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doc_第1页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doc_第2页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doc_第3页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doc_第4页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2009年10月第6卷第l0期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0ct.20o9V01.6No.1O不同的民族,共通的血性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黄守岗(湖北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学术界对劳伦斯与沈从文的研究已趋于成熟,但把二者放在一起作比较研究的却不多劳伦斯与沈从文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几乎相同的生命主题.他们对现代文明尤其是工业化文明表现出强烈的批判态度.-K为现代文明导致了人的异化,导致人性的丧失与灵魂的扭曲;都对人类的生命形态做出了哲学意义的探索.并将人与自然契合,爱情,性力和死亡视作生命力的构成与表现,并为拯救民族,人类积极地探求出路.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挖掘劳伦斯和沈从文作品中的的关于自然,性爱及生与死的主题.以探求两住作家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关键词:劳伦斯;沈从文:主题:比较一,前言英国作家劳伦斯(DavidHerberrLawlence)与我国作家沈从文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他们是生活在几乎同一个时代的作家;有着相同的生命血性意识:都极力反对现代工业文明对现代人的异化,对人性的摧残,强调对自然本能的复归;他们在各自的民族文学中都曾颇受争议.相当长一段时间被误读甚至被严重异读幸运的是.过去的偏见与误读现在已经得以匡正.目前国内外对劳伦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他的思想,创作理念层面上的研究.对现代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对自然本能的复归等:二是对劳伦斯作品的艺术层面上的研究.也有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劳伦斯及其作品进行解读,但主要集中在把劳伦斯与郁达夫,林语堂,鲁迅以及张贤平,高建群等中国现当代作家以及尼采,弗洛伊德和老庄等中外思想家的对比研究上.对于沈从文的研究长期以来因政治上的误解,创作阐释中理论的偏差.造成了大量的对沈从文及其创作的异读.真正将沈从文的形象从沉渊中打捞出来,并为其洗涤泥污,显现真容,并将其推向中国和世界面前的首功之人,就是美国学者金介甫.从8O年代至今,沈从文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平行研究方面.涉及的作家主要有福克纳,哈代,梅里美,乔治桑,卡拉姆辛,兰盖等.以下笔者主要想从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回归自然,性力崇拜及情爱与死亡等主题的视角来比较研读二位作家二,劳伦斯与沈从文作品中的主题比较在自然这一主题上.沈从文与劳伦斯都认为生命的本真状态应是人与自然的契合.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二位作家作品中的永恒主题.沈从文崇拜大自然.他认为自然是人性的本体.只有合乎自然,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才是美的.他面对故乡山水的动人风光,感到满眼是诗.一种纯粹的诗.生命另一形式的表现,即人与自然契合.彼此不分的表现,在这里可以和感官接触闱.在对大自然的阪依中见到神.他对于自然的态度很像康德所说的对于自然界里的崇高的感觉就是对于自己本身的使命的崇敬一沈从文让翠翠生活在无丝毫世尘俗气的茶恫.三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潭中为自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在这样清丽脱俗的大自然中,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不只是竹林之于墨翠.还有橘园之毛垂(长河),雨后丛林之于四狗和阿姐的两性情爱(<雨后>1,都是温情的,合谐的.这些贴近泥土也吸收雨露阳光的人.分明就是大自然的精灵!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也一再赞美在煤油滚滚,井架林立和机械轰鸣的城市旁边一隅尚存的大自然.未经工业文明污染的农庄,森林总是恬美安静而富有活力的.虹>中的沼泽庄园,每年春天.人们都感到生命的汁液在流动永远挡不住的浪潮,奔涌过来撒下生命的种子.然后退去,在大地留下新生的一代.人们无时不在感觉着土地的脉博.<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林地和小屋给人以与世隔绝的伊甸园般的感觉和印象.那里,繁花落了又开,草木正茁壮成长,一年四季,生机盎然.生活于期间高贵的野人梅勒斯身体瘦削自哲,像一株看不见花的雄蕊一般.13见枯萎的康妮在这个大自然中,在这个自然人身上找到了蜇伏已久的生命活力.她觉得体内燃起了一股温暖的,白色的生命的火焰.一个阳光充足的午后,康妮信步来到树林里的鸡舍旁.她被刚孵出的小鸡那充满无限生机的欢快叫声给迷住了.激动地叫到:生命!生命!焕发生机,无所畏惧的生命!这是一种物我的交流和感应,这是人的自然本能被自然唤醒的震动!康妮在机械社会里.在所谓的文明社会里日见枯萎.当她对着镜子看见自己的躯体时,她发现自己皮肤松弛,没有弹性,没有任何迷人之处,27岁便老了,没有一丝生活激情.而在这片小树林里.在梅勒斯没有被驯化的原始激情和充满温柔阳刚之气的生命力的照耀下.她再生了,成为一个女人.这难道不是一对现代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吗?这正是劳伦斯塑造的人与自然契合才有生命?lO5?力的典范恋爱中的女人中,与有着强烈控制欲的文明人交流让伯金苦恼而身心赢弱.他不南自主地来到野草,鲜花和树木丛中.