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doc_第1页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doc_第2页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doc_第3页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近年来,可用水资源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追其原因有二:水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以水的总量和水污染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办法。一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坡地的不合理开发,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年土壤流失量超过黄河流域而达24亿t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江,使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沿江居民难觅清洁饮用水,;森林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悬念重重的三峡库区的未来生态环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可能严重制约并影响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1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江流域的全局性问题1.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20世纪50一80年代,长江流域曾开展过三次流域性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 50年代末期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36.38万kmZ,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估算全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24.5亿t。1985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Z,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水土流失区年土壤侵蚀总量22.4亿t。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94万km,风蚀5.25万kmZ,冻融侵蚀72万kmZ。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约24亿t,输沙量为9.6亿t,其中70%以上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山民沱江和嘉陵江。上游输运的泥沙不仅淤积了本地区的水库、湖泊、河道,而且大部分最终将冲入长江。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淤积不仅增加了长江干流防洪压力,同时降低了入江诸河的泻洪能力,是造成沿江湖泊不断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1.2森林植被破坏问题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下降为25%。长江流域的天然林已经砍伐殆尽,涵养水源、保土拦沙功能明显下降,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森林草地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加速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国家一、二类保护珍惜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糜鹿等四十多种随着原始森林的大规模消失,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长江流域有10一20%的生物种类面临濒危境地,有5%的种类几乎绝灭。而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导致流域内水文条件逐渐恶化,洪涝频繁发生。森林大量采伐,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减小地下水的蓄积量。1.3.长江流域洪涝旱灾害加剧洪涝灾害的加剧,是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种报复。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洪水灾害严重。历史资料统计表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1931年和1954年的洪水都是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损失居是时全国之最。进入8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明显增多,如1980、1982、1983、1989、1993、1995、1996、1998年均为大的洪涝年。与此同时,由于植被遭破坏,土壤侵蚀加剧,坡耕地土层减薄,无疑使其涵养降雨水分的能力减低,削弱了农业的抗旱能力,导致旱灾日趋加剧。如长江上游的早灾50年代是五年一大旱,70年代上升到十年八旱,80年代几乎年年有旱情。2水污染是长江流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区域性问题水污染是长江流域面临的一个日益迫切需要正视并着手解决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区域及特殊水体区域。我们不能因为水污染问题较生态环境问题更具可控性,而放松对水污染的控制与治理。2.1三峡库区污染问题由于三峡水库的修建,改变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的环境结构,对水体污染的输移传播能力有巨大的影响,而三峡水质的好坏对中下游的发展影响极大,是一个敏感问题。随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在2003年建成投入运行,三峡库区江段将在“十五”期间由天然河道变成水库,该江段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降低,而执行的水质标准将提高(三峡水库执行地表11类水质标准),随着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三峡工程库区移民的安置,给本来己严峻的生态环境将造成更大的压力。目前,重庆主城区长江、嘉陵江水质长期处于H类以上,纳污能力己十分有限。如不加快治理与保护的步伐,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长江、嘉陵江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速度加快,自净能力下降,对中下游水质的影响将不可低估。2.2城市河段污染带问题 据1995年资料,沿长江七省二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38.5%,而废水的排放量却占全国的49%。长江干流攀枝花以下的3600km河段均有污染发生,尤以工业集中的19个沿江城市江段的污染最为严重。在上述的各个江段,污水排放均以岸边排放为主,所以形成岸边污染带。由于岸边水域是人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取水区,又是鱼类栖息、索饵和繁殖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岸边污染带直接威胁到人民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经济建设,同时对水生生态系统也造成巨大危害。目前流域内许多自来水水源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饮用水源的质量,使自来水的制水能力大幅度下降。2.3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与沿海赤潮问题富营养化问题是滇池、巢湖、太湖等的主要环境问题,磷、氮是主要超标因子。滇池自70年代遭受破坏和污染,而且日趋严重。滇池蓝藻水华爆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90年代以来连续爆发,形成全湖性的水华,1999年达到最高峰,不仅时间跨了年度,水华覆盖面积达到20km2,厚度达到几十厘米,目前滇池水质为V类。滇池、巢湖、太湖是“九五”期间国家“三湖三河”治理的重点,其中滇池的有机物和砷的最大超标达10多倍;太湖主要出入湖河流仅有17.4%的断面水质达到控制目标要求。由于三湖湖体水交换滞缓,加上入湖污染物量多,故水体污染严重。大量的面源污染由长江带入东海,造成长江口最近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