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1页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2页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3页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4页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高校人事管理系统Universit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学 院(系): 软件学院 专 业: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学 生 姓 名: 邱文英 学 号: 200693008 指 导 教 师: 陈鑫 评 阅 教 师: 完 成 日 期: 大连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摘 要随着对软件专业学习的深入和软件应用广度的认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在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潮中,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潜在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标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经过对高校内部人事信息的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完成了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该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用户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部门管理、薪金管理和岗位调换管理5个部分。通过不同的权限设定两种登陆状态:一种是管理员登陆,可以对系统中的所有信息进行增加、修改、查询和删除操作;另一种是职工用户登陆,进入系统后可查询个人的基本信息和进行密码修改操作。本文主要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规划,系统结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的分析以及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和部分核心代码,并进行了系统功能测试和总结。通过UML建模语言对整个系统的需求分析进行图形化设计,利用了系统结构图、用例图、活动图、E-R图和数据流图等图形模式进行设计。运用开发工具visual C#.NET和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平台实现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最后使用黑盒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关键词:人事管理;C#.NET;UML;SQL Server 2005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iversity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studying of softwar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ide range of software appl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for university becomes clear. In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Because only by using appropriately human resource and only by full playing the potential ability of the staff in education, can we achieve the target of the high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 more excellent talent.By investigating and studying carefully about the personnel information of university, the article completes the R&D of the universit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is universit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system user management, the staf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depart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salary management and the post exchange managemen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login status with different login rights: one is the manager, who can add or search or fix or delete any information in the system; the other is the ordinary user who just can look up own information or revise the password.