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T070XXXX(代替HYT070xx) 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 本标准代替了HY/T070-xx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与HY/T070-xx相比,除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范围(见第1章,xx版的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xx版的第2章);修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xx版的第3章);修改了总则(见第4章,xx版的第4章);修改了技术设计(见第5章,xx版的第5章);修改了海域测量(见第6章,xx版的第6章);修改了作业记录(见第7章,xx版的第7章);修改了面积计算(见第8章,xx版的第8章);测量成果与总结(见第9章,xx版的第9章);成果验收与提交(见第10章,xx版的第10章)。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国家海洋局南海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海域海岛管理司。 本标准起草人HY/T07020XX引言为了加强海域使用管理,维护国家海域所有权和海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海域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xx年我国制定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xx年原国家海洋局发布了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070-xx),规范、统一了海域使用面积的测量方法,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贯彻、实施。 随着用海活动日趋频繁,用海情况越来越复杂,用海方式多样化,测量方法逐步增加,为了适应海域使用面积测量新需要,对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HY070-xx)进行了修订。 修订版针对测量对象所处位置及特征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测量对象给出确定方法和测量方法。 HY/T07020XX HY/T07020XX1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域使用界址、面积测量的原则、方法、流程、测量对象确定、测量实施、面积计算、成果编制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和领海范围内的海域使用界址、面积的测量工作。 其它用海范围的海域使用面积测量工作可以参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190-xx海洋学术语海洋地质学HY/T124-xx海籍调查规范HY/T251-2018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海岸线coastline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陆分界痕迹线。 GB/T18190-xx,定义2.1.13.2海域使用sea areause使用特定海域的用海活动。 3.3测量对象measuring object界址点及其他用于推算界址点坐标的标志点。 3.4界址点boundary point用于界定用海范围及内部单元范围和界线的拐点。 HY/T124-xx,定义3.43.5HY/T07020XX2界址线boundary line由界址点连接而成的线。 HY/T124-xx,定义3.53.6标志点signal point具有明显标志并可通过对其坐标的测量推算界址点坐标的点。 HY/T124-xx,定义3.63.7外缘线boundary用海实体垂直投影的最外边界。 4总则4.1测量原则4.1.1尊重事实原则测量工作中应实事求是,尊重用海事实,客观实施海域面积测量工作。 4.1.2科学合理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使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合理开展测量工作,确保精度要求。 4.1.3经济可行原则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的选择应体现资源节约、经济可行,避免浪费。 4.2数学基础4.2.1坐标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2.2深度基准应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远海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当地平均海平面。 