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科学工程计算基础课后习题现代科学工程计算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基本上不会考 略 第二章第二章 函数的插值与逼近函数的插值与逼近 1 1 证明 由题意有 x x 0 x 1 x k 1 则有以下式子 0 1 1 0 0 2 0 0 1 1 0 0 1 2 0 0 1 2 1 考察a0 0 x a1 1 x a 1 1 x a x 0 的系数 依次代入x0 x1 x 1得 a0 0 x 0 0 又 0 1 可得a0 0 a0 0 x 1 a1 1 x 1 0 可得a1 0 a0 0 x k 1 a1 1 x 1 a 1 1 x 1 0 可得a 1 0 最后代入x 得 a0 0 x k a1 1 x a x 0 可得a 0 由于a0 a1 a2 a 1 a 0 所以 x 0 1 n 线性无关 1 2 证明 由题意有 x x 0 x 1 x 1 x 0 1 1 以及 1 0 0 1 n 考察a0 0 x a1 1 x a 1 1 x a x 0 的系数 代入x0得 a0 0 x 0 0 又 0 x 0 1 可得a0 0 代入x 得 a x 0 又 x 1 可得a 0 由于a0 a1 a2 a 1 a 0 所以 x 0 1 n 线 性无关 2 1 证明 令f x 则f x 的 n 次 Lagrange 插值多项式 0 讨论其插值余项R x f x 1 1 1 因为k 0 1 n n f x 的 n 阶导数 f x k k n 所以有 f 1 x 0 可得f x R x 0 f x 则有 f x 0 原命题得证 2 2 证明 原式 0 0 0 二项式定理 0 0 0 0 交换符号顺序 0 2 1 中结论 其中k i 0 1 n x x 二项式定理 0 则 0 0 1 2 n 原命题得证 3 解 f x 在 x 100 121 144 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为 L2 x 100 x 121 x 144 100 121 100 144 121 x 100 x 144 121 100 121 144 144 x 100 x 121 144 100 144 121 代入 x 115 得f 115 2 115 10 735 f x 1 4 3 2 f x 3 8 5 2 误差限R2 x 3 3 3 3 144 3 115 100 115 121 115 144 0 001748167 使用内插法 f x 在 x 100 121 两点的一次插值多项式为 L1 x 100 x 121 100 121 121 x 100 121 100 代入 x 115 得f 115 1 115 10 714 误差限R1 x 2 2 2 2 121 2 115 100 115 121 0 01690 结果不同 显然是由于使用了不同的数学模型 精确度有所不同 4 证明 对 f x 在 x a b 两处进行插值 则插值多项式为 L1 x f a f b 0 L1 x 0 考察插值余项R1 x f x 1 2 又L1 x 0 可得f x 2 2 2 2 2 2 4 2 两边同时取绝对值得 2 2 2 4 对x a b 恒成立 则 max 2 8 max 原命题得证 5 解 考察函数f x sinx 由于 x 则f x 1 0 在三点节点x x0 x0 x0 2 为步长 上进行插值 设插值区 间上某点x x0 0 2 则插值余项为 R2 x f 3 0 1 2 f 3 1 2 f 3 3 1 2 1 3 3 1 2 t 0 2 考察函数g t 1 2 g t 3t2 6t 2 令g t 0 得 t 1 3 3 g t 在闭区间 0 2 内先增后减再增 其中 g 0 g 2 0 g t 的 两个极值点及对应的值分别为 g 1 3 3 2 3 9 g 1 3 3 2 3 9 则0 g t 2 3 9 可得R2 x 1 3 3 1 2 3 27 3 要求截断误差不超 过10 5 则 3 27 3 10 5 4 481 10 2 则步长 h 最大取0 0448 6 1 解 f 0 f 0 1 0 f 0 1 f 1 f 0 1 0 1 0 1 f 1 2 f 2 f 1 2 1 1 1 2 f 0 1 2 f 1 2 f 0 1 2 0 1 0 1 2 猜想f 0 1 1 1 0 1 很显然对 n 0 成立 假设n k时成立 则f 0 1 k 1 1 0 1 当n k 1时 