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计算机测配色的特点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的优点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应用前景第三节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的优点 目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可能 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是一种集颜色科学理论 颜色测量技术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印染工艺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成果 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以数字描述颜色 把配色和颜色评价这一传统的匠人技艺上升为科学技术 使得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处理生产中遇到的颜色问题 使传统的 实物传递 目测评价 方式逐渐向现代的 数字传递 仪器评价 方式过渡 它给使用者带来了生产科学化 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当前为落实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 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尽快突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一次染色成功工艺等低投入 低运转成本 高效率的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更加受到广大印染企业的重视 正确配色会获得以下效益染料的成本会降至最少 一般降低10 30 降低光源色变 给出不同光源下的准确配方降低配色次数 提高打样效率对变色现象进行预测 预先得知配方颜色的品质具有精确的修色功能 修正配方 统计小样与生产大样的差异系数 生产机台之间的差异等 提高对色率方便的数字化存档管理 并且可以与自动称量系统 小样染色机 在线检测系统连网染料 助剂的检验分析 力份 助剂效果判定等 印染计算机测配色系统较人工测配色具有明显的优势 1 能迅速提供合理的配方 降低生产成本 2 配色系统能列出产品在不同光源下颜色变化程度 预先得知配方颜色的品质 减少对色困扰 3 迅速精确的修正配方 提高修色效率 4 科学高效的配方存档管理 方便检索使用 5 可对色料 助剂进行检验分析 包括上染率 半染时间的测定 染料力份和色相分析 助剂效果的判定等 6 提高印花残浆再利用率 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应用前景 当今信息时代 颜色的数字化管理已呈必然趋势 这给测色殴备的仪器台间的重复性提出更高要求 而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特别是如电荷耦台器件 CCD 等的发展 又为低成本 高分辨光谱光度计的设计沣入新的元素 使其性价比大大提高 因此 未来的分光测色仪器将向更高精度和更低价格发展 现代的计算机测配色系统与几十年前相比 在光学原理 数学模型和软件算法方面变化并不大 但分光光诺仪的颜色测量速度 重复精度以及波长准确性等指标不断改善 软件的操作界面更加友好 对用户的要求不断下降 计算效率更高 售价却逐渐降低 在先进的工业国家 计算机测配色系统已是纺织印染行业的基本生产工具 为了适应小批量 多品种 多色号 颜色质量高指标 交货期短等市场竞争生产方式 印染厂化验室需要装备自动试样系统 包括电脑测配色系统 自动称料配液系统 自动滴料 染液配制 系统和自动小样染色机 中国的纺织印染产品要参与国际竞争 其颜色质量的评价与控制必须符合国际规范和准则 因此 中国传统的纺织工业必须引人先进的设备和方法才能产生薪的动力和活力 而自动测配色系统便是印染行业挑战这新一轮变革的起点和基础 第三节染色中的配色方法 染色生产中的配色方法人工配色 印染厂接到加工样品后 先由配色工作者凭经验或集存的参考档案估算染色配方 经多次小样试染和修改满意后 再提交生产 计算机配色 第二章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软件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第三节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的软件 一 Datamatch计算机配色软件 二 TILO计算机测色配色软件 三 瑞士汽巴测色配色软件 四 配色易配色系统 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方法 计算机配色的三种方式色号归档检索 以往生产的品种按色度值分类编号 存档 需要时输出 可以避免实样保存中的变褪色 但只是近似配方 反射光谱匹配 最完善的配色 无条件等色 但是计算复杂 不容易真正实现 三刺激值匹配 条件等色 如上图 与光源和观察者关系密切 但却是计算机配色所采用的方式 计算机配色方法总体上分为两大类 一 实际查寻配方 根据标样的颜色利用计算机直接查找配方 二 计算理论染色配方 根据配色原理计算出理论染色配方 包括反射光谱配色方式和三刺激值配色方式 特点 1 反射光谱配色法 最完美的配色 使配色结果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与标样的反射率曲线完全相同 无条件配色 配色的结果无论换用任何光源照明 或使用不同观察者都能保持颜色一致 并且可以在能得到光谱反射率数据的任何波长区域应用 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对拼色时选用的染料品种要求苛刻 数量较多 实际生产中很少使用 2 三刺激值配色法 条件配色 原理 三刺激值相等的两个颜色 