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overall system design plan of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 database design, the system function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system various functions module detail designing and the partial core codes, and have carried on the system function test and the summary. By the UML modeling language to analysis and design the whole system. With the graphic design, as the system structure diagram, use case diagram, activity diagram, ER diagram and data flow diagrams and other graphics mode. By the development tool visual C#.NET and the database SQL Server 2005 completes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end, the system is tested by the method of black box.Key Words:Personnel Manager System;UML;C#.NET;Graduation SQL Server- III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目 录摘 要IIAbstractIII1 绪论31.1 背景分析31.2 系统研究的意义和功能概述41.3 论文的组织结构42 系统的需求分析62.1 需求分析简介62.1.1 系统的功能需求62.1.2 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分析92.1.3 非功能需求102.2 系统的业务流程描述132.3 系统的功能分析142.3.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142.3.2 系统的管理模块的设计分析172.3.3 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243 系统设计273.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273.2 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283.3 系统数据库实体关系的设计283.4 数据库设计323.4.1 数据库设计原则323.4.2 数据库表的设计333.4.3 数据库的详细代码设计364 系统实现384.1 C#.NET简介384.2 系统的模块实现384.2.1 登录模块的实现384.2.2 建立应用程序主窗口404.2.3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424.2.4 教职工信息模块的实现434.2.5 岗位调换模块的实现444.2.6 其他模块的实现465 系统测试475.1 测试定义和方法475.2 测试举例49结 论52参 考 文 献53致 谢541 绪论1.1 背景分析据资料记载,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计算机已经进去实用阶段的时候,很多企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计算和发放薪资的效率和准确度,合力开发出堪称第一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是,基于技术条件有限,用户也不多,那只能成为是计算薪资的一种小系统,没有记录非薪资信息的功能,所以,非常的局限。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人才成为各个企事业单位兴衰成败重要因素,因此,更合理更公平便捷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受到更多的青睐。同时,个人电脑在此时期也得到了一定的普及,特别是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发展,为第三代人力管理系统的出台奠定了基础。这一次,真正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地数据库处理几乎所有的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招聘、薪资管理、个人职业生涯设计、职位管理、绩效管理等),将它们统一的管理起来,形成集成的信息库。方便简洁的用户界面,简单的操作,精确地历史记录,提供信息查询和报表生成等功能;同时,也能完成部分简单的人事信息的处理。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人事管理系统,依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事业的运营需求。21世纪已经不再是纯手工劳动的时代,发展的步伐也不再是按照年、月、日来计算了,而是要按bit、bytes进行衡量,信息化的加剧使得一切变得迅猛而且有效率。作为学术与科技人才培养的殿堂,高校的发展怎么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作为高校运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事管理也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而得到信息化的改革,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成为这项改革的必然。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是现行比较热门,实用性也很强的系统。高校人事管理系统集全校教职工的基本信息、薪资分配、部门信息、岗位调配等管理工作于一体,是一项时间性强、工作量大、信息庞杂、质量要求高且会直接影响全局的工作。然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是主要依赖于人力手工的操作,其工作效率已经低到不能够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发展中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建立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管理系统,用日益普及的计算机取代数据资料的手工处理,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该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用户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薪资管理、部门管理和岗位调换管理模块,使得高校人事管理迈向了信息化的大门。1.2 系统研究的意义和功能概述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展,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就本校自身情况而言,教职工队伍不断地扩大,原始的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如纸质的薪资计算方法,既要浪费人力去进行繁琐的计算,又浪费物力,而且精准度还不一定达到100%,之后还需要反复的核对,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系统来支持这项工作,学校就可能需要多招聘财会工程师,每月专注于计算薪资,同时有人就要有办公室,人多了,需要占地也多了,办公设备也要添加,这样算来教务的开销真的不知要多出多少才够。