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叶片式泵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水泵定义 水泵是输送和提升液体的机器 它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能量 使液体获得动能或势能 电能机械能压能 势能 水泵分类 水泵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叶片式水泵 它对液体的压送是靠装有叶片的叶轮高速旋转而完成的 属于这一类的有离心泵 轴流泵 混流泵 2 容积式水泵 它对液体的压送是靠泵体工作室容积的改变来完成的 一般使工作室容积改变的方式有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两种 3 其它类型水泵 这类泵是指除叶片式水泵和容积式水泵以外的特殊泵 属于这一类螺旋泵 射流泵 水锤泵 水轮泵以及气升泵 第一节泵的定义和分类 水锤泵的原理图 登山牌冲击泵由浙江省南明机械厂于1964年运用水锤原理开发成功 于次年 连同丽水县和仙居县农机厂制成的冲击泵共有四种型号 其中10型售价仅200元 配套钢管300元 灌溉2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其效果相当于当时费用3000多元的12马力抽水机 且使用中不耗费燃料电力 另件不易坏 维护成本极低 样机经三干多小时运转元无明显磨损 30型售价1500元 配套管道4000元 水锤泵的原理图 水锤泵应用是一门既古老又先进的技术 它是一种利用水锤效应直接将低水头能转换为高水头能的高效提水装置 国外在其理论和结构应用方面研究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技术较为成熟 可利用低落差水资源输送出高扬程的水 是以水为动力送水 具有不消耗电 油 煤等能源 日夜不断自动提水 扬程高 管理简单 寿命长等特点 用于缺电 无电山区 半山区的灌溉和人 畜用水及山地果园喷灌等 如采用 提蓄结合 可解决山区抗旱用水等 同时还具有节省能源和没有环境污染的深远意义 其中 以叶片式水泵结构简单 维修方便 在实际应用中最为广泛 叶片式水泵中 1 离心泵的特点小流量 高扬程 2 轴流泵的特点大流量 低扬程 3 混流泵的特点界于离心泵和轴流泵之间 第二章叶片式水泵 叶片式水泵定义 是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以完成其能量的转换 叶片式水泵分类 根据叶轮出水的水流方向可将叶片式水泵分为径向流 轴向流和斜向流3种 径向流的叶轮称为离心泵 液体质点在叶轮中流动时主要受到的是离心力作用 轴向流的叶轮称为轴流泵 液体质点在叶轮中流动时主要受到的是轴向升力的作用 斜向流的叶轮称为混流泵 它是上述两种叶轮的过渡形式 液体质点在这种水泵叶轮中流动时既受离心力的作用 又有轴向升力的作用 叶片式水泵图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1 离心泵 离心泵的抽水装置 底阀和莲蓬头 弯管 离心泵 动力机 压力管道 出水池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1 离心泵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2 轴流泵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电动机装在水泵的上层 用联轴器与水泵直接连接 水泵出水弯管与出水管路连接 泵运行时电动机带动叶轮在水中旋转 进水池的水从喇叭管进入叶轮后 经导叶体 出水弯管和出水管流入出水池 轴流泵抽水装置无需设置闸阀 停泵时断流设备也采用拍门 管路附件仅有45o弯头一只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轴流泵枢纽 嘉兴市 设计者 2000届毕业生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轴流泵枢纽 嘉兴市 设计者 2000届毕业生 第二节抽水装置及抽水过程 轴流泵枢纽 盐官排涝枢纽 第三节叶片泵的工作原理与构造 一 离心泵 一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在启动之前 应先用水灌满泵壳和吸水管道 然后 驱动电机 使叶轮和水作高速旋转运动 此时 水受到离心力作用被甩出叶轮 经蜗形泵壳中的流道而流入水泵的压水管道 由压水管道而输入管网中去 在这同时 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被甩出而形成真空 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 沿吸水管而源源不断地流入叶轮吸水口 又受到高速转动叶轮的作用 被甩出叶轮而输入压水管道 这样 就形成了离心泵的连续输水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构造 1 按叶轮进水方式分 单吸泵 单面进水悬臂式离心泵 双吸泵 双面进水离心泵 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 产品简介 INTRODUCTIONIS型水泵系单级单吸离心水泵 供输送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液体之用 主要用于工业及城市给水之用 也可用于农业灌溉 1 水温不超过80 2 被抽送液体的PH值为6 8 IS型图 S型单级双吸离心泵 产品概述S型泵是单级双吸 卧式中开离心泵 供输送清水或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水的其它液体之用 