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 大质量年轻星团MassiveYoungCluster MYC 超星团SuperStarCluster SSC 银河系星团的经典分类法 银河系内的恒星集团通常分为3大类 1 疏散星团2 球状星团3 星协 疏散星团 外形较不规则 星数比较少 从几十个到上千个 质量通常不超过 成员星团内分布较松散 中心聚度较低 线直径1 5 15pc 大部分在2 6pc之间 且多数略呈扁状 因高度集中于银道面附近 银面聚度高 故又称银河星团 团的累积绝对星等0m至 9m 峰值在 3 5m左右 金属度比较高 年龄一般不超过1Gyr 但年龄譜比较宽 最年轻的只有几百万年 属于扁平子系或极端星族I 年轻星族I 在运动学特征上 疏散星团绕银心的转动速度比较大 但速度弥散度小 运动轨道与银道面的交角很小 球状星团 外形较规则 星数少则几千 多可达几百万 质量范围为 成员星在团内呈球对称分布 中心聚度很高 中心区通常无法分辨出单颗恒星 线直径大多在40pc到150pc之间 球状星团离散分布于银晕中 银面聚度小 但有一定的银心聚度 绝对星等大多在 5m和 9m之间 银河系最亮球状星团 Cen的累积视星等3 6m 绝对星等 10 4m 金属度很低 年龄一般为10Gyr或更老 属于球状子系或极端星族II 晕星族 星团绕银心的转动速度小 但速度弥散度大 运动轨道可以与银道面交任意角 星协 可分为O OB 星协和T星协两类 前者是O B型星的集团 几乎所有的O B型星都位于O星协之中 后者是金牛T型变星的集合体 两类星协都属于扁平子系或极端星族I 有很高的银面聚度 与HII区 尘埃物质云以及年轻星团一起可能都分布在银河系的旋臂区域 星协比疏散星团大得多 O星协直径通常在30 200pc之间 T星协也可达几十秒差距 通常认为星团是束缚恒星系统 而星协则是一些年轻 不稳定的非束缚系统 年龄不超过年年 在银河系潮夕力场的作用下 它们会比较快地瓦解 星团经典分类法的缺陷 上述分类法的基础是对银河系的观测结果 1 早期对河外星系中的星团知之甚少 银河系是旋涡星系 经典分类法未必完全适用于早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 2 银河系是一个正常星系 目前它不处于活动期 经典分类法很可能并不适用于非正常星系 3 银道面附近星际消光非常严重 光学观测难以探测到低银纬的远距星团 目前所观测到的星团样本很可能是不完备的 尚未观测到的星团也许并不适用星团的经典分类法 问题的产生 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 特别是空间天文观测技术和可见光以外的其他波段观测手段的逐步实现 观测到了越来越多的河外星系中的星团 以及银河系中深藏于星际云中的内埋星团 embeddedcluster 这些星团的某些性质与经典分类系统中的疏散星团或星协相似 而另一些性质则类同于球状星团 从而对经典的星团分类法提出了挑战 MYC和SSC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概念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超星团的发现 1960年代初 Hodge在LMC内观测到了35个年老的 红色 球状星团 及23个年轻的 蓝色 球状星团 前者类似于银河系中的普通球状星团 主序星的绝对星等一般不超过0m 年龄较老 后者尽管在形状和星数上与球状星团类同 但因包含了若干明亮的蓝星而呈蓝色 主序星绝对星等可亮于0m 相对比较年轻 而演化图像类似于疏散星团 本世纪初 DaCosta在LMC内观测了10余个球状星团 年龄约为13Gyr 但也观测到了许多中年星团和年轻星团 质量范围104 105M 与球状星团质量相近或略小 但比疏散星团明显大 有人称它们为富星团 richstarcluster 因为大部分富星团都是星系盘的组成部分 它们显然不适用上述星团的经典分类法 超星团概念的提出 历史上首先提出超星团概念的是vandenBergh 1971年 他在对星系M82 NGC3034 的近红外底片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 星系中央区域分布有10余个明亮的星云状斑点 这些亮斑点的尺度约为2 因距离为3 2Mpc 则线尺度约为30pc 中心附近5个亮班点的平均绝对星等为 15 9等 光度为2 108L 光谱观测表明 这些班点是一些非常明亮致密的大质量年轻星团 称之为超星团 超星团与超星协 superassociation 不同 尽管两者的累积光度相近 但后者是恒星和星团的松散集合体 属于旋臂天体 而这些亮班点是一些致密天体 它们的投影中心距均不超过0 5kpc 超星团概念的最终形成 1981年 Arp和Sandage在特殊星系NGC1569的中心附近 发现了两个明亮的致密天体 即NGC1569 A和NGC1569 B 光谱型分别为A0Iab和A2Iab 累积光度约为 质量不小于 经过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他们认为这两个年轻的亮致密天体应该是超星团 1985年 Melnick等人研究了不规则星系NGC1705 发现了一个明亮超星团NGC1705 A 光谱型为B3V 光谱特征与上述两个超星团相类似 但光度要大上10倍 绝对星等为 质量估计为 历史上的误解 1990年代之前 HST尚未发射升空 对于河外星系中的大质量年轻星团 特别是其中的致密超星团 地面望远镜很难分辩出其中的恒星 以至无法确认它们是否真正属于表观上的寄主星系 而往往被误认为是一些前景星 比如 人们曾一度猜测 LMC中著名的亮星云剑鱼30 直径120光年 的核区天体R136是一个超大质量恒星 其质量高达 直到1985年 Weigert和Baier利用全息斑点干涉技术才把R136中的恒星分辩出来 