即使它们的光谱反射率曲线不相同 给人的颜色感觉也是相同的 能达到颜色匹配 同色异谱 达到等色的前提是影响三刺激值的各个因素 如照明体 观察者和测色仪器 都相同 否则会引起色差 最有实用意义的配色方法 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配色法 第三节染色物的表观色深度的表示 一 对各种染色效果的评价均匀性 目测色光 色差评价深浅 染色深度评价牢度 与染色深度有关 二 染色牢度与染色深度的关系染色牢度随表面色深度的变化而变 一般表面色深度高 日晒牢度也高 因此当评价染料的牢度时 应该在相同深度下进行 否则没有可比性 为了方便牢度评价 20世纪20年代 德国和瑞士的染料公司制定了一套标准深度 叫做 Hilftypen Hilftypen 标准深度卡18种颜色在同一档深度水平 由鉴色专家目光确定 1951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和采纳 称为1 1标准深度 另外 ISO又增加了2 1 1 3 1 6 1 12 1 25 共有6个档次 其中前5个档次有18种颜色 只有1 25有12种颜色 另外 还有紫色和黑色色卡 无光3种颜色 有光2种颜色 过去乃至现在标准深度的确定仍然在使用标准色卡 但是现在也可以通过测色来表示颜色的深度 甚至色卡的制作都可以用测色结果来规范 例如 日本的JIS标准深度色卡在制作时 实测值与标准样卡之间的色差就规定了一个范围 只有符合色差要求才能制作出合格的标准深度色卡 半透明 透明 有色透明物体 不透明有色物 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 透射和散射 不同的反射 三 常见的表面色深度计算公式 背衬 CIBA多通道理论 光传播的精确理论 比耳定律 针对投射光 库贝尔卡 蒙克函数 针对无限厚物体的漫射 K S lg1 T 针对投射 反射 吸收的数学模型 常见深度计算公式的特点 数量多 各有优缺点 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 表面色深度测试和计算的意义牢度比较 研究染料的染色性能 常用测试项目 染料上染百分率 owf 表面深度常用K S值 一 库贝尔卡蒙克 Kubelka Munk 函数颜料涂布于某基质后 通过研究其表面深度与颜料浓度之间的关系 得到该函数 原函数相当复杂 常用的是简化式 当颜料涂层无限厚 没有光透过时 K S 1 2 2 K 被测物体的吸收系数 S 被测物体的散射系数 被测物体为无限厚时的反射率因数 通常 不需要K S的具体数值 仅计算K S的比值 因此称作 K S 值 Kubelka Munk函数与固体试样中的有色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K S 1 2 2 1 0 2 2 0 k c式中 0 不含有色物质固体试样的反射率 k 比例常数 c 固体试样中有色物质浓度 其值等于当织物中的染料为单位浓度 1 owf 或1g L 时的K S值 对Kubelka Munk函数的讨论 1 含 0的一项可以省略 变成K S 1 2 2 条件是 值较小 深色 在比较两样品的相对表面色深度时 2 同P 应该取最大吸收波长对应的值 即 min 若吸收峰平坦 无明显 min时 max是一个范围 则可以选定一个范围 1 2 取 平均值 4 K S值越大 颜色越深 有色物质浓度高 当颜色极深时 K S kc 就是说K S与有色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不及比耳定律 溶液浓度 吸光度 线性关系好 可以用 into公式 K S 1 2 2 1 r r Fink Jensen公式 K S 1 2 1 k r 修正 式中 k 由纤维内部反射决定的常数 r 由纤维表面反射决定的常数 当r 0时 Pineo公式 Kubelka Munk函数 用K S比较两样品表面色深度时 试样应该具有相同的色相 Kubelka Munk函数是常用的表示织物表面色深度的方法 也是计算机配色中处方预测的理论基础 Pineo公式和Fink Jensen公式修正后 K S值与有色物质浓度c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改善 但是计算太复杂 使用不方便 计算实例右图中染色样品A B的分光反射率图 最大吸收波长630nm A 5 5 B 7 0 代入公式 K S 1 2 2 得结果K SA 8 118 K SB 6 178 所以样品 的颜色比样品 深 二 雷布 科奇 Rabe Koch 公式建立在德国DIN颜色系统上的表面色深度计算公式曾被广泛应用 表达式为 10 1 2D 9 S 1 06D式中 颜色的表面色深度指数 D DIN颜色系统的暗度值 S DIN颜色系统的饱和度 据称 除1 1深度外 其余深度误差较大 四 高尔 Gall 式表达式 B K S Y1 2 10Y1 2式中 B 颜色表面色深度 但是其值不直接表示深度大小 而是表示与1 1 1 3等标准深度的接近水平 K 常数 其值随颜色深度而变化 如K1 1 19 K1 3 29 K1 9 41 K1 25 56 K1 200 73 S 颜色点与消色点之间的距离 与颜色的饱和度成比例 标准C光源2 视角时 S 10 x 0 3101 2 y 0 3162 2 1 2式中 Y 亮度值 与色相相关的实验数值 对高尔式的讨论 精确度较好 德国已确定为国家标准 最大用途是确定颜色标准深度的档次 所以不像K S值那样直接表示颜色深度 而是确定颜色深度属于1 1 1 3 还是1 12 计算前先测色得到Y x y 然后按如下过程计算 1 求S值 S 10 x x0 2 y y0 2 1 2 2 求 先求色相角 根据 角查表 教材中附表 3 将S 代入公式 计算B值 若B1 1 0 表示样品深度刚好是1 1标准深度 若B1 3 0 表示样品深度刚好是1 3标准深度 若B 0 则B 0 表示样品深度比标准深度深 B 0 表示样品深度比标准深度浅 B0或B0 表示公式选择不合适 第三章计算机测配色的原理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的组成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原理 第一节计算机测配色系统的组成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 