再有就是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就本院情况来看,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一批批新的教职工不断上岗,也有很多学生干部兼职教师的职责,有一部分导员就是先带两年学生再继续读研,或边读研边带班,总之变动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可操作性强、简便快捷的系统来完成记录这些复杂的变动,教务处老师的工作量会惊人的繁重,是劳民伤财的工作岗位。之后就是信息查阅,如果只有几个人的信息,那么想查找些基本信息是很轻松的事情,但是几百几千人的资料,如果靠翻阅查找,花费的时间就不定了,这时,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优越性更加凸显了,这一系统要可以实现用户随时查询字自己的个人信息1,既省时又省力。本论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在管理系统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立足于高校这一公共事业单位,详细叙述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文中介绍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的五项功能模块。系统用户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编号、用户姓名、所在部门、职位、系统登录名称、系统登录密码等信息的管理来完成系统用户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工作。第二个模块是教职工信息管理模块:教职工编号管理、教职工姓名管理、教职工所在部门管理、教职工职称管理、教职工职务管理、教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管理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管理,实现了对教职工信息的全面系统的管理功能。接下来是部门管理,该模块主要实现了对如教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日语系等部门信息的统一管理工作。最初开发人事管理系统时即随之诞生的薪金管理:根据不同的部门设定不同的薪金计算方案,统一由教职工的工作时间、职称资历、奖金额度和加班请假等情况进行计算,可以进行月结算、季度结算和年度结算,通过薪金管理模块,使得教职工的薪金管理得到更安全、更可靠、更据可查性的保障。最后一项是岗位调换管理,为了方便记录教职工由于某些原因调离或换班的情况,同时也为了能给薪金的计算提出可靠地依据,岗位调换管理模块应运而生。1.3 论文的组织结构全文共分五个章节:第1章是绪论。主要说明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背景和本论文中所研发的系统的开发意义和主要功能介绍,再有就是对整篇论文整体结构的简要说明。第2章是系统的详细需求分析。具体的描述需求分析过程,从性能和功能上进行说明分析。运用用例图、功能模块图活动图等UML图形化建模语言系统的分析了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开发细节,以及对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设计,还包括具体的对功能模块的介绍。第3章是系统设计。详细介绍了数据库模型设计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运用数据库表和E-R图进行了具体的数据分析。第4章是系统实现。运用图形界面、核心代码及相应的说明文字解析了系统重要模块的实现过程和结果。第5章是系统测试。结合软件工程学习的黑盒测试方法,设计了相应的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测试。2 系统的需求分析2.1 需求分析简介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求分析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成功与否。在软件工程的历史中,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工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但在过去十年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过程。假如在需求分析时分析者们未能正确地认识到顾客的需要的话,那么最后的软件实际上不可能达到顾客的需要,或者软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里完工。需求分析是发现、求精、建模和规约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详细精化最初由系统分析员建立并在软件项目计划中确定的软件范围,创建所需数据流、控制流以及操作行为的模型,在此基础上选择的解决方案。为了发现用户的真正需求,首先应该从宏观就角度调查、分析用户所面临的问题,尽可能准确地了解用户当前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2。需求分析是一种软件工程活动,使得系统分析员能够刻划出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明软件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并建立软件必须满足的约束。需求分析是软件设计师进行软件分解的基础,需求分析建造了软件处理的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需求分析为软件设计师提供了可被翻译成数据、体系结构、界面和过程设计的模型,最后,需求规约为软件设计师和客户提供了软件建造完后,进行质量评估的依据。经过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调查,再结合与导师的互动沟通,加深对该系统的需求理解。然后通过UML建立数据模型,从而更形象清晰的对系统需求加以描述。2.1.1 系统的功能需求功能需求:这方面的需求指定系统必须提供的服务,通过需求分析划分出系统必须完成的所有功能。根据调查和从指导老师(可以认为是客户)处获得的需求表明,从功能上来说,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一共可以分为5个子系统:用户基本信息管理,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薪资管理,部门管理和岗位调换管理。一般情况下可以借助用例图来对系统的整体功能分布和各个不同模块子系统的功能进行形象具体的描述介绍。