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ppt_第1页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ppt_第2页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ppt_第3页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ppt_第4页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本部分学习的目的在于使读者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从纯理论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国际贸易本身的利益 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贸易格局和国际贸易的基本模式等 同时还应该明了国际贸易纯理论存在的内在矛盾与不足之处 本部分涉及的内容包括古典经济学派的绝对优势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贸易价格的初步决定和赫克歇尔 俄林的要素禀赋论等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 不涉及货币因素 不考虑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与关系的影响 即在分析时假定这是一个物物交易的世界 是一种实物面的分析 分析框架上 大都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 两种商品且生产要素不超过两个 多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法 大多数贸易理论都是一种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 时间因素在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较少体现 主要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曲线机会成本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一般均衡 第二章比较优势原理 一 引言1 理论范围 17世纪 20世纪上半叶2 本章学习目的 贸易基础贸易所得贸易模式3 本章学习内容 重商主义绝对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机会成本理论4 说明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 但不是唯一原因 比较优势原理具有动态化 随时间而改变 特例 再解释 第一节重商主义 一 时间 17世纪 18世纪二 理论内容财富形式 金银获取财富的途径 对外贸易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三 政策主张鼓励出口 限制进口政府干预鼓吹经济民族主义 四 评价1 意义 重视贸易为后来理论的理解提供了对照新重商主义重抬头2 局限性财富形式单一贸易观太局限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太大 第二节绝对优势原理 一 时间1776年 国富论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英国发行新式样的20英镑钞票 2007 3 13日开始流通 新钞票以著名苏格兰经济学家阿当 斯密的肖像为图案 二 斯密的经济思想1 对重商主义的批判政府对贸易的垄断以及对商人利益的保护 阻碍了自由贸易力量的发挥和经济的繁荣 重商主义的政策是 以邻为壑 的政策 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宣扬自由贸易原则 2 斯密的经济思想和 国富论 的中心 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 分工和经济增长 自由市场的效率 3 经济增长与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 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 技巧和判断力 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的好处 1 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2 可以免除因工作转换而损失的时间3 有利于机械的发明 4 分工和交换 分工的好处和利益必须通过交换来实现 市场机制是决定分工模式和实现分工利益的最有效的机制 国际分工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的专业化 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 自由的国际贸易是实现国际分工利益的最有效途径 三 假设前提贸易的往来仅限于两个国家之间贸易的对象仅限于两种商品只使用一种要素进行生产 劳动 贸易的初始阶段贸易双方没有设定贸易限制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充分流动而在国际间禁止流动规模报酬不变没有技术革新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均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三 贸易基础地理条件技术差别四 绝对优势两国 A国 B国两产品 X Y劳动生产率 Xi i 1 2 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 成本差异 价差 在X的生产上 若有X1 X2 在Y的生产上 若有Y1 Y2 则我们称A国在X的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 在Y的生产上占有绝对劣势 相对应的 B国在Y的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 在X的生产上占有绝对劣势 五 绝对优势原理 斯密认为 在存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A国不必全部生产X Y两种产品 而应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A产品 然后用其中的一部分去交换占绝对劣势的B产品 相对应的 B国则正好相反 这样的分工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各国资源均得到最大化利用 两国产出均增长 两国福利均增加这种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我们称之为绝对优势原理 六 绝对优势原理的简单数学说明 分工前美 英两国的生产情况 表2 1 分工后美 英两国的生产情况 表2 2 从表2 1中看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小麦 美国 英国 6 1布匹 美国 英国 4 5表2 2是分工后两国的生产情况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 美国应专门生产小麦 英国应专门生产布匹 美国将放弃生产布匹的一小时用于小麦的生产 从而多生产出6蒲式耳的小麦 英国亦如此 分工后 两国根据1蒲式耳小麦 1码布匹的比率进行贸易 美国用多生产出来的6蒲式耳小麦换取英国6码布 6蒲式耳小麦 6码布匹 相比起国内生产 美国通过贸易可获利2码布匹 同时 通过贸易 英国从美国那获得了6蒲式耳的小麦 这些小麦如果由英国自己生产将花费6个小时 通过分工后 英国可将这6个小时用于布匹的生产 并生产出30码的布匹 5码 小时 6小时 扣除掉用于贸易的6码布匹后 英国获利24码布匹 可见通过分工 美 英两国各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将增加两国的所得 见表2 3 交换后美 英两国的商品情况 表2 3 关于交换比率的说明 交换比率不是固定的交换比率有一个范围 保证两国愿意交换 具体如何确定在以后的理论中交代七 评价1 意义财富的形式 金银等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 获取财富的途径 分工贸易是一种双赢的游戏 鼓励自由贸易 减少政府干预2 局限性理论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 适用性很小 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 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一 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内容1817年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在其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一书中对比较优势原理作出了详尽的说明 该学说主要为了解决斯密绝对优势原理中存在的矛盾 将国际贸易的基础从绝对优势发展成为相对优势 克服一国在不具备绝对优势时将无法参加国际贸易的理论缺陷 从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排除了障碍 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 同一个国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之比 或者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绝对成本之比 如果某个国家一种产品的比较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 则该国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另一个国家在另一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成本的差异 比较优势 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贸易的基础 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异 基本内容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效率均低于另一国 