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_第1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_第2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_第3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_第4页
教师资格科目三 化学 完整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一)B.铜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生产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汽中剧烈燃烧生成二价铜C.纳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D.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7.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用的是环保型燃料 丙烷(),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奥运会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B.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8.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由二氧化硅分子组成的,熔点高,硬度大B.二氧化硅用于制造晶体管、集成电路C.用二氧化硅与水反应可制得硅酸D.二氧化硅晶体水晶可用于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等9.某有色溶液当浓度为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浓度为2c时,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nm。A.450 B.225 C.900 D.37510.正丁基碘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是( )。A.正丁醇 B.正丁烷 C.二正丁基镁 D.正丁基氢氧化镁11下列化合物中不具顺反异构的是( )。12.现代化学教学设计强调( )A.凭借教学经验进行规划B.理论对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C.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规划D.实践队化学教学规划的指导作用13.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A.各自孤立地设计 B.先孤立设计,在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 D.突出“任务”、整合设计14.化学教学设计分为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的根据是( )A.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性质和类型B.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性质和类型C.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和性质D.化学教学不同层次的目的、要求和作用15.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A.化学课程目标 B.化学教学内容 C.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 D.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16.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的是( )A.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学习兴趣B.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D.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17.根据学生活动的性质,可把化学学习(综合)方法分为两大类:接受性、再现性学习方法和( )A.趣味性、探究性学习方法 B.趣味性、发现性学习方法C.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方法 D.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方法18.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 B.在分子和超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 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什19.化学课程目标的陈述结构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A.主体 B.行为 C.条件 D.程度20.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A.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 B.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C.档案袋评价 D.活动表现评价二、简答题1以“金属活动顺序表”为例,设计一个课堂教学问题。2 请说明化学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三、诊断题下列变化,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不少学生会出现错选。回答下列问题:1、本题正确答案为 ,解题思路为 2、 分析学生解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四、案例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长期以来,许多教师满足于传授知识,无暇也不想做研究,导致在教学日益模式化的同时,自己也沦为教书匠。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角色,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向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转变,由“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与“学者型”教师转变。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L、化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哪些?2 化学研究过程由哪些阶段和环节构成?3. 谈谈化学教学研究的意义。五、教学设计题请阅读下列教材内容,回答规定问题: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主要讨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这两个根本问题,这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当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应用于实际时,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交流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慢。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炸药爆炸 金属锈蚀 食物腐败 离子反应 塑料老化 溶洞形成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定性的比较,通常要确定一个参照物。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进行定量的描述或比较,这就要使用同一定义或标准下的数据。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进行得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实验2-5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ml-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进行对比。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现象结论热水中常温冷水中实验2-6在3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 FeCl3溶液。对比观察现象。现象结论加入MnO2加入FeCl3不加其他试剂从实验2-5我们观察到,升高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H2O2分解反应速率减小。大量实验和理论研究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具有相同的规律性。因此,通常可以采用调控温度的办法来控制化学反应速率。从实验2-6我们观察到,MnO2、FeCl3可以加快H2O2分解的反应速率,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工产中应用十分普遍,新的催化剂的问世,常常意味着化工生产工艺的一次革新和进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并不只是温度和催化剂。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生活里和化学实验中采取的很多措施都是用调控反应速率的。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要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如电冰箱)?2.实验时,通常要将两种块状或颗粒状的固体药品研细,并混匀后再进行反应。原因是什么?3.