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docx_第1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docx_第2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docx_第3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docx_第4页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天津卷带解析)一、选择题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 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B广州C扬州D庆元【答案】A【解析】福建泉州港古代被称为刺桐城、温陵,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故选A。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答案】C【解析】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A 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即选C项。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4.该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通用粮票”“1963年”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邓小平访问美国ABCD【答案】C【解析】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排除。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应选。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排除。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A“一国两制”的提出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D中国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等信息判断材料表明的是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澳门回归祖国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而且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统治结束,之所以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强大。7.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答案】C【解析】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世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协约自由原则”等司法理念。C项是在成文法之前所使用的8.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9.1793年初,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革命高潮中被送上断头台。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此法国废除了君主制B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结束C这一事件为拿破仑上台创造了条件D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答案】D【解析】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虽然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但是由于人们思想保守,君主制的幽灵并未因此在法国消失:1804年拿破仑称帝,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1852年第二帝国建立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也可以用排除法,A项不符合近代法国的历史实际,B项是以1794年“热月政变”为标志,C项是1795年以来的法国督政府软弱无能(具体事件是1799年的“雾月政变”),ABC三项都可排除。10.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B通过了租借法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答案】B【解析】二战前和二战期间,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化:1935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年修改中立法,为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年8月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11.图中,一个科威特人脚穿网球鞋,背驮电视机,穿过满是欧美消费品的街道。图片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全球性的文化渗透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 有力的推动者ABCD【答案】A【解析】从题干和图片材料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发展,由于在全球化中欧美发达国家占有优势,他们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渗透西方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故正确。说法与史实不符,从材料中无法体现。二、综合题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 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答案】(1)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井田制破坏。(2)思想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特点:多元性(兼收并蓄)。原因: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4)认识: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解析】(1)从材料可知分别是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从时代总特征、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历史背景。(2)从董仲舒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来源角度答特征,从董仲舒的思想对儒家思想地位的改变角度答影响。(3)从材料中唐代儒学、宗教、艺术的多源综合可点明其特点,可从政治经济状况、文化政策和对外交往等角度简析原因。(4)从前三题得出结论: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丰富。2.(19分)阅读材料,参看地图,回答问题。材料一从金朝开始,随着北京成为都城,地处海河与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的天津,很快发展成为北京调运漕粮等生活物资的中转枢纽和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舟车攸会,聚落始繁。”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性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材料三 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后,建立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建立市政工程局,修建公共厕所、垃圾站。打击银钱投机,建立官银号、银元局,鼓励开办近工商企业。1903年,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仅20年,新城区就成为天津新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摘编自罗澍伟近代天津城市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中A、B、C三区开始形成的时间和原因。(6分)用一例近代史实说明天津是“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2分)(2)分别举例说明材料二天津的“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依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5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2年清政府接管天津的背景。(2分)依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初期天津发生的主要变化。(14分)【答案】(1)形成时间和原因:A区:金朝;漕运中转。B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C区:1903年;政府措施。举例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清政府妥协(或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军队在天津大沽口登陆,进军北京)。(2)举例说明: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有轨电车。意义:促使天津向近代城市发展。(3)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退出天津。主要变化:城市管理开始近代化;金融和工商业进 一步发展;城区扩大。【解析】(1)主要是归纳并理解材料一二三的关键信息。结合材料一天津发展成为中转枢纽和军事要地,可知A区在金朝时期形成;从材料二开埠通商等信息,可知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租界,即B区;从材料三政府开始部署建设以大经路为轴心的新城区,可知在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了C区。(2)联系必修二洋务运动和近代天津交通工具的变迁,可举出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交通工具,总的意义(或影响)是促进了天津城市的近代化。(3)联系20世纪初列强侵华战争可答背景,归纳概括材料三的内容可简要答出天津的主要变化。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年,六个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分)材料二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2)依据材料二,归纳1870 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材料三 1899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王春来等 1619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6分)【答案】(1)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领先的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2)特点: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原因: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