4.2.3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2.4地图投影一般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以用海中心相近的0.5整数倍经线为中央经线。 东西向跨度较大(经度差大于3)的海底电缆管道等用海在中高纬度地区应采用墨卡托投影,基准纬线为用海中心附近的0.5整数倍纬线。 4.3测量方法根据测量对象所处位置及特征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对于水面以上测量对象,可采用传统陆域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高精度GNSS和全站仪HY/T07020XX3等;也可采用飞行设备搭载测绘传感器进行测量,如航摄仪、激光扫描仪、热红外成像仪等。 对于水面以下测量对象,可采用船只搭载海洋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如测深仪、侧扫声纳、海洋磁力仪、浅地层剖面仪等。 4.4工作流程4.4.1技术设计收集用海项目工程资料、周边自然地理环境资料及其他资料,编制技术设计书。 4.4.2测量对象确定综合考虑项目用海的结构、位置、几何特征等情况,确定测量对象及测量范围。 4.4.3测量实施根据测量对象的位置、特征及周边用海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测量仪器设备实施测量。 4.4.4面积计算按照HY/T124的要求,通过解析、解译等方法获得用海界址点,连接成界址线,计算用海面积。 4.4.5成果编制原始数据,编制成果数据、图件和测量报告等。 4.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必须贯穿测绘全过程,包括技术设计、测量资格、测量仪器、测量实施、数据处理、成果编制等环节。 4.5.3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应按国家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校准或自校,以保证量值准确、可靠。 4.5.4测量实施严格按照技术设计要求和仪器使用要求开展测量工作,开展必要的抽查测量,测量成果精度需满足相应要求。 4.5.5质量检查技术设计书编制、测量实施、数据处理、成果编制等环节必须实行检查审核,确保测量成果质量。 5技术设计5.1资料收集根据需要收集工程资料、自然地理环境资料和其他资料。 5.1.1工程资料收集用海项目权属资料、设计方案、竣工验收图等工程资料。 5.1.2自然地理环境资料收集测区的海底地质地貌、水深、潮汐、岛礁等自然地理环境资料。 5.1.3其他资料HY/T07020XX4收集相邻用海项目的权属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最能反映现状的遥感影像等相关资料。 5.2技术设计书项目技术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量任务概述;b)资料采用与分析;c)测量对象确定;d)测量实施设计;e)测量仪器设备配置;f)测量人员配置;g)测量进度安排。 6测量对象的确定根据测量对象所处位置及特征,将测量对象分为5大类,14小类。 6.1水面以上测量对象指施测时测量对象位于水面以上。 按测量对象特征分成以下2类6.1.1固定且清晰指测量对象固定,不随风力、波浪等自然因素发生瞬时变动,且测量对象所在物体几何特征明显,测量对象的选取不受主观判断的影响。 位于填海、构筑物、围海等用海中,形状规则、边角明显的硬质边界,分为直立边界和斜坡边界a)直立边界界址点位于直立边界的拐点。 如直立码头边角上的点。 b)斜坡边界斜坡与海床面交界线清晰,界址点位于交界线上的拐点。 标志点可结合斜坡结构资料在斜坡上明显的边角位置选取。 如斜坡上明显坡顶线。 6.1.2固定但不清晰测量对象固定,不随风力、波浪等自然因素发生瞬时变动,但测量对象所在物体几何特征不明显,测量对象的选取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 位于填海、构筑物、围海等用海中,形状不规则的斜坡边界与海床面交界线上,测量对象的选取参考8.1.。 如堆石斜坡与海床面交界线上的拐点。 6.2水面以下海床泥面以上测量对象指施测时测量对象位于水面以下、海床泥面以上。 按测量对象位置及特征分成以下4类6.2.1位于边坡及构筑物测量对象位于围堰、堤坝基床、回填物倾埋、构筑物等与海床的交界线或其垂直投影的HY/T07020XX5外缘线。 测量对象的选取参考8.1.。 6.2.2位于倾倒区或矿产开采区测量对象位于倾倒物、矿产开采坑与海床的交界线。 测量对象的选取参考8.1.。 6.2.3位于海底管道测量对象位于泥面上的海底管道与海床的交界线或海底管道的中心线。 6.2.4位于海底电缆测量对象位于泥面上的海底电缆中心线。 6.3海床泥面以下测量对象指施测时测量对象位于海床泥面以下。 按测量对象位置及特征分成以下4类6.3.1位于边坡及构筑物测量对象位于围堰、堤坝基床、回填物倾埋、构筑物等的泥下外缘线或其垂直投影的外缘线。 测量对象的选取参考8.1.。 6.3.2位于海底隧道指测量对象位于海底隧道构筑物外缘线或隧道内部的特征点(线)。 6.3.3位于海底管道指测量对象位于掩埋在泥下的海底管道与海床的交界线或海底管道的中心线。 6.3.4位于海底电缆指测量对象位于掩埋在泥下的海底电缆中心线。 