f 0 1 k 1 f 1 2 1 f 0 1 1 0 1 1 1 2 1 1 1 0 1 1 0 1 1 1 2 1 1 1 0 1 1 0 1 1 1 0 0 1 1 1 1 1 1 0 1 1 则对则对 n k 1n k 1 也成立 即原假设成立也成立 即原假设成立 6 2 解 f 0 f 0 0 f 0 1 f 1 f 0 1 0 1 0 1 0 f 1 2 f 2 f 1 2 1 2 1 2 1 f 0 1 2 f 1 2 f 0 1 2 0 0 2 1 1 2 0 2 1 0 1 0 2 0 2 1 f 1 2 3 f 1 2 f 0 1 2 0 1 3 2 2 3 1 3 2 1 2 1 3 1 3 2 f 0 1 2 3 f 1 2 3 f 0 1 2 3 0 1 0 3 2 2 3 2 0 3 1 1 3 2 1 3 0 0 3 3 2 1 0 0 1 3 1 2 0 0 2 3 0 2 1 1 2 1 0 2 0 3 0 2 1 3 1 3 2 猜想就是跟排列组合相关的某一形式 有待进一步研究 7 证明 由题意 f x a a 1 1 a1 a0有 n 个不同的实 根 1 2 则f x 必包含因式 1 2 n 又f x 中 的系数为a 故可将 f x 转化为以下形式 f x a 1 2 可得 f x a 1 2 a 2 1 3 a 1 1 分别代入 则f x 中含 的项均为 0 而含有 的 项不为 0 故可得 f a 1 1 1 a 1 1 1 a 1 1 1 观察要证明的式子 我们可以联想到使用定理 4 1 老版书 30 页 构造函数g x 运用定理 4 1 性质 1 得 g 1 2 g 1 1 1 1 a g f 1 再运用定理 4 1 性质 4 得 g 1 2 g 1 1 联立上述两式 得 g f 1 g 1 2 a 1 g 1 1 类似的讨论在习题 2 1 中讨论过 我们有结论 若 g x xk 则gk x k gk 1 x 0 即 k 阶导为常数 k 1 阶导为零 函数g x 则g 1 x 0 0 2 n 1 1 故 g f 1 1 g 1 1 0 0 2 1 1 证毕 10 1 证明 数学归纳法 当 n 0 时 f 0 0 1 0 成立 假设当 n k 时成立 则f 0 1 1 0 1 当 n k 1 时 f 0 1 f 1 2 1 f 0 1 1 0 1 a 1 2 a 1 1 a 0 1 a 1 0 1 0 1 1 即 k 1 时也成立 原命题得证 10 2 证明 根据牛顿插值多项式及插值余项关系可得 f x f x x x 即 1 x 0 0 1 0 0 1 0 1 1 0 1 1 0 0 1 0 0 1 0 1 1 0 1 0 1 1 0 0 0 1 0 1 n 1 0 1 0 1 n 1 n 0 1 下面比上面多一项 证毕 11 解 Lagrange 插值 3 1 0 3 6 3 0 3 3 3 6 2 3 3 6 0 3 0 3 0 6 2 3 0 6 3 3 3 3 3 6 10 3 0 3 6 3 6 0 6 3 Newton 插值 均差表如下 一阶均差 二阶均差 三阶均差 3 1 0 2 2 1 0 3 1 3 2 2 2 3 0 4 3 4 3 1 3 3 7 18 6 10 10 2 6 3 4 4 4 3 6 0 8 9 8 9 7 18 6 3 23 243 对应的牛顿插值多项式为 3 1 1 x 3 7 18 x 3 x 23 243 x 3 x x 3 12 解 使用 Lagrange 插值的思想 构造基函数 建立多项式如下 p x f x0 0 x f x1 1 x f x2 2 x f x 0 0 x f x 1 1 x 其中x0 0 x1 1 x2 2 f x0 f x0 0 f x1 f x1 1 f x2 1 由于p x0 p x 0 0 所以不必考虑 0 x 0 x 满足如下条件 1 x 0 1 2 x j 0 1 均为 4 次多项式 2 x 0 1 x 0 x 1 0 i 0 1 2 x 0 0 1 2 x 0 1 1 对于 1 x 有 1 x 0 1 x 2 0 1 x 0 0 则可设 1 x a x b x x0 2 x x2 ax b x x0 2 x x2 x 1 x0 2 x 1 x2 这里用到了书本中 41 页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设因式的方法 若f x 在某点xk函数值和导数值均为零 则 f x 包含因 式 x x 2 1 x 为 4 次多项式 故前面的系数为一次式 根据条件 1 x 1 1 1 x 1 0 