用例是用来描述业务功能的,但用例图却不仅仅是角色和用例的堆积,首先,用例是有层次概念的,一个大的用例可以用更小的多个用例来细化,直到无需再细分为止。引入用例的主要目的是:(1) 确定系统应具备哪些功能这些功能是否满足系统的需求开发者与用户协商达成共识的东西;(2) 为系统的功能提供清晰一致的描述以便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交流基础方便开发人员传递需求的功能;(3) 为系统验证工作打下基础通过验证最终实现的系统能够执行的功能是否与最初需求的功能相一致保证系统的实用性。针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可以从用户权限功能划分出三种类型的用户需求:系统管理员、系统用户和其他教职工个人用户。不同的类型可以通过用例图来分别描述其执行者和系统的用例,在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执行者都参与了哪些用例的执行。系统的用户静态结构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的用户静态结构图系统管理员组:系统管理员组负责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对意外及危险操作及时做出反应,同时可以为其他两个类型的用户分配权限以及对系统的各种基本信息:用户基本信息、教职工基本信息、部门基本信息、薪资基本信息、岗位基本信息进行操作。此外,如果系统的其他用户对系统做出任何失误的操作,都可以向系统管理员组申请,使其恢复初始状态。系统管理员组的用例图如图2.2所示。图2.2 系统管理员组的用例图教职工个人用户组即是一般的教职工用户,他们只能在系统中查询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虽然属于权限最低的,但是还是可以修改个人密码的。但不管是查询还是修改密码操作都是需要通过身份验证(即登录到系统后)才可以进行的。该组用例图如下图2.3所示。图2.3 普通用户组的用例图系统用户组:系统用户组可以对系统的所有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教职工基本信息、部门基本信息,薪资基本信息,岗位基本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但是,同样,只有通过系统登录,身份得到验证后才可以进行以上各项操作。系统用户组的用例图如下图2.4所示。图2.4 系统用户组的用例图2.1.2 系统实现的基本功能分析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教务用户管理不同部门的教职工,支持高校有效的完成人事管理的日常工作;将零散的、杂乱无章的各种人员信息、资料进行整理,方便用户的查询、汇总以及分析。一个完整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用户管理:能够对系统用户信息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并准确制定用户的权限。教职工信息管理:维护教职工的基本信息,用户可以进行教职工档案信息的录入及更改,其中包括教职工的基本信息、教职工编号、职工姓名、所在部门、职称、职务、参加工作时间等信息,要求对这些教职工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同时可以进行浏览和查询的操作。管理员要设定教职工的基本权限,使教职工个人只能在系统中进行查询个人基本信息和修改登录密码的操作。该模块是本系统的重点,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为高校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事档案系统,同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对档案进行查阅。部门管理:能够维护体现部门间的组织关系,反映部门的基本信息,能够进行部门的增加撤消,以及部门信息(如部门名称、负责人名称等)的修改。就本院而言,可对设定的部门,如软件工程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日语系、教务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这些不同的部门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薪资管理:首先针对不同的部门,制定若干个薪金方案。其次,针对每一名教职工,录入其每学期工作量。然后为这个教职工确定一个薪金方案,根据其每学期的工作量,计算出每月薪金。将薪金的历史记录按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部门分类,制定一套完整财务管理模块。在此模块中还添加了另一项管理,就是考勤管理,因为,无论薪资计算的模式是怎样的,考勤信息都是要作为薪资计算的根据而存在,因此,在这个模块中加入了考勤信息的管理,以更公平公正公开的实现薪资的管理。岗位调换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很多岗位可能面临转岗、离职等情况,如教职工之间突然有人有事请假,就要找人代替上岗,读研的老师面临离职等,要将这些情况记录在案,且不混乱,岗位调换管理就必不可少了。2.1.3 非功能需求软件产品的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其中非功能性需求是常常被轻视,甚至被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实,软件产品非功能性定义不仅决定产品的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功能需求定义。如果事先缺乏很好的非功能性需求定义,结果往往是使产品在非功能性需求面前捉襟见肘,甚至淹没功能性需求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所谓非功能性需求,是指软件产品为满足用户业务需求而必须具有且除功能需求以外的特性。非功能需求也很重要,重要程度要看项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于一个嵌入式系统软件运行开销非常重要,如果是实时系统,响应时间就很关键,如果是联机交易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性能都很重要。为了不忽视非功能需求,使项目成功完成。下面对其中的某些指标加以说明。(1) 功能性功能性指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这里的功能是指满足明确或者隐含的需求的那些功能。具体包括:适合性:与规定任务能否提供一组功能,以及这组功能的适合程度有关的软件属性。运用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则要考虑用户管理、教职工信息管理、薪金和部门管理这些模块是否适合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当然经过分析,这些是合适的。准确性:与能否得到正确或者相符的结果或者效果有关的软件属性。