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_第1页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_第2页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_第3页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_第4页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制图 2009力学基地班 工程制图基础 这门课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阅读和绘制电子机械和电信机械等方面的图样打一个基础 换句话说 就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的初步能力 绪论 一 本课程的作用和研究对象 工程制图 一门研究用正投影法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技术基础课 工程图样 将工程上的机件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 一般为正投影法 技术规定等表达在图纸上的图形和技术要求 日期 日期 学习目的 了解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规定掌握形体的图示方法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的能力 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空间想象构型的能力培养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既有抽象投影理论 又有很强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 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画多联系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严肃认真 耐心细致 独立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 二 我国工程图学发展概况世界文明古国 工程图学历史悠久 是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和日趋完善的从出土文物考证 我国新石器时代就能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花纹 有简单的图示能力如西安半坡处涂得仰韶时期彩盆上有人形和鱼形图案甘肃省出土的彩陶罐的表面画有剖视表示的捕获野兽的陷阱图春秋时代的一部技术著作 周礼考工记 中有画图工具 规矩绳墨悬水 的记载公元前100年古数学名著 周髀算经 中有商高的方圆 圆方 勾股弦定理的几何作图问题的记载1977年冬 河北平山县发掘的战国时代的中山王墓中有一长94cm宽48cm厚约1cm的铜板 上有用粗细金银线嵌制的附有尺寸和文字说明的陵墓建筑平面图 采用正投影方法绘制 比例1 500 属公元前四世纪 是我国发现的资料中最古老的一幅完整的建筑施工图自秦汉起 我国已经出现图样的史料记载 并能根据图样建筑宫室 宋代李诫所著 营造法式 艺术总结了2000多年的建筑技术成就 不仅有文字阐述营造技术 材料 规格 还有大量图样 全书36卷 有6卷图 共计1000余幅 包括平面图 轴测图 透视图随生产技术的发展 农业 交通 军事等器械日趋复杂和完善 图样形式日益接近现代工程图样 如清朝程大位所著 算法统筹 艺术中插图有丈量步车的装配图和零件图虽然有辉煌成就 但长期处于封建制度下 工业落后技术不被重视 发展缓慢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 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为科技事业开辟了前景 作为指导生产的技术文件 工程图样必须有统一的标准 以适应生产管理交流的需要1956年 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颁发了第一个部颁标准 机械制图 使全国工程图样标准得到了统一 标志我国工程图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77年开始多所院校先后招收工程图学的硕士研究生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后 于50年代初期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平板数控绘图机 1967年我国开始计算机绘图的研制工作2001年进行了一次国家标准的修订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 T5001 2001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 1绘图工具与用法 1 2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 的基本规定 1 3尺寸注法 1 4几何作图 1 5平面图形 1 1绘图工具与用法 一 绘图板二 丁字尺三 用丁字尺画水平线和垂直线四 三角板五 用丁字尺和三角板作垂直线和15 倍数角的斜线六 分规的用法七 圆规及插脚八 铅笔及铅芯的选用九 比例尺十 曲线板十一 擦图片 一 绘图板 绘图板 图纸 胶带纸 二 丁字尺 三 用丁字尺画水平线和垂直线 四 三角板 45 三角板 30 60 三角板 五 用丁字尺和三角板作垂直线和15 倍数角的斜线 六 分规的用法 七 圆规及插脚 八 铅笔及铅芯的选用 九 比例尺 十 曲线板 十一 擦图片 1 2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 和 机械制图 的基本规定 一 图纸幅面和格式 GB T14689 1993 二 比例 GB T14690 1993 三 字体 GB T14691 1993 四 图线 GB T17450 1998 一 图纸幅面和格式 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2 图纸幅面图框格式国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制图作业中的标题栏格式 