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爱而勿溺。 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也是家庭德育的出发点和基础。正如马克思所说:“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感情更为神圣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父母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使儿童感到自己处在幸福之中,它为培养儿童纯洁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正如真理跨前一步,就会成为谬误一样,父母的爱如果过了分,失去了分寸和理智的调节,就会成为溺爱,而溺爱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病态,甚至成为孩子畸变的祸根。从目前看,溺爱一般有:娇纵、偏爱、护短等表现形式。 在家庭德育过程中,如何做到“爱而勿溺”呢? (一)要以明智的爱去教育孩子 所谓明智的爱,就是有节制有分寸的爱,是情感与理智和谐结合的爱。一方面,父母要用感情的火炬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温存、抚爱,沉浸于天伦之乐,激发起对生活的追求和积极上进的愿望。另一方面又要理智地教育孩子,尽早地让他知道并不仅是他的出世给大家带来了欢乐,而是大家为他带来了欢乐。他不应当只享受,只提要求,而且应该学会关心别人,为他人的欢乐作出自己的努力,从而激起孩子对周围世界、对人们的关心,激起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显然,爱孩子时采取明智的态度,比本能的,母鸡式的爱要难得多,它要求家长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善于衡量得失和掌握分寸。 (二)要善于正确对待孩子的需要 人都是有需要的,对于孩子来说,满足他们吃饱穿暖的生理需要,是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必要物质条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需要也不断发展,不仅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的需要,对于这些需要,做父母的应当深人了解,并认真地进行分析。在物质方面,凡正当的,合理的需要,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的经济条件予以适当的满足,但一般来说以不超过社会上同龄孩子及家庭成员的物质水平为宜,以免增长一种特殊的优越感。至于不正当的、不合理的物质需要,就应加以劝导和教育。 (三)要善于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挫折 所谓挫折,就是指在采取某种行动以达到某一目标时,遭到阻碍和失败。从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受到一点挫折并非坏事,它对于磨炼意志,催化社会成熟性,增强适应能力都是有好处的。但现在不少父母,为了爱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些微的委屈、痛苦或挫折,总喜欢把他们置于“保险柜”里,生活在“安全圈”内,整天捧着哄着。实践证明这种从保险柜里走出来的孩子,往往是思想幼稚病患者,当然更成不了生活的强者。为此,要求家长们必须十分冷静而理智地对待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即孩子不会永远是孩子,可以无限期的锁进保险柜里,总有一天他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走向生活,进人社会。所以父母要是真正的爱孩子,渴望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那么与其费尽心机为他们设置免遭困难或挫折的“安全圈”,倒不如让他们到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去磨炼意志,培养和提高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积极适应挫折的能力。 二、严而有格 明智的爱和严格要求是家庭教育的孪生姊妹,在我们的辩证法里,它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越是爱孩子,就越要对他提出严格要求,正因为他能准确地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才更加爱他。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但是对于“严” 的理解却各有不同。有的认为“严”,就是“严厉,“对孩子要有好心,不给好脸”,认为这样才能保持家长的威严,利于教育。也有的认为“严”就是施以体罚,说什么“孩子不打不成才,“说一千,道一万,棍棒底下出好汉”,这些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体罚绝不是严格要求,他不仅不能使孩子了解自己错误之所在,而且是对人精神的摧残,皮带不仅会使脊背失去知觉,而且会使心灵和情感麻木不仁,使他从良心的自责和内疚中解脱出来,变成一个毫无自尊心和无动于衷的的人。他们往往冷漠、残酷,甚至与父母对立,产生外向和离心力。有个孩子因受不了父母毒打,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私自离家外逃,留下一张纸条说:“家有祖传秘方饥饿加棍棒,我有三十六计走为上。”像这样离家出走的孩子,由于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不良诱因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体罚绝不是什么“恨铁不成钢”,而只能是家长缺乏理智的表现,是家长无能和束手无策的标志。 我们理解的“严是严格要求,孩子由于年龄小,是非观念薄弱,缺乏社会经验,是需要父母严加管教,提出相应要求的。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但这个“严”必须有“格”,也就是要符合一定的方式和标准。绝不允许父母专制残暴,为所欲为,施以愤怒、叫喊、拳打脚踢的凶猛办法。严而有格”必须做到: (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有“格” 的。这个“格”,就是:第一,要求是合理的,有利于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例如禁止孩子看黄色小说,要求孩子讲文明有礼貌等。第二,要求必须是适当的,即经过孩子的努力是可以做到的。第三,要求必须明确、有计划。就是说应该让孩子明白他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以及为什么必须这样做,以提高其实践要求的自觉性。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出,不要一次提得过多,使他无所适从。第四,要求一经提出,必须经常加以督促检查,始终不渝地要求孩子做到,防止一曝十寒,想起来抓,忙起来就不抓,出了问题抓一抓,平时放任自流。这样,再好的要求也会失去教育意义,反而会养成孩子的侥幸心理,完全失去了严格要求的作用。 (二)严格要求必须建立在民主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孩子进人了青春期以后尤其应是这样。应该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爱好、个性,有他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父母可以而且应该给孩子以指点和引导,但不应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头上。孩子犯了错误,必须严肃地指出,决不姑息。但说话要注意分寸,要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分析、认识错误,感到自责和内疚,而不能伤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与孩子间产生意见分歧时,要平等地交换意见,不要滥施父母的权威,强制服从。即使孩子明显错了,但一时又转不过弯时,父母要善于耐心等待。如非原则性大问题,也可适当做些让步,设法使他从自己亲身经历的错误结局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总之,父母既要严格要求孩子,又要尊重和体谅孩子的内在精神需要,不粗暴的于预,使孩子从内心感到父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是真诚的对他们的关心,是他们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 (三)要正确使用奖励和惩罚孩子们都有个天然的愿望,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许和奖励,合理的奖励可以强化严格要求的效果,激励孩子不断上进。