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实现了系统用户对人事信息的统筹管理功能,也方便了个人用户对自己基本信息的查询操作,针对薪金管理、部门管理和岗位调换管理模块而言,也都是准确的达到了预期的需求。安全性:即与防止对程序技术局的非授权的故意或者意外访问的能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如用户权限、动态口令、数据库字段加密等。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无论是哪一级用户,都必须先通过权限认证,登录到系统中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否则连基本信息查看都无法完成。对于这组非功能需求来说,绝大部分是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他并不需要采用额外的措施,而安全性是一个例外,它会涉及具体的技术性功能需求。另外还有互操作性和依从性这两个特性,因成为毕设题目的高校管理系统暂时不涉及这两项,所以略。(2) 可靠性可靠性之与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具体包括:成熟性:与由软件故障引起失效的频度有关的软件属性。容错性:与在软件故障或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维持规定的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如离线录入支持等。易恢复性:与在失效发生后重建其性能水平并恢复直接受影响数据的能力,以及为达到此目的所需时间和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如表单数据自动保存等。这类非功能需求通常是全局的,它除了与系统运行环境、平台选择、代码质量相关之外,还会涉及部分技术性功能需求,特别是容错性、易恢复性的实现都需要一些具体的功能来支持。因为暂时没有能力进行完整的测试过程,也没有特别针对表单自动回复等功能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本文中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可靠性不能算完善。(3) 易用性易用性是与一组规定或者潜在的用户为使用其软件所需做的努力和对这样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具体包括:易理解性:与用户为认知逻辑概念即其应用范围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是根据直接用户教职工的基本使用情况设定的管理系统,针对性强,且功能都是用户平时所接触的,理解起来很容易。易学习性:与用户为学习软件应用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可以这么说,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只要投入使用,只要懂得运用计算机的人基本都能直接上手操作,不需要太多的学习。易操作性:与用户为操作和运行控制所花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如带首字母筛选功能的下拉列表等。此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是根据本院具体情况开发出来的易操作系统,如查询操作,可以根据教职工姓名或者部门编号等信息直接查询。这类非功能需求是与UI设计、联机帮助系统有着直接关系的,易理解性和易学习性通常和界面导航、联机帮助有关,可归纳为界面友好性;易操作性则会和界面元素设计有关。也就是说这类属性会关联到具体的技术性功能需求。(4) 效率效率是指与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的性能水平与所使用资源量有关的一组属性。具体如下:时间特性:与软件执行器功能时响应和处理时间及吞吐量有关的软件属性。如数据缓存等。本论文中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暂时只适用于小规模的人事管理,数据库缓存的时间响应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资源特性,因为本系统中没有专注于这一点,所以总体上说,效率只能算是一般。 (5) 维护性维护性是指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具体包括:易分析性:与为诊断缺陷或者失效原因及为判定待修改的部分所需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如日志记录系统等。本文中没有设置日志记录功能,所以暂时没有此特性。易改变性:与进行修改排除错误或者适应环境变化所需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本系统是由C#.NET开发出来的,该工具兼容性强,且容易修改。稳定性:与修改所造成的未预料结果的风险有关的软件属性。因为在毕设完成过程中,对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测试,所以不确定稳定性是否强。易测试性:与确认已修改软件所需的努力有关的软件属性。就目前情况来看,因为系统很简单,功能模块也不是很多,所以测试性还是比较强的。最后还有一个可移植特性,但是基于本系统开发者能力有限,开发出来的系统暂时只适用于本学院,可移植性不强。2.2 系统的业务流程描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有系统管理员,系统用户,教职工个人用户三种角色,他们各自所具有的操作描述如下:(1) 角色:系统管理员操作: 输入系统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管理员操作模式。 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能够增加,删除和修改包括管理员,系统用户和教职工个人用户的信息。 对部门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增加部门,修改部门名称,查找部门成员等,对部门的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对薪资的管理和维护,制定薪资的计算表,增加薪资额度,修改不同年份、季度或月份的薪资数额,打印报表。 对岗位调换信息的维护和管理,对不同岗位的人数,人员名单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统一管理岗位调换信息。(2) 角色:系统用户操作:输入系统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用户操作模式。 运用管理员赋予的权限,对教职工基本信息、部门信息、岗位信息、薪资信息的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请求作出响应,在系统中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导出等操作。