1 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 2 图纸幅面 3 图框格式 4 国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 5 制图作业中的标题栏格式 二 比例 1 比例的概念2 比例的选取 1 比例的概念 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图形画得和相应实物一样大小时 比值为1 称为原值比例 图形画得比相应实物大时 比值大于1 称为放大比例 图形画得比相应实物小时 比值小于1 称为缩小比例 2 比例的选取 三 字体 1 一般规定2 字体示例 1 长仿宋体汉字书写示例 2 字母 数字书写示例 1 一般规定 1 长仿宋体汉字书写示例 2 字母 数字书写示例 四 图线 图线型式及应用2 图线的尺寸和画法3 图线应用示例4 画线时注意事项5 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1 图线型式及应用 2 图线的尺寸和画法 3 图线应用示例 4 画线时注意事项 5 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A1虚线画相交 B1虚线段应断开 C1圆心应为画的交点 D1点画线的两端是画 应超出图形外2 5mm E1可用细实线代替点画线 1 3尺寸注法 在图样中 除需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外 还需标注尺寸 以确定物体各部分的大小及相对位置 基本规则 2 以毫米为单位 如采用其他单位时 则必须注明单位名称 4 每个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 并应标注在最能清晰地反映该物体特征的视图上 1 尺寸数值为物体真实大小 与绘图比例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 3 标注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 否则应另加说明 尺寸要素 基本要素 57 226 错误 尺寸线终端的放大图 1 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为细实线 并应由轮廓线 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 也可用这些线代替 3 尺寸数字 A 一般应注在尺寸线的上方 也可注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水平方向字头向上 垂直方向字头向左 B 线性尺寸数字的方向 一般应按上图所示方向注写 并尽可能避免在图示30 范围内标注尺寸 无法避免时应引出标注 C 尺寸数字不可被任何图线所通过 否则必须将该图线断开 半径不注数量 尺寸线应从圆心引出 只画一个箭头 避免尺寸线与尺寸界线交叉应使小尺寸靠近轮廓线 数字方向反 间隔应均匀 尺寸线不应与轮廓线或其延长线重合 数字应在尺寸线上方 尺寸线不应与中心线重合 错误画法 1 角度尺寸 2 角度尺寸线应画成圆弧 其圆心是该角的顶点 3 角度尺寸数字一律水平写 1 角度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 尺寸标注示例 2 圆的直径 1 直径尺寸应在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2 尺寸线通过圆心 尺寸线终端画成箭头 3 整圆或大于半圆注直径 当圆弧半经过大 在图纸范围内无法标出圆心位置 按图 a 标注 若不需要标出圆心位置如图 b 3 大圆弧 4 圆的半径 1 半径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 R 2 半径尺寸必须注在投影为圆弧的图形上 且尺寸线应通过圆心 3 半圆或小于半圆的圆弧标注半径尺寸 5 狭小部位尺寸 当对称物体的图形只画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时 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中心或断裂处的边界线 并在尺寸线一端画出箭头 6 对称物体 7 弦长及弧长 1 标注弧长时 应在尺寸数字上方加注符号 2 弦长及弧长的尺寸界线应平行于该弦的垂直平分线 当弧较大时 尺寸界线可沿径向引出 标注球面直径或半径时 应在 或 R 前面加注符号 S 对标准件 轴或手柄的前端 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 可以省略符号 S 8 球面 表示剖面为正方形结构尺寸时 可在正方形尺寸数字前加注 符号 或用12 12表示 9 正方形结构 1 4几何作图 3 2 已知正六边形对角线长度 作正六边形 1 画水平 垂直对称中心线 取1 4等于对角线长 2 过1 0 4点分别做同方向的60 斜线 3 过1 4点做另一方向的斜线 4 过2 5点分别做水平线即为所求 o 画图步骤 作图要点 根据已知条件 准确地求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 作图原理 a为切点 a 圆弧与直线连接 b 圆弧与圆弧连接 外切 c 圆弧与圆弧连接 内切 相加 相减 a a a 2 圆弧连接 o1 a1 o2 a2 例 已知 O1 R1 和O2 R2 两个弧 如图 用R3弧将它们连接起来 外切 o R R1 R3 R1 R2 R R3 R2 3 常用平面曲线 已知 长轴AB 短轴CD 常用的椭圆画法有 四心法 近似画法 见图a 同心圆法 准确画法 见图b 椭圆画法 四心扁圆法画椭圆 1 5平面图形 一 平面图形尺寸分析 二 平面图形线段分析 三 平面图形画图步骤 一 平面图形尺寸分析 1 尺寸基准 标注尺寸的起始点 2 定形尺寸 确定各部分形状大小的尺寸 高度方向尺寸基准 长度方向尺寸基准 结束 3 定位尺寸 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尺寸 二 平面图形线段分析 2 中间线段 具有定形尺寸和 个方向的定位尺寸 3 连接线段 具有定形尺寸无定位尺寸 高度基准 长度基准 1 已知线段 具有定形尺寸和两个方向的定位尺寸 三 平面图形画图步骤 1 画出基准线 2 画出已知线段 3 画出中间线段 举例 4 画出连接线段 绘图的一般步骤 1 根据图形大小定比例 图纸幅面 2 用胶纸固定图纸 3 用细实线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