从而知道它是一个致密的大质量年轻星团 超星团 近年来 有关星系中MYS和SSC的观测和研究正在逐步深入 1999年Larsen和Richtler对21个近邻旋涡星系中MYS的做了系统的搜索 发现其中有若干个星系含有许多SSC 翌年 他们又讨论了31个河外星系中MYS与寄主星系性质之间的关系 其中包括8个特殊星系 2001年 Ma z Apell niz利用哈勃望远镜的观测资料 对27个近距MYS的结构特征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 2005年 deGrijs等人讨论了MYS与老年球状星团之间的演化关系 同年Tsai等人利用甚大阵 VLA 对14个近邻星暴星系的K波段观测图像 发现了一批SSC以及因其激发而生成的射电 红外超星云 radio infraredsupernebula RISN 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 而与经典的银河系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相比 它们所表现出的一些引人注目的特殊性质 以及在恒星 星团 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 主要观测特征 关于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目前尚无明确一致的定义或观测判据 一般认为大质量年轻星团的含义比较宽 超星团是其中的致密天体 而有人则把它们视作同一类天体 就目前的观测事实和研究结果来看 这类星团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观测特征 基本情况 这是一些年龄比较轻 质量比较大的蓝色致密星团 年龄比较轻是相对银河系中的球状星团而言 故早期曾称为年轻球状星团或蓝球状星团 而质量比较大和致密程度则是相对银河系中的疏散星团而言 这类天体不仅出现在并合星系和星暴星系中 且在正常晚型星系中也已观测到了 年龄一般为几百万年 最年老的也只有几亿年 质量通常大于 最大可达量级 星团的有效半径 半光半径 最小为几个pc 最大可达20pc或更大些 光度的大致范围为到 光谱型通常早于A3型 在寄主星系中的分布情况 MYC和SSC在寄主星系中的分布情况因星系而异 在有些星系中这类星团大多位于星系中心附近 如M82 最远的一些团的中心距不超过500pc 而在另一些星系中 在远离星系中心的地方也观测到了超星团 如NGC1313和NGC6946 最远的团的投影中心距已达3 7kpc 在一些晚型星系中 这类星团 尤其是其中最年轻的星团 往往并不表现为随机分布 而是倾向于分布在旋臂上或旋臂附近 在图1中 位于星系NGC2997旋臂附近的亮班点都是一些大质量年轻星团 图1旋涡星系NGC2997中的MYC MYC的致密核 Ma z Apell niz对8个星系中27个MYC的观测和分析表明 有些团表现出有明显的致密核 在3pc半径范围内核的累积绝对星等亮于 10等 有些团则看不出有这样的核存在 大多数致密核的外形大致为圆对称 也有少数呈椭长形 或者表现为某种双核结构 从形状和尺度大小来看 无致密核团的外形类似于OB星协 但质量要比银河系中的OB星协大得多 故有人把这类天体称为超重OB星协 scaledOBassociation SOBA 见图2a 图2均为HST拍摄 图2a超重OB星协NGC4214 IV 有致密核超星团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团不存在晕 或者在核的周围只有很微弱的晕 weakhalo 见图2b 另一类团则表现出有明显的晕 stronghalo 见图2c 晕的亮度甚至可以超过核的亮度 晕的总体结构与超重OB星协的结构相类似 而晕的中心通常与团核所在的位置并不一致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对于那些有弱晕的超星团 晕和核属于同一动力学结构成分 核只是晕的中心区域 超重OB星协的结构也属于这种情况 但那些有显晕的团则不同 它们的晕和核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结构成分 图2b有弱晕的超星团NGC1569 B 图2c有显晕的超星团NGC2403 II MYC的个数 不同星系中MYC的个数相差非常悬殊 有的一个也没有 如NGC1493和NGC7741 有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 如NGC45和NGC4395等 而有的则含有几十个 甚至超过100个MYC 如NGC5236和NGC6946 Larsen所研究的21个近邻旋涡星系 MYC系统的LF和比光度 MYC系统的光度函数具有以下幂律形式 为了讨论它们与寄主星系的关系 Larsen和Richtler引入比光度 specialluminosity 其中是系统的总光度 而是寄主星系的光度 以取代广泛用于老年球状星团系统的比频 采用比光度而不用比频的一个好处是 比光度与星系距离的不确定性和星际消光无关 Larsen和Richtler对于21个近邻非相互作用星系中500多个MYC的分析表明 以及还有 与星系的形态类别 哈勃类型从Sbc到Im 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见图3 图3比光度与星系哈勃类型间的关系 年龄分布 对于旋涡星系来说 MYC系统的年龄分布较为平滑 这一点与星暴星系 如M82和双天线状星系NGC4038 4039 中 同类星团在短时间内诞生的情况不同 另一方面 正常星系中MYC的绝对目视星等可达 12m 比银河系中光度最大的疏散星团要亮约3个星等 但比一些星暴星系 如双天线状星系等 