6.4无固定测量对象指测量对象不固定,易随风力、波浪等自然因素发生瞬时变动,或与海水融为一体难以辨识。 按测量对象位置及特征分成以下3类6.4.1有可视标志物指存在可看到标志物,但标志物易随风力、波浪等自然因素发生瞬时变动。 包括有范围标识的开放式用海的界址点或标志点,如筏式和网箱养殖、浴场和游乐场。 6.4.2无标志物指测量对象无标志,为海水内某一点。 包括无范围标识的开放式用海界址点或标志点,如航道、锚地。 6.4.3污水达标排放测量对象为排放的有害物质随离排放口距离浓度衰减,达到海水水质标准要求(依据海洋功能区划和保护目标确定)时水体受波及的范围线(测量时段)。 包括污水、温(冷)排水达标排放用海界址点。 6.5其他指除以上表述外,无固定测量对象,无可视标志物,但可通过测量相邻用海界址点或标志点,结合用海批复或设计资料推算出的界址点。 HY/T07020XX6如港池、蓄水、取(排)水口、无范围标识的浴场(游乐场)等用海开放边界上的界址点。 7测量实施7.1水面以上测量对象宜采用GNSS(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或全站仪等高精度测量设备,直接对测量对象进行实测获取其坐标;也可采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测量对象所在区域的遥感影像,经过精校正后解译获取测量对象坐标。 7.2水面以下海床泥面以上测量对象7.2.1位于边坡、构筑物、倾倒区、矿产开采区宜采用水下声纳或激光等设备进行扫测,获取测量对象所在区域的水深地形、地貌影像、三维模型等数据。 a)水深地形对获取的水深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海床泥面和用海区的水深地形特征,解译出自海床泥面向用海区发生水深特征变化的交界线,提取测量对象坐标。 条件允许时可采用用海施工前的水深数地形据辅助判断。 b)地貌影像对获取的地貌影像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海床泥面和用海区的声学影像特征,解译出两者色差发生明显变化的交界线,提取测量对象坐标。 c)三维模型对获取的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用海区与海床泥面的交界线,或构筑物垂直投影的外缘线,提取测量对象坐标。 7.2.2位于海底管道宜采用水下声纳、海洋磁力仪和管线仪等设备进行扫测。 a)水下声纳设备获取测量对象所在区域的地貌影像并进行分析,识别海床泥面和海底管道的声学影像特征,解译出两者色差发生明显变化的交界线或海底管道影像条带的中心线,提取测量对象坐标。 b)海洋磁力仪管道材质为金属时,可使用海洋磁力仪进行探测,获取测量对象所在区域的磁力场数据,识别出磁力发生突变的位置,提取磁力曲线波峰点作为管线的中间点,获得测量对象坐标。 c)管线仪可采用管线仪进行探测,作业方法参考7.2.2的b)。 7.2.3位于海底电缆作业方法参考7.2.2的b)或c)。 HY/T07020XX77.3海床泥面以下测量对象7.3.1位于边坡及构筑物宜采用地层剖面仪进行探测,获取测量对象所在区域的地层剖面数据,识别海床与水下边坡、构筑物的地层剖面特征,解译出自海床向用海区出现水下边坡、构筑物地层特征的点,提取测量对象坐标。 7.3.2位于海底隧道宜采用地层剖面仪进行测量,作业方式参考7.3.1。 或采用全站仪等设备从隧道内部施测,测量获取隧道内部测量对象的坐标。 7.3.3位于海底管道宜采用地层剖面仪进行测量,作业方式参考7.3.1。 管道材质为金属的,作业方法参考7.2.2的b)。 7.3.4位于海底电缆作业方法见7.2.2的b)或c)。 7.4无固定测量对象7.4.1有可视标志物作业方法见7.1,测量作业时的瞬时位置。 7.4.2无标志物根据其他可参考标志及设计资料确定,可参考标志见7.1。 必要时可开展现场放样测量验证。 测量误差不超过3m。 测量误差不超过1m,综合误差不超过0.1m。 7.4.3污水达标排放测量方法主要包括测点、走航、成像三种方式。 测点方式通过布点测量水质或水温。 布点方式以排污口设施为圆点,约30度间隔布射线,在射线上离排污口200m以内约以20m为间隔布点,离排污口200m以外约以0.1L(L为测量点与排污点距离)为间隔布点。 如有连续采集设备时,可以采用走航方式测量水质或水温,布线方式以排污口设施为圆点,约30度间隔布射线。 如有面状成像设备时,可获取排污区影像,解译出水质或水温。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投放浮标获取水流轨迹、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优化测区选择或布点设置。 以上测量方式均以测量水体表层为主,有条件时可同时开展水体中层、底层测量。 离排污口200m以内,测量误差不超过10m;离排污口200m以外,测量误差不超过0.05L。 HY/T07020XX87.5其他根据相邻用海特征,采用7.1方法,测量相邻用海界址点或标志点,结合用海批复或设计资料推算出的界址点。 8.测量对象的选取与误差分析8.1测量对象的选取测量对象属于明显边界拐点的,将拐点作为测量对象;测量对象位于不规则交界线上的,应视其变化选取,适当减少测量对象的密度,以保证界址线的平滑度。 8.2圆形用海指用海边界为圆,如圆形锚地。 以圆心坐标和半径长度表述。 也可依据8.3用圆弧上提取界址点,以多边形表述。 8.3弧线步长弧线步长L按如下公式计算取值2202()L rr b?000.91.1L LL?