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计划范文.doc_第1页
课时教学计划范文.doc_第2页
课时教学计划范文.doc_第3页
课时教学计划范文.doc_第4页
课时教学计划范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计划范文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数一数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口述能力的培养。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口头数数(5分钟)同学们,你们会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同桌同学互相唱数。 然后先请几位会数的同学数给大家听,再请不会数的试着给大家数几次。 二、看图数数(15分钟) 1、激发观察兴趣。 也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先出示一位老师,再出示两位学生(生老师好。 同时鞠躬、敬礼。 师同学们好!),接着陆续出示一组一组的学生,最后从天边飞来7只鸽子。 (伴有鸽子的哨音)。 问这是什么地方?(学校)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的个数。 、数数量是1的事物。 师问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有几位老师?在国旗的下面出示老师图并加上圈。 教师小结一面国旗、一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课件同时在两幅图的左边出示数字“1”。 教师领着学生读一读学生自己再小声读一读。 教师看一看,图中还有哪些东西的数量是1?(一栋教学楼)数其他数量的事物。 (10分钟)引导学生按数的顺序完整的说出。 仿照进行。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再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如果读错了,可以让学生数一数圈里的人或物,然后纠正读错了的数,还可以不按顺序指数让学生读数。 3数数教室里的实物。 (10分钟)教师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每扇窗上有几块玻璃?你左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你右边这一行有几位同学? 三、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然后说给家长听。 也可以收集的数据。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第一单元练习题课时序号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 1、数一数,连一连。 6104913257 82、看图写数。 ()()()()()()()个,在添上几个就是10个。 ()个,去掉几个就是2个。 ()个()个,和上一行合起来共()个。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比多少课时序号目的要求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使学生通过操作,会用一一对应的办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景,引出学习内容。 (10分钟)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 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住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看个究竟。 热情的小白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 二、教学“同样多”(10分钟) 1、出示主题图,同桌互相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兔?(让学生用学具摆出来) 3、再问每只小兔搬几块砖?(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 4、讲述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5、图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同样多?小猪和苹果同样多,木头和砖同样多,兔子和萝卜同样多,木头和萝卜同样多,小鱼和大树同样多- 6、教学“同样多”的写法。 三、教学“多些”“少些”(5分钟) 1、提问图中还可以比什么? 2、小猪有几只?木头有几根? 3、小猪和木头比,谁多?谁少? 4、说明一只小猪对一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5、再问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动物之间比,水果和动物比,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6、指导学生练习多少的写法。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摆一摆,画一画,填一填。 (1)三角和五角星() 四、本节小结(2分钟)用一一对应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13比() (2)第一行摆4个 (3)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三角比圆少2个(或多2个),第二行摆和同样多。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比长短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休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休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 一、引导观察。 (2分钟) 二、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0分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 有什么?1.交流、汇报。 (1)教师问你发现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蓝色,一把是白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2.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3.板书长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5分钟) 1、提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小组回报。 学生可能说出 (1) (2)看出来的。 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上,一头对齐或竖着立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都不对齐,如图“二”两边都不对齐,这样的比法是错误的。 我们不能这样比。 表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1、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在桌子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子上,都有一个共同点。 一般要把要比的物体一端对齐。 2、出示铅笔图。 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复练习。 (10分钟)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合,想比什么就比什么。 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手、脚。 还可以让学生比书本,跳绳等。 四、巩固练习。 (3分钟)出示练习一第6题,让同学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说一说想法。 出示弯绳和直绳,让学生说说怎样比较。 五、全课小结。 (2分钟)新课结束后,可让学生收拾学具,养成干净、整洁良好习惯。 让学生掌握比长短的一般方法。 爱护学具。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比高矮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懂得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学生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方法。 2、通过小组的活动,懂得长短和高矮在实际生活中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高矮(10分钟)。 1、找几个身高相差大的同学,让学生说一说谁高谁矮,使学生对高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找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让学生判断高矮。 学生不能一眼看出,让学生讨论,分小组进行,看一看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学生两个同学背靠背直接比。 让他们两个人脚跟都靠墙,背挺直,在头顶的地方做一个记号。 用做记号的方法比身高。 总结高矮实际是属于比物体长度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垂直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高矮,把水平摆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 让学生懂得比高矮实际上就是比长短。 二、实际操作。 (15分钟) 1、游戏 (1)同桌的两位同学比一比谁高谁矮,说一说是怎样比的。 (要站在同一个高度上,不能踮脚,不能蜷腿。 ) (2)排队游戏五个同学排一队,高的在前面,矮的在后面,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说说比高矮的方法。 2、P12页7题。 使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动物的高矮都有一些常识,通过判断图中的三种动物的高矮,可以巩固知识。 3、P13页8题。 左图是摸高游戏,右图是摆木块游戏。 学生通过活动,丰富“高矮”的感性知识。 4、P13页9题。 说说为什么他俩不一样高?第一组比高矮,通过活动使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高”“矮”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了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三、课堂小结。 (15分钟) 1、比高矮的方法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哪一个高,哪个物体就高。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学生的比较方法不止一种,教师不要加以限制。 怎样比较简便,再次强调比较方法。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第二单元练习题课时序号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在少的后面画“”。 在多的后面画“”。 ()()() 2、数一数,描一描。 和同样多。 3、画比多3个。 或圆比五角星多2个。 4、在长的后面画“”。 ()()、在短的后面画“。 ()()、把最高的涂上红色(在图形的下面标出)。 020406080100第一季度第三季度东部()()()()也可以设计一些站在不同高度比高矮的练习题。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15的认识课时序号目的要求1.使学生学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2.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是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10分钟)1.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1415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数数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告诉学生一个太阳、一头大象都用数“1”来表示,同时让学生2.找出数字卡片“1”,摆放到桌子上。 2、 3、 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让学生发挥想象,15这五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并在小组里说一3.说。 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加深学生对这5个数的形状的正确记忆。 根据15个数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4. (1)教师“请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 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 2、 3、 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做第16页上的“做一做”。 5.教师画三个苹果,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如有人用3个手指表示。 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学生对数的基数含义的理解。 二、教学数序(8分钟)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计数器上拨上1颗珠,然后教师提问“再拨一颗,是几颗?1添上是几?”学生拨完并回答后,教师展示“1添上1是2”的过程,并在计数器上方标上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多拨一颗,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 3、 4、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10分钟)教学 1、2的写法。 1.a)教师展示 1、2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书空 1、2的笔顺;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 1、2。 教师巡视指导。 b)c)2.教学 3、 4、5的写法与 1、2的写法相同。 重点强调4的写法。 四、课堂练习。 (10分钟)做练习二中的第14题。 1.做第1题时,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然后在括号里写数。 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先看第一幅图,提问“有几个口哨,用数几表示?”并连线。 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余3题。 2.3.做第3题时,是学生明确应根据下面给出的数来涂色。 学生涂完后应反馈对正。 做第4题时,引导学生先想想15的排到顺序,然后在小旗上填数。 让学生说说数的顺序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比大小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5分钟)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 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20分钟) 1、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梨桃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于号小于号的区分方法应重点强调。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兔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数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兔) 三、练一练(10分钟)。 尽可能让学生说出多种方法。 第21页的第5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第6题这道题讲解时应告诉学生填写方法,先弄懂题意后再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总结(5分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第几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2分钟)导课时也可以由吃烧饼的故事导入。 1、师生交流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二、探求新知(20分钟) 1、初步感知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这位同学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选一个小朋友,让学生说出从前面,从后面他是第几? 三、反馈练习(10分钟) 1、投影出示5只小鸟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8分钟)书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2题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几和几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掌握4和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 (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20分钟) (一)主动探索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1322314、读数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学习5的组成师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刚才你们真能干!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555142332414、读一读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读得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学生互相进行评价)应讲清分法与组成的区别。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地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 集体评价。 二、练一练第21页的第5题集体评价(15分钟)第22页的第6题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3分钟)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加法课时序号目的要求12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号,等号,会读加法算式。 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的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并学会再等号后面填写得数。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3分钟) 1、 2、 3、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出示数字,读数。 按顺序填数。 ()3()5。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通过教师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一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 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2)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学习加法算式。 2、 (1) (2)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加法) (4)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发散联想。 3、 4、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他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教师启发学生说出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算式是2+1=3。 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10分钟) 1、动手操做,体验加法含义。 