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doc_第1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doc_第2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doc_第3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doc_第4页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吴子立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而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更是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收入分配不均、就业率下降等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近年来我市的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已较为突出,如不及时加以有效控制就会对建设和谐社会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犯罪特征的调查和了解,明确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指导思想,在其基础上制定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主要内容,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关键词:未成年犯 教育 改造 不足Abstract: since the 1980 s, juvenile crime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three big public hazards, and one of the minor crime is more of its own, family and social cause extremely seriously affected. The minor is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 is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However, along with the rapidl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ncome inequality, the employment rate decline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tensified in recent years, the zhuhais minor crime phenomenon has more outstanding, if it does not make effective contro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will be a threa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minor crime committed to investigate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 minor education reform made clear the guiding thought, in its basis to develop education reform made minor, the major cont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o minor made of the insufficiency i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Key words: Minor make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shortage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祖国的希望,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进行调查,探究其违法犯罪的基本特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改造对策,以求帮助未成年犯罪人员矫正恶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 我国未成年犯罪的基本特征(一)违法性所谓未成年犯是指已触及我国刑律,受到刑罚处罚的已满14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人。其违法行为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个体需要与满足需要手段上的认识错误等;就客观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等。(二)未成年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从文化程度上来看:未成年犯罪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辍学、流学、退学的现象很常见,大部分未成年犯罪人员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据有关部门内部资料显示:在1793名未成年犯中,“小学没毕业”占13.78%,“小学毕业”占14.73%,“初中没毕业”占43.37%,“初中毕业”占17.07%,“高中或中专没毕业”占5.46%,“高中或中专毕业”占1.5%,“大专以上”占0.05%。未成年犯初中以下学历占93%操学诚.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动向的数据报告,法制网,2010-09-01。(三)类型多样化,手段成人化传统的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主要围绕“财、霸、性”,近几年来出现了新的情况:一般成人实施涉毒犯罪,未成年人也有较多参与;一般由男性实施的案件,一些女性未成年人也开始涉足;青少年犯罪团伙数量惊人增长,未成年人不仅卷入其中,而且成为某些犯罪团伙的核心人物;出现了个别模仿社会作案的犯罪现象。(四)大多数未成年犯法律意识淡薄因一时冲动而犯罪在对未成年犯的访谈中发现,一些未成年犯平时表现不错,甚至很老实,但在特殊情况下,他们一时冲动,导致激情犯罪,这既显示了“90后”未成年犯心理素质较差,缺少与人沟通和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容易导致令人扼腕叹息的结果。这样的孩子一旦进了监狱,就有可能交叉感染,或因为有前科难以被社会接纳,变成一个“真正的坏孩子”。 通过对1793名未成年犯的调查表明,“不知道”、“不太清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分别占36.97%和38.05%,两者相加共有75.02%。