计算得 a 2 1 2 1 0 1 0 1 2 b 1 1 2 1 2 1 0 1 0 1 2 未验证 代入可得 2 对于 2 x 有 2 x 0 2 x 1 0 2 x 0 2 x 1 0 则 可设 2 x C x x0 2 x x1 2 C x x0 2 x x1 2 x 2 x0 2 x 2 x1 2 便于计算 根据条件 2 x 2 1 计算得 C 1 则 2 x x x0 2 x x1 2 x 2 x0 2 x 2 x1 2 3 对于 1 x 有 1 x 0 1 x 1 1 x 2 0 1 x 0 0 则 可设 1 x x x0 2 x x1 x x2 根据条件 1 x 1 1 计算得 C 1 x 1 x0 2 x 1 x2 则 1 x x x0 2 x x1 x x2 x 1 x0 2 x 1 x2 综上所述 代入就可以得到最终的 4 次多项式 使用 Newton 均差插值的思想 p x f x0 f x0 x1 x x0 f x0 x1 x2 x x0 x x1 ax b x x0 x x1 x x2 根据条件p x 0 0 p x 1 1可以求出 a 和 b 的值 13 解 由于多项式 3 满足插值条件 可设 3 f x0 0 x f x1 1 x f x 0 0 x f x 1 1 x 代入插值条件得 3 0 x 2 1 x 1 2 0 x 1 2 1 x 根据 Hermite 插值公式得 0 x 1 2 0 1 0 1 1 0 1 2 1 x 1 2 1 1 1 0 0 1 0 2 0 x 0 1 0 1 2 1 x 1 0 1 0 2 代入就可以得到 3 的表达式 15 1 证明 2 1 2 1 2 2 1 0 2 1 2 1 0 y0 2y1 y2 y1 2y2 y3 y2 2y3 y4 y 3 2y 2 y 1 y 2 2y 1 y y 1 2y y 1 可以看出每个括号中 第 1 项跟前一个式子的中间项抵消 中间项跟 前一个式子的第 3 项和后一个式子的第 1 项抵消 第 3 项跟后一个式 子的中间项抵消 可得 2 1 0 所以有 I T 12 3 0 即用梯形求积公式计算的结果比准确值大 几何意义 二阶导数大于 零说明曲线是凹函数 梯形的斜边大于对应的函数值 3 1 证明 使用泰勒公式在 x a 处展开 得 f x f a f x a 则 f x f a f x a f x a 2 2 f b a 2 2 a b 证毕 3 2 证明 使用泰勒公式在 x b 处展开 得 f x f b f x b 则 f x f b f x b f x b 2 2 f b a 2 2 a b 证毕 3 2 证明 使用泰勒公式在 x a b 2 处展开 得 f x f a b 2 f a b 2 x a b 2 f a b 2 2 x a b 2 2 则 f x f a b 2 f a b 2 x a b 2 f 2 x a b 2 2 a b 2 f a b 2 x a b 2 2 2 f 6 x a b 2 3 a b 2 f 24 b a 3 a b 证毕 4 解 修正 在原表格中f 7 8 2 26549 使用复化梯形公式 将区间分为8等分共9个节点 n 8 步长h 1 8 其中 0 1 8 1 4 3 8 1 2 5 8 3 4 7 8 1 8 2 7 0 1 2 0 2 7 1 1 代入数值计算得 8 3 1389875 使用复化 Simpson 公式 将区间分为 4 等分共 5 个边界节点以及 4 个内部节点 n 4 步长 h 1 4 其中 0 1 4 1 2 3 4 1 1 2 1 8 3 8 5 8 7 8 4 6 3 0 4 1 2 1 6 0 4 1 2 3 0 2 3 1 1 代入数值计算得 4 3 1415917 使用 Romberg 求积法 通过不同的等分方法依次求出 1 3 1 2 3 1 1 2 4 3 131175 1 4 再利用 Romberg 求积公式 4 3 2 1 3 16 15 2 1 15 64 63 2 1 63 求得 二分 次数 k 2 2 1 2 2 2 3 0 3 1 3 1 3 13333333 2 3 131175 3 1415666667 3 1421155556 3 3 1389875 3 1415916667 3 1415933334 3 1415850442 5 证明 由于对于任意次数小于 n 的多项式表达式都成立 则表达式对 1 2 都成立 则有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可转换为矩阵形式 即 11 0 1 0 1 1 0 1 1 