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城化专题练习.doc_第1页
城与城化专题练习.doc_第2页
城与城化专题练习.doc_第3页
城与城化专题练习.doc_第4页
城与城化专题练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互联网+商业”即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对传统的第三产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1.(2015上海,4,2分)若干年前,某国际著名出版商利用互联网开办网上书店,消费者订购图书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即可。在网上书店购书不但方便,而且更加便宜。但网上书店也对某些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企业包括()实体书店实体银行电信公司航空公司A. B. C. D.2.(2015上海,5,2分)网上书店购书之所以便宜,部分原因是某些传统的商业区位要素对网上书店影响变得很小。影响变小的要素主要是()交通人口集聚地价A. B. C. D.图甲、图乙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下题。图甲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图乙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3. 结合图甲中的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其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 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 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4.(2015天津文综,7,4分)结合图乙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 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 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2015四川文综,5,4分)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 B.商务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6.(2015四川文综,6,4分)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考点二城市区位因素与城市等级体系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7.(2015北京文综,3,4分)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 B.C. D.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8.(2015江苏单科,1,2分)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9.(2015江苏单科,2,2分)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方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考点三城市化及其影响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题。10. 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11.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12 .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13.(2015课标,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D.气温变率增大14. 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 A. 提高土壤质量 B. 节省劳动力 C. 促进生态循环 D. 提高经济收入 15. 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A. 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 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 不适应当地水势条件的变化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6.(2015重庆文综,4,4分)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A.20%30% B.30%40% C.40%50% D.60%70%17.(2015重庆文综,5,4分)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国家中国*印度德国美国人口数(百万人)1 3381 15582307比重(%)171384518.(2015广东文综,4,4分)下表为2009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完成下面两题。19.(2015山东文综,3,4分)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A.8:00 B.12:00C.14:00 D.18:0020.(2015山东文综,4,4分)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面两题。21.(2015安徽文综,25,4分)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2.(2015安徽文综,26,4分)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2014广东卷)图2、图3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知识,完成23-24题。23.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海拔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 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四川卷)表1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2526题。表1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 495. 726. 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 774. 283. 7925 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不断增加 D 逐渐减少26 据表1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A 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 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 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 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2013高考题海南卷)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XX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川地时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据此完成27题。(1)为趋利辟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A紧邻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2)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A河流水量 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 D林木蓄积量(2014福建卷)图1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2829题。28.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络信息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29.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B.加速人口集散C.扩大空间规模D.提升服务功能(2014山东卷)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30-31题。30、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31、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处和处B、处和处 C、处和处 D、处和处2014四川卷)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233题。32.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 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33.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34.2015福建文综,37(1)(2),20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2013 福建卷) (37 分)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N 城及其西部口岸)。(1)描述 M 城气候特征。