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布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看 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三种分类法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按占有者身份 隶属关系分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一 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 1 人工山水园2 天然山水园 1 人工山水园 我国造园发展到完全自觉创造阶段而出现的审美境界最高的一类园林 人工山水园是以人为堆叠的假山和开凿的池 来充作自然山水 力求在小环境中表现大自然 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山 水 植物和建筑 由于人工山水园更加集中的反映了人的艺术创造力和造园思想 因此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 人工山水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 尤以城镇内居多 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 犹如点点绿洲 故也称之为 城市山林 代表如苏州园林 较著名的有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藕园 狮子林等 2 天然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往往利用天然的真山真水 在因势利导的情况下 作出一些局部调整 并加以建筑和花木 有时还放养动物 组合成供人游历观赏的园林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 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如果选址恰当 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 可称为山林别墅 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 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等都可以称上自然山水园林 二 按占有者身份 隶属关系分 1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古籍里称为苑 苑囿 宫苑 御苑 御园等 皇家园林是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皇权意识 对自然的态度则是倾向于凌驾于自然之上的皇家气派 皇家园林的人工气息浓厚 往往以人工美取胜 自然美仅居次要的位置 皇家园林主要特点 A 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大 建筑体型大 真山真水较多B 主体建筑统帅全园 居于支配地位尺度较大 色彩丰富 风格庄重C 大分散 小集中 成群成组布局方式 南北向轴对称 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 北京的北海公园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2 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 王公官吏 富商等休闲的园林 属于民间的贵族 官僚 地主 缙绅等所私有 古籍里面称园 园亭 园墅 池馆 山池 山庄 别业 草堂等 私家园林大多由文人 画家设计营造 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表现出士大夫阶层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情趣 由于受隐逸思想的影响 它所表现的风格为朴素 淡雅 精致而又亲切 私家园林特点 A 规模较小风格淡雅精致空间有限 建筑小巧玲珑 常用假山假水色彩淡雅素净B 造园手法丰富多彩小中见大 掘地为池 叠石为山C 多处市井之地 常取内向式布局 内向式布局 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 精心营造 它们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 景物紧凑多变 用墙 垣 漏窗 走廊等划分空间 大小空间主次分明 疏密相间 相互对比 构成有节奏的变化 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 道路迂回蜿蜒 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 池水以聚为主 以分为辅 大多采用不规则状 用桥 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 构成深邃的趣味 现存的私家园林 如北京的恭王府 苏州的拙政园 留园 网师园 环秀山庄 扬州的个园 休园 影园 何园 上海的豫园等 苏州四大名园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 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留园分别代表着宋 公元948 1264年 元 公元1271 1368年 明 公元1369 1644年 清 公元1644 1911年 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名园 沧浪亭 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 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沧浪亭占地面积1 08公顷 沧浪亭 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近戚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 进行修筑 傍水造亭 因感于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题名 沧浪亭 自号沧浪翁 并作 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 沧浪亭 长诗 诗中以 清风明月本无价 可惜只卖四万钱 题咏此事 自此 沧浪亭 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 沧浪亭几度荒废 南宋初年 12世纪初 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 清康熙三十五年 公元1696年 巡抚宋荦重建此园 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 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并以文征明隶书 沧浪亭 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 公元1873年 再次重建 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 已非宋时初貌 但其古木苍老郁森 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 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 四周环列建筑 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 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 沟通园内 外的山 水 使水面 池岸 假山 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 古树葱茏 箬竹被覆 藤萝蔓挂 野卉丛生 朴素自然 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全园漏窗共108式 图案花纹变化式端 无一雷同 构作精巧 环山就有59个 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苏州四大名园 狮子林 狮子林融禅宗之理 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 占地1 1公顷 元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 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 相率出资 买地结屋 以居其师 因园内 林有竹万固 竹下多怪石 状如狻猊 狮子 者 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 取佛书 狮子吼 之意 易名为狮子林 狮子林平面成东西稍宽的长方形 东南多山 西北多水 