脱掉全身的衣服,一丝不挂地躺下.让樱草花抚摸他的腿,他的膝,他的腹,他的胸,在胶粘凉爽的新生的风信子花上滚动然后感觉到棒树枝在肩膀上的轻轻抽打,叮刺.再把银色的白桦树干搂在胸前.它的光滑,它的坚硬,它的生机勃勃的疤节与大自然的这种交流与融合使伯金获得一种无与伦比的欣喜和完成感这幸福的交流是他那进发着生命的自我与绿色大地的神秘婚合在性爱这一主题上.爱是人们所歌颂的.被认为是永恒的主题:性却是人们所不敢歌颂的.尽管它也是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中国三千年封建专制主义的重压下.重伦理,倡道德,轻人性,灭爱欲.扭曲了无数代人的诚挚心灵,也使性爱的主题一度成为无人敢越的雷池禁地而沈从文与劳伦斯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大胆闯入这个禁区.在两性之爱中寻找一种再生的力量.在沈从文的湘西作品中.男女之间的两性之爱.是种自然和谐的人事,作家从中发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采威,雨后两篇小说分另4写了一对情人在山中草地上发生性关系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都向着情欲这一方向自然展开.雨后.清新的空气.碧绿的丛林.蔚蓝的天空下.一场两性相悦的冲动洋溢着人的旺盛的自然力.只有自然真情奔涌.没有半点伪善虚假.充满人性美.通过爱与性的描写.沈从文将乡下人身上的生命力的强盛和心灵的诚实作为人性美的标志.而将城市人身上表现出的身心分裂,道德虚伪,生命力萎缩视作人性恶的表征他希望湘西人爱与性中雄强的生命之火能唤醒现代人心中沉睡的激情,以改造人生,恢复人性,实现民族再造.性爱在劳伦斯的作品中占有相当的分量他认为,性不但是生命的部分.而且是生命的中心,是生命力的源泉.在劳伦斯看来性爱是神圣的,崇高而美丽的.它是真正的宗教.性就是美,象火之于焰一样.你仇恨性爱必然会仇恨美.你若想爱有生命的美.你就得敬重性171.他认为扭曲地看待性.结果只能导致人类的堕落劳伦斯甚至把男女两性关系上升到宗教高度,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第15章写到梅乐斯一面痛斥着机器文明对男性物质的摧残.一面和康妮交换着温柔的爱抚.而这时,外面电闪雷鸣,大雨傍沱.他们呆在守林人的小屋里,好像坐在洪荒时代的巨舟中.lgI在远古时代.诺亚一家凭借着对上帝的信仰,在一叶方舟中逃过洪水的吞噬,迎来了新世界这里.劳伦斯要让男人和女人们通过两性关系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一个世界的新生.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沈从文与劳伦斯都抛开了西方式的英雄加美女,东方式的才子配佳人的爱情模式.而写的是纯粹的男人与纯粹的女人的故事.歌颂的是自然人与自然人的爱情.在我看来,沈从文,劳伦斯文学的价值正在于,通过对人的真诚爱情,健康性爱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的赞美以唤起众生对生活的热望.以找到挽救民族,再造民族与人类品格的动力爱与死为邻191.沈从文笔下爱情的审美层次就是男主人公抛弃生命和世俗的一切羁绊而达到灵与肉的超现实的结合,种结合最为突出地表现在他的月下小景中.月下小景里傩佑和他的情人因为背叛了如同魔鬼所颁的法律.为了爱情纯洁不惜同赴另一个世界.两人快乐的咽下了那点同命的药,微笑着,睡在业己枯萎了的野花铺就的石床上.等侯?106?药力的发作.沈从文的作品在全部的爱与死的主题中.几乎都安排了男女性行为之后通向死亡的结局在自然界中只有某些动物才会把性交和死作为一步来完成的.对大多数昆虫来说.性的代价是很快的死亡.沈从文这样安排爱与死的结局.不只是对生命中大胆妄为的重视.也不只是表现湘西人的情爱呈现灵肉紧合之状的生命的自然面目.还意欲表达死亡中蕴含着再生的希望这样的主题.一直在探讨死亡再生主题.劳伦斯认为:死亡是再生的必然历程,死亡中孕育了再生.风凰涅架的意象就孕含了死与生的转化.彩虹中布兰温家族三代漫长的生活变迁.恰恰与人类从生到死再到复恬的生命历程相吻合.马什农场的大洪水和汤姆的死亡勾画的是人类失乐园的图景.乘坐着诺亚方舟.第二代登场了.这是象征死亡的一代.安娜和威尔之间充满了对抗.在惨烈的精神厮杀中,人性丰满的激情被折磨得只剩一堆疲惫的灰烬.第三代厄秀拉担负了走向再生的使命.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迎来了象征新生的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写了两对两性关系.杰罗尔德和古娟走向死亡.伯金和厄秀拉走向再生通过死亡再生主题的开掘.沈从文与劳伦斯又一次相遇.他们宣判了这个没有生机的文明社会的死亡.他们寄希望于人类在自然和原始生命活力激发下的重生三,结语通过对沈从文与劳伦斯的平行比较.让我们认识了人类文明进程在走向现代时.东西方作家历具有的共通的心理症侯.这种不谋而合的创作现象,不仅反映了现代文化在走向更高阶段时,东西方作家所共同关注,思考,探索的人类文化走向.而且.又使他们的创作在文化层上获得了具有普通意义的精神指向.他们力图从自然,人性,生死等命题人手来分析诊断现代文明的病症.批判传统社会的压抑性的文化他们将情感赋予自然,是想借自然来表现对生命本意的追寻.这就把返朴归真的意识引向了更深层次的生命意识在他们看来,人性的复归不是放弃文明,而是要改造文明.用原始的,野蛮的,血性的意识注入文明社会孱弱多病的躯体.使民族与人类再生.当然,他们既不是哲学家,也不是社会改革家,他们所提出的救治办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危机时代但他们作品中的哲学思维和审美理想毕竟会毫无疑问地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能唤起现代人对于生命的热望.正是在这一点上.沈从文与劳化斯虽然文运多舛,但他们的作品历经时代的风雨后.终现彩虹,熠熠生辉!参考文献:【1112】张弘.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M】_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2.【3】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I.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85.【4】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9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