(五)未成年犯具有相似于成年犯的思想和行为特征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既然未成年犯也是罪犯,作为罪犯中的特殊群体,其群体特征必然含有所有罪犯共有的一些属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思想认识方面所有故意犯罪的罪犯,不管成年与否,主观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认识偏差,既所谓的犯罪思想。不同性质的犯罪行为,其背后的犯罪思想不尽相同。同一种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具有相似的犯罪心理倾向,所不同的是犯罪思想的侧重点和恶性深度的差异。例如,未成年盗窃犯的犯罪心理原因,可能更倾向于虚荣心的膨胀和一定的物质欲望,而成年犯也有这种追求物欲的犯罪心理,只是其倾向性更具有成年人的特征。因此,犯罪性质相同的罪犯,不论其成年与否,在犯罪思想方面都具有更进一步的共同性。2行为方面不论是成年人犯罪,还是未成年人犯罪,其犯罪行为都是被社会秩序否定的,必然引起刑事法律的制裁,这是犯罪人犯罪行为的最基本的天性。所有入监服刑的罪犯,包括成年犯和未成年犯,由于他们所面临的客观环境的相似性,引起了紧张、焦虑、不安等共同的心理反应,因此,他们的行为表现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行为隐蔽性、行为被动性和行为波动性等,这是监禁状态下罪犯共有的行为特征。(六)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暴力化恶性化程度加剧根据有关方面统计和抽样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犯罪暴力性日趋明显,严重暴力犯罪比例明显上升。近年来,犯抢劫、强奸、奸淫幼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五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未成年罪犯约占全部罪犯的50%左右。未成年人实施的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省份都出现了未成年人残酷杀害祖父母、父母及其他亲属的案例。比如,河北省唐山市年仅15岁的莫某因父亲长期虐待母亲和自己,为了让柔弱无助的母亲和自己能够得到解脱,莫某伙同两名男性未成年伙伴,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二、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指导思想(一)未成年犯教育应区别于成年犯教育从未成年犯的自然人身份来看,他们是未成年人,这是其区别于成年犯,具有特殊群体特征的根源。所以未成年犯教育应区别于成年犯,社会和国家应给予未成年犯特殊关注。1. 家庭的特殊关注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乃是人类之天性,未成年人在家里普遍受到父母的悉心呵护,他们犯罪以后入监服刑,父母更是牵挂万千,以多种方式关心孩子的改造生活,其中可能有促进未成年犯思想转化和行为矫正的因素,也可能有反向因素,因此,教育改造未成年犯应当联系其家庭的特别关注。2. 社会的特别关注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民族的希望,这一普遍共识促成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特别关注,如何有效地改造他们的犯罪思想并矫正行为恶习,更为社会热心人士所注目。因此,与成年犯相比,未成年犯能够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怀和帮教,这一支来自社会机构和社会志愿者的力量对监狱教育改造未成年犯的活动是有影响的。3. 法律的特殊保护基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为使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维护其健康成长,许多法律都有关于未成年人的特殊的保护性规定。未成年犯虽然因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惩罚,甚至被依法剥夺人身自由权,在监狱中服刑,但是他们基于年龄特征而被法律确定的“未成年人”身份及相应的法律地位没有改变,依法享有未被剥夺和限制的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和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是监狱对未成年犯实施教育改造的特殊法律依据,它也是未成年犯区别于成年犯的一个外部特征。未成年犯在家庭、社会和法律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群体外部特征,它们虽不是未成年犯自身的特殊内容,但却是与其不可分割的外部联系,它们是未成年犯区别于成年犯的外部联系特征,是监狱教育改造未成年犯不可忽视的因素。(二)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必须立足于罪犯的共性,着眼于未成年人的特性鉴于全体罪犯,包括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因此,对他们的教育也必然具有共同性,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和对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最根本的共性就是它们同属执行刑罚的范畴,在教育改造的内容和方式上必然有一致或相似之处。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必须首先立足于其罪犯身份,把握教育改造罪犯的一般规律,这是教育改造行为的基本定位。任何脱离罪犯思想和行为特征,而刻意强调未成年适应性的教育改造行为,可能淡化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性质上仍然是监狱)的属性,使其成为学校或其他非监禁性教育机构,削弱刑罚的惩戒意义。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行为,如果离开刑罚惩罚的威慑力和强制力的保证,难以有较好的矫正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从未成年犯的身份来看,对他们的教育改造行为应从群体出发,注意适应性,否则,不仅未成年犯难以接受,教育改造行为失去意义,甚至还可能引发侵犯未成年犯合法权益或其他副作用。因此,对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必须把握一个基本思路,立足于罪犯的普遍共性,着眼于未成年犯的“个性”特征,两方面统筹考虑,使教育改造行为同时针对未成年犯的双重身份,收获尽可能理想的教育改造效果。三、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主要内容我国监狱法规定,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应当包括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三大内容,实行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这是教育改造所有罪犯的法定的、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和方式,自然是教育改造未成年犯所必须依循的。(一)未成年犯的思想教育监狱法规定:监狱应当对罪犯进行法制、道德、形势、政策、前途等内容的思想教育,这是普遍适用于全体罪犯的思想教育内容,监狱对未成年犯的思想教育应当在这一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倾向于未成年人的特点。