四周高墙深宅 曲廊环抱 以中部水池为中心 叠山造屋 移花栽木 架桥设亭 使得全园布局紧凑 富有 咫足山林 意境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 台 楼 阁 厅 堂 轩 廊之人文景观 更以湖山奇石 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 素有 假山王国 之美誉 苏州四大名园 拙政园 位于苏州市东北街 是江南园林的代表 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被誉为 中国园林之母 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 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 聘著名画家 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 历时16年建成 借用西晋文人潘岳 闲居赋 中 筑室种树 逍遥自得 灌园鬻 音 y 卖 蔬 以供朝夕之膳 馈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之句取园名 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 拙者 的 政 事 400多年来 拙政园屡换园主 曾一分为三 园名各异 或为私园 或为官府 或散为民居 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 才完璧合一 恢复初名 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 52000平方米 分为东 中 西和住宅四个部分 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 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 大多是清咸丰九年 公元1850年 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 至清末形成东 中 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 为精华所在 面积约18 5亩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 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 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 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 5 另一资料 1 3 西部原为 补园 面积约12 5亩 其水面迂回 布局紧凑 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东部原称 归田园居 是因为明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 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 约31亩 因归园早已荒芜 全部为新建 布局以平冈远山 松林草坪 竹坞曲水为主 配以山池亭榭 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主要建筑有兰雪堂 芙蓉榭 天泉亭 缀云峰等 均为移建 苏州四大名园 留园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 清代归刘蓉峰所有 改称寒碧山庄 俗称 刘园 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 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 另两资料 2顷 约30000平方米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厅堂 走廊 粉墙 洞门等建筑与假山 水池 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 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 田园 山林 庭园四种不同景色 中部以水景见长 是全园的精华所在 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 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鱼之厅 林泉耆砍之馆 还我读书处 冠云台 冠云楼等十数处斋 轩 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 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 两旁为瑞云 岫云两峰 北部具农村风光 并有新辟盆景园 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 有野趣 以假山为奇 土石相间 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 池北为假山小亭 林木交映 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 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 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留园三绝 1 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 齐集太湖石 瘦 皱 漏 透 四奇于一身2 楠木殿是对 五峰仙馆 的俗称 五峰仙馆的建筑用材非常奢华 梁柱全部采用楠木 中间也全部采用红木银杏纱隔屏风 3 鱼化石保存在五峰仙馆的大理石天然画 鱼化石 3 寺观园林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 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寺庙园林 monasterygarden 寺观园林 狭或方丈之地 广或指整个宗教圣地 实际范围包括寺观周围自然环境 是寺庙建筑 宗教景物 人工山水和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寺观园林的风格特征是理性美 它的产生开辟了对园林景观对象的理性探索和领悟 并影响到整个园林艺术 它也创造了一些别具特色的景观形式并对以后的园林创作产生了影响 寺观园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寺观外园林即在寺观外围对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加以经营 形成以寺观本身为主体的园林 二是寺观内部园林绿化三是在寺观中或一侧建独立的园林 寺观园林的特点 A 公共性不同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私有性 寺观对广大的香客 游人 信徒开放 B 较稳定的连续性C 选址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重视因地制宜 因势制胜 大多选择自然环境优美的名山大川 古迹胜地 D 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E 注重超脱尘俗的精神审美功能 4 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是埋葬先人 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中国古代社会 上至皇帝 下至达官贵人 商富大贾 皆非常重视陵寝园林 陵寝园林包括地下寝宫 地上建筑及其周边环境 陵寝园林是历代帝王按照 事死如事生 事亡如事存 的礼制原则建造的 亦即模仿皇宫修建的 在陵寝周围都有大面积陵园 特点是封土为陵 规划整齐划一 选址修陵讲究风水 陵园规模宏大 建筑群集中 院落层次起落明显 布局讲究中轴对称 总体观察是宏伟 壮观 肃穆 庄严 著名的陵寝园林 明十三陵 清东陵 清西陵 孔林清朝的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 遵化县陵区位于京城以东 称为东陵 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 称为西陵 从雍正皇帝起 实行昭穆之制 一东一西 隔辈相聚 祖孙葬于一地 乾隆时又下诏定父子死后不葬一地的制度 昭穆 古代礼仪宗法制度 规定着在宗庙和墓地的一辈人和一辈人的排列次序 始祖居中 二世 四世 六世在始祖左边 为昭 三世 五世 七世在右边 为穆 周礼 先王之葬居中 以昭穆为左右 的规范 清东陵 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帝王后妃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 体系最完整的古帝陵建筑 共建有皇陵五座 顺治帝的孝陵 康熙帝的景陵 乾隆帝的裕陵 咸丰帝的定陵 同治帝的惠陵 以及东 慈安 西 慈禧 太后等后陵四座 