教师应重点强调加法的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先说图意再练习。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操作。 汇报交流。 4+ 1、1+ 4、3+ 2、2+ 3、1+ 3、3+1。 2、 3、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气球图应让学生看清合并的过程。 3、看算式摆一摆。 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 进一步加强对加法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课小结。 (3分钟)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加法(二)课时序号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加法的三种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教材分析重点加法的三种计算方法。 难点计算方法的叙述。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3分钟)1数数15,51。 2说说数的组成()()()()()1231224132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课件出示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2师问有几只小鸟,用哪个数字表示?又飞来一只小鸟,用几表示,看小鸟图,你想问什么?3再问要求有几只小鸟,怎样算?为什么?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加法。 5让学生列出算式,口算出得数。 6师问你怎么知道4+1=5?小组说一说。 (一人说,其他四人听)7指名口述计算方法,师板书不同的算法。 8师问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9师讲述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 10看图说算式,课本上的小猫图。 11摆一摆,说算式。 先摆3个,再摆1个先摆1个,再摆3个读算式,你发现了什么?3+1=41+3=412自学课本24页,把课本上的题目补充完整。 13练习课本27页的4题。 14说得数,摘果子。 并说算法。 (水果卡片)15苹果卡上填得数,对答案,用掌声对。 16对口令说加法。 17自我评价,我做对了几道题,涂五星。 18课堂小结加法的三种算法。 19布置作业练习册上的习题。 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减法的认识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5分钟)。 1、按顺序填数()3() 5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2+31+31+42+24+13+ 1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谁还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通过学具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学具可提前让学生折好。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减法的认识。 ) 2、学习减法算式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0分钟) 1、演示第25页的第2幅图和第26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 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4人小组合作完成)应反复强调减法的含义。 (1)指名说图意 (2)指名说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本环节应及时表扬鼓励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然后集体进行评价。 三、巩固反馈(5分钟)。 1、P27页的第5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再每个小朋友独立写出算式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2、P27页6题每个小朋友拿出5朵小花,根据题目摆一摆。 指名回答3-2=()4-3=()5-2=()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加、减法练习课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5分钟)。 按数的顺序填数1()34()5()()21()()3()()(学生口答)数的组成55231223 二、指导练习(20分钟)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让学们认真观察:1)4人一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根黄瓜,奶奶摘了二根,还剩下几根?)2)要求还剩下几根,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请你在书中完成。 学生列式后要求说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全班集体评价出示铁锹图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再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谁编的最好?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 自己独立做,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回家。 (5分钟)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 1、 2、 3、 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5分钟)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4251432111213231223141142352535432(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0的认识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地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4分钟)。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10分钟)。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子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子,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并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也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用0说话。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10分钟)。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 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 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4分钟)。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价优缺点。 )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有关“0”的计算。 (10分钟) (1)出示课本29页的小鸟图。 这两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没有小鸟了)。 鸟窝里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鸟窝里还剩余多少只,你会列式吗?3-3=0为什么用减法计算,请说出理由。 (2)练习有两个苹果,吃了两个,还有几个?你会列式吗?2-2=0 (3)计算。 4-4=0小结两个同样多的数相减,都得0。 (4)出示课本29页的青蛙图。 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幅画面的内容。 左边有4只青蛙,右边0只青蛙,两边一共有几只青蛙?你们会列式吗?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式4+0=4(把左右两边的图对换)左边没有青蛙,右边有4只青蛙,两边一共有几只青蛙?你们会列式吗?列式0+4=4小结从4+0=4和0+4=4的算式中可以知道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得原来的那个数。 (5)想一想5-0=()指名口答,并说出为什么?小结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来的那个数。 六、巩固练习(2分钟)课本2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后记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第三单元测试课时序号目的要求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 一、填空题(1-3每题3分,第4小题5分,5-10每题6分,共50分)1.在里填上+或-31=241=523=52.在里填上+或-32=551=422=43.在里填上+或-21=342=243=14.按数的顺序填空5.想数的组成,在方格里填数6.看图写数()()()7.想数的组成,在方格里填数8.9.在里填=,或10.按数的顺序填空 二、口算题(每道小题5分共20分)1.3+2=3-1=3+1=2+2=4-3=2.2+2=1+1=3-2=5-4=4-1=3.4+1=2+3=5-3=4-2=1+2=4.2+1=5-2=1+4=5-1=1+3= 三、应用题(每道小题4分,共24分)1.看图列式计算=2.看图列式计算=3.看图列式计算=4.看图列式计算=5.看图列式计算=6.看图列式计算= 四、其它题(6分)哪个多,多的在图形后的()里打,少的在图形后的()里打课时教学计划备课时间年月日累计课时数章(课)题认识立体图形课时序号目的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物体的形状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5分钟)。 1、说学具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