(7分)(2)指出 M 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10分)(4)分析 N 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12分)1、网络购物减少了实体店的销量,对实体商店的冲击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无需经过银行支付系统,使得商业活动对银行系统的依赖减弱。A正确。2、网上书店布局时也考虑交通条件以更好更快捷的向各地销售服务,消费人群的分布和数量对两类商业活动均产生重要的影响。C正确。3.从图示中人口密度的图例分析,该市东部人口密度增加较大,人口增加较快;增加数量的多少还取决于面积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各方向人口增加数量的多少;而全市的人口密度都增加。故选B。4.城区面积扩大,使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新工业区分布分散,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城区没有扩展到滨湖地区周围;而中部、南部道路增多,路网密度增大。故选D5.读图,根据图中人口集聚特点,说明中心的阴影区是中心商务区,B错。根据城市地租理论,甲地带与商业区相邻,距市中心较近,应是住宅区,占城市用地的主要部分,C对。行政区不占城市中心的位置,A错。工业区占城市的外围或郊区,D错。6.读图,根据城市地域结构是团块状推断,该城市位平原地区,B对。丘陵地区、沟谷地区形态多条带状,A、D错。山地区多组团状,C错7、博物馆的服务级别高,服务范围最广,应为;从省界和县(区)界分析,在同一行政区内,行政机构的服务范围最大,所以应为;那么应可能为集贸市场。故选B。8、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9. .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10、通过简图可发现该模式的底部为砂层和砾石层,铺设此层利于让经过上层土层处理的雨水下渗,并把渗下的雨水导出流走。故该雨水花园地下部分含水量变化很大,为保证地表植物生长,必须保持土壤合适的水分条件,覆盖树皮可达到此目的。11、雨水下渗后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直到过滤作用,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净化雨水的作用。B正确。12、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增加雨水的下渗量并回收利用雨水,同时因减小了地表径流,可有效起到降低暴雨后城市内涝的频率和程度。故C正确。13、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14、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对花卉、蔬菜需求不断增长,花卉、蔬菜市场不断扩大,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收入,故答案D。 15、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塘农业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湿地变为建设用地。故选A16.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17.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18、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D。19、根据材料,不少人在城郊居住,在城市中心工作,造成“钟摆”交通现象,图中拥挤路段并不在城市中心区,分布在环线与放射线交汇处,进城放射线路的右侧车道。所以最可能是早晨8:00进城上班时间,B对。其它时间段12:00或1 4:00车流集中程度低,不易拥堵,B、C错。18:00应是出城的右侧车流拥堵可能性大,D错。20、北京城市中心区是商务区,不是人口主要分布区,A错。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人口流动性可能更强,不能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B错。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进入,不能缓解“钟摆”交通现象,C错。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可以导致相关从业人员迁出,缓解“钟摆”交通现象,D对。21、该题需要认真分析图中各要素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故A错;水域面积也是先增后减,但是变化不大,而不是不断减少,故B错;未利用地面积也是先增后减,而不是持续增加,C错;图中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面积持续下降,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D正确。22.首先从上题分析或者从图中看出建设用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即面积持续增加,带来的影响应从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建设用地增加,使地表硬化,下渗量减少,A错误;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以及现代交通工具让住在较远的人可以快捷地上班,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B错;建设用地增加,地表硬化,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建设用地增加,会破坏地表,影响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多样性受损,D错。23认真读图可知,对照不同海拨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大小,可知在各海拨段中,海拨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24根据该地聚落空间分布都是在1250米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位于我国黄土高原。25、由表格可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均为正值,说明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在不断增长,但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低于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第25题选C。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为正值,可知城市用地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故第26题选择D项;城市用地主要以住宅和工业为主, A项错误;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且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变为现代型,城市人口增长应以机械增长为主,C项错误;B项判断依据不足27题,结合材料中“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容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故A、B项错误。C项虽然位于坡地上部地势较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此处容易出现泥沙淤积严重,故C项错误。D项,黄土高原土质疏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陡坡易发生崩塌、滑坡,聚落的选址应避开,故优先D项。此题难度较大。第2题,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主要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地形越平坦聚落的发展受限较小,规模越大,因此C为正确选项。28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29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功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30.通过读图分析,该图中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林地分布在城区之间,并且面积较大,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正确项;但这种布局延长了居民出行距离,不利于各区之间联系,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因此A、C、D错。31.根据所知识和风频图示:物流园区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较低、面积较大的处;而化工园区应布局在风频较小的处或处。但处位于河流的上游,易污染水源,并且处距离城市较近,易污染城区大气,因此化工园区布局在处较合适。32、人口密度越大,单位面积人口数量越多。读图,根据不同距离处两条曲线的差值判断,1010年比1990年人口密度大,且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的部分在10千米附近。D对。2千米附近和4千米附近人口密度是减少的,A、B错。8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增加,但不是增加最多的区域,C错。 33、图中人口密度在市中心附近明显下降趋势,是因为城市规模扩大后,城市功能区出现明确划分,中心区由于低价上涨,由原来的住宅区转变为商业区,住宅区向外迁移。B错。10千米附近人口密度呈明显上升的状况,说明城市规模扩大,10千米附近发展成城市住宅区。体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D对。但不能表示城市等级提高,C错。城市面积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