人们常把固体试剂溶于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化学实验,原因是什么?4.实验室常用约30%左右的硫酸溶液(约3.7mol/L)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气泡变得稀少了(锌粒还有剩余),如果添加一些适当浓度的硫酸溶液到反应容器中,气泡又会重新增多起来。原因是什么?从上面的实验和事例可以看出,温度、固体的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等都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调控化学反应速率。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2.请写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3.请对本节教材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标准预测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1.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B地表温度极高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氧酸均为电解质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Na2C03、NaHC03.NaZSi03均为钠盐A和 B和 C和 D和3.某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的是( )。A.液溴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4.溶解3.24克硫于40克苯中,苯的沸点升高0.8IK。若苯的Kb=2.53K.kg.mol-,则溶液中硫分子的组成是( )。A.S2 B.S4 C.S6 D.S85用1 L 1.0 mol/L NaOH溶液吸收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CO3与HC0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A.1:3 B.1:2 C.2:3 D.3:26试液中含有Ca“、Mg“和少量Feu、AF+。现在加入过量三乙醇胺,并调节溶液pH=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则此时滴定的是( )。A.Ca2+含量 B.Ca2+和M92+总量 C.Mg/+含量 D溶液中阳离子总量7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人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成平衡:x(g)+Y(g)2z(g);HX,所以A.C.D错,如果。a=lO,则说明X为强碱,所以lOa12,说明X、Y中都存在电离平衡,是弱碱。12【答案】B。解析:化学复习课主要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13【答案】D。解析: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即,科学、技术、社会。14【答案】B。解析:化学实验是创设化学教学情景最丰富的情景素材15【答案】A。解析: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16【答案】A。解析:从表现性评价任务在表现中所受限制的程度上可分为限制性的表现任务和扩展性的表现任务17【答案】C。18【答案】A。19【答案】B。20【答案】D。解析:学生化学成绩考核的方式育法有经常性的考查、阶段陛的平时测验考查和总结性的定期考试二、简答题 1.作业题目:(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分子是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你相信吗?如果相信,请说明理由;如果不相信,也说明理由. (2)看“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图,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会扩散?你对你的解释满意吗?2作业设计的功能:导向功能、刚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评价功能。作业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分类设计、阶梯型递进三、诊断题1错误分析:解题过程中容易忽略离子反应是在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以后进行的,用关系式求出、的物质的量误认为就是原溶液中和物质的量,造成错选A。2【答案】D。解析如下:对于混合溶液,首先分析溶液中有哪些离子,再分别求出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利用电荷守恒法求解。离子反应有:, 由题意可知aL混合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有:, 另一份有: b mol b mol c mol c mol 则aL混合液中,有,有,在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有: ,得 四案例分析题 l【答案要点】(1)表述中的行为动词“查阅”、“讨论”、“制作”对教师实施教学提出了操作性建议,对教学过程的没计有重要的指导价值。(2)表述中的行为动词“查阅”、“讨论”、“制作”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其价值取向指向了“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2【答案要点】高中化学课程选修模块的名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3【答案要点】感受、经历、尝试、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认同、体会、讥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等等。五教学设计题1【答案要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从得氧失氧、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三个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认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并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相关转化。(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术语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列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对理论知识的解释功能有一定的认识。2【答案要点】教学主题:(1)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2)交流与反思。3【答案要点】反思作业设计: (l)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分析钠的化学性质。(2)说说你对知识的暂时性的理解,举出在你的学习经历中遇到过的知识的暂时性的例子。 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标准预测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不久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3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 ()。关于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元素 B原子核内有185个质子 C原子核内有185个中子 D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2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pH增大的是( )。 A.Hcl B. C. D. 3浓度均为0.1 的三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没有沉淀的一组溶液是( )。 A. B. C. D. 4.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发生的反应为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烧杯中有铜无铁 B烧杯中有铁无铜 C烧杯中铁、铜都有 D烧杯中铁、铜都无 5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F是弱酸的是( )。 常湿下NaF溶液的pH大于7;用HF溶液做导电性实验,灯泡很暗: HF与NaCl不能发生反应;常温下O.lmol/L的HF溶液的pH为2.3 HF能与Na2C03溶液反应,产生C02气体 HF与水能以任意比混溶 Imol/L的HF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 B c. D 6下列化合物中可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丙烷 B丙醇 C丙醛 D丙酮 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用煤气灯加热,分解产物类型不同的一组是( )。 8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1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 B2:1 C3:1 D1:39为了使变暗的古代油画恢复原来的白色,则需要( )。A用气体漂白 B用稀擦洗 C使用漂白 D使用氯水擦洗10下列气体可用PdCl2溶液检出的是( )。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环骨架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大约出现于处B物理干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