(3) 角色:教职工个人用户操作:输入教职工个人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教职工个人用户操作模式。根据系统用户和管理员已经录入的个人信息查看自己的个人基本信息,如果有意愿,可以把登陆密码作相应的修改。2.3 系统的功能分析2.3.1 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经过与导师的多次的讨论,最后确定出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为了更好的将收集到的需求信息与系统设计结合,更形象的表现出不同数据模块间的联系,功能结构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功能结构图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是不可缺少的,它能清晰的表示需求分析的系统划分的模块的功能结构,功能结构图对项目功能的结构化表述,从总功能出发,划分出子功能,再将其细化,达到对系统的功能分布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功能结构图对系统的每个模块的划分清晰,每个功能细化之后的功能也很清楚的表达出来。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出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下面将对这一系统进行分层次的功能结构图展示,共分为:总体功能结构图、用户信息管理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图、部门管理模块具体功能结构图和岗位调换具体功能结构图。总体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2.5所示。图2.5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功能结构图从图2.5中可以看出,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共分为五个模块,且介绍了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和薪资管理的具体管理信息。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的具体功能结构图如图2.6所示。图2.6 用户基本信息管理具体功能结构图从图2.6中可以看出,用户基本信息管理中可按照权限分为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用户两种身份,其中系统管理员主要负责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和登录密码的管理,还有用户权限的管理以及系统的维护。岗位调换管理的具体功能结构图如图2.7所示。图2.7 岗位调换管理具体功能结构图根据图2.7所示,岗位调换管理的具体功能包括了调换管理和离职管理两个部分。其中离职管理有对离职前部门信息、离职时间、离职前岗位信息和审批离职的负责人的姓名的管理。而调换管理,则专注于对调换前的岗位和部门、调换时间、岗位调换时的审批人信息、调换后的岗位和部门的管理。接下来是部门信息管理的具体功能结构图,从图2.8中可以得出,部门信息管理包括了部门的不同分类,以及下属部门的信息管理。图2.8 部门信息管理具体功能结构图在系统需求分析中另一种常用的图形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程序流程图,这对控制流程的解析很直观且明朗。流程程序图是方法研究改进工作方法的有用工具。不论作业研究过程中运用何种技术,流程程序图总是必经的一步,它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工具。程序流程图的优点:采用简单规范的符号,画法简单;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便于描述,容易理解。程序流程图也称为程序框图,是一种常用的算法表达工具,具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先做什么事,然后做什么事,最后做什么事,有起始点和终止点,同时也能反映循环过程。它独立于任何一种程序设计语言,其特点是直观、清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有三种权限用户,每种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权限进入到不同的操作界面,登录到系统后开始个人的需求操作。例如,系统用户可以进入到专属他们的页面,然后对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基本信息进行维护和管理。具体的流程图如下图2.9所示。图2.9 系统流程图2.3.2 系统的管理模块的设计分析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对用户基本信息的建立,以及对用户的权限进行基本维护,不同权限的操作人员可以使用的模块范围不一样。用户管理模块功能有:根据用户权限类别进行查询,显示该权限的所有用户,或输入用户名查询。增加用户,编辑和删除已有的用户,对他们赋予权限。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的内容将分步介绍每个模块中用户所能执行的操作,数据库中相应的存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数据库信息描述。以该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中较为典型的几个模块作为实例进行说明。首先,用户管理模块的活动图如图2.10所示。图2.10 系统管理模块活动图当如图2.10所示,进入到操作界面后,可进行的处理有以下各项。(1) 查询用户的处理 处理过程:在查询选矿中输入所要查询用户的用户名或用户编号,点击查询按钮。从数据库用户信息表中读取数据,将查询结果返回给用户。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用户信息表(2) 添加新的管理员的处理 处理过程:指定使用添加管理员操作。输入所要添加管理员的名称、登录密码和权限的类别,点击确定按钮。完成对数据库中用户信息表的相应操作。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用户信息表(3) 编辑用户权限的处理 处理过程:通过查询功能,从显示在表格里的用户信息中选择需要编辑的用户名。从用户信息表中读取数据,在信息项的文本框中显示。指定使用编辑用户操作。在需要修改的信息框中输入新的信息。修改完后点击确定按钮,确认操作。完成对数据库中用户信息表的相应操作。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用户信息表(4) 删除指定的操作人员的处理 处理过程指定表格里显示的用户中的某一用户。指定使用删除用户操作。确认操作。完成对数据库中用户信息表的相应操作。