式中L为弧线相邻两取点的直线距离,也可取为这两点的弧长;0L为最大限差时弧线相邻两点取值的直线距离;r为弧半径;?为最大允许测量误差的绝对值;b为系数。 注?取值0.1m时,b取值2,?取其它值时,b取值0.5。 8.4测量成果误差8.4.1测量误差水面以上测量对象测量误差不超过0.08m;水面以下测量误差不超过0.8m;污水达标排放离排污口200米以内,测量误差不超过10m;离排污口200米以外,测量误差不超过0.05L。 8.4.2判定误差固定清晰测量对象的主观认定误差不超过0.02m;固定不清晰测量对象的主观认定误差不超过0.5m;9面积计算9.1界址点坐标确定界址点位于海岸线或毗邻用海界址线上的,沿用海岸线或毗邻用海界址线拐点坐标,必要时开展现场测量验证。 HY/T07020XX9界址点坐标需要测量或推算获得的,根据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9.1.1测量对象为界址点将测量对象坐标作为界址点坐标。 9.1.2测量对象为标志点根据标志点坐标,按照HY/T124有关规定,推算界址点坐标。 9.1.3测量对象为参考点/特征点根据工程资料中界址点与参考点相对位置关系推算界址点坐标。 必要时开展现场测量进行验证。 9.1.4污水达标排放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插值,提取影响范围等值线特征点坐标作为界址点坐标。 9.1.5坐标计量单位坐标计量单位采用度、分、秒格式,秒后保留3位小数。 9.2面积计算9.2.1面积计算内容面积计算包括海域使用及各内部单元的面积解算。 9.2.2面积计量单位面积计量单位为平方米,结果取整数。 转换为公顷时,保留四位小数。 9.2.3面积计算方法根据确定的用海界址点,连接成界址线,形成闭合多边形,把界址点坐标,依据4.2.4确定的投影方式,计算平面坐标,采用坐标解析法计算用海面积。 也可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计算用海面积。 10测量成果10.1数据集10.1.1原始数据现场测量时获取的数据及现场作业记录表,主要包括现场测量记录表及示意图、界址点坐标、标志点坐标等,根据测量作业方式,还应包括相应获取的原始数据,如遥感影像、声学数据、测深数据、磁力探测数据、温度温差值、水质检测数值等。 必要时给出示意图予以说明。 10.1.2整编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解析、解译等处理产生的过程数据,主要包括对现场测量记录表进行整饰,对界址点坐标进行导出、展点、连线,对标志点坐标进行解析推算出界址点坐标等。 同10.1.1,根据测量作业方式,还应包括相应产生的整编数据,如对采集的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形成符合精度要求的影像数据;对声图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符合精度要求的声图数据;对测深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符合精度要求的水深地形数据;对磁力探测数据进行处理,形成符合HY/T07020XX10精度要求的磁力数据;对各个点位的温度温差值、水质检测数值进行插值分析,生成等值线图。 10.1.3成果数据成果数据为界址点成果坐标表和海域使用测量面积值。 坐标表的样式按照HY/T251-2018的相关规定执行。 10.2成果图件必要时可给出成果图件。 成果图件指反映用海位置、用海形态、用海界址、用海面积的成果图集,包括海域使用位置图、海域使用界址图。 如果用海单元较多,需反映各用海单元全貌和关系时,可增加海域使用平面布置图。 海域使用位置图是指反映项目用海地理位置、平面轮廓及其与周边重要地物位置关系的图件。 海域使用界址图是指反映用海及内部单元的界址点分布、界址范围、用海面积、用途、用海方式及其相邻用海信息的图件。 海域使用平面布置图是指反映同一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课件-BIM与安全
- DB5404-T 0016-2024 林芝乌龙茶加工技术规范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件 第七章 调查研究
- 醉鹅娘红酒知识培训课件
- 老年人护理教学课件
- 企业数字化升级方法论谢陵春
- 老年人培训养生知识课件
- 老年人合理用药课件
- 老年人再婚教学课件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安防报警信息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时练习卷(含答案)
- 湖南美术出版社二年级美术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 医疗器械培训计划和记录
-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化工厂产品品质管理制度
- 新生儿外科伤口护理
- 教堂12项管理制度
- 踝关节骨折护理
- 华为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中文版
- 三氧注射治疗技术规范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