输送液体的温度不超过80 适合于工厂 矿山 城市 电站 农田排灌和各种水利工程 型号意义 200S63A200 泵吸入口直径为200mm S 单级双吸离心泵 63 扬程为63m A 叶轮外径第一次切割 S型图 离心泵的组成 以给水排水工程中常用的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为例说明 离心泵的组成主要有 叶轮 泵轴 泵壳 泵座 轴封装置 减漏环 轴承座 联轴器 轴向力平衡装置 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基本构造 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1一叶轮 2一泵轴 3一键 4一泵壳 5一泵座 6一灌水孔 7一放水孔 8一接真空表孔 9一接压力表孔 10一泄水孔 1l一填料盒 12一减漏环 13一轴 一 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主要零件 叶轮的形状和尺寸是通过水力计算来决定的 选择叶轮材料时 除了要考虑离心力作用下的机械强度以外 还要考虑材料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能 目前多数叶轮采用铸铁 铸钢和青铜制成 叶轮一般可分为单吸式叶轮与双吸式叶轮两种 单吸式叶轮是单边吸水 叶轮的前盖板与后盖板呈不对称状 双吸式叶轮两边吸水 叶轮盖板呈对称状 一般大流量离心泵多数采用双吸式叶轮 双吸式叶轮1 吸入口 2一轮盖 3一叶片4一轮毂 5一轴孔 单吸式叶轮1 前盖板 2一后盖板 3一叶片4一叶槽 5一吸入口 6 轮毂 7 泵轴 叶轮按其盖板情况可分封闭式叶轮 敞开式叶轮和半开式叶轮3种形式 二 泵轴 泵轴是用来旋转泵叶轮的 常用材料是碳素钢和不锈钢 泵轴应有足够的抗扭强度和足够的刚度 其挠度不超过允许值 工作转速不能接近产生共振现象的临界转速 三 泵壳 泵壳通常铸成蜗壳形 其过水部分要求有良好的水力条件 泵壳顶上设有充水和放气的螺孔 以便在水泵起动前用来充水及排走泵壳内的空气 四 减漏环 密封环 叶轮吸入口的外圆与泵壳内壁的接缝处存在一个转动接缝 容易发生水的回流 产生容积损失 五 轴封装置 泵轴穿出泵壳时 在轴与壳之间存在着间隙 如不采取措施 间隙处就会有泄漏 当间隙处的液体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如单吸式离心泵 时 泵壳内的高压水就会通过此间隙向外大量泄漏 当间隙处的液体压力为真空 如双吸式离心泵 时 则大气就会从间隙处漏入泵内 从而降低泵的吸水性能 为此 需在轴与壳之间的间隙处设置密封装置 称之为轴封 目前 应用较多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 五 轴封装置 叶轮 水泵轴 固定部分与转动部分的间隙 立式轴流泵结构图 轴流泵的基本组成 1 轴流泵的工作原理 轴流泵是利用叶轮在水中旋转时产生的推力将水推挤上升的 2 轴流泵的组成 喇叭管 叶轮 导叶体 出水管 泵轴 橡胶轴承 填料函 本课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一 绪论1 水泵及水泵站的作用与地位 主要指水泵及水泵站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 以及对给水排水工程节能的重要意义 2 水泵定义及分类 从其作用原理提出水泵的定义与分类 结合给水排水工程的情况 指出叶片泵为课程重点 二 叶片式水泵1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与基本构造 根据水力原理举例说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简介其基本构造 2 离心泵的主要零件 给一台双吸式离心泵剖视图讲清水泵的三个主要部分构件 固定部分 转动部分 交接部分及联轴器和轴向力平衡装置的零部件的作用 型式 常用材料等 本课程的重点 1 水泵的定义 2 水泵的分类 叶片泵 离心泵 3 离心泵的主要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厨房设备进出口贸易代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娱乐项目开发合同摘要
- 2025版摩托车售后服务网点加盟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行业贷款购销合同
- 二零二五版智能硬件研发联合出资合作协议
- 2025版便利店连锁加盟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买卖合同样本及房地产交易税费减免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抵押资产购销法律咨询及服务合同
- 2025版股权质押借款跨境投资合作合同
- 2025车库租赁合同范本汇编:车位租赁合同签订指南
- 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方案
- 八段锦考试题及答案
- DB11-T 806-202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范
- 纯英文初三数学试卷
- 压缩空气流量及管径计算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培训题库
- 乐嘉性格色彩培训
- 铝合金技术服务协议
- 员工出差安全培训
- 手术室批量伤员应急预案
- 财险公司新人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