2 2 2 1 1 1 1 最左边的矩阵为范德蒙德矩阵且a 0 1 则其 行列式的值不为零 该矩阵不可逆 故矩阵 0 1 存在唯一解 即只存 在一组数 6 证明 复化梯形公式的余项为 I 3 12 1 0 12 2 则n h 0 I 0 即lim I 复化 Simpsom 公式的余项为 I 180 2 4 4 1 0 1 k n 特别的 A 的 1 阶顺序主子式 11 0 对 A 进行 1 步 Gauss 消元 相对于初等行变换 某行 列 乘以实数 加到另一行 列 上 不会改变行列式的值 则 D 11 11 1 0 0 D 0 1 k n 2 i j k 又有 D 11 22 2 2 0 11 0 22 2 2 0 即A2的各阶顺序主子式都大于 0 又由 3 1 可知A2对称 故A2矩阵 为对称正定矩阵 4 解 将方程组写成矩阵乘法得形式 Ax b 其中 A 5 41 46 4 1 46 x 1 2 3 b 2 1 1 运用平方根分解 即A 原方程化为 Gy 设 1100 21 220 31 32 33 则 11 21 31 0 22 32 00 33 运用矩阵乘法得 50 0 4 5 5 14 5 0 5 5 8 14 7 437 35 5 4 5 5 5 5 0 14 5 8 14 7 00 437 35 使用 即 50 0 4 5 5 14 5 0 5 5 8 14 7 437 35 1 2 3 2 1 1 解得y 1 2 3 使用 即 5 4 5 5 5 5 0 14 5 8 14 7 00 437 35 1 2 3 1 2 3 解得x 1 2 3 5 解 运用定理 3 1 若 n 阶矩阵的顺序主子式 0 1 2 n 1 则 A 有唯一的 LU 分解 对于A1 1 2 24 0 故不存在 LU 分解 对于A2 1 1 22 0 故不存在 LU 分解 对于A3 1 2 25 1 126 2515 61546 1 故存在唯一的 LU 分解 6 证明 A 11 12 1 21 1 1 步 Gauss 消元 11 12 1 0 0 2 i j n 其中 1 11 1 因为 A 为严格对角占优矩阵 即 1 2 n 1 2 2 10 解 1 1 3 2 1 6 2 2 1 1 2 32 2 2 12 14 max 1 3 11 解 A 1 01 2 2 10 3 121 4 432 A 121 0 12 101 AA 222 250 206 则 A 1 4 列范 A 4 行范 计算AA 的特征值得 1 1 2 6 3 6 A 2 6 cond A 2 A 2 A 1 2 1 2 6 A 1 1 6 1 3 1 6 1 3 1 3 1 3 5 6 1 3 1 6 cond A A A 1 4 4 3 16 3 12 解 A 0100 99 99981 1 0 98 99 99 1001 cond A 1 A 1 A 1 1 199 199 39601 cond A A A 1 199 199 39601 A 0100 99 99981 A 0100 99 99981 AA 019801 19602 19602194051 求得AA 的特征值为 1 0 2 39206 cond A 2 A 2 A 1 2 1 2 198 0051 13 1 解 cond 3 1 1 2 1 3 11 6 cond 6 1 1 2 1 3 1 4 1 5 1 6 147 60 13 2 解 H3x b 即 1 1 2 1 3 1 2 1 3 1 4 1 3 1 4 1 5 x1 x2 x3 11 6 13 12 47 60 得 x1 x2 x3 1 1 1 H3 x b 即 1 000 5000 333 0 5000 3330 250 0 3330 2500 200 x1 x2 x3 1 83 1 08 0 783 得 x1 x2 x3 1 0895 0 4880 1 4910 14 1 证明 因为 x R 设 x 为向量 1 2 x max 1 1 x 1 x max 1 1 x 1 综上所述 x x 1 x 14 2 证明 设矩阵 B A 则 0 2 1 1 i n 则 1 2 1 2 根据定理 矩阵的迹 主对角元素之和 等于特征值之和 则 1 1 2 为矩阵 A 特征值的个数 而 2 则有 2 1 1 1 2 2 2 2 1 2 1 2 2 有 0 矩阵范数非负 开方即可得 2 15 证明 cond AB AB AB 1 AB A 1 B 1 A B B 1 A 1 A A 1 B 1 第五章第五章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法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法 