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用户信息表其次,部门管理是对人事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部门划分是对教职工的一种最自然划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职工的工作性质。如一般院校的部门划分:教务处、财务处、教师办公室,其中教师办公室还可根据院系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划分,如软件工程系教师办公室、网络工程系教师办公室、软件工程(日语强化)系教师办公室等等。每一个划分的部门都可以看出,在任的教职工工作性质是怎样的。教务处的教职工一般负责学校的整体教务信息,财务处的教职工则专门负责财务信息,教师办公室则主要负责教学授课。部门管理条理清晰可以促进教职工间的沟通合作和互动,促进学校的更便捷的管理和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部门管理模块的活动图如图2.11所示:图2.11 部门管理模块活动图部门管理模块实现的主要功能:查询部门基本信息、增加新的部门(包括增加子部门和同级部门)、修改部门信息、撤消部门信息。从部门信息中读取已有的相关部门信息,同时实现对部门信息的新增记录、更新记录、删除记录以及查询的工作。(1) 添加同级部门信息 处理过程:部门管理界面打开。从部门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通过部门组织结构显示。在部门组织结构中,选择需要添加同级部门的部门,用户选择完成部门信息的新增任务。添加动作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部门信息表(2) 添加下级部门 处理过程:部门管理界面开启。从部门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通过部门组织结构显示。在部门组织结构中,选择需要添加下部门的部门,用户选择完成部门信息的新增任务。添加动作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部门信息表(3) 修改部门信息 处理过程:部门管理界面开启。从部门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通过部门组织结构显示。用户选择部门组织结构中需要修改信息的部门,用户选择完成部门信息的修改任务。修改动作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部门信息表(4) 删除部门信息 处理过程:部门管理页面打开。从部门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通过部门组织结构显示。用户在部门组织结构图中选择需要删除的部门,完成对部门信息的删除。对于还有子部门的部门提示删除子部门后,才能完成该部门信息的删除任务。删除动作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部门信息表(5) 浏览部门详细信息 处理过程:部门信息管理页面开启。从部门信息表里读取已有部门名称。用户在部门组织结构图中选择需要浏览信息的部门,读取数据库中部门信息表的信息,在文本框里显示。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部门信息表接下来是该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最核心的部分:教职工基本信息模块的设计分析过程。这个模块是本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用于查询和管理教职工的档案资料,是了解教职工信息的最基本渠道。学校不仅应该掌握教职工的姓名、出生日期、学历等基本信息,还应该掌握教职工的工作经历、政治面貌、健康状况和婚姻状况等信息,这样有助于对教职工的了解和任用。由此设置这个子模块显示和维护以上几部分信息。由于需要使用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学校一般都有大量的教职工,用户的一次查询操作只是针对部分教职工,特别是通过部分信息找到相关人员。所以本模块应该提供快捷全面的查询渠道,使用户能够方便的定位到要找的教职工。在该模块中,用户进行教职工档案信息录入及更改,其中包括教职工的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家庭关系、学历等信息,要求对于这些教职工的档案信息可以进行增加、删除、修改操作,同时可以进行浏览和查询的操作。(1) 浏览教职工信息 处理过程:教职工信息管理页面打开。从教职工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并进行显示。选择对教职工信息进行浏览。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教职工信息表部门信息表(2) 新增教职工信息 处理过程:教职工信息管理页面打开。从教职工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用户选择完成教职工信息的添加任务。输入新增信息。添加信息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教职工信息表部门信息表(3) 删除教职工信息 处理过程:教职工信息管理页面打开。从教职工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教职工基本信息显示在页面上,并在每一项基本信息中赋予可以选择被删除选项。选择要删除的教职工的基本信息项。用户选择完成教职工信息的删除任务。删除信息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教职工信息表部门信息表(4) 修改教职工信息 处理过程:教职工信息管理页面打开。从教职工信息表中读取所有的记录。教职工基本信息显示在页面上,并在每一项基本信息中赋予可以选择被修改的选项。用户选择完成职工信息的修改任务。对现有信息进行修改。修改信息完成,提示保存。 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所涉及信息的描述:教职工信息表部门信息表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基本实现了高校对教职工基本信息的管理需求。教职工信息模块的活动图如图2.12所示:图2.12 教职工信息模块的活动图2.3.3 系统的数据流程分析进行系统数据流程分析必然要用到的图形化技术便是数据流图。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描述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因为数据流图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即使不是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容易理解,所以是极好的通信工具。此外,设计数据流图只需考虑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完全不需要考虑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些功能,所以它也是软件设计的很好的出发点。