分光光度仪 测色配色软件 电脑及打印机 一 Kubelka Munk理论 第二节计算机测配色的原理 K M理论早在1931年就已提出 但是直到1958年才开始成功地用于纺织印染行业 印刷行业应用该理论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 美国 日本等国家开发的计算机配色系统 基本上仍采用这个理论 通过对K M理论的一系列推导 给出了适于配色计算的函数最简形式及其导数形式 K S 1 r 2 2r r K S 1 K S 1 2 1 1 2 式中r代表波长下的反射率 K为吸收系数 代表在无限厚的平面介质中 扩散照明光入射后 微元厚度介质层对光的吸收率 S为散射系数 代表微元厚度对光的散射率 到目前为止 计算机配色 CCM 的基本原理仍然沿用K M理论 例如光谱视觉匹配方法 计算机反射光谱法配色 电脑配色逼近算法等都是以K M理论为基础的 但K M理论在实际应用中 其理论计算与具体实践之间常出现差异 二 三刺激值法配色原理 基本条件 A 在特定光源下 物体的颜色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由色度学系统基本解决 B 染色物体的光学特性与染色浓度间存在函数关系 仪器配色的核心 配色的基本光学原理 C 检验预测的配方是否接近目标颜色的计算方法 由计算出的标样与配方样之间的色差来判断配方是否可取或还需要进一步修正 第四章计算机测配色的计算 一 配色计算流程 二 配色参数 控制参数 色差 PMI 同色异谱指数 配方价格 显示的配方个数 某个染料的最高用量 最低用量或使用浓度范围等 配色参数的分类 基本参数 标样 织物 织物调整系数 拼色数 染色工艺 批量 光源 候选染料以及固定组分 理论计算的配方个数与候选染料数目和拼色数的关系 三 配色方式 自动配色功能会计算给出若干个符合设置要求的理论配方以供选择 一 自动配色 计算机配色理论模型进行计算 染料基础数据也只能反映单色染料的上染情况 不能完全适应多变的实际情况 对自动配色计算的理论配方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化验室打小样的工作不能省略 考虑因素 配色效果 染料成本 染色工艺的可行性等 对自动配色计算出的理论配方做进一步的校正 把理论计算染色配方和经验配方查寻这两类配色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参照使用 二 智能配色 智能校正 综合利用操作人员已有的实际染色经验与计算机储存的染料基础数据获取配方 三 手调配色 使用手调配色 应该对各种典型颜色染料的反射率曲线和K S曲线的特点有初步了解 在配出色样与标样曲线对比差异时 明确下一步的调整方向 四 色度参数配色 根据配方初始值为迭代计算起点 按拼色数选择染料组合进行矩阵运算 理论预报配方的反射率值R和三刺激值 多次重复 增加迭代次数加以调整 四 配方修正 根据计算机配色计算或人工配色确定的染色配方 染出实际色样 通过不断调整染色配方 使染色样与标准样或确认样的色差小于客户的容差值 不仅用于修正计算机给出的理论配方 对于人工目测的化验室配方 或车间大样生产的配方同样适用 配方修正需提供的数据 标准或用户确认色样 试染色样 试染色样的染色配方 一 配方修正的计算模式 配方修正的模式 色差修正 智能现场修正 微调修正 例 咖啡色的标样试染样配方 活性黄2 60 活性红1 40 活性蓝0 85 染出色样后可见光全波段范围的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古老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首师大版
- 2025企业租赁合同范本:员工住房租赁协议
- 第一单元第6课 图像效果的处理-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粤教版(2019)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 2025【合同范本】融资租赁合同协议
- 江苏省徐州市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4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1说课稿 鲁教版必修3
- 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5.2 化学反应的表示说课稿1 (新版)鲁教版
- 印刷厂员工退休补贴管理规定
- 第7节 动画综合设计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 2025授权合同 房地产评估咨询委托合同书
- 4.2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2)说课稿2024-2025 学年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中国克罗恩病药物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知识分享大讲堂活动方案
- 制药企业GMP生产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 4.1.2+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土地管理法测试题及答案
- XX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及加强“五项管理”实施方案
- 工程用工实名管理方案(3篇)
- 2025兴业银行福建总行国际业务部交易银行部招聘若干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食品卫生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 2025-2026学年鲁科版小学劳动技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典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