业里用不了几年就能上去。 那么,对上司,对下属,对同事,是不是也得斗争呢?那就更得讲点艺术了吧。这里边学问太大了。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另外本人也并不长于此道。所以不细谈了,网上、书店里讲这个的太多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要、千万不要过于看重此道而丧失自己的本真。否则,生活会显得很无趣,人会显得很分裂。尊重自我的感受是做以上事情的前提,还是那句话,上边说的都是术,觉察自我、尊重自我才是道。 所以,尽管会说很多术,但是“道”一定是长存于心的,拥有“道”,你的“影响力”才会出现。 后边找时间再谈谈我理解的影响力影响力 有本老外写的影响力的书,封面是很土的蒙娜丽莎头像,但里边写的很强。讲如何说服别人的心理学,看完了如醍醐灌顶一般,那些销售啊、老鼠会啊、传销啊的伎俩马上就能洞见。最近家里装修,就到了建材和电器市场买东西,肯定有不少人忽悠自己的东西,听的多了也听出一些门道,有的人满嘴口吐莲花,但不见得能忽悠的住人;而有的人说话中规中矩,反而能吸引住客人。这些都在影响力的范畴里。 影响力就是你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别人及影响人的范围有多大。进入职场,很多人都想成为有影响力的人,当由于你的原因而使得别人受到改变,心里会有莫名的自豪。这是人从小就有的本能。 每个人都有影响力。 比如我家小孩,1岁多,她的影响力就很大。至少影响了她的6位亲人。 比如你老婆,至少她能影响你。 所以,不要对自己的影响力没信心。你的每个抱怨、每个夸赞、每个评价、以及每种表露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别人。如果你看过倚天屠龙记,张三丰如何能成为一代宗师,不是那两个农夫农妇的对话影响的他吗? 现在的经济,有人称为影响力经济,就是影响力大的人能创造财富、产生需求、改变社会(这里我不说推动社会,因为影响力是双刃剑,他也可能拖社会的后腿)。所以很多人都想成为影响力大的人。有人把影响力大称为有领导力。一些人把有领导力的人比喻成这样,他在地上插了个旗,无论他的财富有多少,他是否依仗权势,就会自动聚拢起一帮人。这就是领导力。听着挺振奋是吧,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他插什么旗,他插红旗那是一说,他插纳粹旗那又是一说。 影响力是你身上的气场,我个人觉得世界上有三种气场,一种是处处施压的气场,称为气场A,一种是处处受压的气场,称为气场B。注意,不是说A影响了B,A和B是相互搭配的。所以说B影响了A也很对。当然,还一种是比较抽离的独立的气场C。 成为影响力大的人看你的选择,选择A场,还是B场,还是C场。其实三种场的选择都没关系,只是反应了你的个人性格和好恶。但是,在中国,似乎就有点问题,收入就会不太一样。如果个人影响力大的人,会得到上边的青睐。影响力大的人貌似很有生命力。 如果我们在培训、讨论会或者研讨会中就会发现,总有几个人影响力很大。有人做了归类了这些人的特点必居其一:1. 嗓门大,他说的话很有穿透力,谁都听的见,嗓门大意味着“看上去”很有生命力;2. 说的话“貌似”很有道理,他找了若干个理由,比如数据、比如统计、比如举例子、比如打比方;3. 很会跟别人讨价还价,比如他说:“A这个话题我支持你,但是B这个话题你可要支持我。”他利用了人类互惠的天性。 这些是一些技巧,呵呵,有人该拿这个回去练习了。 我要强调的一点是,真诚。 在这个社会里,真诚很稀有。能够如实的不带评价色彩的描述一个事几乎没有。记得王小波说过,信息有的传播有三条路:如实、夸大以及杜撰,偏偏后两种最普及。最近看美片谎言无用,一些谎言是可以被戳穿地。 那么怎么办,至少要让人相信你是真诚的。这个很难,装不出来,尤其是你要把交情做深。如果你编造一个信息,还显得很真,那如果是装的,很容易被发现,如果看上去很真,那就是先把自己给催眠了,再催眠别人。这叫“愿景”的套路。5年前,我学了这个套路。但这东西不能老用。大家都是火眼金睛,因为被催眠了最后还是会醒地。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真诚。 真诚就是至少说点实话,说点自己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绪,抖露点自己的小隐私,小缺点。这个神奇的土地上,犬儒主义很多,但你的独特的真诚至少能传染身边的人。 然后心胸宽广点,神经大条点。我们不可能不在背后议论别人,那就也别在乎别人在背后议论我们吧。 还是要给自己做个辩解,我说了这么多,但是真正能完完全全做到的却是鲜有,只好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了。 当然,要做影响力大的人还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经验,或者叫见识,经验丰富的人能直接指出现象背后的根源,就能说的很有道理;见多识广的人能很容易类推事物的发展。这些都是要靠时间和主动学习累积出来地。 杂七杂八写了这许多,似乎还没写出很有操作性的东西。有人管我要绝招。是啊,这世上没啥绝招。都是靠观察、试验、练习、习惯出来的。贝克汉姆那脚“弯刀”球是绝招吧,他可是踢了几万回才这么绝的。当然,前提是兴趣。后边想就通信的具体工作谈谈9.职业规划古代讲了很多关于计划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市政工程土石方工程居间费管理协议
- 2025版智慧农业水果园承包种植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补充协议书
- 诸葛亮课件简介
- 诸城电脑知识培训班课件
- 2025冰箱维修维护合同范本
- 2025年个体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5民办学校聘用专任教师合同
- 语文知识培训班开班讲话课件
- 2025年手工鞋安全生产合同
- (英文简单)皇帝的新装英文剧本
- 《康复护理学》3章康复评定(第二节心肺功能评定)
- YY/T 1421-2016载脂蛋白B测定试剂盒
- 照相凹版制版法课件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课件 第一章
- 轨行区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申请表
- 云南省食品经营许可申请表
- 校园管制刀具排查记录表
- 财务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笔记串讲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PDF高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