仍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 一国可以专门生产 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小 有比较优势 的商品 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 有比较劣势 的商品 通过贸易 两个国家均可获得收益 生产和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都专业化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两利相权 取其重两害相衡 取其轻 二 比较优势原理的数学说明1 比较优势原理的证明 我们可以通过表2 1来说明比较优势原理 从表2 1中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匹的生产中均占有绝对优势 但相对而言 它在小麦的生产上更具有优势 美英小麦的劳动生产率比 6 1 相对的 英国虽然在二者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 但它在布匹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美英布匹的劳动生产率比 4 2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美国应该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分换取英国的布匹 同时英国专门生产布匹并出口一部分换取美国的小麦 这样两国都会获利 假设两国的交换比例为X Y 1 1 下面我们来检验比较优势原理的合理性 即通过贸易两国均有所得 美分工前 6W小麦 4C布匹分工后 经过贸易 6W小麦 6C布匹可见经过贸易 美多获得了2C布匹 即节约了半小时的劳动耗费 英分工前 6C布匹 3W小麦分工后 经过贸易 6C布匹 6W小麦可见经过贸易 英多获得了3W小麦 即节约了3个小时的劳动耗费 可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 两国均可获利 2 互惠贸易比率范围的确定 上例中 我们假设两国的交换比率为1 1 实际上只要保持4C 6W 12C的交换比率 大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小于国际贸易的交换比率 两国通过贸易均可获利 具体说明见教材P32 33 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 对本国越不利 三 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X1 X2 Y1 Y2 四 工资水平 汇率与比较优势 五 对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评价 一 进步李嘉图提出以比较优势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 克服了斯密的一国在不具备绝对优势时将无法参加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原理的缺陷 更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 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二 缺陷1 该学说无法解释为什么当今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而并非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事实 按照该学说 国家间比较优势差别越大 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样 当今的国际贸易就应该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这与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事实不符 2 该学说无法解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 按照该学说 自由贸易能够保证各国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利益 因此各国应该最大限度地实行自由贸易而禁止保护主义 然而在实际中 各国却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保护主义 贸易事实与相对优势理论有较大差距 尽管相对优势原理有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国际贸易中一项最重要的理论原则 至今仍广泛地应用于国际贸易的各个领域 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六 比较优势的衡量 补充 比较优势显示性指数 doc 第四节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与比较利益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缺陷 1 劳动价值论在现实中不成立 现实中劳动非同质 且不可能只有一种生产要素 1936年哈伯勒 Haberler 用机会成本理论 opportunitycosttheory 完善并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常用微观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边界 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它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一国的全部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边际转换曲线 其斜率称为边际转换率 边际转换率 就是每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也即增加一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定义 机会成本 在一国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时 要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 必须放弃另一种产品生产的数量 一般情况下 生产中的机会成本包括 机会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不变和机会成本递减三种情况 机会成本递增 不变 递减 PPC1 PPC2 PPC3 Y X O 机会成本递增 不变 递减 社会无差异曲线 Y X O 距离原点越远社会福利越大 对比一般贸易模型与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 1 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 2 两种生产要素 一种生产要素 2 相对价格线 图1 2 相对价格与生产可能性边界完全重合 机会成本递增 不变 递减 在机会成本 李嘉图模型 不变得情况下 国际贸易导致各国完全专业化分工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不完全专业化分工 李嘉图完全专业化理论的图形说明 X1 X0 X O Y1 Y0 Y A C D A Tw Y B Y1 X1 X0 X C B D o Y0 Tw a b 出口X 进口Y 进口X 出口Y 区分生产点和消费点 不完全专业化的图形说明 国际贸易中的大国与小国 按照李嘉图模型 由于机会成本不变 国际贸易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 但如果一个是大国 一个是小国 国际贸易并不会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 其结果是小国完全专业化分工 只生产一种产品 而大国仍然需要同时生产两种产品 并非完全专业化生产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 国际贸易不会出现完全专业化的问题 国际贸易中的大国与小国 在一般情况下 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都发生改变 相对价格趋同 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 A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 2 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格是1 4 通过国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 3 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地带 通过贸易 两国均获得好处 但如果A国是大国 B国是小国 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价格等于A国封闭状况下的国内价格 B国也即小国得到全部的贸易好处 无论是李嘉图模型 还是标准贸易模型 都是如此 古典贸易理论的验证与评价 迈克道格尔 MacDugall 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实证检验 以1937年为例 考察了美国与英国各行业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表2 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表2 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续表1 表2 4迈克道格尔对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检验结果 续表2 资料来源 迈克道格尔 1951 FIGURE2 4RelativeLaborProductivitiesandComparativeAdvantage UnitedStatesandUnitedKingdom 斯特恩 RobertStern 的实证检验 比较1950年和1959年两个年份美 英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与出口绩效之间的关系 检验证明在1950年 所观察的39个部门中 有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