中同类星团的光度来得小 后者可达 13m到 15m 银河系中的MYC 1980年 Freeman在有关大麦云中的年轻球状星团的评述中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在大麦云中形成的这类系统在银河系中没有发现 很明显 在银河系中即使存在这类年轻星团也很难观测到 因为严重的星际消光 比如消光量达到10等或者更厉害 使得对这类星团的可见光观测失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利用红外观测 1990年代末 Figer等人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近红外观测资料 在银河系中心附近观测到了2个非常年轻的星团 其投影银心距约为30pc 年龄为2 4Myr 而质量略大于 Figer等人经过仔细的分析后认为 尽管这2个星团的质量已接近超星团质量的低端 但不大可能是原球状星团 因为在银河系中心强潮夕力场的作用下它们会很快地瓦解 2000年Kn dlseder利用J H和K波段的2MASS红外观测资料 重新研究了天鹅OB2星协 考虑到天鹅OB2的质量 密度 和大小 半光半径6 4pc Kn dlseder认为这更像是一个年轻的球状星团 而不是星协 新发现的超星团Wd1 最近Clark等人宣布 利用在欧南台所作的光学和红外的测光和光谱观测 发现了银河系中的第一个SSCWesterlund1 Wd1 图4 根据他们的研究 Wd1到太阳的距离不超过5 5kpc 质量约为 95 的可能成员集中在2 9pc的范围内 年龄3 5Myr 并且认为它可能是球状星团的前身天体 图4Wd1的I波段图像 形成和演化意义 随着星系中大质量年轻星团和超星团的不断发现 它们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恒星演化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鉴于观测资料仍然相当有限 而寄主星系的情况又比较复杂 一些重要的细节问题至今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或者还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两种可能的形成方式 旋涡星系中MYC和SSC系统有着较为平滑的年龄分布 这说明在晚型星系中 这类星团并不是在某一次短时标恒星爆发式形成过程中诞生的 它们至少可以在几亿年的时间内 以一种相对比较平稳的方式 持续不断地产生出来 这一点与星暴星系或并合星系中同类星团的形成情况不同 后者显然是在最近不到1亿年的时间内诞生的 而且很可能与星系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与恒星形成率的关系 无论是正常星系还是相互作用星系 寄主星系中MYC的形成效率与恒星形成的活动性密切相关 即恒星形成率越高 这类星团的形成效率也越高 一方面 观测表明星系中MYC的分布与星系的面亮度轮廓相一致 而的面亮度可以看作为恒星形成情况的某种标志 另一方面 如果定义为星系单位面积 比如每kpc2 的恒星形成率 则与星团U波段的比光度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图5 图5单位面积恒星形成率与比光度之间的关系 形成MYC的条件 星暴星系和并合星系中这类星团的形成 很可能只是某种普遍现象的极端性情况 而在正常星系内也有可能存在生成MYC的条件 因此 与近邻星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星系内存在强烈的旋涡密度波 都不是生成MYC的必要条件 而高的恒星形成率才是形成这类星团所必须的环境条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含解析
- 2025环保稻谷收购协议
- 残疾人科目一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重庆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详解
- 萨克斯新手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4月高级电子商务师模考试题与参考答案
- 2025年焊工初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库
- 2025年基孔肯雅热应知应会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
- 营销技巧培训知识库课件
- 云南省第二十一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DB S63-0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分享
- 2022年贵州省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合集(含各科真题和典型题)
- 2024年新版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处理技术员(初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解答参考
- 光伏车棚合同模板
- 《单片机项目化教程(C语言版)(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练习(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