妃园五座 公主陵一座 共计埋葬14个皇后和136个妃嫔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 泰陵 雍正皇帝 昌陵 嘉庆皇帝 慕陵 道光皇帝 崇陵 光绪皇帝 后陵三座 泰东陵 昌西陵 慕东陵 妃陵三座 此外 还有怀王陵 公主陵 阿哥陵 王爷陵等共14座 共葬有4个皇帝 9个皇后 56个妃嫔以及王公 公主等76人 明十三陵 明孝陵 清东陵 三 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 北方类型北方园林 因地域宽广 所以范围较大 又因大多为帝王所建 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 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特点 1一池三山 多是真山真水 园林规模宏大 建筑形式封闭 严谨庄重 具有厚重刚健美 2 空间布局规划采用严谨的轴线对称 用石以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 堆叠技法格调浑厚 3 建筑用重檐 红柱黄瓦 雕梁画柱 显得纷繁华贵 壮观和 瑰丽 建筑和装饰色彩浓重 以红黄为主色调 显得皇权的尊贵 4 带有浓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 5 植物以落叶为主 水面冬天结冰 梁柱式结构 榫卯结构 斗拱 木质结构应该如何防火 屋顶 补充 1 庑殿顶 又称四注 四面流水 式 有四个坡面 在宫式建筑中规格最高 加重檐则为最尊贵 用于皇宫和庙宇的主殿 如故宫的太和殿 孔庙的大成殿均属此类 庑殿顶 重檐庑殿顶 2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 用于宫殿 寺庙规格稍低的建筑物 如故宫的保和殿 天安门 1正脊4垂脊4戗脊 3 悬山顶 因屋顶的两端自山墙上挑悬出来而得名 多见于大型古建筑群中的次要配殿 配房 也常见于一般民居 寺庙 悬山屋顶挑出山墙 4 硬山 五脊二坡式 因山墙上到屋面 侧观如同一块硬板壁 故称硬山顶 多见于大型建筑群中小殿配房 一般民居和寺庙 硬山 5 攒尖 屋顶之上收为一个尖顶 有园形 方形 多角形等 如天坛的祈年殿 但大多用于园林建筑中的亭 中和殿 6 盝顶 平顶四周加一圈外沿 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亭的顶口 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 称之为盝顶 屋顶级别 重檐庑殿 重檐歇山 单檐庑殿 单檐歇山 悬山 硬山 攒尖 盝顶 代表元素 轴线对称 在建筑上用抬梁式 琉璃瓦 短出檐 厚墙身 红黄墙 三交六窗花等 植物上用松 柏 槐等 堆石上用青石 房山石等 比较著名的有 顾和圆 圆明园 一亩园 清华园 勺园 承德避暑山庄 等 也被称作皇家园林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 距北京城区15千米 是利用昆明湖 万寿山为基址 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 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 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占地约290公顷 清华园原址为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熙春园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 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园子 西边的园子起名为 近春园 东边的园子仍名为 熙春园 咸丰登基之后 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为 清华园 了 清华园为咸丰所赐 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 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 水面以岛 堤分隔为前湖 后湖两部分 主要建筑物大体上按南北中轴线成纵深布置 园内的叠山 除土山外 使用各地名贵山石 植物配置方面 花卉大片种植的比较多 而以牡丹和竹最负盛名于当时 园林建筑有厅 堂 楼 台 亭 阁 榭 廊 桥等 形式多样 装饰彩绘雕饰都很富丽堂皇 1860年 咸丰十年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 兵火殃及近春园 园内七 八幢斋堂轩榭逐渐败破荒芜 被称为 荒岛 清华园的历史已有233年 据史料记载清华园内曾有皇帝御题匾额11块 她是目前西郊仅存的少数圆明园时代的建筑 1910年 美国用庚子赔款建造的 清华学堂 即位于清华园内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2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较密集 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 又因河湖 园石 常绿树较多 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其总体特点明媚秀丽 淡雅朴素 曲折幽深 但究竟面积小 略感局促 1 多为士大夫和达官贵族所建 规模比较小 布局却精巧 2 景观和建筑的布局不拘泥于对称的定式 灵活多样 3 蕴涵诗情画意的文人气息 4 建筑色彩素雅 以黑白为主色调 代表元素 植物以常绿的阔叶树如樟 竹 桂等为主 还有落野树种如柳 桃 海棠等 景观中多采用亭榭廊槛 以桥坊石运用较多 与江南水乡特有的风情构成一致 融合为一体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苏州 扬州 杭州 南京 无锡 上海等地 其中尤以苏州 扬州为代表 扬州园林扬州以名园胜 名园以叠石胜 扬州园林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季假山闻名 其景物是平处见天真 虽无高山大水 却曲折得宜 起伏有致 佐以婉约轻盈之命名 小处见大 简中寓繁 蕴藉多姿 它的代表作为明代的休园 影园 五亩之园及清代的瘦西湖 个园等 个园 在扬州新城的东关街 清嘉庆二十三年由盐商黄应泰利用废园 寿芝圃 的旧址建成 个园占地大约0 6公顷 紧接与邸宅后 个园以假山堆叠而名重一时 扬州画舫录 所谓 扬州以园亭胜 园亭以叠石胜 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 个园的立意颇为不凡 它采取分峰用石的方法 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 四季假山 这在古典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例子 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表达出 春山艳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和 春山宜游 夏山宜看 秋山宜登 冬山宜居 的诗情画意 个园旨趣新颖 结构严密 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3 岭南园林因为其地处亚热带 终年常绿 又多河川 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 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 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有园林学家认为岭南类型风格与传统园林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视频行为预测-洞察及研究
- 金融风险压力测试的不确定性量化方法-洞察及研究
- 领导力与绩效-洞察及研究
- 细胞自噬氧化还原平衡-洞察及研究
- 传染病数字防控平台-洞察及研究
- 粪便微生物生态-洞察及研究
- 重金属污染生态效应-第2篇-洞察及研究
- 回收旧手机合作合同范本
- 废旧洗衣机转让合同范本
- 外包如何转甲方合同范本
- 2022年咸阳经开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课件
- T∕CTSS 24-2021 烘青栗香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则完整版课件
- 学校校舍安全排查台账
- DB32T 4252-2021 民用建筑燃气安全规范
-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手册和程序文件
- 《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近年考试真题参考题库(含答案)
- 《区域大地构造学》全套教学课件
-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证据法学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