1. 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应当包括认罪伏法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婚姻法、国家赔偿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等有关法律的宣传和讲解以及监规纪律教育等内容。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应当本着生动、形象不断反复的原则,以便于其体会犯罪行为的危害、理解法律规定和监规纪律的要求、学会自我行为约束并养成行为规范性。监狱可以通过请犯罪受害人家属或其亲属向未成年犯讲述自己或亲人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各种后果,指导未成年犯排演有关犯罪和受害的小型舞台剧,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画,经常组织法律知识问答和竞赛等形式对未成年犯进行法制教育。2. 道德教育对未成年犯的道德教育包括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道德认识教育能够使未成年犯明确是非、好坏、善恶的道德行为准则及其社会意义,从而控制情感,选择行为;道德情感教育有助于唤起未成年犯内心的正义感、自尊感和责任感,从而驱动相应的道德行为;道道德行为训练可以教未成年犯学习道德行为方式,养成道德行为习惯,磨炼道德行为意志。教育者必须把握“超前一步”的幅度,既要防止因超前量过小,甚至“原地踏步”而影响未成年犯道德品质进步的速度,又要避免因超前量过大而形成空洞教育,未成年犯难以接受。3. 形势教育罪犯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认识关系到他们的改造态度、改造信心。符合时局的形势教育有助于罪犯认清前途,增强信心、打消顾虑、破灭反改造幻想,从而端正态度,积极改造。对未成年犯应以国内形势教育为主,通过对国内重大事件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状况的介绍,使他们了解监狱外我国社会的政治局势、经济和文化发展成就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等,同时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法观察形势,分析形势的主流、本质和发展方向,提高其思想和行为的社会适应性,有助于出狱后适应社会生活。4. 政策教育党和国家的政策既是立法依据,又是执法保障,是法律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政策教育应当作为法制教育的补充,使受教育者对法律、法规的要求有更为确切、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促进行为守法。对未成年犯的政策教育应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使他们体会到我国法律对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主要包括人道主义;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监狱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等内容。5. 前途教育前途教育的意义在于唤起罪犯对未来的希望,增加改造信心,提高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前途教育应当包括生活、学习和就业三方面内容。在生活方面应该侧重于未来的恋爱、结婚、生育和抚养子女等内容;在学习方面应向其介绍出狱后可以接受社会上的继续教育,学有希望,学无止境;在就业方面应介绍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和对劳动者实现就业权的保障,社会职业介绍机构和职业介绍服务以及社会传统和新兴的就业领域等内容。(二)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75条针对服刑的未成年犯规定:“监狱应当配合国家、社会和学校等教育机构,为未成年犯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因此,对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应当以继续九年义务教育为主,教授国家规定的课程。对于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当根据其实际文化程度分级编班,进行正规的课堂式文化教育。对于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当根据其实际文化程度、个人意愿等客观条件安排其文化学习课程或项目。(三)未成年犯的技术教育监狱法第64条规定:“监狱应当根据监狱生产和罪犯释放后就业的需要,对罪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第75条规定:“未成年犯的劳动,应当符合未成年人的特点,以学习生产技能为主。”技术教育对于促进未成年犯改造颇为有益。首先,技术教育有助于发挥劳动作为改造罪犯手段的作用。未成年犯在掌握了操作技术以后,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产生劳动成就感和自我肯定意识,从而激发改造积极性。其次,技术教育有属于调动未成年犯的学习热情,可能促成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积极改造行为。再次,技术教育有助于巩固改造成果,预防未成年犯出狱后再犯罪。四、 对未成年犯教育改造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一)对未成年犯的“三课”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力度不够.在思想教育方面根据监狱法的有关规定,对罪犯的思想教育应当包括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形势教育、政策教育和前途教育等内容。但是,由于目前没有未成年犯思想教育的专门教材,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套用了对成年犯的思想教育课程,其效果可想而知。对此,应组织理论和实践部门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干警撰写未成年犯思想教育的专门教材,统一对未成年犯的思想教育。2.在文化教育方面对未成年犯的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全面包括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内容。二是文化教育时断时续,缺乏连贯性和渐进性。未成年犯管教所应尽快设法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确保未成年犯继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法律的要求,也是未成年犯合法权利的内容。3.在技术教育方面目前,多数未成年犯管教所只有为所内劳动项目安排岗前培训,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为未来出狱人安排的职业技术培训。如果未成年犯在监禁服刑的全过程中,所有结合劳动项目而习得的技能都无助于其出狱后可能的就业选择,就业谋生将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