根据分析,可得到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流图如下图2.13所示。图2.13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数据流图下面将展开对数据流图2.13进行说明:D1.1.1表示教职工信息,这一数据由以下成分组成:教职工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龄,籍贯,民族,身份证号,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政治面貌,入职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E-mail,职称,职务,所在部门代号,所属岗位编号,学历。它的来源是新入职的教职工,去向是管理人员。D1.1.2表示 的依然是教职工信息,组成与D1.1.1一样,但它的来源是管理人员,去向是教职工信息数据库。D1.2.1表示的还是教职工信息,组成不变,来源是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去向是管理人员。D1.2.2表示的是部门信息,由部门代号,部门名称,部门职能描述组成,来源是管理人员,去向是部门信息数据库。D2.1.1表示的也是部门信息,同D1.2.2组成相同,来源则是部门信息数据库,去向是管理人员。D2.1.2和D2.2.1表示的岗位信息,由岗位编号,岗位名称,岗位类别,岗位权力范围,岗位任务描述组成。D2.1.2来源是管理人员,去向是岗位信息数据库。而D2.2.1的来源则是岗位信息数据库,去向是管理人员。D2.2.2表示的是工资信息,由工资卡号,教职工编号,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职务工资,岗位津贴,职务津贴,其它津贴,五险一金,个人所得税,工资总额组成。来源是管理人员,去向是工资信息数据库。D3.1表示的是同D1.1.1一样的教职工信息,组成也没变,但是来源是教职工信息数据库,去向则是系统用户。D3.2表示的是部门信息,来源于部门信息数据库,去向也是系统用户。D3.3表示的是岗位信息,来源于岗位信息数据库,去向是系统用户。D3.4表示的是工资信息,来源于工资信息数据库,去向是系统用户。3 系统设计3.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在软件工程这门课程中介绍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根据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再结合本系统的实现过程,可以得出如下六条设计原则:(1) 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即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成若干个阶段,并相应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对软件的开发与维护工作进行管理。此项工作在做毕设的初期,已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2) 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即在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的评审,以便尽早发现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虽然在中期检查中没有抽中我,但是在和指导老师的不断沟通过程中,接受了老师的不定期审查工作。(3) 实行严格的控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应随意改变需求,因为改变一项需求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改变需求又是难免的,为了保持软件各个配置成分的一致性,必须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其中主要是实行基准配置管理,绝对不能谁想修改软件就随意进行修改。在从接受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这一毕设题目开始,在指导老师的督促下,在第一时间完成了系统的需求设计,并经由老师审核,之后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但基本上都是围绕最初的需求来设计完成的。(4) 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采用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在设计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时候,采用了兼容性和实施性强,操作简便的C#.NET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2005平台,方便系统的实现。(5) 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软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理产品,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逻辑产品。为了提高软件开发过程的可见性,更好地进行管理,应该根据软件开发项目的总目标及完成期限,规定开发组织的责任和产品标准,从而使所得到的结果能够清楚地审查。(6) 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实践的必要性。所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超前性,同时应考虑软件的使用性。最初,开发这个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只考虑了一般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后来结合本学院相关信息,才开始在高校实用性上添加了一些元素,使得系统更为适合高校用户使用。这六条原理是确保本次软件开发产品开发质量和开发效率的原理的最小集合,这六条原理是互相独立的,其中任意五条原理的组合都不能代替另一条原理,因此它们是缺一不可的最小集合。3.2 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本系统采用C/S模式结构,即Clients/Server结构。Clients/Server结构(简称C/S结构)是九十年代流行的信息系统结构,在 C/S结构下,应用系统被分为前台(客户机)和后台(服务器)两部分,其作用分别是:应用处理由客户机完成,数据访问和事务处理由服务器完成。这种方案实现了功能分布,即由客户机端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