1 1 解 Jacobi 迭代格式 k 0 1 1 1 0 1 10 2 0 12 10 2 1 1 10 1 0 2 10 2 23 10 3 1 0 2 10 2 0 14 10 得相应的矩阵为 B 0 1 10 0 1 10 0 2 10 0 2 10 0 12 10 23 10 14 10 根据迭代公式 1 1 2 0 0 0 0 0 得 k 1 2 2 1 1 2 2 3 1 4 2 0 97 1 9 0 94 3 1 01 2 015 1 02 4 0 9985 1 9950 0 9970 5 1 0005 2 0008 1 0010 6 0 9999 1 9997 0 9998 7 1 0000 2 0000 1 0000 1 3 10 4 10 3 Gauss Seidel 迭代形式 1 1 0 1 10 2 0 12 10 2 1 1 10 1 1 0 2 10 2 23 10 3 1 0 2 10 2 1 0 14 10 令 B L U 000 1 10 00 0 2 10 0 0 1 10 0 00 2 10 000 构造迭代公式 1 1 即 1 1 1 1 00 10 00 010 02 00 0020 04 1 1 2 2 18 0 9640 k 1 2 2 1 1 2 2 18 0 9640 2 0 9820 2 0090 0 9982 3 0 9991 2 0004 0 9999 4 1 0000 2 0000 1 0000 1 9 10 4 10 3 1 2 解 Jacobi 迭代格式 k 0 1 1 1 0 2 5 2 1 5 12 5 2 1 1 4 1 0 2 4 2 9 4 3 1 2 10 1 3 10 2 0 1 10 得相应的矩阵为 B 0 2 5 1 5 1 4 0 2 4 2 10 3 10 0 12 5 9 4 1 10 根据迭代公式 1 1 2 0 0 0 0 0 得 k 1 2 2 1 2 4000 2 2500 0 1000 2 3 3200 1 6000 1 2550 3 3 2910 0 7925 1 2440 4 2 9658 0 8053 0 9960 5 2 9213 1 0106 0 9347 6 2 9912 1 0523 0 9874 7 3 0184 1 0085 1 0139 8 3 0062 0 9884 1 0062 9 2 9966 0 9953 0 9978 10 2 9977 1 0020 0 9979 11 3 0004 1 0016 1 0001 12 3 0007 0 9998 1 0006 13 3 0000 0 9996 1 0001 1 7 10 4 10 3 Gauss Seidel 迭代形式 1 1 0 2 5 2 1 5 12 5 2 1 1 4 1 1 0 2 4 2 9 4 3 1 2 10 1 1 3 10 2 1 0 1 10 令 B L U 000 1 4 00 2 10 3 10 0 0 2 5 1 5 00 2 4 000 构造迭代公式 1 1 即 1 1 1 1 0 0 4 0 2 0 0 1 0 55 00 05 0 125 1 2 4 1 65 1 075 k 1 2 2 1 2 4000 1 6500 1 0750 2 3 2750 0 89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侯车亭施工合同4篇
- 高中学校食品供货合同2篇
- 新解读《GB-T 31006-2014自动分拣过程包装物品条码规范》
- 年会设备租赁合同范本
- 新房全款代购合同范本
- 合伙开汽修合同范本
- 门窗护栏施工合同范本
- 休闲餐饮出租合同范本
- 果蔬分拣合同范本
- 邮政集团柜员合同范本
- 百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化学试卷
- (2025年标准)蔬菜订单收购协议书
- 茶壶课件教学课件
- 放射卫生知识培训内容描述课件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孟良崮战役课件
- 幼儿园物资采购应急预案(3篇)
- 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 2025年山东省济南中考数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