但父母评价孩子的言行时,必须客观、得当,要考虑孩子付出的劳动和取得成绩的行为动机,既不能事事表扬,更不能把表扬和奖励作为诱饵,这样只能增加孩子的虚荣心和欺骗。同时,我们反对体罚,但并非一概反对惩罚,合理的恰当的惩罚,对于抵制孩子的消极行为是有好处的。 三、统一要求 统一要求的实质,在于统一各种教育因素,使之形成综合影响的合力网络,提高德育的效率。家庭德育的统一要求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学校是有目地、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品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如果二者各行其事,甚至南辕北辙,势必削弱或抵消教育效果。统一要求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家庭成员对孩子的要求必须统一。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不知听谁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喜欢溺爱、袒护自己的一方,憎恨严格要求的另一方。有的则利用家长要求的不一致而掩盖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拒绝接受正确的批评和教育,甚至养成见人行事,投其所好,趋利避害的双重品格。 统一要求应做到: (一)家长必须主动地与学校,特别是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家长活动,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予以紧密配合,经常交流孩子在学校以及在家里的表现,堵塞因互不通气而出现的教育漏洞。同时家长要注意维护教师的威信,切忌在孩子面前表示出与教师要求的分歧与不满,导致孩子对教师要求的怀疑,或自恃有家长做后台,公开与教师对立,人为地造成教育工作上的困难,削弱教育效果。如果家长对教师的要求出现了分歧意见,则应主动与教师个别交谈,取得统一的看法。 (二)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庭成员间应统一要求。如出现意见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更不能各行其事,而应私下协商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对孩子提出统一的要求,否则争执的结果,即使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也会觉得这种要求未必正确,因为你们争执就说明你们自己也不明确究竟怎样的要求是对的,这样必然会降低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削弱执行要求的坚定性,甚至养成我行我素,谁的要求也不听的坏习惯。 四、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这是因为第一,孩子特别是幼儿“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各种心理过程都还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无意性,主要是以直观的形式去观察和认识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善于模仿,感受性很强。而在他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生活最密切,起榜样作用最直接、最经常、最持久的莫过于父母,再加上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伦理上的特殊关系,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对他们实施的各种影响,就很自然地会在孩子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以至终生难忘。他们总是以家长的要求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以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作为自己道德评价的依据,甚至父母的作风、品质、性格、爱好,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所以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翻版,”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但由于他们分辨是非能力较差,缺乏模仿的选择性,对父母的一切,都不加取舍地兼收并蓄,为此,父母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师之以范。第二,父母示范作用的发挥程度,常与父母的威信成正比。所谓父母的威信,是指孩子出于对父母的高度尊敬而坚定地信任他们,愉快地服从他们,甘心情愿地去效法他们。这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纯洁的和睦情感的体现,是强化父母榜样作用的催化剂。那么父母怎样建立自己的威信呢?一切以高压、溺爱甚或以赠贿获得的威信都是虚伪的威信,会随着孩子思维独立性批判性的增强而逐渐失去作用,甚至还会降低父母的威信。实践证明,真正的威信只能建立在家长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由于它使具体的身教代替了空泛的说教,以榜样的力量强化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从内心迸发出强大的道德力量,因而真正有助于孩子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提高。为此要求父母必须做到: (一)加强道德修养,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浑代英同志说“凡德育之教育,以身作则为最重要而亦最易有效,故父母应自修其身,自检其身,务使自己足为儿童之良善模范。” 如果父母的言行不一,说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嘴上讲平等,实际行霸道,嘴上讲革命,实际谋私利,嘴上讲正直,实际走后门,嘴上讲勤俭,实际摆排场,那么父母的言词再好,也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甚至让孩子学到一些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言行脱节的坏作风。 (二)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的批评 父母并非天生的完人,难免出现缺点和错误。当这些缺点或错误被孩子觉察,并当面提出批评时,父母不但应虚心接受,表示改正的决心,而且应该鼓励他们这种不碍于父子私情敢于坚持真理的好作风。即使孩子的意见不全面,失之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状腺肿瘤课件及讲义
- 甲状腺癌CT课件
- 田径裁判基础知识培训
- 人生与哲学教学课件
- 8减几课件教学
- 河南省南阳市九师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新解读《GB-T 35019-2018全断面隧道掘进机 泥水平衡盾构机》
- 用气安全知识培训课件记录
- 用心陪伴-静待花开课件
-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MRI练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 酒店员工接待礼仪培训
-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为什么要上一个好大学?》主题班会课件
- 管道cctv检测方案
- 职业技术学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报告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2023年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规范
- 秋季传染病预防课件幼儿园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英语》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心得报告模板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变化与解读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